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醫藥巨頭JP摩根健康大會發出最強音|巨頭|JP|醫藥|藥物|羅氏|...

2021-01-12 健康界

2015年1月12日~15日,超過400家生物技術公司以及9000名業內人士如候鳥一樣一年一度齊聚舊金山。他們來參加一個名為「JP摩根健康產業投資大會」的活動。這是業界認為最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醫藥行業年度盛會,原因有三:其一,JP摩根將之進行了33屆的持續號召力和會議品質,其二,各大公司掌舵人在此向投資者闡述各自公司新一年的發展計劃及上市新產品;其三,有很多新興的醫藥企業或者生物技術在此平臺上與投資者直接對接。

JP摩根CEO Jamie Dimon吐槽美國稅政

2014年,多少想像中的併購因美國稅收政策而起、多少可能鑄就的傳奇也因美國稅收政策改革而終。在JP摩根CEO每年慣例的發言中,Jamie Dimon將矛頭對住美國稅法。

「無論是併購還是銷售,2014年是醫療健康產業最好的年份,而且2015年還將會更好」,Jamie表示,如果美國想要長期保持競爭力,其必須要在企業所得稅上做出改革:「簡化稅收政策,拓寬徵稅範圍,減少徵稅比例,使其在全球競爭中更有優勢」。

Jamie介紹了JPM會議至今的發展變化:「出席首屆JP摩根健康產業投資大會的30家醫藥公司,其市值只有20億美元,如今,在第33屆JP摩根大會上,出席會議的公司總市值在4.6萬億美元。這是難以想像的」。

「即使在2008~2010年經濟危機的時候,JPM會議規模還是在一直增加,這讓我看到了美國原生、徹底的商業力量」,Jamie Dimon表示,「這是資本主義最好的地方」。

強生:未來將臨拆分狂潮

過去數年,強生一直安靜的看著製藥業的同行們拼命瘦身剝離,似乎同行們不這樣做就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如今,強生似乎覺得是時候加入其中了。

「我們認為,如果一個產品沒有在特定領域中成為第一名或者第二名,或者我們看不到路徑領導其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認為這項業務或者更適合放在別人手中」,強生CEO Alex Gorsky表示。

2014年3月,強生以40億美金剝離臨床診斷業務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至此,強生的三大主要業務板塊:製藥、消費者保健和醫療設備將成為下一步被公司管理層考慮分拆的對象,其中,消費者保健業務去向的不確定性最大。鑑於諾華和GSK通過合併使雙方消費保健業務排名上升,拜耳又將默沙東該業務納入囊中,「強生在該領域取得領先的路徑並不清晰」。

「2015,我們將加強在戰略業務領域的收購,同時交易策略也包括剝離非核心業務和不再處於市場領導者地位的產品」,強生在公告寫到。1月12日,強生即與瑞士藥企AC immune達成最高5億美金的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對抗阿爾茲海默的免疫疫苗。

談到併購就順便說一下輝瑞。2014年錯過阿斯利康的輝瑞也在本次會議上這樣表態:「將與大型製藥企業保持合作」,究竟怎樣,充滿想像。

Gilead:將C肝藥物Rock到底

2014年最火的公司莫過Gilead。繼Sovaldi以高定價和高治癒率引來全球一片紛爭之後,公司又在C肝領域推出固定劑量複方藥物Harvoni。在本次會議上,公司披露了四個III期臨床研究的結果:Sovaldi與公司新藥GS-5816聯用12或24周,用於所有基因型未出現或者伴隨肝硬化症狀的患者。另一項研究則是上述二者與蛋白激酶抑制劑GS-9857聯用,三種藥物的雞尾酒療法在6周即顯示出良好的治療效果。除此之外,Sovaldi單藥仍在與歐洲醫保部門談判,「比預計速度要快」,Gilead總裁兼COO  John Milligan表示,「預計2015年第一季度將在法國、德國和英國上市。」

不過,HCV治療領域的競爭將更加白熱化。除了艾伯維與快捷藥方達成採購協議直接擠佔了Gilead的市場,來自默沙東的新產品固定劑量複方製劑(grazoprevir/elbasvir聯用)也將在2015年上半年上市。該藥物被報導稱在II期臨床治癒了超過95%的患者。

百時美施貴寶:不懼與默沙東打遭遇戰

另一個熱門的藥物開發領域莫過於pd-1腫瘤免疫藥物。默沙東前腳剛把Keytruda在美國落地,BMS就在三個月後上市新品Opdivo。分析師看好這兩種藥物的未來,並為其在黑色素瘤領域應用的前景畫了30億美元的大餅。但BMS並不甘心於此,近期發布針對新適應症的良好療效:是的,療效好到試驗都可以提前終止了。BMS對該藥的期望還不止於此,還推出了Opdivo與禮來galunisertib聯用治療其他腫瘤、與西雅圖遺傳學研究所聯合開發計劃。

此外,與輝瑞聯合推廣的康寧藥物Eliquis也初露鋒芒。

羅氏:領導腫瘤還不夠,還要領導個性化醫療

剛剛籤下10億美金入股診斷公司的羅氏不再以腫瘤藥之王自居,其CFO Alan Hippe在報告中承認:羅氏將要做個性化醫療的領導者。怎麼做?

羅氏梳理了自己的優勢:不斷增長的年銷售額和利潤、在腫瘤和免疫領域的重磅產品,然後直戳監管方和支付方的痛點:他們都渴望最大化利益風險的比例——於是,羅氏必須選擇製藥和診斷「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策略。

這種思路從過去一年羅氏的收購路徑不難看出。算上新上手的Foundation Medicine,羅氏在過去十二個月收購了6家分子診斷及基因測序相關公司。製藥企業跨界測序,那測序公司該怎麼辦?

Illumina:開發新系統,然後安靜做個合作者

CEO Jay Flatley以公司四季度業績作為開場白:2014年4季度,公司銷售額為5.12億美元,2015財年總銷售額為18.6億美金,同比增長31%。「公司某些產品正處於快速增長期,2015年將繼續投資研發更多的產品」。

除了傳統開發測序設備之外,Illumina也開始向臨床進軍,涉足無創產權檢測和腫瘤領域。不過,Illumina的做法與其他公司並不相同:「不做零售」「注重於合作夥伴的關係」是Flatley多次強調的關鍵詞。該公司的合作夥伴包括中國Berry基金組學等等,藥企方面則包括楊森、賽諾菲和阿斯利康。

美敦力:收購柯惠之後有三件必須做的事情

2014年醫療器械領域的併購大案終於落停,醫療器械企業美敦力也發布了近期必須要做的三件事情。

第一,發布系列新產品,比如LINQ移植心臟檢測器, CoreValve, Nuvent竇擴張系統(Sinus Dilation System)以及MiniMed 530G。總之,未來四年,創新不斷。

第二,向新興市場進軍。具體做法包括與公立或者私營的合作者建立密切聯繫,然後梳理優化渠道。

第三,開始衡量服務能夠給患者帶來的價值。這將幫助公司更好說明服務價值,為公司業績增長提速。

當然,美敦力也照顧到了因併購大把花錢之後,煩躁股東的心情:未來將用自由現金恢復50%股東的分紅和股票回購。

賽諾菲:在糖尿病領域我們還是棒棒噠

賽諾菲今年派出首席研發官出席JPM大會。延續董事長的思路,Elias Zerhouni重複了此前未來六年將上市18款新藥的宣傳口徑,著重強調了Toujeo在來得時專利過期後、將要取得的市場替代效應:「它將成為黃金標準」。此外,Zerhouni披露了PCSK9領域也有最新進展:歐盟監管者正在受理此藥。不過,2014年重金買入的可吸入胰島素Mannkind公司Afrezza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該產品本計劃2015年1月上市。

相關閱讀

攻略:一般玩家如何玩轉JPM大會?

終於說到跟我們這些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普通玩家有關係的內容了。除了收穫是指,JPM大會的另一項使命是充實荷包: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購買生物醫藥類的股票是玩轉JPM大會的最佳方式。

數據如下:

在過去18年的會議中,標準普爾500指數通常會在為期5天的會議中上升。5天的平均回報率為0.32%。SPDR醫療保險基金和iShares納斯達克生物科技基金的表現都優於標普500。醫療保健業務平均上漲1.56%,而生物技術的平均漲幅為2.1%。

如果你在會議開始的第一天就賣掉了手上的股票,你將錯過更廣泛的收益。醫療保健通常首日上漲0.76%,而生物技術通常上漲0.36%。

買什麼股票好呢?在過去的十八年中,Cerus、Ariad 和illumina公司有著最好的歷史回報率。 不過,歷史是歷史,你懂的。

這次會議哪些股票會漲?多給你十塊錢的信息:

你肯定知道夏爾52億美金收購罕見病藥企NPS了。你可能還不知道百健艾迪斥資最高6.76億美金收購止痛藥生產企業Convergence Pharmaceuticals。還有RNAi領域小有名氣的公司Tekmira預計7.5億美金收購OnCore,後面這家企業不熟沒關係,一說Sovaldi你就懂了:這正是該藥原研企業Pharmasset的原班人馬,這兩家企業準備做B肝藥物。

最後得說,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相關焦點

  • JP摩根大會親歷:測試中國元素真實火候
    第34屆JP摩根大會於周末剛剛結束。這個年度盛會儼然成為生物製藥行業的大派對。
  • 從基因泰克、賽諾根到艾爾建,盤點醫藥巨頭十大併購案
    從羅氏(Roche)斥資近500億美元先後收購基因泰克(Genentech)和賽諾根製藥(Seragon Pharmaceuticals),到近日艾伯維(AbbVie)630億美元收購艾爾建(Allergan)塵埃落定,公眾的注意力再次轉向了國際醫藥巨頭間的洗牌。商業史上,醫藥巨頭歷來是併購案的王者。據統計,在短短20年中,近60家公司通過併購成為全球10大製藥公司。
  • 盤點:歷史上醫藥巨頭十大併購案,輝瑞獨佔三單
    隨著630億美元的艾伯維(AbbVie)-艾爾建(Allergan)收購案塵埃落定,公眾的注意力再次轉向了國際醫藥巨頭間的洗牌。商業史上,醫藥巨頭歷來是併購案的王者。據統計,在短短20年中,近60家公司通過併購成為全球10大製藥公司。
  • 醫藥行業一周要聞 | 羅氏、強生、雅培發布財報;艾爾建股東通過...
    波士頓科學、美敦力、GE醫療、飛利浦、富士膠片、BD、強生、拜耳、羅氏、艾伯維、禮來、雅培、衛材、聯合健康、勃林格殷格翰、德國默克、復宏漢霖、康熙諾、諾誠健華、湯臣倍健、藥明生物、泰格醫藥等公司一周要聞回顧。
  • JP摩根丨多家藥企談及專利到期計劃、BMS將持續「買買買」
    2021年伊始,從線下挪到線上召開的第39屆JP摩根醫療健康大會(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JPM)在業內看來比以往任何一屆都顯得更為忙碌。 在為期3天的大會上,企業們除了介紹公司運營策略和戰略,研發管線中的重點項目之外,參與到新冠疫情當中的吉利德、Moderna、輝瑞等亦介紹了抗疫藥物生產的進展和帶來的影響。而大型藥企如默沙東、BMS等,則傳遞了企業在併購交易方面的長期規劃。 大會進行到第2天,多家製藥巨頭已經公布了重要資訊。億歐大健康試圖通過整理,為讀者揭開這些巨頭們未來的規劃藍圖。
  • 巨頭混戰大健康,百萬年薪挖醫藥代表,但除了賣藥擠不進健康江湖
    京東健康則仍把重心放在藥物電商上。隨著醫改政策落地、帶量採購的展開,醫院賣進口藥受到一定限制,網際網路平臺成了進口藥的一個窗口。平安好醫生和阿里健康則在匆忙的2020都經歷了一次換帥。3月16日,阿里健康原CEO沈滌凡退出公司,接任者是曾經在創新業務事業群擔任總裁的朱順炎。
  • 阿諾醫藥攜手羅氏 將開展與PD-L1單抗「T藥」的聯合用藥臨床試驗
    2020年12月4日,專注腫瘤免疫治療的全球性生物製藥公司——阿諾醫藥(Adlai Nortye,以下簡稱「阿諾醫藥」) 宣布與羅氏製藥達成一項臨床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晚期實體瘤患者中合作開展阿諾醫藥AN2025(PI3K抑制劑)、AN0025(EP4拮抗劑)以及羅氏atezolizumab(Tencentriq
  • ...羅氏與藍圖醫藥建立高達17億美元的戰略合作,共同開發抗癌藥物...
    (Roche)及其子公司基因泰克(Genentech)將與藍圖醫藥(Blueprint Medicines)合作,在世界大部分地區開發和商業化每日一次的口服抗癌藥物普雷西替尼(pralsetinib,原BLU-667)。
  • 醫藥企業最新排行榜公布:羅氏、強生……(附名單)
    然而前十名的排位卻經歷了幾年以來最大的變動,部分原因是受到大型合併的影響,據了解,羅氏(Rche)銷售收入增長8.3%,上升了一位,結束了輝瑞(Pfizer)連續四年在排行榜上的統治。阿瓦斯汀(貝伐珠單抗)仍是羅氏最暢銷的產品,佔公司總藥品收入的15%。但如曲妥珠單抗和利妥昔單抗一樣,在未來幾年,三架馬車也將面臨生物仿製藥的競爭。
  • 港股打新|醫藥巨頭背書,加科思-B今日IPO
    京東健康首日收漲55.85%,而昨日華潤萬象暗盤收漲30.04%,今日上市高開38.12%,關鍵還是100%的中籤率,讓不少朋友在年末吃了一頓大肉!今日兩隻物業股進入暗盤交易:和鉑醫藥-B每股定價12.38港元,每手1000股,公開發售階段獲78.54倍認購,一手中籤率10%,認購二十手穩中一手。
  • 羅氏中國總裁:醫藥創新需跨國合作 參與醫保談判以最大誠意降價
    羅氏製藥中國總裁周虹。第三屆進博會舉辦於疫情發生的特殊年份,生物醫藥行業備受關注,本屆進博會也新設立了公共衛生防疫專區。進博會的「老朋友」羅氏集團帶來了其在免疫腫瘤、流感、血液腫瘤和罕見病等重大疾病領域的創新產品。例如,在備受關注的流感領域,羅氏展示了其全新一代抗流感藥物Xofluza(瑪巴洛沙韋片),一次口服24小時有效抑制流感病毒。
  • 2019年生物醫藥十大併購交易:百時美施貴寶(BMY.US)740億美金收購...
    美國製藥巨頭百時美施貴寶(BMS)宣布,公司已獲得收購新基公司(Celgene)的併購協議所需的所有監管機構的審批許可,且已於2019年4月12日獲得雙方股東的批准,至此,百時美施貴寶成功完成了對新基的收購。(詳見《醫藥史上最大併購案!
  • 熱點追「基」:偏愛醫藥的外資巨頭已開始減持 手裡的醫藥基要贖回嗎?
    分析解讀  偏愛醫藥的外資巨頭已開始減持  隨著上市  醫藥行業本質上是消費行業,為消費者提供健康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無論是明確的疾病還是改善性健康需求,消費者為健康買單的意願和能力都在提升。  未來10-20年,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醫藥行業的成長空間是巨大的。  這也是醫藥股值得長期看好的核心原因。
  • 羅氏口服藥物risdiplam獲歐盟優先藥物...
    2018年12月18日/生物谷BIOON/--瑞士製藥巨頭羅氏(Roche)近日宣布,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已授予risdiplam(RG7916)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症(SMA)的優先藥物資格(PRIME)。
  • 醫藥外包巨頭藥明康德:2700億市值背後的天時地利人和
    而對於藥企來說,中間環節外包不僅可以收窄自身業務、聚焦更為關鍵的領域,還可以分散整個醫藥研發流程中的風險。一款新藥從研發到上市大致要分為藥物發現、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註冊審批等階段,而每一個環節又有很多細分。如果藥企進行獨立研發,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出現前功盡棄的狀況。
  • 最新世界500強企業發布,全球30家醫藥健康企業上榜
    (健康時報記者 魯洋)2020年8月10日,《財富》雜誌發布了最新全球500強排行榜,今年共有30家涉及醫藥健康相關領域企業上榜,其中4家為首次上榜分別是:武田製藥、上海醫藥、百時美施貴寶和賽默飛。《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誕生於1955年,該榜單每年公布一次,依據企業年度銷售收入作為主要標準進行排序。
  • 助推生物醫藥產業騰飛 2020南京國際生命健康科技大會開幕
    本屆大會以「科技領創·健康未來」為主題,將舉辦1場主論壇,22場專題分論壇,3天線下展覽和1場雲上生命健康大會,聚焦戰略前沿,深化產研融合,對話頂級專家,共享時代機遇,以促進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羅群,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國家上海新藥安全評價研究中心主任馬璟,共同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鏈創新轉化聯盟」、「南京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創新服務聯盟」揭牌。陳凱先、馬璟分別受聘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鏈創新轉化聯盟首席顧問、南京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創新服務聯盟首席顧問。
  • 7年巨虧130億的中國醫藥巨頭,刷新了全球記錄
    剛剛,中國醫藥巨頭:百濟神州(06160.HK)刷新了全球生物科技領域最大規模的股權融資紀錄。  7月13日,百濟神州宣布,向特定投資者發行145,838,979股股票,每股價格為14.2308美元,發行總收入約為20.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5.28億元)。
  • 京東健康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 藥明康德收購明捷醫藥60%股份
    (廣東省醫保局)+產經觀察深交所將允許虧損醫療健康企業創業板上市深交所浙江基地主任邱凌龍在第五屆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上表示,創業板改革將給予醫療健康行業更大支持。創業板放寬上市財務指標,允許最近一期末存在未彌補虧損,一年後將允許虧損醫療健康企業上市。
  • 醫藥巨頭CEO:新冠疫苗時間表「太激進了」
    不過在這位醫藥巨頭CEO看來,這個時間表不太現實。美國默克公司CEO Ken Frazier周一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12-18個月內研發出新冠疫苗這個時間表「太激進了」,他個人絕對不會做出這種判斷,也不會讓默克依照這個時間表推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