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吃播沒告訴你的新疆美食

2020-12-14 澎湃新聞

「新疆美食交匯多種文化,遊牧和農耕文明、東方和西方文明、漢族和少數民族文明融合後,呈現出濃鬱的歷史文化特色。新疆的美食文化註定要吸引我,以至於每吃到一種,便為其文化背景和附帶的趣事著迷。」

吃饢的時候像有錢人

吃肉的時候像更有錢的人

常見新疆人吃饢時,不吃菜,亦不喝湯,卻吃得香,吃得飽。

有諺語說:父母給你的是生命,小麥給你的是饢。饢在新疆是主食,人們早上吃饢,中午吃饢,到了晚上還是吃饢。因此便有了關於饢的另一句諺語:寧可一日無菜,決不可一日無饢。

新疆大約有五十餘種饢,常見的有油饢、肉饢、窩窩饢、芝麻饢、片饢、希爾曼饢等。前些年出現了芝麻饢、葡萄乾饢、核桃饢等,近年來又開發出了玫瑰花醬饢、辣皮子饢、蘋果醬饢、黑加侖醬饢、紅棗醬饢等。為了好看,在花樣上做足了文章。新疆人為此總結出一句話:吃饢吃了幾十年,嘴熟悉,牙齒舒服,肚子踏實。

南疆人多喜歡就著茶水吃饢,將饢掰開後伸入茶碗浸泡一下吃掉,然後喝一口茶。饢被浸泡後變得酥軟,啃咬起來方便,也利於消化。將饢和烤羊肉串一起吃,是新疆人喜歡的一種吃法。將羊肉串在饢表面磕幾下,讓烤肉上的孜然、辣椒麵、鹽和胡椒粉等沾在饢上,可一口饢一口烤肉地吃,食者喜悅,觀者垂涎。

饢坑肉是從饢坑中烤出的肉,又叫架子肉。它是烤肉的一種,卻是烤肉中的巨無霸。

饢坑肉的來歷很有趣。說是某一日有人宰了一隻羊,準備做烤羊肉串待客。無奈人太多,烤羊肉串做得太慢,只有少數人在吃,更多的人只能眼巴巴地看著。那人看見剛打過饢的饢坑中有火,便靈機一動,決定烤巨型羊肉串。他把羊肉切成大塊,用鐵絲串起放入饢坑,不一會兒便烤熟了。每人手持一串,吃得香,也吃得飽。因為那羊肉塊是從饢坑中烤出的,所以得名饢坑肉。

後來,有人總結出一句話:人多了吃饢坑肉,人少了吃羊肉串。

饢坑肉

在眾多食物中,主副食合一的饢包肉最符合新疆人性格,也深受新疆人喜歡。做一頓饢包肉,需要多少羊肉,用多大的饢,在最後留多少湯汁,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而定。

會吃饢包肉的人,必是吃一口肉,再吃一口饢,將二者搭配起來,才是吃饢包肉的正確方法。吃饢包肉有怎樣的幸福,我二十多年前聽一個南疆人說過最有趣的總結:饢包肉是有饢又有肉,吃饢的時候像有錢人,吃肉的時候像更有錢的人。

饢包肉不只是家常菜,在大飯店也可以上桌,用新疆人的話說,是路子最廣的菜。一次與一位朋友說起饢包肉好吃,他說好吃只是一方面,其他方面的作用更多。他像說數來寶一樣說出了饢包肉的好處:御風寒,治咳嗽,對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病後或產後身體虛虧等,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吃饢包肉最好是在冬天,可謂是極佳的冬令補品。

饢包肉

吃的是中草藥

喝的是礦泉水

走的是黃金道

穿的是毛皮襖

新疆有兩種烤大物,一個是烤全羊,另一個是烤駱駝。

烤全羊較為常見,烤駱駝就不一樣了,人們雖常聽之聞之,但因為價格貴,加之駱駝現在已經不多,能見到並品嘗的人亦很少。

關於烤駱駝有一趣事。說是在某地,人們做烤駱駝時,在駱駝肚子裡放一隻羊,在羊肚子裡放一隻雞,在雞肚子裡放一條魚,最後又在魚肚子裡放一個雞蛋,每一種都能被烤熟,而且互相提味。新疆人對此做法大加讚賞,說那樣的烤駱駝,才是真正的硬菜。

後來,我在吐魯番見到了烤駱駝,那個饢坑之大,據說為世界第一。近年,因為旅遊業發展,烤駱駝的饢坑越來越大,有了新疆第一,很快又出現了中國第一,不久便又來了世界第一。烤出的駱駝也越來越大,你烤出的駱駝是三百公斤,我便能烤出四百公斤的,也許有一天,有人會烤出一千公斤的駱駝。

但也有人說,駱駝是神物,烤駱駝雖然是供人食用,但畢竟要先殺戮害命,有時候便會發生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駱駝是不是神物,不好說,但有一事是事實——有人正在準備做烤駱駝,另一隻駱駝被牽著經過那兒,見自己的同類已皮肉分離,便大聲嘶鳴,把地面踩出沉悶的聲響。

每入冬,哈薩克族牧民都要進行一場冬宰。有一些過不了冬的馬,便會被宰殺做成燻馬肉。

燻馬肉的做法很多,有爆炒、紅燒、涼拌、清蒸等。紅燒要少放調料,因為燻馬肉本身味道足,調料多了反而破壞了原來的味道。涼拌則會出現新疆常見的皮芽子,被切成薄片後,臥於燻馬肉下面,吃一口肉再吃一口皮芽子,口感頗好,而且有助消化,調理血脂。清蒸則是將肉蒸一小時,或切成塊,或切成片,讓客人就著面吃。如果是整塊的燻馬肉,則會用木盤端來一兩把小刀,由在場有身份或年長者操作,將馬肉削成片狀,供大家食用。

家庭做燻馬肉,一般都用於炒菜。做熟的燻馬肉,色澤黃潤,入口香滑,毫無油膩的感覺。尤其是切成片裝入盤子上桌,看上去肥瘦分明,肉質細膩,極具少數民族風味。

大多數馬的結局,都會成為燻馬肉。有一人發現,馬看見一個地方經常掛著燻馬肉,每每走近,都本能地繞開。它們覺得自己膘肥體壯,不願意過早地走向那個地方。

如果不詳細解釋的話,很多人會不知「冰碴駒俐」是何物。實際上,冰碴駒俐就是山羊,但此山羊並非普通山羊,而是能夠爬上懸崖峭壁吃草的山羊,或者說是山羊中的佼佼者。

新疆人常將駒俐稱為「駒俐子」,是因為它們善爬山,速度快,加一個「子」字,強調其英姿颯爽,比普通山羊漂亮。至於「冰碴」二字,與駒俐們的生存環境有關。高海拔的極寒區,它們平時只能吃冰碴中的草,喝雪水生存,這也使其肉質更緊實,味道更鮮美。下第一場雪後,駒俐們在山上喝不上水,便踩著冰碴下山覓水,人們看見它們在冰碴中行走得極不易,便在「駒俐」前面加上「冰碴」二字,於是它們便有了「冰碴駒俐」一名。

一日時間和落雪的時機都對,與朋友們相約去南山老張家吃冰碴駒俐。一進門便見有人在用斧頭剁羊肉,不久就被煮熟端上了桌。

老張神情持重,把大塊冰碴駒俐削成小塊,還頗為講究地突出了兩個細節:其一,他削下面部的肉,呈給在座的年齡最長者,有今後一定要給大家長面子一說;其二,他削下耳朵給在場的年齡最小的人,意即以後要聽大家的話。

等把冰碴駒俐全部削成小塊,老張便在上面撒上皮芽子、鹽和香菜等,用幽默的話語招呼眾人:今天的冰碴駒俐好得很,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走的是黃金道,穿的是毛皮襖,最重要的是,它還是沒有結過婚的羊娃子,所以大家要好好兒地吃啊!眾人受他鼓動,便開始吃,間或喝一碗羊肉湯。老張笑著說,你們會吃嘛,一口冰碴駒俐一口湯,灌縫縫哩!

吃完冰碴駒俐,一位朋友要帶一塊冰碴駒俐的腿骨下山,問他要做什麼?他說他聽說有一個習俗,如果遇上拿不準的事情,就把羊腿骨在火中燒一燒,從裂紋上可判斷出兇吉。看他一臉摯誠,大家讓他遂願。

不像白酒那麼激蕩

也不像葡萄酒那麼注重形式

更不像飲料容易讓人暴飲

刨冰,是新疆人消暑降溫的最佳飲品。它有一個有意思的解釋,即「傻子和笨蛋吃的」。

此說法來自一個典故,說是把刨冰和酸奶和在一起,喝起來好是好,涼爽是涼爽,但二者皆為涼性之物,吃多了會讓人腸胃不適,特別是胃寒的人更會受折磨。於是人們把熬好的糖稀放進刨冰,因為糖稀是熱性的,不但解決了刨冰過寒的問題,還增加了新鮮的口感。而不知道加糖稀的人,一直那樣喝著刨冰,會被喀什人取笑為傻子或笨蛋。後來我才知道,除了糖稀外,喀什人還將蜂蜜放入刨冰,也有別樣的口感。

刨冰在中國歷史悠久,亦有趣事。唐宋兩朝,人們食冰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將冰塊化成涼水,即冷飲,另一種是將冰塊敲成小塊放入食物中,即冰食,也就相當於今天的刨冰。據《宋史》記載,朝廷重臣在四時八節會受到皇帝的特別賞賜,其中在伏日這一天,賞賜物即「蜜沙冰」。沙,指的是豆沙,而「蜜沙冰」就是澆上蜜,放上豆沙的冰,也就是刨冰。賞賜物中還有一種「乳糖真雪」,就是在碎冰上撒上煉乳,與現在的「冰淇淋」極為相似。

我喝刨冰有一個習慣,要先觀賞一下刨冰的融化過程,親眼看見各種調配原料的味道散發至最大,並細心觀看如雪狀的冰晶與鮮嫩欲滴的水果、各種飲料融為一體。然後才端起杯子,用小匙快速攪拌,其醞釀和期待的心理過程妙不可言,尤其是參與感亦讓人欣悅。攪拌好了,舀一小匙放入口中,讓冰晶正面接觸舌頭中部,這是讓刨冰風味直達味蕾的最佳方法,如果嘴裡含滿刨冰輕抿嘴唇,讓多層次的味道散發在整個唇齒之間,則感覺更好。喝下刨冰,可閉上嘴巴體驗水果冰的香味,用嗅覺去感受它的細滑甜爽。最後再回味一下,唇齒享受了冰的涼、甜、香的美感後,帶出的深意會浸遍全身,人很快就涼快了。

二十餘年前在部隊,我的一位新疆籍戰友經常煮黑磚茶喝。

他先將黑磚茶掰成小碎塊,放入小壺中煮到火候,然後倒入碗中,復又倒回壺中,如此反覆三五遍才開始喝。問及原因,他說那叫「燙心茶」,要掌握好湯汁的滾燙度,喝時如暖流襲身,喝畢出一身大汗,可以帶出體內的毒素。有一戰友問他那樣喝茶,到底是為了口福,還是為了養生?他一笑說,你問的兩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問題,這個黑磚茶,喝了既有口福也能養生。

我嘗過一次那位戰友的黑磚茶,湯釅紅又透亮,味道濃烈但不苦澀,既清香又順暢。

後來,我發現新疆人都喜歡喝黑磚茶。他們喝了數十年,喝出了感情,亦深知黑磚茶對身體的重要,於是便創造出一句諺語:一天不喝茶,三天都頭疼。

在牧區,還有一種「以物換茶」的習俗,物指的是羊,用其換取的黑磚茶則成為重要的生活必備品。每年入冬前,牧民們會將經過一個夏天食草後膘情差,難以過冬的羊淘汰出羊群,與專門販賣羊的人換黑磚茶。一隻羊換的黑磚茶,可以喝一個冬天。牧民常說:黑磚茶是穿在肚子裡的皮襖,哪怕天再冷,只要一碗黑磚茶喝下去,渾身就熱了。

如今,上了年紀的新疆老人還保持著喝黑磚茶的習慣。他們的早餐往往是一碗黑磚茶,一個饢足矣。老人大多牙不好,但黑磚茶卻能幫忙。他們掰一塊饢,在茶水中蘸一下,幹硬的饢立刻就變軟了。至於年輕人,吃牛羊肉時也必然會喝黑磚茶,黑磚茶的那種濃釅的湯汁,配以肥厚的牛羊肉,已成為一種固定的吃法。我這麼多年也已養成這種習慣,如果吃烤羊肉串、手抓肉和烤羊排,沒有一碗黑磚茶,便如同新疆人常說的:心裡幹揪揪的。

黑磚茶

穆賽萊斯是一種有故事的飲品,它不像白酒那麼激蕩。也不像葡萄酒那麼注重形式,更不像飲料,容易讓人暴飲。

它的產地在南疆阿瓦提縣,是刀郎人居住的地方。(提起「刀郎」二字,很多人都會想起歌手刀郎——二十多年前,四川人羅林來到新疆,喜歡上了新疆民歌,遂用藝名「刀郎」唱紅大江南北。)

歌手刀郎

最早的穆賽萊斯出自一位熱戀的姑娘之手。當時,她與一位刀郎小夥子相愛,但因為刀郎人經常處於遷徏之中,小夥子也不得不離開心愛的姑娘。臨別時,小夥子對姑娘說,你等著我,葡萄成熟的時候我一定會出現在你面前。姑娘苦苦等待,卻不見那小夥子的蹤影。她怕他回來吃不上葡萄,便把葡萄摘下放進鍋裡,後又怕葡萄壞掉,便點火將葡萄煮熟。幾經折騰,弄出了一種好喝的飲料。人們一嘗,有一股暖流浸遍全身,口腔中長久浸潤甜酸交織的味道。一場沒有結局的愛情,卻醞釀出好喝的飲品來,於是人們紛紛效仿,家家都變成了穆賽萊斯作坊。

那次在海勒畔村,我在一位好客的維吾爾族人家中喝到了穆賽萊斯。主人喝得很高興,便講起了喝穆賽萊斯的趣事:有的人喝了之後,身體裡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美妙,然後就變成了「雜巴依」(醉鬼),有的人變成了「賊大鬼」(形容聰明而狡猾的人),有的人變成了「卡瓦」(原意是葫蘆,引申為愚蠢、笨蛋)……但這都不是穆賽萊斯的錯,要怪就怪嘴巴太能喝,酒量太大。

主人怕我們誤會,又強調說,人們喝穆賽萊斯不是為了變成「雜巴依」或「卡瓦」,而是要把身體滋養得強壯和有力量。沙漠邊緣的生活常常會變得艱難,沒有好身體就過不上好日子。

看過幾眼再吃

便覺得甜到了心裡

無花果有一個有意思的名字:樹上的糖包子。

無花果一名的來歷很有意思。它們雖然開花,卻隱藏在果實的囊狀花託中,不仔細看,便只能看見果實而難以發現花,所以得名「無花果」。

無花果皮薄,待到成熟期,用手一捏便可發現,其肉厚無核,可放心地吃。

無花果以甜著稱,吃一口在嘴裡,把果肉嚼幾口,便有濃濃的甜味浸入口腔。有人把無花果和蜂蜜做比較,說蜂蜜是流動的甜,一入口,從口腔到腹中都是甜。而無花果是停留的甜,一口咬開果肉,便有一股甜味在嘴裡久久不散,以至於把果肉吞下了肚,那甜味還長久存留。有人吃了無花果後不吃別的,問及原因,說什麼也比不上無花果,他想讓那甜味在嘴裡多留幾天。留幾天是不可能的,但留一兩個小時沒有問題。

新疆人吃無花果,常用一種固定的方法,即把無花果放在掌心,用另一隻巴掌拍一下,果皮便破裂,果肉亦被擊打得鬆散開來。此時吃起來,口感更加酥軟,味道也更加濃烈。

無花果可做乾果外,還可做成果汁、果醬,並且還可用來燉雞,做雪梨茶、米粥、瘦肉湯、綠豆湯和番茄湯等。甜味浸出,或入湯,或入肉,會讓人體味到奇妙的感覺。有一年在阿圖什,喝了一碗放了無花果的米粥,其香甜的味道在口腔浸開,讓人覺得非常幸福。甜乃幸福之味,讓無花果驗證這一說法,確切無疑。

無花果

沙棗有一個好聽的別名,叫七裡香,意即沙棗花開,可香飄七裡。

臺灣詩人席慕蓉喜歡「七裡香」這個叫法,便用作她一部詩集的名字。不知臺灣有沒有沙棗,但席慕蓉是蒙古人,她祖上的生存之地應該也有沙棗樹,她之選擇乃血脈之情。

沙棗花最傳奇之處與香妃有關,亦留下動人的故事。香妃原名伊帕爾汗,隨叔父和哥哥從新疆進京拜見乾隆。乾隆聞到大殿上有一股異香,仔細分辨後發現,那股異香來自跪在殿中的伊帕爾汗。原來,伊帕爾汗自小喜歡聞沙棗花香,每到春天總是在沙棗樹下流連忘返,時間久了,那花香便凝留於她身上,乃至進京入宮也如影相隨。乾隆喜歡伊帕爾汗身上有香味,便把她納入宮中,冊封為妃。後來,乾隆又命人從新疆運沙棗樹進京,栽在香妃的宮前。到了春天,那沙棗樹果然開出滿樹繁花,並像仍處於沙漠中一樣,散發出濃鬱的香味。但好景不長,到了第二年,沙棗樹卻一一枯死,香妃也不幸去世。

秋天,沙棗樹掛了果,一顆顆圓潤飽滿,讓人忍不住一手揪著樹枝,另一手往下一捋,手裡便是一把沙棗。沙棗本身甜酸各半,但人們吃沙棗往往不在意它的甜,而是直接奔它的酸而去,因為它的酸開胃,有助消化,還能起到減肥作用。據說,沙棗加工後很甜,但從沒見過加工後的沙棗的樣子,倒是那一把抓起來就吃的新鮮棗粒更吸引人。

除了用於聞嘗,沙棗樹還有其他作用。一位朋友說,可別小看這小小沙棗樹,它們可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其花朵還可以提煉出芳香油、香精和香料等。還有那沙棗粉,可以釀酒,釀醋,制醬油,果醬等,糟粕還可當飼料用。

沙棗

「冰糖心」,是新疆最甜的蘋果。用科學的說法,「冰糖心」含糖量在百分之十八到二十五左右。為了證實,朋友用刀橫著切開兩個冰糖心,一個自核心向外延伸出兩圈糖分,呈透明狀。另一個的糖分堆積在果核心上,有凝結厚實之感。可觀可感的糖心,誘惑得人忍耐不住,捧一個在手中吃了幾口,其甘甜滋味自口腔向體內浸漫,幸福感油然而生。

冰糖心不但甜,而且外觀灼紅,質感細嫩,用清水洗乾淨會更加鮮豔光滑,尤其是有水珠欲滴不滴時,讓人覺得有蜂蜜從果實中滲了出來。人們吃冰糖心,大多要先切開,看幾眼凝於果核的糖分。此等情景,大概就是人常說的「色香味」的色,看過幾眼再吃,便覺得甜到了心裡。

南疆的喀什、克州和阿克蘇等地州,均盛產冰糖心。從阿克蘇再往前就是庫爾勒,那裡是香梨的天下。冰糖心無心與香梨爭鬥,便不再向前。

本文節選自

《食為天》

作者: 王族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20-2

原標題:《那些吃播沒告訴你的大新疆美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那些吃播沒告訴你的大新疆美食!
    「新疆美食交匯多種文化,遊牧和農耕文明、東方和西方文明、漢族和少數民族文明融合後,呈現出濃鬱的歷史文化特色。
  • 美食吃播直播需要準備哪些設備 美食吃播直播設備一覽
    那麼美食吃播直播需要準備哪些設備呢?下面一起來看看美食吃播直播設
  • 中國新說唱讓新疆又火了!這些新疆美食你不得不吃~
    五彩城 by 愛瘋的水壽君在烏魯木齊我們能找到全疆最具特色的美食,有維吾爾族式的、蒙古族式的、回族清真式的,正可謂是一應俱全。美食那麼多,那麼如果我們身在烏魯木齊,最應該吃那些特色美食呢?夜市煮雞蛋 by 駱小洛的世界—大盤雞—大盤雞,新疆的第一大美食名片,如果你在內地吃飯,總能看到在菜單上寫著新疆大盤雞。
  • 人氣菜品分享 了解Youtube吃播界的美食寵兒
    在眾多內容的視頻中「吃播」不僅可以看到主播們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還能知道最近流行的美食趨向,並且對減肥人士能起到代理滿足的作用,從而人氣一直居高不下。那麼,最近YouTube主播們吃的美食中,最受歡迎的菜品都有什麼呢? 芝士炸豬排
  • 來新疆必吃的美食攻略
    新疆菜在中國各大菜系裡面是個性鮮明的,實際上它的很多做法是偏中亞和西亞的,做法通常不複雜,主要突出食材的本身味道,烹調方法以烤,燉,炸為主。下面就給大家羅列一下新疆美食。讓 你來到新疆能品嘗一下真正的美食!薄皮包子色白油亮,皮薄如紙,晶瑩剔透,幾乎透過包子皮就可以看到裡面的餡,肉嫩油豐,熱騰騰的咬一口,好似包子皮都溶化到嫩肉油香之中,無法忘懷。
  • 歹歹的新疆美食在農大!
    這裡是新疆~」「從一片荒涼到瓜果飄香~」喀納斯、那拉提、戈壁草灘、天山天池、賽裡木湖、杏花溝……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如此大氣磅礴的自然面前,究竟會形成怎樣的新疆特色美食呢?在農大的第一個周末為了歡迎五湖四海的小夥伴們來到農大小薇準備把壓箱底的新疆美食都分享給大家!!
  • 吃播「大胃王」謝幕:自韓國引進如今向美食分享轉型-虎嗅網
    上遊平臺迅速作出反應,抖音快手回應稱宣揚量大多吃可直接封號,鬥魚方面則表示將加強美食類直播內容審核。據觀察,一些吃播開始去掉「大胃王」標籤,有吃播主動清空在多個平臺上的相關內容。不過打開抖音、快手、B站等平臺可以發現,「大胃」類吃播的短視頻仍不少見。
  • 把命都吃沒了的吃播,早該整治了
    吃播亂象的存在不是一日兩日,早該整治了。01吃播最早興起於日韓,後傳入中國。伴隨著短視頻的流行,吃播逐漸火爆。與此同時,媒體大肆宣傳「吃播博主日入過萬」,吸引了更多人入坑。而且相比其他短視頻,吃播門檻較低,不就是吃嘛,誰不會?所以,短時間內,湧現出大量播主。但隨著競爭加劇,為了吸引流量與粉絲,播主之間開始暗暗較量。「誰吃得多,誰的粉絲就多。」「誰吃得奇,誰的流量就大。」
  • 推薦幾個B站寶藏吃播UP主
    B站作為一家彈幕視頻網站,上面活躍著很多年輕用戶,當然也有很多寶藏UP主, 我常年混跡其中,對吃播也情有獨鍾,所以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我比較喜歡的吃播up主,大家快來看一看咱們有沒有粉上一樣的UP主吧!
  • 深夜罪惡,15個值得收藏的吃播美食up主大推薦!
    因為疫情的關係,宅家的日子一再延長熬夜的習慣根本沒辦法戒掉……而且一到半夜,肚子就寂寞得不行,眼巴巴地看著自己日益膨脹的身材只能看看吃播視頻來釋放壓力了精選15位國內外的美食vlogger風格各異,好評如潮~堪稱下飯神器!快來看看這裡面有沒有你喜歡的up主吧!
  • 大型美食紀錄片《新疆味道》:展現新疆的美食與風情!
    民以食為天,對中國人而言,吃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部講述美食的紀錄片,天然就能擁有巨大的觀眾群。
  • 新疆人吃手抓飯,為何不選擇使用餐具?一個原因告訴你真相
    說到新疆,大家應該都會想到新疆的美女如雲,可是除了美女,新疆的美食也如雲。新疆的美食數不勝數,新疆羊肉串、吐魯番的葡萄、新疆紅棗等。其實新疆還有一道很出名的美食,手抓飯。顧名思義,就是用手抓著吃的飯。新疆人吃手抓飯,為何不選擇使用餐具?三個原因告訴你真相。
  • 吃為什麼可以「播」?
    吃從朋友圈曬美食漸進到吃播,形成巨大的消費群體,也成為網絡時代受人關注的文化現象。因為美食主播供不應求,眼下已催生出一個新的職業「吃播培訓師」——吃為什麼可以「播」?▲B站李子柒美食吃播視頻截圖。▲重慶吃播培訓師在研究美食直播技巧。
  • 新疆必吃的三十道美食!
    這個時候你是不是應該吃點暖暖的東西呢,比如說土火鍋,喝上燙燙的肉湯,舌尖一直都在回味,再來一個純牛肉的丸子,整個冬天都暖了起來。咱新疆人口味重,喜歡吃有味道的食物,尤其是辣,米粉就是其中之一。不管你來自五湖四海還是土生土長的新疆娃娃,在你心裡,都有一個米粉專屬區。在大街小巷,你隨便拉住一個妹子,問起米粉,她都能給你如數家珍一般介紹幾個米粉館子。
  • 這六種新疆美食,新疆人愛的死去活來,內地人卻認為是黑暗料理!
    聽想要告訴這位網友的是,其實羊頭肉,煮好放在櫥窗裡,是為了告訴你都是今天現煮的羊肉,告訴你新鮮而已,不過說時候,羊肉靜靜的躺在櫥窗裡,的確有點小滲人。不過新疆人都知道,羊頭肉絕對是你來新疆不能錯過的美食,羊眼睛的Q彈爽滑,羊舌頭的獨有口感,羊臉肉質的爽滑,我的天啊,來新疆不吃,都對不起來新疆的機票好麼?
  • 真假大胃王轉型記:有多少吃播是硬撐+造假?
    「每天直播都覺得太痛苦了」「吃得少就沒人看」「大家都好奇你到底能吃多少」……受流量驅使,大胃王們造假嚴重:假吃、催吐、剪輯、重拍成公開秘密。同時吃播的套路化和模式化也引發部分粉絲反感,轉型成為必然。越來越多的視頻主開始動起了「無實物」吃播的念頭。
  • 【美食,緊急集合】——9道新疆美食,讓你足不出戶就吃遍新疆!
    新疆的美食有很多,作為一個新疆媳婦兒,不會做也說不過去。
  • 到新疆必吃的三十道美食!
    這個時候你是不是應該吃點暖暖的東西呢,比如說土火鍋,喝上燙燙的肉湯,舌尖一直都在回味,再來一個純牛肉的丸子,整個冬天都暖了起來。咱新疆人口味重,喜歡吃有味道的食物,尤其是辣,米粉就是其中之一。不管你來自五湖四海還是土生土長的新疆娃娃,在你心裡,都有一個米粉專屬區。在大街小巷,你隨便拉住一個妹子,問起米粉,她都能給你如數家珍一般介紹幾個米粉館子。
  • 吃播,吃了吐,吐了吃
    如果頓頓吃飽是一種幸福,那頓頓吃爆是一種什麼體驗?在直播行業越發豐富又興盛的今天,身懷各種絕技的主播們紛紛打開了攝像頭走到了螢屏前。有展示才藝的,有陪你嘮嗑的,有分享生活的,更有公開吃播的。於是,我們在搜吃播的時候,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說到吃播行業的興起,那大概要追溯到日本這個國家。
  • 大胃王吃播被喊停:別讓美食成為健康的負擔
    「大胃王吃播」也因誘導消費、浪費糧食上了熱搜。作為目前較火的網絡直播形式,吃播主播時常以挑戰超出常人的食量來博取眼球,吸引流量。這些自稱「大胃王」的吃播紅人們,對外人設「狂吃不胖」,能輕鬆吃下十幾斤食物,是平常人幾個星期的飯量。為了火,他們吃得越來越多。堆得像小山一樣的食物,大口大口往下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