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雲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昆明召開。省委副書記、省長、省委省政府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阮成發強調,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運用大數據等手段,加強疫情溯源和監測」的重要指示要求,迅速推廣使用「雲南抗疫情」掃碼系統,充分發揮大數據的作用,全面分析預測確診者、疑似者、密切接觸者等重點人群流動情況,切實提高疫情防控科學化、精準化水平,促進「早發現」「早隔離」等關鍵措施有效落實。(2月12日 雲南網)
眼下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而復工復產又勢在必行。可以預料,隨著復工復產人員的不斷增多,對疫情防控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對身處防疫共同體的民眾來說,面對越織越密的群防群治網絡,尤其是在車站、機場、小區、辦公樓、商超進出口等公共場所,往往都要進行體溫檢測,甚至還要回答「靈魂三問」——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如果不積極配合,很可能就會被拒之門外。這樣的舉措,在人流較少的情況下固然沒「負擔」,但隨著復工復產的行業越來越多,如何有效避免人員集聚帶來的疫情擴散風險,實現復工復產與疫情防控兩不誤,顯然需要各地結合實際提出更加科學可行的措施辦法。
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並不矛盾,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切不可偏廢。而現在的主要問題,在於怎樣有效避免因復工復產出現人員聚集帶來的疫情擴散風險,讓疫情防控變得更加精準、更加高效。比如,復工復產大潮到來,如何才能做到嚴密布防、不留死角、不留盲區?人員流動加速,有沒有可能第一時間對返工、返校、返崗人員進行動態監測?一些人群流動性強的公共場所,能否通過提升通勤效率減少人員聚集的機會?在這個意義上,雲南全面推廣「雲南抗疫情」掃碼系統,利用大數據「不知道累、跑得快跑得遠」的特性,為疫情防控找到一個得力幫手,明顯有助於減少公共場所人員聚集的機會,對高效率精準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大有助益。
從報導中不難看出,「雲南抗疫情」掃碼系統的操作並不繁瑣,非常方便快捷。對公共場所來說,只需在微信上搜索「雲南抗疫情」小程序並打開,在場所登記頁面填寫完相關信息並確定,就會生成一個專屬的「雲南抗疫情」二維碼,列印出來分別粘貼至入口和出口即可。對市民個人來說,進入和離開公共場所時,只需打開微信分別掃一掃「入」和「出」的二維碼,首次完成手機簡訊驗證,之後直接掃碼登記即可。這樣的創新舉措體現的是公共服務的民生情懷,體現的是社會治理的精細化與多元化,在疫情防控與復產復工之間找到了平衡點,值得借鑑和推廣。
當然,「雲南抗疫情」掃碼系統是一個新事物,怎樣更加精準、高效地發揮作用?如何保障數據規範使用,保護好個人敏感信息?能否深化成果應用,提高潛在感染者發現能力?這些同樣是讓大數據更高效率精準化服務疫情防控工作必須面對的課題。惟有未雨綢繆,把問題想得再充分一些,把決心下得再大一些,把措施定得再超前一些,把落實做得再嚴謹細緻一些,才能讓掃碼系統真正有益於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最後,希望雲南推出的「雲南抗疫情」掃碼系統,能給其他地方帶來一些借鑑和思考,從而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精準度,讓疫情防控工作做到更加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