昨天剛剛過了大暑節氣,按理說應該是到了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了,但是現在我們沿海這裡,一早一晚卻有了秋天的感覺,涼颼颼的,一點都不熱。也可能是因為這兩天下雨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因為今年氣候就是比較反常,即使進入了伏季也一直不熱,農村老人們說「早秋丟,晚秋收,中秋熱死牛」,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句話。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並不難理解,就是根據當年立秋的早晚,來判斷這一年秋天莊稼會不會大豐收。那什麼時候立秋算早秋,什麼時候算晚立秋,又怎麼判斷不早不晚的中秋呢?
一般年份都是在陽曆8月份,農曆的7月份左右立秋,如果哪一年是在6月底的時候就立秋了,那麼我們就稱這一年為「早立秋」,因為它較正常年份來說立秋時間有所提前嘛。一般情況下在農曆的七月初到七月初十之間立秋,我們稱為「中立秋」,也就是說時間比較合適,不早也不晚。如果立秋時已經到了七月中旬了,那麼算是「晚立秋」了。
今年因為閏四月的原因,立秋較往年提前了,八月七號立秋,農曆的6月18,這麼早就立秋,對於農作物來說,也就意味著天氣冷的要更早一些,農作物的生長要想豐產無非離不開充足的水肥、光照、溫度,立秋後溫度一點比一點低,光照時長也越來越短,一些種的時間比較晚的可能就會「丟」,也就是歉收。當然了,有的年份立秋後仍然會有秋老虎,這秋老虎的熱量一點不比立秋前差,有的時候甚至能比三伏天的時候還要熱還要悶,只不過再怎麼樣也是立秋了,天肯定是越來越冷,總不至于越來越熱,所以還是有可能「早秋丟」。
如果立秋晚的話,一直持續到農曆的7月中下旬才立秋,那整個夏天的時間就很長,這意味著農作物生長的時間就會長,肯定是比立秋早要好啊,「晚秋收」就是說立秋晚的話,基本上這莊稼的收成就不錯,而且即使種的比較晚,也不需要擔心秋後天冷下霜,沒等下霜就長熟了豐收了。
中秋熱死牛,如果立秋是在農曆的七月初,那這一年肯定是很熱的,這個時候立秋還處於中伏的時候,沒有出伏就立秋,即使立秋之後也還要熱個十天半個月,大熱天別說人遭罪,就是牲畜也受不了,老人們根據以往的經驗來判斷,如果立秋的時候是在七月初,那這一年夏天就會很遭罪。
今年夏天就一點都不遭罪,如今已經入伏一個多周了,還有三天就是中伏,我們膠東沿海這裡溫度基本上是維持在27度左右,很少有超過30度的時候,而且還經常下雨,溫度不是很高,也可以說是很涼快。不過今年雖然是早立秋,雨水這個豐沛,地皮剛剛有點幹,及時雨就下下來了,所以總體來說,秋收也不會「丟」到哪去,再加上現在農業技術的提高,農作物不會歉收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