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管理全方位支持提升患者治療體驗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2020年6月15日,諾華製藥(中國)宣布,可善挺自感隨心筆在華獲批。作為可善挺預充注射針的升級版本,可善挺自感隨心筆將全方位優化原有給藥方式,「一觸式」操作降低注射難度、提升患者治療體驗,同時有效避免因操作失誤導致的藥物浪費,為中國廣大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患者及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帶來更加便捷、安全和高效的治療新體驗。

諾華製藥(中國)總裁張穎女士表示:「患者需求是諾華創新的出發點。對於銀屑病和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來說,患者個體體驗對于堅持治療非常重要。可善挺自感隨心筆將帶給患者的不僅是臨床上的顯著獲益,更是疾病管理的全方位關護和支持。我們將持續傾聽患者心聲,並以此不斷優化我們的產品和支持體系,陪伴患者在疾病管理上走得更好更長遠。」

全「心」設計,可善挺自感隨心筆全面提升治療體驗

此次獲批的可善挺自感隨心筆在設計上充分考慮了患者各方面需求,以全「心」設計全面提升患者治療體驗:

隱匿式針頭,注射安心:可善挺自感隨心筆採用隱匿式針頭設計,患者在使用過程中不會看到針頭,降低注射焦慮。

「一觸式」注射,操作放心:可善挺自感隨心筆無須解鎖步驟,只要打開針帽將注射筆垂直按壓在注射部位,注射筆即可自動進行注射,一步到位。這樣既能避免在解鎖和激活按鈕時因操作不當可能導致的藥物流出和浪費,也能減少對患者精細動作的要求。

「聽」「看」同步,簡單省心:可善挺自感隨心筆會在自動注射開始前和即將完成時分別發出「喀噠」提示音,提醒患者注射進度。同時,患者可通過筆身360度觀察窗中的綠色進度條查看注射過程。當綠色進度條不再移動,即表示注射完成,整個過程僅需10秒。

可善挺改寫銀屑病及強直性脊柱炎治療歷史

給藥方式升級將助力治療依從性及遠期獲益

銀屑病和強直性脊柱炎作為常見的、免疫系統相關的炎症性疾病,因其病因複雜、無法根治且預後不佳,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疾病負擔和身心打擊。儘管這兩種疾病隸屬於不同科室,但研究證實,它們都與白介素-17A(IL-17A)這一炎症因子的過度表達緊密相關。因免疫系統紊亂導致的IL-17A過多,作用在皮膚端會刺激角質層過度增生和皮膚炎症,最終出現皮屑、斑塊、紅腫、發癢等症狀;而若作用於肌腱和骨骼,就會導致附著點反覆炎症和病理性新骨形成,從而促發強直性脊柱炎發生、進展,直至最後產生不可逆結構損傷。作為目前全球首個且唯一全人源IL-17A抑制劑,可善挺能特異性結合任何來源的IL-17A[注1],且全人源製備工藝降低了不良反應風險,為廣大銀屑病和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提供了創新治療方案。

研究數據顯示,不論是銀屑病還是強直性脊柱炎,長期藥物治療均可帶來遠期獲益,但在實際臨床使用中,患者治療依從性是一大問題。多個因素會影響到患者長期用藥意願和行為,治療方式是否便捷即是其中一項。

皮下注射給藥方式可能帶來治療障礙[注2],包括針頭恐懼、注射部位疼痛焦慮、注射裝置使用不便、自主注射難度大等,都會影響患者長期用藥的依從性和治療獲益。此外,不良的注射體驗也可能影響患者繼續治療的信心。因此,注射方式的優化有助於改善患者治療體驗,從而幫助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實現長期臨床獲益。

目前,可善挺自感隨心筆已在包括美國及歐盟國家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上市,批准用於治療銀屑病、銀屑病關節炎及強直性脊柱炎[注3,4,5,6]。在中國,可善挺自感隨心筆被批准用於治療符合系統治療或光療指徵的中度至重度斑塊狀銀屑病的成年患者,以及用於常規治療療效欠佳的強直性脊柱炎的成年患者。在全球,可善挺已惠及超過30萬患者[注7]。

(文章來源:光明網)

相關焦點

  • 提升糖尿病管理依從性 為患者保駕護航
    原標題:提升糖尿病管理依從性 為患者保駕護航   12月9日,由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發起,人民網
  • 西安楊森攜手中國初保基金會支持肺動脈高壓患者
    北京2020年5月7日 /美通社/ -- 國際肺動脈高壓日到來之際,強生旗下楊森醫藥公司愛可泰隆宣布贊助支持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啟動「愛心肺揚」患者關愛項目和「中國藍唇關愛」公益傳播項目,旨在提高公眾對肺動脈高壓的認知,為肺動脈高壓患者提供疾病全程管理服務,並推進規範化診斷和治療,以減輕患者疾病負擔,延長生命,提升生活質量
  • 探索脆性骨折患者標準化管理模式 多機構啟動「骨力計劃」
    近日啟動的「骨力計劃」項目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科學技術研究所和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聯合主辦,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國記協辦公室等單位指導,安進公司支持。該計劃以國際上的骨折聯絡服務模式為依託,探索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脆性骨折高風險患者標準化管理模式,通過搭建智能數據平臺,在院內各科室協作下引導患者轉診,從而加強對高風險患者的管理,減低脆性骨折再發風險。
  • 西北大學附屬醫院·西安市第三醫院內分泌科全程全方位服務患者
    西北大學附屬醫院·西安市第三醫院內分泌科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自2016年成立以來,在科室主任劉萍博士的帶領下,潛心研究,為患者提供專業、細緻、個體化、全方位的診療方案,開展集臨床、科研、教學及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管理模式,不斷開展新技術、新業務,為廣大內分泌代謝病患者解決實際問題。
  • 福醫二院全面推行5S管理 大大提升患者就診體驗
    東南網8月6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 通訊員 許雅婷 王錦佳 謝寶緣)為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為患者營造安全、舒適的就醫環境,提升患者就診體驗,近年來,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全面推行5S管理。5S管理是指通過「整理、整頓、清潔、清掃、素養」5大步驟,採用目視化對環境和流程進行管理,提升醫療安全,提高工作效率。今年疫情暴發初期,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病區護理組長、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RICU護士長蔡綿綿從接管金銀潭醫院相應病區第一天開始,便萌生了引入5S管理的初步構思。
  • 強生醫療:提升房顫疾病認知水平 打造心血管病診療生態圈
    在專業技術培訓方面,陳曦認為,需要在更大範圍內對臨床醫生進行房顫疾病治療基礎知識的培訓,同時提升手術技能。他表示,我們也在不斷探索研發適合中青年心電生理醫生的學習產品,以此縮短學習曲線,幫助他們儘早掌握先進的臨床技術,服務於各地病患。」 陳曦也希望,未來三、四線城市的房顫患者可以在當地醫院及時得到診斷和治療。
  • 專家:中國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超80%
    值得慶幸的是,目前中國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超過80%,乳腺癌已步入慢病管理的行列,如何對乳腺癌患者進行「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則尤為重要。據稱,隨著當今診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創新藥物的臨床應用,乳腺癌治療取得了長足進步。作為曾經預後最差的乳腺癌,HER2陽性乳腺癌的診療水平取得積極進展。
  • 富血小板血漿治療技術 用患者的血治療骨關節疾病
    近年來,我院利用患者自身的靜脈血液,通過離心機分離出富血小板的血漿,為近200名骨關節炎患者進行治療,有效緩解了患者病痛,改善了生活質量。近一年的右膝疼痛「一針」消除來自橫店鎮的江女士近10多個月一直被右膝反覆的疼痛所折磨。「走路不利索、疼痛明顯、上下樓更是吃力。」
  • 武田中國:以患者為先,致力於未滿足的臨床需求
    罕見病,並非特指某種疾病,而是患病率極低的一大類疾病的統稱,一般為慢性,病情嚴重,多數不加幹預會導致死亡;難診難治,95%罕見病無治療藥物;患者負擔重,治療費用高。我國的罕見病,有80%以上是基因缺陷所導致的遺傳病。
  • PRP科研協作模式助力慢阻肺患者全程管理|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
    同濟醫院2012-2016年慢阻肺患者堅持規範化治療率二、開展不同基因型患者對激素藥物治療效果不同反應的研究。對204名慢阻肺穩定期患者給予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羅聯合吸入劑(500/50 ug)每天兩次,持續24周,測試功能基因rs37973在肺功能改變中的效果。發現不同患者基因對激素藥物的治療效果存在不同反應。
  • 《中國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質控標準》在京發布
    為落實國務院「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推動「健康中國2030規劃」落地,實現總體癌症 5年生存率提高15%,由北京愛譜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羅氏製藥中國共同發起、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電視頻道直播發布了《中國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質控標準》,旨在提升公眾對淋巴瘤的疾病認知,推動中國淋巴瘤規範化診療
  • 拜瑞妥獲批治療冠狀動脈疾病 可降低心血管疾風死亡風險
    COMPASS研究在中國的國家協調研究者之一、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教授劉麗笙表示,我國有1100萬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疾病和外周動脈疾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現有治療方案下,患者仍然處於高血栓事件風險當中,可能導致心肌梗死、腦卒中、截肢和死亡,利伐沙班動脈劑量與阿司匹林聯合治療方案獲批開啟了抗凝與抗血小板雙通道抗栓的新時代,給醫生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治療選擇。
  • 關注|實現CKD合併高血壓患者全面管理,全程保護
    疾病負擔重 血壓達標率偏低 《1990-2017年全球疾病負擔系統分析》顯示,我國慢性腎臟病(CKD)患病率10.8%,即我國有1.3億多CKD患者。同時,CKD患者中60%以上伴發高血壓,高血壓也是CKD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影響約67%~92%的患者。可見,控制血壓是治療CKD應首要考慮的問題。
  • 聽骨科醫生全方位講解股骨頭壞死,患者治療少走彎路!
    有些患者甚至聽信電視、網站上,宣傳的XX細胞治療方式,XX神奇藥物可以治癒股骨頭壞死…可廣告裡的治療效果真的有那麼「神奇」麼?為了避免廣大患者被不靠譜的治療方式忽悠,在此提醒患者,不要聽信廣告,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進行治療!
  • 睡眠意象治療,最適合治療什麼疾病?
    原創 師建國 心聲經典 1、心理治療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又稱精神治療,是指以心理學的理論系統為指導,以良好的醫患關係為橋梁,運用心理學的技術與方法治療病人心理疾病的過程。
  • 約50%的帕金森氏病患者會抑鬱,如何治療?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它對患者的影響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影響患者的運動能力,典型的臨床表現包括靜止性震顫、肌僵直、運動遲緩和姿勢平衡障礙,即帕金森病的「四主徵」。另一方面得影響是對患者的情緒、認知功能等的影響。
  • 瀋陽本輪疫情患者呈年齡大、基礎疾病多、病情進展快等特點
    60歲以上患者19例,佔比達到50%,患者平均年齡57歲,最大年齡為95歲。  二是基礎疾病多。半數以上的患者伴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礎疾病,長期臥床、嚴重心功能衰竭,部分患者還伴有再生障礙性貧血、感染性心內膜炎伴金葡球菌血流感染及全身多臟器播散。  三是病情進展快、多數患者肺部影像學表現快速進展、病變範圍廣,發熱持續時間長,氧療需求高。
  •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如何做好居家康復?
    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礙、偏執性精神病、雙相情感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所致精神障礙等,這一類疾病發病時患者言語行為會出現異常,病情較嚴重,急性發作時很多需要住院接受規範治療。
  • 醫療風險管理:患者死亡是自身疾病自然轉歸的結果,醫院無須擔責
    該院醫生同時告知家屬需要先做IABP(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治療,待病情穩定好轉後再介入(放支架)治療,患者及家屬出於對醫院的信任只能同意該治療方案。醫院於當天下午便為患者做了IABP治療。誰知被告x醫院有限公司為患者做了IABP治療後,因適逢國慶假日,該科主任休假,其他人員沒有相應的技術的能力,只能拖延著患者的治療,等待該科主任假期結束回來後再做處理。
  • 肺癌患者關愛活動「鼓5人生」音樂匯在上海成功舉辦
    這場音樂匯的主角是肺癌患者群體,他們用音樂向公眾展示了肺癌患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並以此鼓勵病友們積極對抗疾病,爭取跨越對癌症患者來說有著重要意義的5年生存期之坎,同時藉此提升公眾對肺癌的認知。此次音樂匯由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主辦,上海市癌症康復俱樂部協辦,得到了阿斯利康中國、覓健以及公益媒體合作夥伴新浪公益的支持,還吸引了多個社會公益團體和各界人士的現場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