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人知的中國面類之路——探索日本拉麵之源》(九・拉麵向北、拉麵向南)

2021-02-28 江戶川光學精機研究所

『 不為人知的中國面類之路 

    這期我就不放圖了,反正都是國內的面,大家自己百度吧。    另外,因為最近收拾東西,比較忙。因此從下周開始,除了安原繼續連載之外,另外周一的麵條和周五的器材故事內容改為不定期更新。

    拉麵的東北之路始於蓬萊,從這裡渡過渤海海峽,登陸遼東半島。從山東半島渡來的拉麵將大連、瀋陽、丹東連為一線,發展為大連的「拉麵」、「大肉麵」,瀋陽的「抻面」,以及丹東的「紅燒牛肉麵」。

    我第一次在中國見到僅以「拉麵」命名的麵條就在大連(時候在瀋陽也見到了菜單上寫著「拉麵」)。這種拉麵面碼只有蔥而已,湯頭用豬骨熬製,讓人想起日本不加其他面碼的「素拉麵」。「大肉麵」是在「拉麵」的基礎上用燉豬肉作為面碼,和日本的「叉燒面」有些相似。瀋陽「抻面」中的「抻」字,在中文裡和「拉」意思大致相同。「抻面」使用的湯頭清澈透明,使用雞架熬製,再配上一些醃菜作為面碼,和日本拉麵的味道非常相似。中國的邊境城市丹東與朝鮮一江之隔,是過去日本經朝鮮半島前往舊滿洲的交通衝要,這裡用燉牛肉搭配拉麵,製成的「紅燒牛肉麵」。

    中國東北的這些面,或經北海道,或隨著戰後撤回日本的移民一起來到了日本,成為了現在的日本拉麵。將山東半島和日本聯繫到一起的食物當然不僅拉麵這一種,「餃子」也是如此。「餃子」的中文發音是「JiaoZi」,而日語中的「GyouZa」的發音來源於膠東方言「GyouZi」。日本的「餃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從中國帶回來的食物,不過在中國如果只說「餃子」的話,指的是「水餃」。日本這樣的「餃子」對應的是中國的「鍋貼」,只不過是把中國鍋貼的兩端封了口而已。

    拉麵南下的道路途經開封,沿著大運河將淮安、高郵、揚州、南京、蘇州、上海、杭州連接在一起,在這條線路上發展出了「饊子」、「陽春麵」、「雞湯麵」、「牛肉麵」、「燜肉麵」、「雪菜肉絲麵」、「片兒川」等。這條發展之路上的麵條之後又傳往橫濱,發展出了日本的醬油拉麵系統。

    下面就來說明一下剛才提到的這些麵條。

    淮安的「饊子」做法和拉條子有些相似,也是先將面胚盤成螺旋狀。製作時將面胚拉細,並盤到左手除拇指外的四指上,之後油炸。「饊子」更像是一種零食,在中國的西北地區十分受歡迎,但不知道為什麼卻是淮安的特產。

    從高郵開始到上海、杭州這一線的麵條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了,大多是以陽春麵打底,以不同澆頭來區分的「澆頭面」。吃的時候能明顯感受到和日本拉麵之間的關係。

    另外一條拉麵南下之路同樣從開封出發,途徑新野、襄樊、武漢、龍巖、漳州、廈門、福州,發展出了「板面」、「窩子面」、「熱乾麵」、「清湯麵」、「手抓面」、「清湯麵」、「海鮮鹼面」,並從這裡渡海到達九州,演化出了長崎強棒面。這條傳播之路在武漢還生出一條分支,沿著長江上溯,經荊州、重慶,從這再次陸路南下到達遵義、貴陽,發展出了「早堂面」、「鋪蓋面」、「豆花面」,以及「腸旺面」等。

    下面就來介紹一下這些麵條。

    新野是一座位於河南省的古城,三國時期劉備就曾在此任職。新野「板面」是一種手拉寬面,傳說張飛很喜歡吃這種麵條。

    襄樊「窩子面」雖然不是手拉麵,但它是鹼水面。煮麵時加入豆芽,用胡椒和醬油調味,有一些像老派日本中華面的風格。「窩子面」名字的由來是因為煮麵時每一份面都放在笊籬裡面煮熟。日本拉麵也是採用這種煮麵方式。

    漳州「手抓面」是機械壓出來的鹼水面。顧名思義,這種面要用手抓著吃。將這種面煮熟並瀝乾水分後放涼後結成麵餅形狀,再放上面碼並澆上各種醬汁食用。

    武漢的「熱乾麵」同樣是機械制鹼水面,麵條的感覺和日本拉麵相似。通常店頭會先將麵條全部煮熟備用,食用前將麵條重新加熱並拌上醬汁。

    荊州「早堂面」還是機械制鹼水面,和武漢的「熱乾麵」一樣是現將麵條煮熟製備,食用前重新回鍋加熱。不過和「熱乾麵」不同的是,「早堂面」是一種湯麵,對於湯頭比較講究,通常需要花數個小時熬製。這種面的面碼也多種多樣,有豬肉片、雞肉絲、鱔魚絲、蔥等。「早堂面」美味清爽,據說是為了早上從事體力工作的人而製作的,就像「早堂」的名字一樣,通常早上六點左右就有店家開門營業了。

    遵義「豆花面」也是機械制鹼水面,「豆花」就是這種面的面碼。由於面和面碼都沒什麼味,因此需要搭配特製的澆頭一起食用。

    以上就是拉麵在中國的發展之路。一路向西的的中央路基本保留了手拉制面的傳統,但是向南向北的兩條路中切面和機械制面已經成為主流。如今日本的拉麵也可以視為中國拉麵南北兩路上的延伸。

相關焦點

  • 日本拉麵小考
    就中國的拉麵而言,北方的拉麵重面:如何調鹼水,如何揉面、拉麵十分重要。麵條本身的嚼勁和面香是北方食客最重視的標準,而麵湯只是麵條的陪襯罷了。而南方的面重湯,蘇州面的靈魂就在於湯:雞架,鱔骨、大骨、豬肉、鴨子……加上蔬菜、蔥和多種香料文火慢吊一整晚,再加上蔥油、爆魚汁等等。每個講究的食客都想吃上早上六點的頭湯麵。
  • 為啥日本拉麵那麼多人愛?和中國拉麵有啥區別?
    有一撥傳到了遙遠的北海道函館,原始的鹽味拉麵從此堅強地活了下來,也間接導致了北海道地區拉麵普遍鹹味深重。(來源:知乎作者:朱七七)主要區別在哪裡?中國拉麵和日本拉麵最大的區別就在這面和湯上。【面的區別】
  • 拉麵
    據悉,蘭州市政府已將牛肉麵的製作正式列入了市政府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5] 牛肉拉麵的優劣除了拉麵外,最重要的秘密在於淳香的湯,可以說湯是蘭州牛肉麵的靈魂。「馬家大爺牛肉麵」秉承了懷慶府(今河南博愛縣)清化蘇寨陳家小車老湯牛肉麵的做法,以湯為百鮮之源,注重用湯,精於制湯,尤其講究「清湯」的調製,清濁分明,取其清鮮。
  • 日本拉麵系列之:札幌拉麵創始者王文彩
    文章轉載自 日本拉麵網王文彩(生年不詳~1932年),山東籍廚師,曾先後在北京和廟街(原中國領土,1860年割讓給俄羅斯)開餐館,1920年在廟街遭遇日俄軍事衝突事件,他跟隨日本船員經庫頁島跑到北海道札幌市避難。
  • 日本拉麵為啥也能叫拉麵?
    ▲ 動漫《愛吃拉麵的小泉同學》日本的拉麵,源自於中國的湯麵,傳入日本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488年的室町時代,但直到明治時期開放港口,隨著中國人來日的數量增多,大量中餐館裡物美價廉的中式湯麵便得以快速在日本普及開來。
  • 吃日本拉麵這麼久還是分不清楚,味增拉麵其實和札幌拉麵是一種面
    去了日本料理店了除了點一些海鮮生料就是吃一碗熱乎乎的拉麵了,對於吃不慣生海鮮來說只是去吃一些拉麵了,對拉麵也有一定的研究。可是很多人就好奇了為什麼日本拉麵不是拉出來的很多只是撈麵、滷麵,那是因為日本的拉麵音譯過來被加了一個拉子字,其實不是在說面的做法,而且日本的拉麵非常注重的湯的味道。
  • 日本拉麵全解析
    其鼻祖是日本大正末年到昭和初年(1920年代)從中國來的青年人一邊吹著嗩吶,一邊推車沿街叫賣得來。其特徵是麵條平滑柔軟,大量使用起源於飯盛山的地下水,做成了富含水分的大條扁平捲曲麵條,具有獨一無二的口感。喜多方拉麵的湯底是以豬骨、小雜魚混合而成的,味道濃鬱鮮美,清淡而不油膩,麵條與湯底混合的味道極其美味,是日本拉麵界獨樹一幟的特色拉麵。
  • 拉麵人的拉麵情
    新華網西寧12月1日電(魚昊)飽滿的麵條浸泡在香濃的湯裡,幾片白蘿蔔、香菜和蒜苗加以點綴,最後加點油潑辣子,一碗化隆拉麵熱氣騰騰出鍋了。  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被稱為「拉麵之鄉」。30年來,化隆人民依靠一碗麵,不僅「拉」出了40多億元的脫貧致富大產業,還帶動當地貧困群眾走出山門、跳出農門、跨進城門,幾代人不畏艱辛、艱苦創業,闖出了自己的牌子。
  • 又一家「一蘭」拉麵?北京這家拉麵店上了日本電視…
    面說到日本文化,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動漫」「和服」還有「拉麵」。
  • 源自中國的拉麵,被日本帶向全世界,四川成都卻誕生了連鎖品牌
    拉麵,中國傳統的麵食。如今,全國各地都能見到的蘭州拉麵,應該是大家最為熟悉的了。除此之外,各種日式拉麵,更是走遍了全世界,將拉麵這種飲食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不過,需要明確的一點就是,日式拉麵也是源自於中國,只是在傳入日本之後,進行了很多的改變,甚至都已經完全放棄了拉麵當中的手工拉制環節。
  • 日本拉麵:日本飲食文化中,特殊的「中華美食料理」
    據傳說,拉麵起源於山東福山,後因福山扯麵馳名而傳播全國,演化出不同風格口味的拉麵,如蘭州拉麵、河南拉麵、山西拉麵、龍鬚麵等。公元1921年,拉麵技術正式由中國傳到了日本橫濱,就此在日本落地生根,根據日本人口味演化成為日式拉麵。這也是中國傳統美食在海外傳播的經典案例。日式拉麵除了粗細之分外,湯頭大致可分為四類:骨湯麵、清湯麵、醬湯麵以及醬油湯麵。
  • 為什麼日本拉麵這麼受歡迎?北海道的三碗極品拉麵有答案!
    最著名的「札幌拉麵」、「旭川拉麵」和「函館拉麵」被稱為「北海道三大拉麵」,除此之外還有「釧路拉麵」、「室蘭拉麵」等雖然名氣不大但也非常美味的拉麵。小美先從這「三大拉麵」說起,看看北海道拉麵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
  • 拉麵史上的華人系列・鹽味拉麵始祖陳南養與日本最早拉麵店
    鹽味拉麵也叫「函館拉麵」或「函館鹽味拉麵」,是業界公認發祥最早的日本拉麵,也最接近中國麵食傳入日本時的做法,一百多年來傳統的鹽味拉麵在烹飪技法上改變最少。用豬骨或雞骨做成清澈的湯底,調味以鹽為主導,配菜除了叉燒、筍乾、大蔥,還有一種叫做「麩」的食物,麩就是我們說的麵筋,明朝初期由僧侶傳到日本。
  • 【新華網】報導:拉麵人的拉麵情
    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被稱為「拉麵之鄉」。30年來,化隆人民依靠一碗麵,不僅「拉」出了40多億元的脫貧致富大產業,還帶動當地貧困群眾走出山門、跳出農門、跨進城門,幾代人不畏艱辛、艱苦創業,闖出了自己的牌子。拉麵師傅正在表演拉麵穿針絕活。
  • 味千拉麵
    >      味千拉麵(日語:味千ラーメン),為日本一家專營拉麵的店鋪,由日本重光產業(日語:重光産業株式會社)經營,以九州熊本為中心,始創於1968年,而其徽號是妹妹攜帶碗面圖案,故香港稱之為孖辮女拉麵,至2010年為止在日本已有100
  • 「國民美食」日本拉麵的靈魂究竟是面還是飯?
    日本拉麵館數量多到什麼程度?據不完全統計,在37.79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密密麻麻得開著少說有100,000家經過國家備案的拉麵店或者拉麵屋。甚至最多的地方能從日本的西部城市——拉麵之鄉福岡久留米一路開到喜多方和札幌。無論城市大小,不管你是人口密度最高的東京,還是遠至少人問津的村莊,拉麵店似乎就和陽光一樣,遍布日本的每一個角落。
  • 風靡世界的日本拉麵
    面!雖說,日本拉麵已經是世界級美食了,然鵝,這個起源於中國中華面的食物,卻成了全世界都認可的日本發明,到底好吃在哪裡?這次,就讓小絆長通過三大日本拉麵來簡單介紹一二吧!其實,日本拉麵的湯和我們大天朝面的湯有著不同的發展方向。日本拉麵的湯其實要分成兩部分:醬料(タレ)和出汁(だし)。味增,醬油其實屬於醬料,而豚骨則是出汁。和我們把湯的味道視為一體不同,日本特意拆分了這兩項,因此,這其中千變萬化的形式就出現了。所以,日本拉麵的靈魂就在湯裡。
  • 你最喜歡吃哪種日本拉麵?在日本,拉麵的種類居然這麼多?
    ,在日本,拉麵也常常被稱作「中華そば」 ,可見日本拉麵與中國有著解不開的淵源。中國有刀削麵炸醬麵龍鬚麵臊子麵蘭州牛肉麵熱乾麵擔擔麵雲吞麵,麵食料理歷史非常悠久。而日本的拉麵歷史不過百年,還是傳自中國,你服嗎?反正我是服了,因為美食是沒有國界的。日本拉麵界自有乾坤。100多年前拉麵由橫濱中華街傳入日本,經過順應日本人口味而進行的一系列改革變遷後成為了這個國家最接地氣、最具代表性的大眾美食。一碗濃湯,粘連著濃湯的每一根筋道的麵條,這還不夠,燻制叉燒肉配上醃製嫩筍,再撒上一把香蔥,馥鬱的滿足感就把你包圍了。
  • 拉麵變披薩?必勝客 與面屋武藏合推拉麵披薩
    而這次的合作夥伴是蟬聯兩次TRY大賞冠軍拉麵店——《面屋武藏》,雙方聯名推出「一口入魂拉麵」披薩,把拉麵變成披薩令人大呼瘋狂。必勝客 X 面屋虎藏來自日本東京有20年歷史的人氣拉麵店《面屋武藏》,曾蟬聯過兩屆日本拉麵評比權威雜誌大賞冠軍!自2013年進軍臺灣後又因叉燒肉質極佳、湯頭濃鬱,而累積了超高人氣。
  • 日本各地代表拉麵介紹
    概要人口:29.7萬人/店數:185家在函館說到拉麵一般是指鹽味拉麵。透明清澈的湯和稍微卷的面,似乎與從中國傳來的原型沒有太大的變化。最近雖然變少了,但由於原本的手擀麵在日本國內也是頂級的多加水和擀成扁面形狀,也有店吃起來很像餛飩。為了體現出手擀麵的切刀的口感,在一根面上使用不同的粗細切刀等方法。湯的口味比喜多方更清淡,有很多清澈的醬油味,但是根據店的不同也有各種各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