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份額持續下滑,扣非利潤連虧四年,國產奶粉第一品牌貝因美走下...

2020-12-26 藍鯨財經

投稿來源:節點財經

近日,素有「奶粉第一股」之稱的貝因美發布了2019年年度報告。年報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19年,公司淨虧損1.03億元,同比大幅下降350.73%,這意味著貝因美成功「摘帽」一年後,公司再次陷入虧損。

2008年,奶粉行業三聚氰胺事件爆發,貝因美作為少數未檢測出三聚氰胺的國產品牌,充分享受了雙鹿等國產品牌退出市場的紅利,並迎來了業績短暫的輝煌表現,2013年頂峰時銷售收入曾高達60多億元。然而,洋奶粉的衝擊、管理層的動蕩以及公司發展戰略的問題,又讓貝因美陷入巨虧的泥潭。其中,2016年-2017年,貝因美連續兩年虧損7.81億元和10.57億元,其股票簡稱也由「貝因美」變更為「*ST因美」。

2018年5月18日,53歲的創始人謝宏又重新擔任貝因美集團董事長,並帶領公司在2018年進行了艱難的保殼。但僅僅一年之後,貝因美業績再次亮起紅燈,其重回行業三甲的目標似乎也漸行漸遠。

01

原料漲價毛利率下滑,扣非淨利潤連虧四年

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85億元,同比增長11.8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1.0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50.73%;實現扣非後淨虧損1.3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6.11%。

圖片來源:貝因美年報

從細分行業來看,貝因美三大主營業務銷售量均出現下滑。通過下圖可以看出,貝因美奶粉銷售量為19569.4噸,同比下滑7.01%;米粉銷量為789.87噸,較上年同期下滑23.99%;其他類(煉乳)產品銷量為200.8噸,也較上年同期下滑24.44%。

圖片來源:貝因美年報

從貝因美的收入結構來看,奶粉類是其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2018年-2019年,公司奶粉收入佔比均超過90%。從消費者結構看,3歲以下的嬰幼兒則是奶粉產品的主要消費群體。新生兒人數的持續下降,成為貝因美主營業務銷售量下滑的一個重要外部因素。

圖片來源:貝因美年報

受居民生育意願下降影響,我國新生兒人口近年來出現持續下降趨勢,2016-2018年分別為1786萬人、1723萬人和1523萬人。最新出爐的數據顯示,2019年度我國出生人口為只有1,465萬人,較2018年的新生兒數量減少58萬人,下降幅度為3.81%;較2017年的新生兒數量則大幅減少258萬人。

圖片來源:國海證券

除出生人數下滑這一因素之外,乳鐵蛋白大幅漲價也對貝因美的業績表現影響較大,成為貝因美2019年度增收不增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資料顯示,乳鐵蛋白是嬰幼兒配方奶粉一種重要的添加劑,能促進嬰幼兒對奶粉中鐵和鈣的吸收。目前,乳鐵蛋白產能主要集中在美國、紐西蘭、澳荷蘭等國家,我國進口依賴度高達98%。2017年7月開始實施的新國標《食品營養強化劑乳鐵蛋白》GB1903.17—2016,將乳鐵蛋白純度從90%提升95%,造成市面上部分原料無法滿足新標準, 並導致乳鐵蛋白價格由3500元/噸-4000元/噸,一路暴漲至3萬元/噸。

暴漲十倍的乳鐵蛋白原料成本,讓貝因美在毛利率方面大幅承壓。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貝因美綜合毛利率為50.09%,較上年同期下降2.42個百分點。其中,乳鐵蛋白原料價格上漲成為主要原因。

圖片來源:貝因美年報

實際上,乳鐵蛋白原料價格上漲對貝因美毛利率的影響在2018年就已經顯現。數據顯示,2018年貝因美綜合毛利率為52.51%,較上一年同期大幅下降7.61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同花順

一般來說,面對成本上漲的壓力,企業本可以通過提價、調整產品結構等措施加以應對。但隨著嬰兒出生率的逐漸下降,奶粉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貝因美很難進行成本轉嫁,導致公司毛利率不斷走低。

從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利潤數據來看,貝因美的主營業務已經連續虧損四年。公司歷年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貝因美扣非後淨利潤則分別為-7.99億元、-11.39億元和-2.17億元。2016-2019年四年期間,公司扣非後淨虧損合計高達22.93億元。

圖片來源:同花順

這一結果不免令人唏噓,2014年之前,貝因美還是家喻戶曉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市場份額曾在國產奶粉品牌中高居第一位,並一度進入行業前三。但在外資品牌的衝擊與公司自身管理的混亂雙重影響下,貝因美的市場份額出現持續下滑,昔日的國產奶粉巨頭已然跌落神壇。

02

外有強敵內生變故,國產奶粉第一品牌走下神壇

公開資料顯示,貝因美始創於 1992 年,並於 2011 年 4 月12 日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為中國嬰童食品第一股。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貝因美成為極少數未檢測出「三聚氰胺」相關不合格產品的國產奶粉生產企業。此後,公司享受了雙鹿等國產奶粉品牌退出市場後的行業紅利,2013 年頂峰時銷售收入曾高達 61.17億元,公司最高市值也曾超過310億元。中金公司資料顯示,2009年,貝因美以8.2%的市場份額位居奶粉行業第三位,僅次於雀巢(9.5%)、達能(9.4%),成為國產奶粉第一品牌。

圖片來源:中金公司

然而,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後,國內消費者對本土奶粉信任度開始降低,對國產奶粉的消費逐漸減少。在此情形下,以惠氏、達能、雅培、美贊臣、美素等五大品牌為主力的外資奶粉不斷進攻國內市場,外資品牌市場佔有率一路走高,並最終影響到貝因美的銷售。

歐睿諮詢數據顯示,2009年以來,雀巢惠氏、雅培等外資品牌市場份額穩步提升,澳優、合生元等國內品牌市場份額則持續走低。貝因美市場份額經歷了短暫的衝高后,自2011年後開始回落,並於2014年開始加速下滑。

圖片來源:中金公司

通過下圖可以看出,貝因美市場除市場份額自2014年開始出現加速下滑外,營業收入也是在這一年出現大幅下滑,2014年成為公司發展的一個轉折點。這其中,管理層的頻繁變動成為公司業績遭遇困境的重要原因。

圖片來源:同花順

資料顯示,2011年8月,公司創始人謝宏在公司上市後因身體原因被迫辭職。2014年1月,公司第二任董事長黃小強宣布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長等職務,同年副總經理阮建華因身體原因辭職。接替黃小強的為原公司總經理王振泰,這也是自謝宏辭職以來,貝因美迎來的第三任董事長,總經理一職則由原副總經理黃燾擔任。

管理層人員的不穩定,又影響到貝因美發展戰略的穩定性。在王振泰擔任公司董事長之後,公司開始由「國產奶粉老大」向「嬰童食品第一品牌」戰略轉型。在這一戰略下,貝因美加大了對非奶粉業務的投入,並專門成立了輔食、親子食品、兒童健康食品等事業部。

事實證明,這一次被貝因美稱之為「二次創業」的戰略轉型並不成功,公司的奶粉產品銷售開始掉隊,輔食等領域的開拓也並不成功。在此之後,貝因美再次調整戰略,重新專注於奶粉領域的發展。

管理層頻繁更替,發展戰略的模糊不清,造成了公司銷售業績的斷崖式下滑。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3年,貝因美的營收從12億增長到61.17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1%;從2013年到2016年,貝因美的營收掉頭直下,營業收入從61.17億降到27.64億,年複合增長率是-23%。

內憂外患之下,貝因美的市場份額一路下滑,截止到2018年,貝因美市場份額已經不足2%。已經跌出行業前十。

圖片來源:中金公司

實際上,自2016年以來,面對國產奶粉的困境與行業的亂象,國家已經出臺了一些列扶持國產品牌、整治行業假洋奶粉等問題的一系列政策。通過下圖可以看粗,自2016年開始,在飛鶴、澳優等國產品牌的發力下,內資品牌CR4市場份額開始止跌回升。此時國產奶粉前四位品牌分別為飛鶴、蒙牛(雅士利)、伊利和澳優,已經不包括貝因美。

圖片來源:中金公司

但在此情況下,貝因美市場份額依舊是持續下滑,與國產品牌整體表現大為不同,讓不少看好其發展的投資者大跌眼鏡。有業內人士指出,除了前期管理層變動、戰略規劃問題外,公司在研發方面的吝嗇投入,表明貝因美缺少打造產品核心競爭力的長期規劃與決心,或是貝因美目前身處困境卻難以反轉的深層次原因。

03

研發投入過低飽受詬病,重回行業前三難上加難

2016年,為嚴格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保證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我國開始實施《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始為奶粉行業的「註冊制」改革。

隨著奶粉產品註冊制的推行,大批假洋牌遭到清理。資料顯示,截止到2018年,嬰幼兒配方產品品牌註冊量從超2000個配方縮減到僅剩500餘個,70%以上的奶粉品牌已經被淘汰,有效的改善了國產奶粉的困境。

與此同時,2017年國家調整部分特殊配方奶粉的進口關稅,使「海淘」價格優勢降低,也讓國產奶粉的生存狀況得以改善。2019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7部門聯合發布《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方案》,提出要力爭將奶粉自給率穩定在60%以上。

在國家政策的呵護下,國產奶粉市場佔有率觸底回升。尼爾森發布的《2018年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環境洞察》報告顯示,國產奶粉所佔的市場份額從2017年的40.7%上升至43.7%,銷售額增速從2017年的14.5%上升至21.1%。2015年時市場佔有率僅為31%,2008年因三聚氰胺事件市場佔有率低至25%。其中,飛鶴、君樂寶、雅士利等國產品牌緊跟政策的「橄欖枝」,經營業績得到大幅改善。

然而,政策呵護對貝因美而言,似乎是「春風不度玉門關」。數據顯示,2016年-2019年,貝因美主營收入分別為27.64億元、26.6億元、24.91億元和27.85億元,幾乎是在原地踏步。

圖片來源:同花順

究其原因,業內人士認為,除了公司管理層不穩定問題之外,貝因美在研發領域近乎「吝嗇」的投入,使得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難以快速實現對產品的創新及配方優化,導致公司產品競爭力下降。

年報數據披露,貝因美在2019年研發投入1685.81萬元,研發投入佔比0.61%,較上一年同期下降0.0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公司研發人員為28人,較2018年減少3人。

圖片來源:貝因美年報

對比同行來看,貝因美的研發投入處於較低水平。通過下圖可以看出,2018年度,雀巢、澳優等奶粉企業研發費用佔營收中的佔比分別為1.84%、1.85%,幾乎是貝因美同期水平的三倍。

圖片來源:天風證券

與此同時,貝因美似乎將提升公司產品銷售的努力更多放到了營銷之上。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貝因美銷售費用高達11.03億元,是公司研發費用65倍之多。

圖片來源:貝因美年報

一般來說,加大營銷力度,減少研發投入,可以給公司帶來短期的業績增長,節省下來的研發費也可以美化利潤數據,但卻會損害公司產品的長期競爭力。

今年2月,貝因美發布《2020年-2024年發展戰略規劃綱要》。綱要提出公司第一階段的目標是重回行業前三甲,成為母嬰行業的領軍企業。作為曾經的國產奶粉行業老大,貝因美這一目標似乎並非高不可攀。

但在低生育率已經成為中國人口發展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奶粉行業的高速發展期已然過去,未來更多的將是存量競爭。而在存量競爭下,貝因美若沒有過硬的內功與產品競爭力,要實現「彎道超車」,恐怕也並不容易。業內人士指出,貝因美如果想再現公司輝煌,還需要在研發上多加努力,用過硬的產品及配方來與對手競爭,才能真正贏得消費者與市場。

相關焦點

  • 貝因美2020浮沉錄 謝宏的逆風局反思
    2020年第三季度貝因美又變了臉:營收7.18億元,同比下降0.5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90.13萬元,同比下降50.12%;扣非淨虧損1760.76萬元,同比下降322.84%。淨利腰斬、扣非暴跌,過山車式的業績走勢,挑戰著投資者的小心臟。原因,大致有四點。首先是歷史因素。
  • 投資三鹿奶粉失敗之後,恆天然繼續減持貝因美,虧損20億!
    眾所周知,當年投資三鹿奶粉失敗之後,恆天然又向達能旗下多美滋供應原料,結果恆天然一手製造的「烏龍事件」,致使多美滋「一蹶不振」,而多美滋曾是中國奶粉市場上銷量最大的品牌,至今達能還在與恆天然「對薄公堂」之中。儘管如此,恆天然又決定大手筆入股有著「奶粉第一股」美譽的貝因美,結果卻鬧的十分不愉快,只能選擇分道揚鑣。
  • 進口奶粉供應鏈遇大考 國產品牌銷量或迎「小陽春」
    財聯社(北京,記者 楊澤世)訊,隨著海外疫情的持續發展,歐洲等國家成為新冠肺炎重災區,受疫情影響,零售商場停業,物流停滯。海外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進入國內市場產生影響。「疫情期間,國內市場上進口奶粉是在消耗存量,目前應該還有一部分在海上運輸,這部分產品到貨後,國外品牌在一段時間內是沒有新貨的。」
  • 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國產奶粉品牌市場份額逐漸提高
    新京報訊(記者 王琳)12月10日,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官方微信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10月,以百貨商場為主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奶粉類商品零售額同比、環比雙上漲。值得一提的是,國產奶粉品牌有較好表現,市場份額逐漸提高。
  • 恆天然一季度收入下滑1%,投資貝因美失敗,入股的三鹿早已倒閉!
    Hurrell表示,公司在實施戰略方面繼續取得進展,今年第一季度開局良好,集團調整後息稅前利潤達到2.5億紐西蘭元,比去年同比增加7200萬紐西蘭元。「銷量與去年同期持平,反映了市場對乳製品的強勁需求和我們在供應鏈方面高效管理的結果。整個業務的改善使得我們調整後的收益增加了40%。」
  • 中國十大放心國產奶粉品牌排行
    作為寶爸寶媽自然都想為寶寶選擇最好的奶粉品牌。很多寶媽在購買奶粉前會參考國產奶粉排行榜10強,那你真的了解國產奶粉10強嗎?今天,我們就以全國6000多家實體母嬰店的優家寶貝加盟店銷售的國產奶粉品牌,為大家一一介紹。
  • 國產奶粉哪個牌子最好?國產奶粉排行榜10強!
    本期話題:中國十大國產奶粉排行榜10強!作為寶爸寶媽自然都想為寶寶選擇最好的奶粉品牌。很多寶媽在購買奶粉前會參考國產奶粉排行榜10強,那你真的了解國產奶粉10強嗎?今天,我們就以全國6000多家實體母嬰店銷售的國產奶粉品牌,為大家一一介紹。國產十大奶粉品牌排行榜1:歐世蒙牛歐世蒙牛是蒙牛集團旗下嬰幼兒奶粉品牌,早在06年就開始與歐洲領先的乳製品集團Arla Foods進行戰略合作,致力於中國母乳成分研究和嬰幼兒營養需求研究,開發適合中國寶寶和孕產婦的配方奶粉。
  • 你知道「國產奶粉排行榜10強」前5名都有哪些品牌嗎?
    隨著我國各方面實力的不斷增強,國產奶粉也取得了顯著成果。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國產奶粉排行榜10強前5名都有哪些品牌?  三、貝因美  創立於1992年,以嬰幼兒食品為主導項目,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斷奶期食品生產基地和中國三大嬰幼兒基本營養食品專業生產企業之一。
  • 37款國產2段奶粉評測(2020版):原料、配方、品牌信任度,怎麼選
    國產奶粉,指的是國內品牌推出的遵循中國國標、使用中文標籤的奶粉,包括了部分國內品牌在海外通過收購、投資、自建、委託加工等方式生產自有品牌奶粉,再「原裝原罐」進口到中國的奶粉。評測版本本期國產2段橫評選擇的評測奶粉,與1段橫評相同,涵蓋了飛鶴、合生元、君樂寶、旗幟、澳優、貝因美、聖元、伊利、完達山、三元、雅士利、明一、喜安智、多美滋、燎原等國產品牌,共計37款2段奶粉。
  • 包秀飛履新貝因美一周年:「我喜歡挑戰,不喜歡冒險,現在更需要時間...
    奶粉市場容量縮小,而正在快速下降的恰恰是貝因美所在的高端、中高端類的品牌,唯一成長的是超高端、有機羊奶粉,但貝因美沒有超高端、有機羊奶粉產品布局,這就意味著,市場在下降,降的正好是貝因美這塊的市場,加之貝因美本身有內憂,儘管品牌仍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要重新打開局面,非常艱難。
  • 疫情下的奶粉行業:進口品牌拼庫存、國產品牌拼速度
    但疫情下的物流困局仍會讓疫情嚴重地區的奶粉市場產生些微變化:進口產品拼庫存、國產品牌抓時機拼速度。物流成橫亙在廠家、門店、消費者之間的最大阻礙此前奶粉關注在提到當下在疫情嚴重地區、及防控嚴格地區,消費者及母嬰店都存在著斷糧的危險,當時還有用戶表示「經銷商都被壓了半年的庫存,半個月不發貨就斷糧?」
  • 國產奶粉反轉新階段:繼田亮、易建聯後,黃渤任君樂寶品牌大使!
    來源:五穀財經2020年,由於疫情因素影響,奶粉代購遭到了毀滅性打擊,至少空出了百億市場,這就為大中型奶粉品牌提供了進一步增長的沃土,而大中型奶粉品牌為了更好地搶佔突然新增出來的市場,也加大了品牌營銷力度和渠道滲透密度。
  • 進口下滑、海淘難淘 「洋奶粉」不香了?「國貨」迎來翻身仗
    11月24日,剛給孩子買了幾桶國產高端奶粉的青島市民肖女士在微信朋友圈裡感慨。由於國產奶粉品牌近幾年持續發力,再加上進口奶粉生產和物流受到疫情影響,國內奶粉市場漸漸出現轉機。借著本土奶源的優勢,國產奶粉企業的春天似乎來了,但要真正抓住機遇,品質、品牌、服務體系、客戶粘性四者缺一不可。
  • 伊利,a2,蒙牛,光明,健合,貝因美,貝拉米,雅士利,雀巢……本周看點
    貝因美上半年營收14.87億元,同比增長14.78% 8月25日晚間,貝因美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財報,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貝因美實現營收14.87億元,同比增長14.7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289.62萬元,同比增長135.22%;實現扣非淨利潤322.2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 達能劃區 惠氏落戶 百億奶粉企業競速中國市場
    同樣,三季度受到疫情引發的渠道物流不暢(跨境渠道奶粉銷售銳減),以及前期恐慌購買囤貨的影響,達能中國奶粉業務下滑。但達能表示,「在白金版系列高端產品的推動下,愛他美品牌繼續在中國電商平臺和母嬰店的市場份額保持良好的上升態勢。」在宋亮看來,中國是未來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作為奶粉龍頭企業,如果在中國市場沒有話語權,基本上龍頭位置就很難保住。
  • 飛鶴、貝因美、聖元、完達山等9款奶粉深度評測,哪款更值得選?
    一、品牌背景下面是9款奶粉的品牌背景信息。品牌背景體現了乳企的綜合實力,本次評測的9款奶粉,均具有較強大的品牌力,在研發、養殖、生產、營銷、售後等方面有各自的優勢。二、基礎信息下面是9款奶粉的產品名、版本、奶源、產地、奶基原料等基礎信息。
  • 貝因美謝宏重新定義「新國貨」 「用愛餵,放心奶」 成國貨奶粉新...
    謝宏給出了一個新定義,「新」是指要貼合新一代年輕人的需求,必須要創新;「國」則有兩個含義,其一是指對標國際標準,要想站上國際舞臺,必須要有這張通行證;其二是指中國元素、中國特色,要講好屬於中國的大國品牌故事,要考慮中國消費者和市場的需求,內循環和國際化兩條腿走路,才能從大國製造向大國品牌轉型。
  • 貝因美、君樂寶、澳優、伊利等8款奶粉深度評測,哪款更值得選?
    粉哥導讀:選擇奶粉往往是媽媽們糾結的點,奶粉智庫致力於為大家解讀每一款奶粉,因此本期選擇了8個乳企旗下的8款奶粉深度評測,從品牌背景、奶源、原料、配料、營養配方、價格等方面,為您對比和分析不同奶粉的特點。
  • 貝因美業績實現雙增長,董事長謝宏兼任總經理,包秀飛辭職
    貝因美在公告中指出,隨著嬰兒出生數的持續下降,嬰兒奶粉行業的市場增長趨緩,品牌競爭加劇,疊加新冠疫情的不利影響,公司仍克服重重困難,化危為機,不斷改善內部運營,狠抓精準營銷,保持了營業收入的持續增長。公司合理控制各項成本支出,加強帳款催收,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公司通過分析資產效能,進行優化處置,並取得了相應的轉讓收益。公司報告期同比利潤由虧轉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