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2日~15日,超過400家生物技術公司以及9000名業內人士如候鳥一樣一年一度齊聚舊金山。他們來參加一個名為「JP摩根健康產業投資大會」的活動。這是業界認為最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醫藥行業年度盛會,原因有三:其一,JP摩根將之進行了33屆的持續號召力和會議品質,其二,各大公司掌舵人在此向投資者闡述各自公司新一年的發展計劃及上市新產品;其三,有很多新興的醫藥企業或者生物技術在此平臺上與投資者直接對接。
JP摩根CEO Jamie Dimon吐槽美國稅政
2014年,多少想像中的併購因美國稅收政策而起、多少可能鑄就的傳奇也因美國稅收政策改革而終。在JP摩根CEO每年慣例的發言中,Jamie Dimon將矛頭對住美國稅法。
「無論是併購還是銷售,2014年是醫療健康產業最好的年份,而且2015年還將會更好」,Jamie表示,如果美國想要長期保持競爭力,其必須要在企業所得稅上做出改革:「簡化稅收政策,拓寬徵稅範圍,減少徵稅比例,使其在全球競爭中更有優勢」。
Jamie介紹了JPM會議至今的發展變化:「出席首屆JP摩根健康產業投資大會的30家醫藥公司,其市值只有20億美元,如今,在第33屆JP摩根大會上,出席會議的公司總市值在4.6萬億美元。這是難以想像的」。
「即使在2008~2010年經濟危機的時候,JPM會議規模還是在一直增加,這讓我看到了美國原生、徹底的商業力量」,Jamie Dimon表示,「這是資本主義最好的地方」。
強生:未來將臨拆分狂潮
過去數年,強生一直安靜的看著製藥業的同行們拼命瘦身剝離,似乎同行們不這樣做就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如今,強生似乎覺得是時候加入其中了。
「我們認為,如果一個產品沒有在特定領域中成為第一名或者第二名,或者我們看不到路徑領導其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認為這項業務或者更適合放在別人手中」,強生CEO Alex Gorsky表示。
2014年3月,強生以40億美金剝離臨床診斷業務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至此,強生的三大主要業務板塊:製藥、消費者保健和醫療設備將成為下一步被公司管理層考慮分拆的對象,其中,消費者保健業務去向的不確定性最大。鑑於諾華和GSK通過合併使雙方消費保健業務排名上升,拜耳又將默沙東該業務納入囊中,「強生在該領域取得領先的路徑並不清晰」。
「2015,我們將加強在戰略業務領域的收購,同時交易策略也包括剝離非核心業務和不再處於市場領導者地位的產品」,強生在公告寫到。1月12日,強生即與瑞士藥企AC immune達成最高5億美金的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對抗阿爾茲海默的免疫疫苗。
談到併購就順便說一下輝瑞。2014年錯過阿斯利康的輝瑞也在本次會議上這樣表態:「將與大型製藥企業保持合作」,究竟怎樣,充滿想像。
Gilead:將C肝藥物Rock到底
2014年最火的公司莫過Gilead。繼Sovaldi以高定價和高治癒率引來全球一片紛爭之後,公司又在C肝領域推出固定劑量複方藥物Harvoni。在本次會議上,公司披露了四個III期臨床研究的結果:Sovaldi與公司新藥GS-5816聯用12或24周,用於所有基因型未出現或者伴隨肝硬化症狀的患者。另一項研究則是上述二者與蛋白激酶抑制劑GS-9857聯用,三種藥物的雞尾酒療法在6周即顯示出良好的治療效果。除此之外,Sovaldi單藥仍在與歐洲醫保部門談判,「比預計速度要快」,Gilead總裁兼COO John Milligan表示,「預計2015年第一季度將在法國、德國和英國上市。」
不過,HCV治療領域的競爭將更加白熱化。除了艾伯維與快捷藥方達成採購協議直接擠佔了Gilead的市場,來自默沙東的新產品固定劑量複方製劑(grazoprevir/elbasvir聯用)也將在2015年上半年上市。該藥物被報導稱在II期臨床治癒了超過95%的患者。
百時美施貴寶:不懼與默沙東打遭遇戰
另一個熱門的藥物開發領域莫過於pd-1腫瘤免疫藥物。默沙東前腳剛把Keytruda在美國落地,BMS就在三個月後上市新品Opdivo。分析師看好這兩種藥物的未來,並為其在黑色素瘤領域應用的前景畫了30億美元的大餅。但BMS並不甘心於此,近期發布針對新適應症的良好療效:是的,療效好到試驗都可以提前終止了。BMS對該藥的期望還不止於此,還推出了Opdivo與禮來galunisertib聯用治療其他腫瘤、與西雅圖遺傳學研究所聯合開發計劃。
此外,與輝瑞聯合推廣的康寧藥物Eliquis也初露鋒芒。
羅氏:領導腫瘤還不夠,還要領導個性化醫療
剛剛籤下10億美金入股診斷公司的羅氏不再以腫瘤藥之王自居,其CFO Alan Hippe在報告中承認:羅氏將要做個性化醫療的領導者。怎麼做?
羅氏梳理了自己的優勢:不斷增長的年銷售額和利潤、在腫瘤和免疫領域的重磅產品,然後直戳監管方和支付方的痛點:他們都渴望最大化利益風險的比例——於是,羅氏必須選擇製藥和診斷「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策略。
這種思路從過去一年羅氏的收購路徑不難看出。算上新上手的Foundation Medicine,羅氏在過去十二個月收購了6家分子診斷及基因測序相關公司。製藥企業跨界測序,那測序公司該怎麼辦?
Illumina:開發新系統,然後安靜做個合作者
CEO Jay Flatley以公司四季度業績作為開場白:2014年4季度,公司銷售額為5.12億美元,2015財年總銷售額為18.6億美金,同比增長31%。「公司某些產品正處於快速增長期,2015年將繼續投資研發更多的產品」。
除了傳統開發測序設備之外,Illumina也開始向臨床進軍,涉足無創產權檢測和腫瘤領域。不過,Illumina的做法與其他公司並不相同:「不做零售」「注重於合作夥伴的關係」是Flatley多次強調的關鍵詞。該公司的合作夥伴包括中國Berry基金組學等等,藥企方面則包括楊森、賽諾菲和阿斯利康。
美敦力:收購柯惠之後有三件必須做的事情
2014年醫療器械領域的併購大案終於落停,醫療器械企業美敦力也發布了近期必須要做的三件事情。
第一,發布系列新產品,比如LINQ移植心臟檢測器, CoreValve, Nuvent竇擴張系統(Sinus Dilation System)以及MiniMed 530G。總之,未來四年,創新不斷。
第二,向新興市場進軍。具體做法包括與公立或者私營的合作者建立密切聯繫,然後梳理優化渠道。
第三,開始衡量服務能夠給患者帶來的價值。這將幫助公司更好說明服務價值,為公司業績增長提速。
當然,美敦力也照顧到了因併購大把花錢之後,煩躁股東的心情:未來將用自由現金恢復50%股東的分紅和股票回購。
賽諾菲:在糖尿病領域我們還是棒棒噠
賽諾菲今年派出首席研發官出席JPM大會。延續董事長的思路,Elias Zerhouni重複了此前未來六年將上市18款新藥的宣傳口徑,著重強調了Toujeo在來得時專利過期後、將要取得的市場替代效應:「它將成為黃金標準」。此外,Zerhouni披露了PCSK9領域也有最新進展:歐盟監管者正在受理此藥。不過,2014年重金買入的可吸入胰島素Mannkind公司Afrezza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該產品本計劃2015年1月上市。
相關閱讀
攻略:一般玩家如何玩轉JPM大會?
終於說到跟我們這些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普通玩家有關係的內容了。除了收穫是指,JPM大會的另一項使命是充實荷包: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購買生物醫藥類的股票是玩轉JPM大會的最佳方式。
數據如下:
在過去18年的會議中,標準普爾500指數通常會在為期5天的會議中上升。5天的平均回報率為0.32%。SPDR醫療保險基金和iShares納斯達克生物科技基金的表現都優於標普500。醫療保健業務平均上漲1.56%,而生物技術的平均漲幅為2.1%。
如果你在會議開始的第一天就賣掉了手上的股票,你將錯過更廣泛的收益。醫療保健通常首日上漲0.76%,而生物技術通常上漲0.36%。
買什麼股票好呢?在過去的十八年中,Cerus、Ariad 和illumina公司有著最好的歷史回報率。 不過,歷史是歷史,你懂的。
這次會議哪些股票會漲?多給你十塊錢的信息:
你肯定知道夏爾52億美金收購罕見病藥企NPS了。你可能還不知道百健艾迪斥資最高6.76億美金收購止痛藥生產企業Convergence Pharmaceuticals。還有RNAi領域小有名氣的公司Tekmira預計7.5億美金收購OnCore,後面這家企業不熟沒關係,一說Sovaldi你就懂了:這正是該藥原研企業Pharmasset的原班人馬,這兩家企業準備做B肝藥物。
最後得說,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