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無疑是2020年飛出來的一隻黑天鵝,不可避免將在短期內衝擊宏觀經濟,對全行業的衝擊也是顯而易見的,更可能對餐飲、旅遊等服務型行業進行市場格局大洗牌,但奶粉行業並不會因為疫情產生較大的格局變化,原因在於奶粉是母嬰消費中剛需的剛需,是必不可少的。但疫情下的物流困局仍會讓疫情嚴重地區的奶粉市場產生些微變化:進口產品拼庫存、國產品牌抓時機拼速度。
物流成橫亙在廠家、門店、消費者之間的最大阻礙
此前奶粉關注在提到當下在疫情嚴重地區、及防控嚴格地區,消費者及母嬰店都存在著斷糧的危險,當時還有用戶表示「經銷商都被壓了半年的庫存,半個月不發貨就斷糧?」,年前廠家向經銷商壓貨以求業績更好看,也有眾多經銷商指出倉庫已經爆倉了。但這忽略了疫情之下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物流阻斷,有貨但是運不出去,終端是處於缺貨狀態的。
「寶寶八個月不到,家裡只有一聽奶粉了。又買不到,著急啊!誰有辦法幫幫我吧。」
「我家的本來喝的愛他美的、在老公這邊鎮上沒有賣然後換了品牌」
「我們家吃深度水解奶粉,可是在小鄉鎮,真的很難!」
這就是目前在後臺留言裡部分消費者的需求,「足不出戶」抗擊病毒,最大的難點就在於物流上,但目前消費者缺奶粉了,很多母嬰店主都在開車、開三輪車......想盡各種辦法幫消費者安全送到家,物流的最大難點已經不再是消費者和門店之間的配送問題,而是體現在幹線物流上:
「最難解決的就是物流問題,我們都在擔心貨到不了,就空店一個了。」
「希望政府儘早提前為我們母嬰行業提供嬰兒奶粉運輸通道,我們店會員好多寶寶都斷糧了!倉庫的貨出不來流通不了!」
很多母嬰店主都在後臺留言表示,最難解決的就是物流,倉庫的貨都出不來,尤其是類似湖北武漢這樣的疫情重災區,交通管制就非常嚴格,嚴控幹線物流,外地廠家的奶粉大貨運不進來,消費者購買的還是之前的存貨,奶粉庫存會被快速消耗掉。
現在政府也意識到了奶粉的剛需問題,很多城市已經開始在陸續開通了「綠色通道」,有店主表示,現階段基本運營走向已經開始趨於正常。
進口奶粉更「吃虧」,國產奶粉要拼速度抓時機
在調查了多個母嬰店主之後,我們會發現目前母嬰店主的國產品牌儲量還比較充足,缺貨的主要是一些進口品牌以及深度水解等特配粉產品。湘西自治州的一位母嬰店主表示,「目前在湘西,母嬰店和超市,藥房,加油站等,是政府優先保障營業的行業。但對進口奶粉來說,主要是最近海關和國內物流不是很暢通,會影響國外到貨時間,目前都在拼庫存。」
安徽某一母嬰店主也曾表示,「最近消費者購買奶粉更爽快了,來了拿貨就走,自己做的進口主打品牌澳優海普諾凱1897、寶貝與我等處於缺貨狀態,對於急需的客戶,我們也是建議他們臨時更換其他進口品牌,譬如藍河的姆愛普等。」除此之外,另一母嬰店主也表示,斷貨很厲害,他的店裡佳貝艾特也缺貨,還有愛他美、諾優能等,都是臨時向別的同行求助調貨。
據多家母嬰店反映,「國產的產品還稍微好點,對進口奶粉我們確實有擔心」。這就再次到了考驗國產品牌的時刻,短時間內物流阻斷,進口奶粉尤其是原裝進口的奶粉在庫存不足的情況下無法及時供貨,那如何建立自己品牌的影響力,就是國產品牌這個時期該考慮的問題了。
疫情雖暫時性阻斷了物流,對於剛需性強的奶粉,銷售也並不會像那些非剛需、季節性、衝動性產品一樣暴跌,可能對各個企業的影響都是微之又微。但為何不在困難時期迎難而上?疫情之下奶粉企業中,能生存下來的都是最能夠適應變化的普通企業,而那些實力者早已經搶跑,疫情只是他們的試金石。
2019年飛鶴、伊利金領冠、蒙牛雅士利、貝因美、聖元、君樂寶等國產品牌都在強勁崛起、高速發展,疫情之下,他們也在加速應對,積極組建配送團隊,或與政府合作開闢綠色物流通道、再或者及時安排線上旗艦店的快遞配送。多個企業配合政策要求,及時調整物流運輸模式,線上線下齊發力,確保產品供應,緩解嬰配粉供應緊張問題。
疫情之下,我們需要冷靜、積極地面對一切問題。在這段艱難的日子裡,我們希望奶粉行業的你,不僅是能挺過來,更能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