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和尚方丈常常豪車出入,真的有把「佛祖」留在心中嗎?

2020-12-23 格子道歷史

眾所周知,佛教在幾千年前便已經從印度傳入我國,如今的佛教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本土的代表性宗教。

對於佛教,我們也有或多或少的了解,然而我們對於它的了解,主要來源於不同的影視作品中。影視作品中,我們時常看到和尚清心寡欲,青燈古佛常伴左右。不得不說,和尚們所呈現出來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都是普通人所不具備的。

然而,也有一個和尚比較特別,他就是濟公。作為宋朝高僧,濟公時常吃肉喝酒,與其他和尚展開鮮明的對比。對於這種行為,濟公自己也解釋到:「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對於濟公而言,吃肉喝酒只是一種形式,但在他的心裡仍保留著對於佛祖和蒼生的敬畏。

但是,佛家發展到了今天,全然呈現出一種不同的狀態。如今的和尚方向常常開豪車出入,試問,在他們心裡還有「佛祖」嗎?

一、傳統的和尚

古代時期的傳統和尚,大多是人們走投無路時的無奈選擇。當時的人們,絕大多數是沒有飯吃,才無奈出家當和尚。有時候,就算出去要飯,也不願意出家。可以說,在古代時期,和尚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尤其是在不重視佛教的朝代,和尚只能作為世外之人生活在寺廟之中。

眾所周知,朱元璋在尚未起義之前,便在寺廟裡出家。當時元兵兇殘,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朱元璋才選擇出家討口飯吃。由此可見,當時的和尚地位不高,也是人們最後的選擇。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情況會選擇出家。古人為了躲避戰亂,或者是仇人的追殺,大多都會躲在寺廟之中。進入寺廟出家當和尚,也就意味著清心寡欲、與世無爭。據悉,建文帝就是躲在寺廟裡當了和尚,而朱棣知情,但並沒有任何動作。所以說,和尚也是一種避禍的方法。

再者就是,古代的和尚會堅持做早課、晚課,其實這兩種課的意義也就跟早自習、晚自習差不多,主要以誦經打坐為主。在其他閒暇時間,和尚也會去後山砍柴練功,增強身體素質。可以說,古代和尚生活是非常充實的。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和尚是沒有收入的,他們出家僅僅是為了討口飯吃。寺廟的收入也是香客們捐贈和達官顯貴的賞賜。對於這些,古代和尚根本不看中。他們會把這些收入用作寺廟的修建,甚至是捐贈出去。

然而,正是因為收入這一點,也讓古代和尚和現在和尚產生了鮮明的對比。

二、現在的和尚

不得不說,現在和尚所展現出來的,已經完全不像是一個和尚。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和尚出門豪車接送,帶著墨鏡出席各種活動,甚至還有一些和尚參加具有盈利性質的武術比賽,試圖踏足娛樂圈。

對於現在和尚自己寺廟所呈現出來的樣子,已經讓我們忘記原本和尚該有的樣子。現在的寺廟不像是宣揚佛教文化的地方,反而更像是一個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司。

眾所周知,很多寺廟已經改造升級,成為旅遊景點,大肆建立旅遊景觀,把寺廟打造成A級景區。與此同時,也為寺廟換回來巨大的收入。對於這些收入,現在的和尚與古代和尚的處理方式也完全不同。

如今,和尚們拿著寺廟的收入,一方面用作建設寺廟,另一方面則成他們自己的收入。也就是說,他們是有工資的,而這些工資就是他們通過各種方式賺回來的錢。可以說,現代和尚已經不是一個出家人,而是一個職業人。

除此以外,原本宣揚佛法的寺廟,也被打造成一個公司。在寺廟之中,各個和尚是有明確分工的。他們一些人負責宣揚佛法,另一些人負責旅遊,還有一部分人負責管理。可以說,他們各司其職,將寺廟發揚光大,與此同時,他們也換回來了一筆又一筆巨額財富。

我們不難看到,一些和尚經常來豪車出現在公共場合,看到他們開豪車,總感覺有些彆扭,但這些畢竟都是現實,而那些開豪車的和尚也不是少數,甚至是絕大多數。

可以說,現在的和尚已經不是一種修行的方式,而是一種高薪職業。很多人以熱愛佛法為由加入寺廟,從而成為寺廟的一員。與此同時,每個月也能獲得一筆不少的報酬。毫不誇張的說,現在的和尚已經逐漸成一個炙手可熱的高薪職業。

不得不說,和尚已經在社會發展中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尤其是對於物質追求的這個方面,他們甚至超過了普通人。試問,開著豪車出入公共場合的和尚,心中還有他們口口相傳的「佛祖」嗎?

三、和尚的處境

如今,對於和尚這個群體,我們都沒有太好的看法。在我們看來,他們已經變成一個斂財的集體,寺廟也變成一個斂財的單位。對此,我們也覺得,在現實社會發展中,和尚已經迷失自己,失去了和尚原本的樣子。

但是,並非所有的和尚都是這樣,在眾多和尚之中,也有一少部分仍然在堅守自己的本心。他們清心寡欲,不爭不搶,正是參禪悟道,常伴青燈古佛。可以說,他們是佛教的繼承人,是和尚的代表,和那些只知道盈利的和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不得不說,對於和尚現在的處境也是非常尷尬。尤其是一些寺廟的門檻,弄得像公司招聘一樣,不是研究生碩士學歷的不要,這讓世人不得不多想,寺廟到底是參悟佛法?還是公司招聘?

除此之外,寺廟之中也存在一些非常矛盾的一面。對於有的人,寺廟提出極其嚴格的學歷要求,但對於極少一部分人,寺廟沒有任何門檻,而是任意放他們出入,並每月給予他們固定工資。不僅如此,寺廟還美其名曰,他們是佛教文化的傳播者。

不得不說,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嚴重破壞佛教的本質,讓世人對真正佛教和佛家文化有了錯誤的看法。尤其是現在和尚急切的追求物質生活,也讓世人大開了眼界,實在難以想像,一直都是淡泊名利的出家人會對物質產生這樣的要求。

毫不誇張的說,很多和尚已經在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產生了本質變化,他們不像是和尚,更像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生意人。

結語:

對於現在和尚的變化,也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事實。不管走在哪裡,都會看到形形色色的和尚,他們有的開豪車、甚至是喝酒吃肉,做著嚴重違反戒律清規的事情。可以說,這樣的和尚已經嚴重違背出家人的本質。

對此,和尚常常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為藉口。但是他們不曾想過後邊還有一句「世人若學我,如同入魔道」。毫不誇張的說,如今大多的和尚已經墮入「魔道」,他們的所作所為實在是不像出家人。

然而,並非所有的和尚都變成「生意人」,也有一些和尚仍在潛心修行,他們是真正的佛家弟子,佛教文化的繼承人。與此同時,他們也同那些墮落入俗世之中的「假和尚」形成鮮明。不管什麼時候,這些和尚都在堅守他們的本心,做著屬於他們該做的事情,他們才是真正值得敬重的人。

參考資料:《和尚的變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和尚和方丈出入豪華轎車,如今還談何什麼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酒肉穿腸過,心中留佛,世人若學我,如入魔道",讀過《濟公傳》的人都會對這篇演講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對於中國僧人來說,不吃肉的習俗由來已久。早在公元六世紀的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就明確規定僧人不得吃肉。
  • 少林寺每年門票收入上億,釋永信稱一個工資七百,出門卻開著豪車
    引言中國人大部分都信奉佛教,從古至今人們都有去寺廟裡面上香,然後向佛祖祈願的習慣。為了表達自己的誠心,人們上香的時候還要交一些香火錢,香火錢越多,就越能彰顯自己的誠意。1981年,釋永信遇見了當時的少林寺方丈,對方覺得他有佛緣,於是主動提出收他當自己的弟子。不過釋永信和一般的佛家弟子不一樣,即便是拜入少林寺,也沒有一直固定留在寺中,反而四處雲遊,直到三年後才回到少林寺,陪伴在師傅身邊。
  • 俗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是什麼意思?精華全在下半句!
    關於戒律,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而且是這句俗語的精華所在。但是因為很少有人知道下半句,所以人們常常會對這句俗語產生誤解,認為出家人破戒算不上什麼大事,只要結果是好的,過程如何並不重要。事實上卻並非如此,至於這句俗語的真正含義,我們繼續往下看。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來由,本是一個悲壯的典故!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學佛人貪口福吃肉的依據。若見學佛人吃素,則說何必執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有人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個說法對嗎?我們千萬不要理解偏了,把這句話當成殺生吃肉滿足口腹之慾的藉口。
  • 方丈釋永信:我每月就700
    」——蘇軾守住初心,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尤其是當權力和財富擺在你眼前的時候,試問這世界上有幾個人能夠摁住自己的手,不去觸碰。最近爭議最大的一個人就是少林寺的方丈釋永信了。大家都說他手裡很有錢,少林寺每年光是香火錢就有1.5億,但是當記者問起方丈:這些錢都去哪了?
  • 寺院常住居士眼中的方丈和尚——阿福與大和尚的故事
    夜幕降臨,涼風陣陣,方丈大和尚的丈室裡亮起了燈,胖胖的阿福獨自一人在寺院裡散步,他一拐一拐,晃晃悠悠地走在結冰的路面上,看起來就像是一隻小企鵝,憨厚可愛。阿福來寺院已經4年多了,他每天無憂無慮的生活在與世隔絕的靜謐當中,忘卻了紅塵的滾滾煩惱。
  • 【法語甘霖】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主講:上能下弘法師|時間:2020.12.24地點:河北大華嚴禪寺阿彌陀佛,大家好!我們又在空中大道場見面了!這裡有人提了個問題,請師父開示:「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還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正解。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背後的故事很悲壯
    說到酒肉和尚大家應該都會想到濟公和尚吧,但其實濟公不是酒肉和尚,濟公是羅漢,是聖僧。到了羅漢的境界意味著他修行得來的的智慧可以超越生死,不受輪迴束縛,濟公吃肉可以將被吃的眾生超度,喝酒可以將酒變成水。在很多影視劇中,濟公的典型形象是:一身破袈裟,左手扇子右手酒葫蘆,嘴裡念叨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 和尚真的能夠無欲無求嗎?他們的生理需求怎麼解決呢?方丈:還俗
    我們人都有七情六慾和喜怒哀樂,這些都是與生俱來的,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或許很多人能夠壓制住自己的情緒,比如說這些修行之人,和尚被認為是最清心寡欲的人。他說一般只會待在廟宇之中,並且心中信奉的是佛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接近無欲無求的人了。
  • 肉照吃,酒照喝,出門開的都是百萬豪車!施主,此事你怎麼看?
    而在生活中,開得起汽車的並非只有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在佛門修行的出家人也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代步工具,而且很多和尚的座駕都是百萬豪車。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包括一些影視作品裡,和尚都是要遵守各種清規戒律,吃齋念佛,酒肉不沾,每逢初一十五還要下山化緣才能解決溫飽問題。但事實上,這樣的情況已經是很多年以前的了,現在和尚的生活水平豈是我們這些小老百姓所能相提並論的?
  • 朱元璋去寺廟拜佛,問:朕要跪嗎?方丈說一句話,救回全寺性命
    朱元璋去寺廟拜佛,問:朕要跪嗎?方丈說一句話,救回全寺性命大家對於明朝首先想到的應該會是朱元璋吧!按照套路,一般皇帝在開國之前的生活其實是很清苦的,朱元璋也不例外,他小的時候還是個放牛娃,還在寺廟裡當過和尚。
  • 「寶藏和尚文」《你佛慈悲還酷》世人:佛祖,求您饒恕我——滾!
    明明是個狠厲暴虐尖酸刻薄狼心狗肺的大魔頭,卻偏偏奈何不得這大和尚的多管閒事……明明是個高傲霸氣令天下人聞風喪膽的魔教教主,卻偏偏懷身孕生孩子……明明是個自私敏感暴躁狡詐的陰險小人,卻偏偏受不得和尚受苦自己卻偷偷溜走……短評:沉默慈悲和尚×桀驁殘暴魔教教主
  • 駐錫鼓山振僧團 《虛雲老和尚的足跡》
    不少混混之流混入佛門剃度後,掛名受戒著僧衣,形同僧人,心非僧人,發心歹毒,向信徒招搖撞騙錢財,捐金若干即尊為首座,次之為知客;列名首座者竟然多達百餘人,而知客僧亦八九十人,拉幫結派坐享尊榮,出入歌樓與淫女黑幫勾結在一起,打擊排擠正直的僧人,無惡不作,為民眾之所憤慨。民國十八年(1929)正月,鼓山達公和尚圓寂,虛雲老和尚回來料理後事。
  • 朱元璋去拜佛,問:朕要下跪嗎?方丈說一句話,救回全寺性命
    朱元璋去拜佛,問:朕要下跪嗎?方丈說一句話,救回全寺性命 今天小編跟大家聊一聊"皇帝"的那點事,其實在中國的古代,很多皇帝都是有著宗教信仰的,比如在唐朝,很多的皇帝都信奉佛教,而且在哪個時候,各個宗教也不斷的相互融合,佛教更是在唐朝迎來了其在中國的最輝煌的時期之一,到了明朝,朱元璋也同樣的信奉佛教,大家都知道,其實朱元璋之前還當過一段時間的和尚。
  • 去少林寺拜佛,朱元璋詢問是否也要跪,方丈的回應讓全寺得以生存
    兒時的朱元璋縱然有遠大的理想抱負,肯定也沒想過長大後會有如此卓越的功績,他的傳奇故事精彩又勵志。至正四年,朱元璋的家鄉發生非常嚴重的蝗災並進而成為了饑荒,再加上瘟疫肆虐,無數百姓而終,朱元璋一家在這場災難中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 酒肉和尚李修緣是怎麼煉成活佛濟公的?
    遊本昌主演的電視劇《濟公》,相信70後,80後的我們都看過,劇中的活佛濟公穿的破破爛爛,手拿一把破扇子,腰間別著一個酒葫蘆,是一個愛喝酒吃肉的花和尚,專管天下不平事。很多人以為濟公的形象是虛構的,其實歷史上真的有一個濟公。
  • 和尚為何如此之「貪」?
    娛樂圈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不認一位高僧作師父,感覺很沒面子」,由於本人職業關係,經常居住寺廟,與師傅、主持們打交道,今天來說下現在的和尚為何有如此「地位」。現在寺廟和企業是一樣的性質,普通和尚就是員工,方丈、主持、當家的就是領導、總裁,寺廟也分在宗教局備案的和未備案的,相當於現在的國企和私企之分,不管什麼樣的寺廟,普通和尚和企業員工一樣沒有太多油水可撈,只是基本工資加一些做法事、活動的提成,方丈主持就不一樣了,有多少錢和自己的管理與影響力有關,也算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體現吧。
  • 民間故事:寺廟倒塌,佛像不倒,方丈如何躲過地震劫難
    本文以故事說明地震常識,以故事教育人,以故事說明地震發生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故事有一定的趣味性,故事有一定的意義,請欣賞民間故事《寺廟倒塌,佛像不倒,方丈如何躲過地震劫難》。在北川有一個寺廟,寺廟裡有一個和尚,他叫龍泉方丈,他是在這裡出家三十多年了,龍泉方丈一心侍佛。這天早晨,龍泉方丈看到寺廟裡的泉水發渾,冒泡,泉眼處還翻花,像一個盛開的蓮花。
  • 少林寺每年香火錢上億,方丈釋永信卻稱月薪700元,錢都花哪了?
    在商業管理這一塊最擅長,雖然對佛性的領悟不知他到底有多深,但他也靠自己的本事把少林寺發揚光大。以前的僧人都是雲遊四海,邊走邊化緣。時代的發展之下,釋永信出門都有專車接送,而且傳聞是豪車。但他表示自己外出奔波不是為了其他的事情,而是為了拓展少林寺,其實就是和我們理解的商務會面很相似。自1999年升任少林寺方丈以來,他見到的人越來越多,他還曾在英國皇家宴會上見過英國女王。
  • 德林老和尚圓寂 系高旻寺第四十七代方丈
    老和尚設計的高旻寺禪堂,能容納五百人跑香、坐香,被稱為「中國第一禪堂」。百歲德林老和尚圓寂,整個佛教界都在紀念他。 德林老和尚圓寂 系高旻寺第四十七代方丈 德林長老,名禪悟,河北豐潤人,1914年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