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採樣大盤點·隼鳥和冥王號

2021-01-19 haibaraemily

#知識分享獎學金第二期#

除了帶回星際塵埃和太陽風粒子,在人類短短六十多年的深空探測史上,迄今為止只完成過9次月球採樣返回,1次彗星採樣返回和2次小行星採樣返回。每一次,都伴隨著未知、艱險和挑戰,每一次,都是載入史冊的壯舉。

前兩期(太空採樣大盤點·阿波羅和月球號和 太空採樣大盤點·嫦娥五號和星塵號)我們盤點了月球和彗星採樣,這期我們繼續介紹小行星採樣返回任務:JAXA的隼鳥號和NASA的冥王號。

01歷經坎坷的隼鳥號

2003年,JAXA的隼鳥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目標是前往近地小行星絲川(Itokawa)展開探測並帶回樣品。

隼鳥號 | JAXA

小行星絲川是一顆阿波羅型近地小行星,光譜成分分類屬於S型(巖質),大小約535 米 × 294米 × 209米,每1.5年環繞太陽一周。

隼鳥號拍攝的小行星絲川 | JAXA

隼鳥號的旅程並不順利,還沒飛到目標就已經故障不斷,抵達小行星絲川後釋放著陸器和著陸採樣也沒能按預期進行,燃料洩露、發動機故障、滿身傷病,甚至長期陷入失聯和瀕死狀態…但它還是頑強克服了種種艱難和困境,在2010年6月奇蹟般地將來自絲川的樣品送回了地球。

工作人員在澳大利亞伍默拉試驗場回收隼鳥號返回艙 | JAXA

對於這類直徑不足1公裡的小型小行星,採集樣品又有新的難題。絕大多數小行星自己不會噴發「土特產」,不允許探測器像星塵號那樣不接觸表面就能完成採樣;小天體自身的引力也太小,探測器很難穩穩噹噹地安全著陸而不反覆彈跳;另一方面,前往小行星的探測器相比於月球和火星探測器也通常輕小得多,不具備在小行星上著陸再起飛的條件。

隼鳥號首次嘗試了「接觸即離開」(Touch and Go)的方式:探測器受控降落直到採樣杆觸碰到小天體表面,在接觸的幾秒鐘裡完成採樣,然後蜻蜓點水一般點火起飛離開。但這麼短的接觸時間帶來的結果是:接觸即離開式採樣難以像月球火星採樣那樣長時間停留在天體表面大把大把地鑽孔或者鏟土,直到填滿樣品容器;相反,每次採樣都成為了「一錘子買賣」,是否成功採到,採到了多少,很大程度上要「望天收」;如果沒採到,就只能重新降落採樣或者放棄採樣,沒有補救辦法;而到底採集了多少,實際回到地球之前也難以準確估算。

在短短幾秒鐘的接觸採樣階段,隼鳥號採用了彈射子彈法採集樣品:一旦探測器檢測到底部長長的採樣杆接觸到了小行星表面,就即刻從採樣杆中以300米/秒的速度發射出一枚鉭質子彈,子彈撞出的碎屑被彈射入採樣杆中,經過多次反射被探測器所收集。

隼鳥號的採樣杆接觸小行星表面示意和隼鳥號設計的小行星採樣方式 | JAXA [1]

儘管隼鳥號的採樣工作沒能順利開展,但這種「接觸即離開」的採樣方式本身還是得到了認可,被後來的JAXA隼鳥2號和NASA的冥王號探測器所沿用。而且幸運的是,隼鳥號返回艙裡還是帶回了一些採樣過程中飛入的小行星塵埃顆粒。

隼鳥號近乎空空如也的樣品收集裝置內部,只能看到零星小顆粒 | JAXA

隼鳥號共採回約1500顆塵埃樣品,總質量不到1毫克。雖然重量不多,部分樣品也存在被汙染的可能性[1],但依然為行星科學家們提供了許多來自小行星絲川的「一手」信息。(量多量少,都有科學價值!)

隼鳥號帶回的一顆絲川顆粒上,科學家們用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發現了多達15個亞微米級直徑的撞擊坑 | JAXA

更重要的是,作為人類首次小行星採樣的嘗試,隼鳥號的「不死鳥」精神,至今仍在鼓舞著後人繼續探索宇宙。

02隼鳥2號和冥王號

而在星塵號和隼鳥號這兩次小天體採樣的經驗之下,JAXA和NASA在十多年後相繼再次開始了前往小天體採樣的嘗試,隼鳥2號和冥王號(奧斯裡斯號,OSIRIS-REx)橫空出世。

隼鳥2號(左)和冥王號(右)藝術想像 | JAXA、NASA

這一次,它們都瞄準了近地小行星——同為C類(碳質)小行星的「龍宮」和「貝努」。

更令人欣慰的是,這一次,兩個探測器都非常順利,也都採回了遠多於上一次的樣品。

2019年裡,隼鳥2號在完成了兩次採樣,分別採集了來自小行星龍宮表面和地下兩種樣品。這也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在小行星上成功開展多次採樣。

第一次著陸採樣點TD1和第二次著陸採樣點TD2的位置。來源:JAXA、東大等

隼鳥2號沿用了隼鳥號的鉭質子彈彈射採樣法。

採樣杆結構和鉭質子彈實物(質量5克,直徑8毫米)照片。來源:JAXA

但也在隼鳥號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改進,例如隼鳥2號的採樣杆底部被設計成回褶狀,方便在採樣過程中「兜住」更多樣品。

採樣杆底部設計。漢化自:JAXA

當年隼鳥號遭遇的困境,採過的坑,隼鳥2號全部安全越過,順風順水地完成了幾乎所有計劃探測任務,偶遇困境,也及時改變策略,順勢玩出了新花樣。2020年12月6日,隼鳥2號的返回艙順利降落在澳大利亞伍默拉試驗場——那是十年前隼鳥號歸來的地方。

工作人員在澳大利亞伍默拉試驗場回收隼鳥2號樣品返回艙 | JAXA

一樣的返回艙,一樣的著陸區,相似的回收場景,只是這一次,打開的樣品艙裡不再「空空如也」。

隼鳥2號計劃採回100毫克小行星龍宮樣品,但實際「開箱」稱重結果顯示共採回了5.4克,是計劃採樣量的50多倍,而且可能採集到了小行星龍宮的氣體物質。

隼鳥2號的兩次採樣樣品被分裝在了兩個艙室中,僅打開的A艙室中就已經採到了這麼多龍宮顆粒物 | JAXA

隼鳥2號是人類探測器第一次從小天體上採回克級重量的樣品,而另一邊,已在2020年10月順利完成樣品採集和封裝的NASA冥王號探測器,則有望把這個記錄再提升一到兩個量級。

在接觸採樣階段,冥王號選擇發射壓縮氮氣來激起小行星表面物質,相比於「彈射子彈式」,這種「塵吸式」採樣或可採集到更多樣品。

冥王號採樣時採樣臂頭部工作示意圖 | NASA

在這種設計下,冥王號的計劃採樣量也更多——它計劃採集60克-2公斤小行星貝努的樣品。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冥王號將於2021年3月啟程,2023年9月24日將樣品送回地球。

冥王號和隼鳥2號的探測日程 | University of Arizona

03參考資料

[1] https://curator.jsc.nasa.gov/hayabusa/collection.cfm

[2] https://curator.jsc.nasa.gov/hayabusa/forms/hayabusasamplepolicy.pdf

相關焦點

  • 太空採樣大盤點·阿波羅和月球號
    2020年12月17日,在內蒙古四子王旗成功回收嫦娥五號樣品艙 | CSNA而就在11天前的12月6日清晨,日本JAXA的隼鳥2號探測器歷經6年的跋涉,將來自小行星「龍宮」的樣品送回了地球隼鳥2號返回艙再入地球大氣層形成的「火流星」 | JAXA [1]主動前往太空採回樣品,在人類歷史上還不多見。
  • 回收艙返回地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繼續太空之旅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
  • 日本隼鳥二號與我國嫦娥五號分別採樣回地球,兩者有何特別之處?
    因為本月中國與日本都將從太空中採集樣本返回地球;而這兩項任務在科學界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恰恰能證明中國與日本的太空探索能力。但如此說來中國與日本的太空探索技術就應該在一個水平上?事實真是如此嗎?當然日本隼鳥二號與我國嫦娥五號的採樣任務,都是一項偉大的壯舉。對未來人類探索更為廣闊的宇宙有著重要的意義。
  • 上太空挖「寶」盤點地外星球採樣返回大戲
    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在龍宮小行星採樣  2020年,中國嫦娥五號探月器將從月球帶回約2公斤月壤,此外全球發射了3個火星探測器,掀起了火星探測的熱潮,還開展了多項地外星球採樣返回活動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
  • 同樣是去太空挖土,我國嫦娥五號和日本隼鳥二號誰更厲害?
    就在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月球上返回地球的同時,日本的隼鳥二號探測器從太空中返回,並在前兩天著陸地球。 和我國嫦娥五號相同的是,日本隼鳥二號也是去其他星球挖土,不過隼鳥二號挖的是小行星1999JU3,又稱為「龍宮」的小行星,嫦娥五號採集的則是月球土壤和巖石。
  • 同是太空取樣,中國的嫦娥5號和日本的隼鳥2號,哪個更難?
    同是太空取樣,中國的嫦娥5號和日本的隼鳥2號,哪個更難?近段時間,除了疫情和美國大選之外,全球最關心的兩件事肯定就是中國的嫦娥5號奔月取樣返程地球,以及日本的隼鳥2號取樣返程地球了。而日本的隼鳥2號則是在早在2014年12月3日就開始飛離地球,預計是在12月初返程地球。那麼,同樣是太空取樣,咱們中國的嫦娥5號和日本的隼鳥2號,哪個更難呢?首先,來看距離:隼鳥2號的目標是一個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的小行星龍宮,而嫦娥5號的目標是距離地球40多萬公裡的月球。
  • 日本隼鳥2號帶100毫克小行星土返回地球,同樣採土差別這麼大?
    落地之後,隼鳥二號的回收艙很快被找到。絲川小行星(25143 Itokawa) 2003年發射的隼鳥號,採樣目的地是一顆叫絲川的小行星。
  • 日本公布「隼鳥2號」帶回的稀有樣本,是在向中國炫耀?
    圖為日本隼鳥二號小行星探測器最近中國嫦娥5號成功從月球取回了土壤樣本,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而在這個關鍵時刻,菅義偉終於憋不住了,亮出了最後法寶,日本宣布公開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帶回的稀有樣本圖為隼鳥二號著陸採樣圖或許國內網友對隼鳥二號並不熟悉,其實它和中國嫦娥5號一樣,是一項備受全球關注的地外天體採樣任務,這顆日本小行星探測器的目標是一顆名叫龍宮的小行星,隼鳥二號對這顆小行星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全面探測
  • 一飛好多年,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_發現頻道_中國青年網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  經過約6年的太空飛行,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
  •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技術水平就是遠不如嫦娥五號探測器
    今日,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成功返回地球,而我國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也已經完成月球採樣任務,即將返回地球。一時間,網絡上關於「日本隼鳥號探測器和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誰的技術含量更高」的討論格外熱烈。很多人說日本隼鳥號探測器飛行距離比地月距離遠得多,認為日本隼鳥號探測器技術含量更高。實際上這個說法是完全是不經過思考的瞎吹!
  • 隼鳥2號展示了日本不可小覷的航天實力
    比起「前輩」隼鳥號一波三折的探測經歷,隼鳥2號的探測到目前為止進行的相當順利,包括釋放著陸器在內的一系列計劃工作都得以正常實施。如果一切正常,隼鳥2號將有望為我們帶來「龍宮」小行星上的樣品,為小行星和太陽系起源研究提供無可替代的珍貴研究樣本。同時,隼鳥2號、隼鳥號等科學計劃,也從一個方面展示了日本不容小覷的航天實力。
  • 隼鳥2號離子發動機再點火,剩餘30公斤燃料,花10年飛向下一目標
    而其中日本隼鳥2號,在距地球2億公裡外的龍官小行星採樣並成功返回地球,以及中國嫦娥五號登月採樣返回,人類時隔44年再次獲取月球樣品,同樣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嫦娥五號分解圖如今隼鳥2號和嫦娥五號採集的珍貴樣本,都已經通過各自的返回艙安全送回地球。而仍然留在太空的軌道器,也分別開始執行新的擴展任務。
  • 中國嫦娥五號,日本隼鳥二號,誰才是科技大牛?
    印度新聞報導更是有意思,大概意思就是說:因為新冠病毒的影響,所以才讓中國搶在印度前面成為世界第三個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而日本的網友反應就有意思了:我們日本隼鳥二號攜帶者小行星土壤樣本早就返回地球了。國內也有一部分網友會問:是日本的隼鳥二號完成難度大?還是我們的嫦娥五號更充滿挑戰?今天咱們就簡單分析一下這兩個天外來客誰更科技難度大。
  • 嫦娥5號成功登月「隼鳥2號」也將完成壯舉,中日航天孰優孰劣?
    嫦娥5號,毋庸諱言,是世界上40年來首次將要實現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人類月球探測器,它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也是中國航天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其將要採回的月2000g月亮礦石樣本,將會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並且,嫦娥5號也是世界上首次無人採樣返回所採回月亮礦石樣本最多飛行器。
  • 中國的嫦娥五號和日本的隼鳥二號比起來,哪個厲害?
    近期,中國嫦娥五號月球取樣在各國引起了強烈關注,此外,日本的隼鳥二號也要返回地球了。日本的隼鳥二號於2014年12月2號發射成功,要在「龍宮」的行星上取樣返回。總之,隼鳥二號是整個大系統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我們的嫦娥五號自己就是一個獨立完整的系統。隼鳥二號在2014年年底發射了以後,一直到2018年6月7日,隼鳥二號才到達龍宮小行星。行星探測的設計是十分複雜的,隼鳥二號先是繞著龍宮行星觀察了幾個月,直到九十月份才陸續投下了一個巡視器和兩個著陸器。
  • 日本隼鳥2號比嫦娥五號技術更先進?錯也
    而就在不久前的12月6日,日本的隼鳥2號返回艙也攜帶大約1克的小行星龍宮樣本返回地球,在澳大利亞由澳大利亞協助回收。這兩個巧合的太空活動,都是外出地球,取得樣本返回。很多人覺得日本隼鳥2號目標小行星龍宮離地球3億公裡,而嫦娥五號去的月球離地球才38萬公裡,應該是日本的技術更先進,這個理解就片面了。
  • 「隼鳥2號」傳回了「龍宮」較清晰圖,此前還經歷了一場驚魂之旅
    而正在太空中飛行的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為這個紀念日送出了一份特殊的賀禮。經過三年半時間的飛行,它終於接近了科學家們為它設定的探測目標——「龍宮」小行星。在距離龍宮小行星1500公裡的位置上,隼鳥2號傳回了龍宮小行星一張比較清晰的圖片。按照計劃,「隼鳥2號」將在龍宮小行星上著陸,採集小行星上的巖石樣本並帶回地球,為科學家們提供最鮮活的研究素材。
  • 隼鳥2號送回「龍宮」寶藏,人類首次捕獲太空氣體,探究生命起源
    #隼鳥約過3年多的漫長飛行,2018年6月,「隼鳥2號」終於到達「龍宮」附近,先在它周圍繞飛了大約3個月,對它進行了全面的信息採集,遠景照、大頭照、三圍照拍了個遍不說,在2018年10月,還發射了3個短命的小機器人下去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