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不空,真相無相;了了生死,如如不動。死,是天下最公平的結局,沒有死便不會再有新生。不管你用一生撞向富貴,還是用一世遇見貧賤,最終都會遇到死亡。是有準備地迎接它,還是無預期地撞到它,其實反映出一種人生智慧,體現出一種生命態度。
——索甲仁波切
中國人認識死亡的水平就像小學生一樣,因為中國沒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索甲仁波切
索甲仁波切,1947年出生於西藏,由蔣揚欽哲仁波切養育長大,西藏寧瑪派大圓滿喇嘛。主要作品《生死無懼》《西藏生死書》。
索甲仁波切所著的《西藏生死書》讀後令人參透生死,給人以大徹大悟之感。讓你提升對生活的希望、對人生的感悟、對生死的認識。讓你在面對生活、面對死亡時,戰勝內心的各種恐懼,得到不同程度的安全感,直至從中找到生命的答案。那麼具體這本書都告訴了我們哪些智慧呢?它又是如何看待和了脫生死的呢?哲學詩畫特意摘選了其中的一部分經典哲思語錄,一起來品讀感悟超脫。
1
每個人都要走到生命的終點,但是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它,這是我們所要修行的東西。佛教「談空說有」,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了悟生死,對於凡夫來說,一味地告訴他「空」是一種最大的殘忍。
2
西方思想下帶來的科技是無與倫比的、是偉大的、是超越地球所有時期的,甚至可以說,人類的現代文明得益於西方的思想,但就面對生死來說,西方的思想忽視了人的心靈,即對於生死,西方世界缺乏足夠的認知。西方世界的生死觀過於片面。
3
佛性沒有文字可以描述它,沒有例子可以指出它;輪迴沒有使他更壞,涅槃沒有使他更好;它未曾生,它未曾死;它未曾解脫,也未曾迷糊;它未曾存在,也未曾消滅;它毫無限制,它不屬於任何類別。
4
世間的每一件事物都是緊密相關的:我們應該了解到,我們要對自己所說、所做、所想的一切負責,事實上,我們是在對自己、任何人和任何事,甚至整個宇宙負責。
5
生者必死,聚者必散,積者必竭,立者必倒,高者必墮。
6
現在的你,是你過去的你所創造的;未來的你,是現在的你所創造的。如果心不造作,就是自然喜悅,這就像水如果不加攪動,本性是透明清澈的。
7
我們的生活似乎在替代我們過日子,生活本身具有的奇異衝力讓我們暈頭轉向。為了擁有更多的財物,我們拼命追求享受,最後淪為它們的奴隸。
8
在地球的任何地方,死亡都可以找得到我們,即使我們像是在一個可疑和陌生的地方不停轉頭設防。如果真有什麼方法可以躲避死亡的打擊,我將義無反顧,但如果你認為可以倖免一死,那你就錯了。活著必須認識兩點:其一,我們總有一天會死;其二,我們不知何時或如何死。
9
當下的了悟就是真佛,在開放和滿足之中,你會發現上師就在自己心中。當我們了解永無止盡的自然心就是上師的本心時,執著、攀緣、哭泣的禱告或人為的抱怨、虛假之物都派不上用場了。只要歇息在這個純真、開放和自然的境界中,我們就可以獲得渾然天成的自我解脫。
10
不要害怕死亡,更不要逃避。生死無常,人的死期是飄忽不定的。當你強壯而健康的時候,從來不會想到疾病會降臨;但它就像閃電一般,突然來到你身上。當你與世間俗務糾纏不已的時候,從來不會想到死亡會降臨;死亡看似遙遠,但它在人生的某一個時刻會像迅雷一般來到,轟得你頭昏眼花。所以我們要儘可能地接近並了解死亡,因為通過它可以為我們帶來真正的覺醒和生命觀的改變。
11
逃避死亡,會讓人越來越焦慮。人要活得通透,不逃避死亡。這樣才能透過平和的心性,去找到生命中最終極的快樂。
12
我們的存在就像秋天的雲那麼短暫,看著眾生的生死就像看著舞步,生命時光就像空中雷電,就像激流衝下山脊,匆匆流逝。生死無常,生命從來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每個人的死期都是飄忽不定的。活好當下,是你唯一能做好的事情。
13
在今日高度相互依存的世界裡,個人和國家都無法自己解決所有問題。我們彼此需要,因此,我們必須培養世界性的責任感。保護和滋養我們的世界家庭,支持弱勢的成員,並保存和照顧我們所生存的環境,是我們集體的和個人的責任。
14
希望每個人既不怕死,也不怕活:希望每個人死得安詳,死亡時能夠得到最有智慧、最清明和最溫柔的關懷;希望每個人透過心性和實相的了解,找到終極的快樂。
15
人類一輩子都在準備,準備,準備,只是對下輩子從來沒有準備。
16
不要太興奮,畢竟,人生既非好也非壞。生命如同雲朵。它不是天空,也不屬於天空。它們只是懸掛在那兒,以稍帶滑稽和無所歸屬的模樣經過,它們從來不曾弄髒天空,或在天空畫下任何記號。
17
在一切足跡中,大象的足跡最為尊貴;在一切正念禪中,念死最為尊貴。
18
如果你面前有兩條路,那就選擇最困難的路。
19
負面的經驗往往最容易誤導人,因為我們總是把它當做壞的象徵。
20
宇宙間只有一個永不改變的法則,那就是一切都在改變,一切都是無常。
21
不管你多麼用力,沙中還是擠不出油來。
22
把喜悅捆綁在自己身上的人,反而毀滅了長著翅膀的生命;當喜悅飛去離開吻別它的人,覺悟之人將活在永恆的朝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