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訓》10句格言,老祖宗的智慧,讓人受益無窮

2020-12-18 騰訊網

《朱子家訓》又稱《朱子治家格言》、《治家格言》,由清代學者朱柏廬所著,是我國古代的家教經典,以格言警句的形式,凝結了幾千年來代代相傳的家教精華,被後人譽為「治家之經」。

一、黎明即起,灑掃庭除。

點評:古人講「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學習貴在力行,如果讀書了,明理了,但卻不去力行,那就沒有什麼益處,成了《弟子規》所講的「長浮華,成何人」了。

二、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點評:所有品德高尚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節儉。諸葛亮在《誡子書》上講「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只有節儉,才能涵養人的德行。但凡事不可偏執,如果節儉到最後變成吝嗇、貪心,那就喪失德行了。

三、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

點評: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做人要穩重,要考慮長遠、考慮周詳,不要總幹臨時抱佛腳的事情,否則別人就不敢信任我們,有事情也不敢交代給我們了。

四、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點評:古人講「慎終追遠」,講「飲水思源」,如果大家都不祭祀祖宗,孝道就傳不下去了。子孫即使沒有很高的學歷,但也要讀經書,因為經書可以讓人明理,讓人開智慧,讓他懂得是非善惡。

五、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點評: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待人尖酸刻薄,喜歡投機取巧,耍小聰明,這都是與上天好生之德相違背的,所以不可能長久。一個家庭的成員如果違背倫理,不能盡五倫的道義,那就會家道中落,很快崩潰。

六、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

點評:找女婿,要找賢良有德行的,不能光看對方有多少錢,能出多少聘禮;娶媳婦要找賢淑有德行的女子,不要貪求豐厚的嫁妝。

七、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

點評:愛慕虛榮,看到富貴的人,就去諂媚、巴結、奉承,這樣的行為最可恥。看到貧窮的人,不但不生憐憫之心,還驕橫跋扈,瞧不起人,沒有比這種行為更卑賤的了。

八、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點評: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為人處世要謹言慎行,能不說的話,就不要說,能幫自己避免很多災禍。

九、勿恃勢力而凌逼孤寡,勿貪口腹而恣殺生禽。

點評: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不要仗著自己比較強勢,就欺負老弱病殘、孤兒寡母。萬物皆有靈,尤其是動物,它們也有生命,也能感知痛苦,不要貪圖一時口腹之慾,而隨意殺生害命。

十、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點評:如果行善的時候,還想著讓大家都知道,那這個心就不誠,就不是真善了。如果做了惡事,害怕別人知道,還去掩飾自己的惡事,那這個惡就會越來越大,最後變成大惡。

相關焦點

  • 《朱子家訓》的金錢觀:8句經典格言,句句在理,不可不讀
    明朝朱柏廬的《朱子家訓》輯錄了許多修身、治家的格言警句,堪稱為人處世的智慧寶典。其中有8句話,集中闡述了一個人應該怎樣看待金錢,告誡世人要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值得大家好好體味。
  • 《朱子家訓》中的十句格言,句句經典,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很多格言名句,兒時雖然讀過,但並未深刻的理解,在長大成人有所閱歷之後,才逐漸體悟這些格言的真諦,越發感受到古聖先賢對我們後代子孫的慈悲和眷顧之情。這篇《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雖然僅僅五百餘字,卻句句金玉良言,涵義博大精深,代表了我們傳統文化中修身治家的精華。今天擇選其中十句,與大家一起分享學習。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 老祖宗6句格言,句句大實話,受益無窮!
    靜下心來,翻開《格言聯璧》,隨便翻了幾頁,竟然感同身受,感慨萬千,老祖宗的話,句句實話,真是為人處世的大智慧,所以發出來與大家共享。一、凡一事而關人終身,縱確見實聞,不可著口;凡一語而傷我長厚,雖閒談酒謔,慎勿形言。感言:為人處世,一定要慎言,凡是關係他人一生名譽的事情,即便是自己親眼所見,也不要到處張揚,否則人家會恨你一輩子。
  • 關於朱子家訓的詩詞名句,句句都是經典!
    ——《朱子家訓·全文》 2、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朱子家訓·全文》 3、守分安命,順時聽天。——《朱子家訓·全文》 4、施惠無念,受恩莫忘。——《朱子家訓·全文》 5、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 《朱子家訓》解讀一:古人對生活習慣有哪些要求?今人該注意什麼
    大家好,我是@高山碼字,接下來幾天,我們一起來研讀一下經典的《朱子治家格言》,也叫《朱柏廬治家格言》。為什麼要解讀一本流傳了三百多年的家訓呢?因為這篇家訓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很多優秀特點,從現在社會的一些現狀來看,很多優秀內容正在慢慢地遺失。
  • 《朱子家訓》解讀二:古人對家內事務的要求,今人從中學到了什麼
    大家好,我是@高山碼字,我們繼續研讀《朱子治家格言》。昨天整理出了古人對生活習慣方面的要求,定時發布了《朱子家訓》解讀一:古人對生活習慣有哪些要求?今人該注意什麼以後,有一定數量的分享、收藏和轉發,你的分享、收藏和轉發會讓更多的朋友看到,在此先感謝各位網友的厚愛。
  • 《朱子家訓》解讀三:古人教你如何對待身外之物,有哪些現實意義
    大家好,我是@高山碼字,我們繼續研讀《朱子治家格言》。前面兩天發布了兩篇解讀文章(文尾有連結),得到了一些網友的分享、收藏、轉發和推薦,在此感謝各位的厚愛和頭條君的大力推薦。不能掌控欲望身邊有很多不能掌握自己欲望的人。就拿家訓中的飲酒來說,很多年輕人暴飲暴食,不能節制,致使年紀輕輕就體檢出高血糖和高血脂,甚至患高血壓等慢性病。還有很多人明明通過奮鬥達到了自己的目標,但是還是不顧及自己的身體健康而拼命地賺錢,形成了前半生拼命賺錢,後半生花錢續命的現象。
  • 《朱子家訓》: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
    《朱子家訓》精闢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核心就是要讓人成為一個正大光明、知書明理、生活嚴謹、寬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這也是中國文化的一貫追求。其中有一句話論及一個人到底應該怎樣讀書、怎樣為官,至今仍然很有教育意義,值得大家好好領悟。
  • 《論語》10句格言,感悟聖賢智慧!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語的著作,相當於一部格言集。下面分享其中的10句格言,和大家共同學習感悟聖賢的智慧。一、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論語.裡仁第四》感悟:能夠居住在仁者所居的地方,那才是最美的。
  • 《中庸》10句格言,感悟聖賢智慧!
    今天和大家學習《中庸》的10句格言,感悟一下古人的智慧。一、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中庸.第一章》點評:上天所賦予的人的智慧德能,就是人的「自性」;能夠順應自性去做人做事,就是「道」;能夠使人去遵循道的規律,就是「教」。
  • 石家莊市有了全國首個家風家訓主題公園
    「勤勞節儉,乃治家上策」「勞則善心生,養德、養身鹹在焉」……4月25日,記者在完成改造的石家莊市兒童少年活動中心(家風家訓公園)看到,以家風家訓為主題的景觀吸引了眾多市民。據介紹,該園也是國內首個家風家訓主題公園。進入公園,「家風家訓」四個大字便映入眼帘。公園內,隨處可見關於為人、家風的格言、名言。在《朱子家訓》環形文化牆景觀,可以看到精選的朱子家訓。
  • 《格言聯璧》5句格言,感悟為人處世的智慧!
    《格言聯璧》是一部集結古聖先賢格言警句的古代佳作,作者是清代的金纓先生。內容包括學問類、接物類、持躬類、處事類等等,以人生哲學、處世之道為主,這些做人的道理,充滿了智慧,對我們非常有益。今天分享其中的五句做人方面的格言,希望大家喜歡。
  •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翻譯!
    《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作者朱柏廬(1617-1688)作者朱用純,字致一,自號柏廬,江蘇省崑山縣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學者。名用純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蘇崑山人,自幼致力讀書曾考取秀才志於仕途。清入關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鄉教授學生並潛心程朱理學主張知行並進一時頗負盛名。
  • 「家風家訓」治家格言:僅僅634字,卻是教子治家的最經典家訓
    上為《治家格言》,又稱《朱子家訓》、《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全文634字,文字通俗易懂,內容簡明賅備,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問世以來,不脛而走,成為有清一代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典家訓。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義。
  • 治家格言:僅僅634字,卻是教子治家的最經典家訓
    上為《治家格言》,又稱《朱子家訓》、《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全文634字,文字通俗易懂,內容簡明賅備,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問世以來,不脛而走,成為有清一代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典家訓。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義。
  • 「世遺非遺專題」馬照南:輝耀武夷的朱子文化
    人地兩相配,唯有此間全。多少年過去了,這兩首詩在腦海中始終揮之不去。這一方面是蔡教授的詩高度概括了中國文化史、學術史,讓人印象深刻,為武夷山評為世界文化遺產起了主導作用;更重要的是武夷山之於朱熹,恰如泰山之於孔子,相生相伴,名人名山,相得益彰。興賢書院 吳心正 攝武夷山九曲秀美風光,引發朱子吟唱的《九曲棹歌》,成了千古絕唱。
  • [知書]朱柏廬的《治家格言》
    如果論及中國古代傳統家訓中對百姓影響最大的,繞不開朱柏廬的《治家格言》。  朱柏廬(1627年—1698年),本名用純,字致一,號柏廬。明末清初江蘇崑山縣人,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是朱熹的第十三世孫。  朱柏廬青少年在明末度過,並沒有顯赫的仕途業績,始終只是一名生員。清朝定鼎以後,他為殉難的父親守孝,廬墓攀柏,自號柏廬,隱居鄉間,開設私塾,教授蒙童。
  • 《朱子家訓》解讀四:古人教你如何善待家人親人,古今有哪些變化
    大家好,我是@高山碼字,我們繼續研讀《朱子家訓》。前面幾天發布了三篇解讀(文尾有連結),得到了一些網友的分享、收藏、轉發和推薦,在此感謝各位的厚愛和頭條君的大力推薦。今天,我們再接再厲,整理一下家訓中如何善待家人親人的問題。
  • 老祖宗10句俗語,現實透徹,說盡人性!
    老祖宗10句俗語,現實透徹,說盡人性!1. 勿臨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綢繆。
  • 看《戴氏家訓》怎麼說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文話客家,ID:d8783908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老祖宗的話段志渝 - 老祖宗的話戴氏家訓>戴氏家訓(一)首盡孝道孝之大端, 曰立德、 曰承家、曰保身、曰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