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世界氣象組織發出一個警告,說今年是有記錄以來最暖年份之一,從今年1至10月份的數據看,今年的平均氣溫要比工作化前高出1.2度,很多會說才這麼點也叫暖?這可是全球的平均氣溫,高1度都不知道有多少冰川要融化,對全球生態的影響將是十分巨大的,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各國都十分重視節能減排的原因,主要就是要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避免全球氣候繼續變暖。
對於我國來說,2020年開始至今天也是偏暖的,大家可以看看下面這張圖片,大部分地區都偏暖0.5~1度,也有不少地方偏暖達1度以上,也就是說這12個月多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說起來好像與大家感覺得不一樣。
最近幾天,我國受到了一輪寒潮的影響,從北至南都出現了大幅降溫,像北邊的漠河出現了零下四十多度的嚴寒天氣,就連南邊的粵北山區氣溫都跌到了零下,這一波大範圍的低溫天氣對我國南方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相信大家也看到了,近幾日南方多地出臺限電措施,像義烏更是連路燈都關閉,已經十多年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面,網絡也很多人在熱議這個事情,各種分析都有,有說為了打擊澳洲,導致煤炭價格上漲,發電企業成本太高都快發不起電,不得不說網友們的腦洞真夠大的,啥都聯想到一起。
這一次南方出現電力缺口主要原因有2點,第一就是經濟發展,工業用電量大幅增加,第二個就是取暖,我們來看一下近五天全國的平均氣溫距平圖,可以說全國半數以上的地區氣溫較常年偏低2度以上,有不少地方偏冷達到4度以上,南方又不像北方有集中供暖,很多家庭都是靠空調和取暖器,可以說這段時間取暖的用電將是一個天文數字,但這也暴露出我國電力供應還不夠完美,電力構成方面也存在一定不合理之處。要是氣溫能高三四度,相信用電都會大幅下降。
所以網友說感覺今年比去年冷也是對的,從實況數據也可以看出,有些地區還偏冷很多,不過冬天就是這樣,寒潮一來,短期氣溫大幅偏低也是正常情況,這與全球氣候變暖並不矛盾,甚至有可能到了月底數據一出來,我國也很有可能是偏暖的,大家有什麼看法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