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大範圍內的人們被迫進入社交隔離狀態。加之政治文化衝突加劇,與國際化、全球化「沾親帶故」的產業也因此蒙上了灰塵。但,也有例外。
2020年6月30日,美世教育正式宣布完成B輪融資,由陽光融匯資本管理的投資基金獨家領投。此次投資,陽光融匯資本對美世教育直接投資2億元,並擬共同發起設立10億元投資基金,對留學後市場、留學配套服務、實體國際學校等國際教育項目進行進一步投資。
在疫情對全球化的衝擊之下,美世教育獲得2億元的B輪融資,無疑給2020年波瀾不斷的留學產業帶來了信心。
和美國留學的不解之緣
2001年9月11日清晨,紐約天空如往常般湛藍如海,世貿中心的大樓下也依舊人流如織。但美好與寧靜被一起恐怖襲擊事件徹底打破。
8點46分,一架飛機撞向世貿中心北塔樓;17分鐘後,9點零3分,另一架飛機撞向世貿中心南塔樓。哈德遜河前的紐約雙子星轟然倒塌,隨之坍塌的還有美國的驕傲。
時值21世紀初留學潮,悲劇的發生不僅震驚了在美的留學生們,也讓正準備赴美的人們感到恐慌。美世教育創始人兼CEO王敬便是當初預備赴美留學大軍中的一員。
這一年,王敬已經收到了幾所加拿大和美國高校的offer。在去留學服務中心諮詢籤證問題時,工作人員告訴他目前美國的情況不太適合留學。
「美國現在局勢緊張,不如以前穩定,反正你也熟悉北美那邊的留學申請流程,不如留下來吧。」
思慮再三,王敬決定留下來工作。那時,他認識了自己未來的創業夥伴——美世教育聯合創始人喬美華。喬美華早他幾個月入職,兩人一起在留學行業打拼。未能如願出國的王敬不曾想到,從此與海外留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2年最火的留學國家是英國和澳大利亞,那時的美國留學市場少有人做。當其他留學機構忙著往大英帝國的校園裡輸送留學生時,王敬和喬美華已經創建了留學服務中心的美國留學部,早早入局美國留學市場。
2009年,美世教育品牌成立,彼時的美世僅僅是一個做初高中低齡交換生、走讀學校的小工作室。
2012年前後,中國的留學市場可謂火熱。留學機構層出不窮,留學人數節節攀升,王敬注意到,針對高淨值人群留學需求的服務機構卻少之又少。對於高淨值和超高淨值家庭而言,並不缺少資金,他們真正缺乏的是留學相關的專業指導。這一類用戶群體亟需一個幫他們進行整體教育規劃和服務的機構。
在他看來,未來留學業務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必定是要給高淨值家庭提供一站式留學服務方案,長線產品的市場一定會越做越大。經典的碩博、語培業務要做,高端低齡的本科業務更應該做。
2014年,懷揣著更大的野心和抱負,王敬和喬美華離開留學服務中心,聯合柳小偉、郭立偉一起接手了美世教育,開始探索高端本科留學市場。
「當時我們就意識到,做18歲以下學生的高端低齡市場,是一個風口。」
經過一年的調研與研判,2015年,業內第一個專門研究留學產品的產品部成立了。此後,美世開始了飛速發展,迅速擴充。截至2017年,已在全國16所主要城市建立了線下分支機構,員工人數也從最初的30多人發展到近600人。
2018年,美世教育獲得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6000萬A輪融資,開始聚焦更加高端、低齡的留學產品。
2020年,2億元的直接融資和10億元投資基金的共同發起設立,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國際教育領域,美世教育正在嶄露頭角。
高端之高,高在背提
《論語·述而》中,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在古代,學生要想接受教師的教誨,初次見面時,要奉贈禮物以表敬意,名曰束脩,束脩一般是十條肉乾。在孔子所處的春秋末期,這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而中國家庭對孩子教育的重視也自古延續至今。
對於大多數中國普通家庭來說,孩子的教育路徑清晰到已然成為一種思維定式,按部就班地從幼兒園、小學、初中到高中,參加高考,進入大學。相比之下,對於高淨值家庭而言,則更加重視對孩子全球化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培養。
正如美世教育喬美華所說,高質量的國際化教育資源,是中國高淨值家庭子女教育的核心需求,他們需要全線的諮詢與教育,從幼兒園到博士,這是一條全線教育規劃。在他們教育的每一個發展節點,都離不開背景提升。因為既然選擇了國際教育體系,就要像「羅馬人」一樣按照「羅馬的規矩」行事。
這就不得不提國外招生的要求。一般來說,要申請國外的本科和碩博,大都看兩個指標,硬性指標和軟性指標。
硬性指標就是憑實力說話,主要包括申請者的院校背景、GPA、託福/雅思成績、GRE/GMAT/LSAT的考試成績等;軟性指標就是除了硬性指標以外的個人背景,學生的實習、競賽、科研、志願活動等經歷會反映在個人的文書資料與推薦信中。
近年來,隨著選擇海外求學群體的不斷增長,申請海外名校的難度也逐漸加大。根據2018年國際教育開放門戶報告顯示,美國國際學生人數連續第三年超過100萬。從生源國來看,中國連續9年成為最大生源國,中國學生數量達到36萬人,佔到全部國際生數量的33.2%。所以,海外名校的招生從早些年單純通過硬性指標來進行篩選,逐漸變成了需要綜合評價申請者軟硬性指標的過程。
有行業分析者稱,硬性指標只是「入場券」,軟性指標決定了你能不能「被錄取」。
2015年成立產品部以後,美世的背提業務集中在科研、實習與競賽三個方面。科研方面,初高中學生以學術探索為主,既有機會在國內跟隨清北、中科院的博士與教授開展體驗性的小課題,也可以在海外名校教授的帶領下體驗外國課題組的科研項目;而有志於科研的大學生則能夠獲得高端學術資源的支持。實習方面,學生進入大學後,美世會安排商科學生在高盛、摩根斯坦利等世界500強企業或是中金、中銀等國內知名投行實習,實習期間,學生將得到專業導師的指導。競賽方面,美世也會專門組織不同年級的學生參加國際性的物理、數學、生物競賽。
一個八年級、九年級的學生在進入美世的國際教育體系後,美世高端服務團隊就會對他進行1到2年的服務,11年級左右便可以申請學校。「為了保證服務質量,我們高端團隊的老師一年只帶10個學生。」
對於從3歲開始就進入美世國際K12素質教育體系的孩子來說,美世會在他成功踏入國際高端名校之前,從學科培訓、素質能力、高端背提等方面對其進行培養。
2020的海外留學:裂縫中的陽光
5月29日,美國白宮官網發布《關於暫停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留學生和研究人員以非移民身份入境的公告》,公告稱自6月1日起將禁止部分中國留學生和研究人員入境。
公告一出,輿論譁然。沒過幾天,美國國務院就在6月2日緊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強調,繼續歡迎中國留學生,只是對涉及軍方項目的小範圍留學生進行限制,總量很小(最高不到2%)。
6月27日,據《紐約時報》報導,川普政府計劃取消在美國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所屬大學有直接關係的數千名中國研究生和研究人員的籤證。據估計,籤證的取消可能會影響至少3000名學生。不過,在美國大約36萬中國學生中,受影響的學生一比例很小,不足0.83%。
川普政府在排斥中國留學生和歡迎中國留學生之間的反覆橫跳、國外疫情的持續蔓延……新聞裡一幕幕的場景成為懸在那些想要出國的家庭頭上的達摩克裡斯之劍。
2020的海外留學看似已跌入裂縫,毫無光明可言。但不少業內人士卻認為,今年是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年。
據2018年國際教育開放門戶報告顯示,從生源國來看,中國連續9年成為美國高校最大生源國,中國學生數量達到36萬人,佔到全部國際生數量的33.2%。中國留美學生總數大約是第二名印度學生的2倍,第三名韓國學生的7倍。
規模如此之大的中國留學生給美國各大學帶來的是充足的學費預算。美國大部分大學都在每年申請季將很多精力放在招收中國留學生上,對中國學生交納的留學費用形成了事實上上的「現金流依賴」。今年,由於全美經濟的低迷,美國高校對中國學生的關注度將大幅提升。
早在今年1月底,全美大學招生諮詢協會就發布聲明,呼籲美國高校對受疫情影響的學生採取靈活的招生政策。為堅定中國家庭的留學目的地選擇,包括普林斯頓、斯坦福、哥倫比亞、加州理工、達特茅斯等頂尖綜合性大學,以及波莫納、明德、瓦薩等知名文理學院都發表聲明稱,2020招生計劃不會因疫情影響招收中國學生,此後的申請入學季對中國學生也不會有區別錄取。
從世界範圍來看,各個高校都有放低錄取標準的趨勢。受疫情影響,中國範圍內雅思、託福、SAT等考試被迫取消,迄今尚未恢復。英國伯明罕大學等高校在4月宣布,將入學要求中接受的英語考試類型增加三個,其中包括全國大學英語六級考試。儘管使用六級成績進行申請的學生,須上6周語言班。世界頂級名校哈佛也於6月官宣,申請2021年入學的本科生不需要提交SAT或ACT標準考試成績。
如此看來,2020年的海外留學相較以往,仍然存在機遇,裂縫中依舊有溫暖的陽光。
喬美華告訴鯨媒體記者,總體來看,目前美世的留學產品受影響程度並不大。
「碩博業務會有一些影響,但不少學生選擇在這段時間靜下心來進行高端背景提升,為未來蓄勢;還處於規劃期的低齡學生是完全不受影響的。從國際幼兒園到國際高中的學生們還是在按部就班的學習和適應國際教育體系,等候著出國時機。」
在完成B輪融資後,美世將進行一連串業務布局。首先是吸納大批的優秀人才,對團隊進行更高層次的人才升級。其次是對國際教育上下遊的資源進行業務整合,投資和併購行業內一些做學生科研、競賽、實習就業等產品的公司。
增加業務板塊是美世擴大產品多元性,構建產品生態的的重要一環。喬美華表示,對於美世來說,英語留學業務已經比較成熟了,接下來更想發展一下日本留學和藝術留學的相關業務。
「這次融資後,我們最想做的產品是就業產品。學生在海外留學歸來後,面臨著就業的問題。我們會對學生進行培訓,找大企業的實習崗位鍛鍊他們的能力,幫助他們投簡歷,給他們指引一下方向。還有一個就是營地項目,其實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營地都是一個發展很好的項目,我們想進一步打開一下此類產品的市場。」喬美華說。
談及國際教育的未來發展,喬美華的信心依舊很足。
「教育是無國界的、開放的。目前,英美等國依然能夠提供高質量的教育,出國留學依舊會是剛需。對於很多家庭來說,教育現在是、將來也一定會是一種關乎孩子未來發展的戰略性抉擇,有出國打算的家庭依舊會出國,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