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吃貨們垂涎欲滴的梅乾菜扣肉,卻不知最關鍵的梅乾菜從何而來,這次小編和比利時外教Franky一起走進潛川樂平村周姑娘家探個究竟。
臨安人家普遍自醃自製的梅乾菜,它叫是雪裡紅(又稱雪裡翁)。在北方地區,到了秋冬季節葉子會變為紫紅色故名「雪裡紅」,在我們南方地區,因為很少見到變為紫紅色的「雪裡紅」,所以也被誤傳為雪裡蕻(hóng)。
種植雪裡蕻的基地竟然是桑樹種植基地,這是桑和雪裡蕻的高效種植模式,雪裡蕻每年的9月上旬育苗,10月中下旬移栽桑園,3月生產加工,4月就開始採桑養蠶了。資源合理利用,增加了農業經濟的收入。
Franky狠認真,他聽懂了嗎?
田間的「小奔馳」
誰說秋天才是豐收的季節,春天亦是一個,周叔叔們一天忙到晚不得空。春雨時節,一地豐收的喜悅。收來的雪裡蕻每一批都要稱重入庫,每一株都不放過。
綠意蔥濃的雪裡蕻,平凡的農業人
成堆的雪裡蕻儲藏在倉庫,必須攤放在地上,防止菜葉被壓黃,趕在4月採桑養蠶前完成雪裡蕻的生產加工。
Franky又調皮了
洗澡進行時的雪裡蕻
雪裡蕻上了「刑場」
紅色小推車
被奪去大頭的雪裡蕻齊刷刷地進入切割機,像被人蹂躪了一番從裡面逃跑出來,依然面不改色。
花鮮黃色
在醃製前撒兩次鹽,經揉搓,滲出菜汁時,裝入石房內。醃製的空間鋪上塑料膜,用竹子大石重壓,防止空氣進入菜葉腐爛,密封醃製25天。
春眠中的雪裡蕻
雪裡蕻的大頭歸山羊吞噬
看似簡單的製作過程,卻是最樸實的勞動力。當然梅乾菜的最後一道工序,顯而易見是晾曬。經過陽光的洗禮,香味撲鼻,Franky忍不住想要撩一番。
現在倒是可以稱它為梅乾菜了
梅乾菜和肉結合生成一道了欲罷不能的美食
盯著鍋內的梅乾菜扣肉,舌尖蠢蠢欲動。如沙漠行走已久的行人,無比渴望水的那種強烈的饑渴感。梅乾菜越陳越美味,好比老與嫩的概念,「老臘肉」總是有他獨到之處。
煙霧朦朧
(色澤)陳and新
蒸過的梅乾菜,香味獨特
吃貨君流口水了嗎?
金黃蹦脆的鍋巴,裹上多汁的梅乾菜
童年的味道
不僅是臨安,對於許多地方的人來說,梅乾菜的味道早已不止是一種普通的美味,那是種由味覺觸動的故鄉情懷。說到情,周姑娘的母親和太奶奶,如此畫面甚是難得。
【山妹子帶遊臨安】
之
[臨安味道]
如果您身邊有鄉間美食請聯繫小編1876716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