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中國總裁:醫藥創新需跨國合作 參與醫保談判以最大誠意降價

2021-01-08 新京報貝殼財經

羅氏製藥中國總裁周虹。

第三屆進博會舉辦於疫情發生的特殊年份,生物醫藥行業備受關注,本屆進博會也新設立了公共衛生防疫專區。進博會的「老朋友」羅氏集團帶來了其在免疫腫瘤、流感、血液腫瘤和罕見病等重大疾病領域的創新產品。例如,在備受關注的流感領域,羅氏展示了其全新一代抗流感藥物Xofluza(瑪巴洛沙韋片),一次口服24小時有效抑制流感病毒。

此次已是羅氏連續三年亮相進博會。在疫情之下,生物醫藥行業獲得新的發展機遇,作為全球領先企業,羅氏對於未來的發展有何規劃?中國市場在羅氏的全球布局中佔據何種地位?圍繞這些問題,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採訪了羅氏製藥中國總裁周虹。

新京報貝殼財經:此次參展進博會,羅氏帶來了哪些技術和產品?有哪些亮點是值得特別關注的?

周虹:我們每年借著進博會的東風,都會誕生一個「進博會寶寶」。今年羅氏帶來了6款創新產品,覆蓋4大疾病治療領域。

去年,我們帶來了腫瘤免疫治療新藥泰聖奇在小細胞肺癌領域的創新方案。今年,就在進博會的前幾天,泰聖奇聯合安維汀(T+A)用於一線治療不可切除肝細胞癌的免疫聯合治療方案在中國獲批,只比美國獲批晚了5個月就來到中國,預計將為中國廣大肝癌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選擇。

我們還有一個「進博會準寶寶」,全新一代流感新藥Xofluza。Xofluza只需口服一次,24小時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大幅減少流感症狀持續時間,羅氏比較有名的藥達菲需要用五天,Xofluza只需要用一次。它的重要性在於,當前疫情還在全球蔓延,大家也會擔心新冠病毒和甲乙型流感有交叉感染,或者出現醫院資源有限的情況,如果說有一種藥24小時就能夠醫治、又是口服的話,這對於病人來說是很大的福祉。我們也很高興,前兩天Xofluza被列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發布的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公示名單,我們期待Xofluza能儘早在中國獲批。

我們還帶來了兩款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和視神經脊髓炎NMOSD的創新藥物。我們很高興看到近期政府出臺的關於罕見病可及性利好政策,這將加速罕見病新藥審批和探索多方支付模式的落地。

新京報貝殼財經:羅氏已經連續三屆參展,參展進博會有哪些期待和訴求?

周虹:我們感受到進博會是一個非常好的窗口,向世界展示中國積極對外開放。同時,進博會也為我們這樣的跨國企業提供了絕佳的平臺,構築了企業和政府之間、企業和企業之間的溝通橋梁。

羅氏在過去兩年的積極參與中,收穫了非常積極的反響。羅氏將很多早期研發的前沿科技、覆蓋多疾病領域的創新產品第一時間亮相進博會,為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按下了加速鍵。在第一屆進博會上,我們帶來了一款治療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創新藥安聖莎,它是在進博會期間獲批的,這款藥物在美國FDA獲批之後僅僅九個月就在中國獲批了。在第二屆進博會上,我們也帶來了好幾款在歐美獲批的藥物,覆蓋流感、乳腺癌還有腫瘤免疫治療領域。其中,乳腺癌和腫瘤免疫治療新藥已在今年年初正式獲批。

除了展示新的技術和產品之外,進博會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橋梁,與政府、企業之間達成合作。去年我們就發布了好幾項合作,其中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和海南博鰲樂城先行區籤訂的戰略協作,我們好幾款藥都已經在獲批之前在博鰲樂城實現「先行先試」,惠及患者。

新京報貝殼財經:疫情對較多行業造成負面衝擊,但給醫藥行業帶來利好。對於跨國醫藥企業來說,如何把握疫情機遇?在後疫情時代如何進一步發展?

周虹:2020年註定是非同尋常的一年。數位化工具讓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大的韌性,為市場主體抵禦疫情衝擊提供堅實的助力。後疫情時代,數位化轉型升級也將成為醫療健康行業的新引擎。羅氏在管理、融合、分析健康大數據方面具有全球領先的專業實力,並擁有在產業鏈各階段成功運用大數據的實踐經驗,在健康產業發展到向深度數位化轉型的關鍵階段,羅氏將全力支持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

疫情不僅加速了醫療數位化,基層化趨勢也不容忽視。分級診療制度推進,醫療資源進一步下沉基層,也給了包括羅氏在內的跨國藥企開闢新疆土、惠及更多基層患者的機會。

新京報貝殼財經:對羅氏來說,中國市場扮演什麼角色?你如何看待中國市場?

周虹: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我們已經在中國市場進行了很多努力,越來越多的創新產品加速來到中國,過去兩年,羅氏在中國上市了5款重磅創新藥,許多創新藥基本實現與歐美市場同步。為了進一步縮短新藥上市進程,目前我們中國的後期臨床開發在全球臨床開發體系中由「選擇加入」切換到了「默認加入」模式,基本實現與全球三期臨床同步開發。另外,羅氏積極參與國家醫保目錄談判,以最大誠意降價,同時著力提升用藥安全、藥物質量以及治療標準。

我們也非常欣喜地看到,國家把「健康中國」建設作為一項國家戰略。在一些特定的疾病領域,如癌症的治療上,中國與世界領先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中國每天有超過1萬人確診癌症,有6000多人死於癌症,這意味著平均每分鐘就有7人確診,近5人死亡。「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了,到2030年,實現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標,這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政府提升人民福祉的信心。

此外,中國信息科技和數字經濟的飛速發展,也為健康市場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網際網路+醫療,數位化設備應用,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提升了高水平、高質量醫療產品和服務的可及性,也進一步拓寬了健康市場的深度和廣度。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羅氏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將不斷加大在中國的投資。

新京報貝殼財經:羅氏上海創新中心的升級有何意義?未來羅氏對於推進中國本土化研發創新有何布局?

周虹:羅氏是第一家入住上海張江的跨國藥企,我們在這裡創造了好幾個「第一」。1994年,當張江還是一片農田的時候,我們就決定在這裡成立我們的中國總部,是首個入駐張江的跨國藥企。2004年,我們又成立了中國的研發中心,這也是羅氏在新興市場設立的第一個研發中心,也是跨國藥企在上海獨資建立的第一個研發中心。

去年10月,在羅氏研發中心基礎上升級而成全新的羅氏上海創新中心,耗資8.63億元人民幣,聚焦於研究與早期開發免疫和炎症等疾病領域的創新型藥品,這也是繼羅氏在總部瑞士巴塞爾和美國舊金山之外的全球第三大研發戰略中心。

2020年初,疫情雖然給全球按下了暫停鍵,但是羅氏全球定下了「中國2030目標」,決定加速對中國研發的投入,升級為全球獨立的研發中心,包括大幅拓展研發範圍,增加研發投入和科學家人數,打造世界一流的研發中心。羅氏不僅把中國作為銷售大國,同時致力於把中國打造成為創新中心。我們希望能夠把全球的創新產品技術「引進來」,相信有一天,中國本土研發的創新藥物也能夠走向世界。

其實健康領域還有很多的難題,這些難題靠一家企業或者一個國家是沒法破解的。所以醫藥創新領域一定需要跨國合作,病毒和疾病是沒有國界的,創新也是沒有國界的。我也希望羅氏能攜手中國的本土企業,真正打造一個以患者為中心的生態圈。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顧志娟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柳寶慶

相關焦點

  • 「藥王」主動降價60%!進口藥紛紛「腰斬」價格謀進醫保,全面降價潮...
    繼此前大規模降價將四個癌症靶向藥(曲妥珠單抗、利妥昔單抗、貝伐珠單抗、厄洛替尼)送進國家醫保目錄,腫瘤藥巨頭羅氏近日也開始主動降價,為更多藥進醫保「表現誠意」。從「兩票制」擠掉流通環節水分,嚴格執行仿製藥一致性評價淘汰劣質企業並加速進口替代,國家醫保談判迫使外企大幅降價換量,到「4+7」帶量採購,對輔助用藥/中藥注射劑的嚴格管控等政策頻出,中國的藥品市場結構進一步調整,震動的不止是醫藥股和本土藥企,餘震波及在華的國外醫藥巨頭們。看上去政府降價、控費的決心頗為堅定,藥品降價趨勢不可逆。
  • 醫保談判驚魂:恆瑞醫藥盤中強勢漲停 君實生物急跌超7% PD-1江湖又...
    由於保密協議的約束,目前仍未有一家參與談判的藥企明確公布談判結果或入選價格。但根據市場流傳信息,參加上午場談判的跨國藥企默沙東、阿斯利康、百時美施貴寶,以及參加下午場談判的跨國藥企羅氏,已全軍覆沒。另據媒體消息,恆瑞PD-1大降超80%,報價5萬/年,4個適應症全部進入本次醫保目錄。
  • 賽諾菲中國區總裁賀恩霆:加速引入新藥、積極參與帶量採購和醫保...
    原標題:賽諾菲中國區總裁賀恩霆:加速引入新藥、積極參與帶量採購和醫保談判,加速在華業務轉型   疫情之下,
  • 「帶量採購+醫保談判」帶來大降價,醫藥企業如何創新發展?
    騰空換鳥 創新藥擴容進醫保據央視新聞報導,16日晚上,隨著最後一個治療黑色素瘤的藥品談判完成,為期三天的2020年度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完成了最為緊張的談判環節。這次談判的藥品既有百姓關注的治療惡性疾病的腫瘤用藥,也有常見病用藥,很多創新藥都納入了此次談判。
  • 2020醫保談判|PD-1降價衝擊:恆瑞、信達、百濟神州有望三分天下...
    來源:藍鯨財經昨日(12月17日),本年度「藥企大考」—醫保談判已落下帷幕。7款PD-1齊聚一堂,三家本土藥企與四家跨國藥企的正面交鋒更將這場年度大戲推向高潮。16日晚間,據多家媒體消息,默沙東、BMS、AZ、羅氏四家跨國藥企全部折戟,恆瑞醫藥與百濟神州大概率談判成功。
  • 「抗癌明星藥」降價風暴將襲!新一輪國家醫保談判倒計時,頭部玩家...
    接下來就是談判和競價階段。根據目前國家醫保局公布的文件及接近醫保局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談判或將在12月進行。對比2019年參與國家醫保談判的藥品150個,今年藥品種類可謂大幅擴容。9月18日,醫保局發布了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通過形式審查的申報藥品名單,共涉及751個品種,其中目錄外728個。
  • 第五輪國家醫保目錄準入談判舉行,創新藥遭靈魂砍價「高估值」能續...
    PD-1將遭遇靈魂砍價國家醫保局作為最大的支付方,一旦納入到其採購包——醫保目錄將直接影響到藥品終端銷量。作為企業,要想換量前提是降價。此次醫保目錄準入談判最受關注的是價格大幅調整。「一般情況下,進入國家醫保目錄,藥品的價格會有所下降,這對於創新藥、尤其是尚未盈利的企業來說,考驗著公司迅速商業化變現的能力。」一位不願具名的的醫藥行業投資人士向記者介紹。備受市場關注的PD-1/L1類產品或於第三天即12月16日進行醫保談判。
  • 醫保談判第三日場外蹲訪:投行券商人士急探消息 PD-1市場幾大廠商...
    、默沙東等跨國藥企都有志於爭奪市場。如果剛上市價格就一下子壓得太低,企業受影響較大,對企業的研發積極性或產生影響,建議給企業一定的降價緩衝期。  如果藥品談判失敗而未納入醫保,對企業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上述藥企人士認為,對小企業而言,恐怕只有讓別人參股或者賣掉。  不過,許多創新藥企卻看中了另外一面:談判成功後以較大價格降幅來換取市場快速放量的契機。
  • 醫保談判第三日場外蹲訪:投行券商人士急探消息,PD-1市場幾大廠商...
    另一方面,由於今年參與談判的PD-1/PD-L1藥企數量較去年更多,形勢也更為複雜。去年的醫保談判中,跨國藥企默沙東、百時美施貴寶和本土藥企君實生物、信達生物參與醫保談判,最終僅信達生物的「達伯舒」談判成功納入醫保。儘管達伯舒降幅達到63.73%,但其因納入醫保也享受到巨大紅利。
  • 2020醫保談判|中成藥品種降價1/3,PD-1超低價策略或將失靈
    零下九度的北京早晨,醫藥企業迎來了「年終大考」——醫保談判。12月14日上午九點,2020年國家醫保談判在北京人大會議中心啟動。現場參與談判的企業代表對藍鯨財經表示,今年每家企業入場談判的人數依舊為3人,談判時間為半小時,醫保談判規則與去年一致,企業兩次報價,超過醫保局預期價的15%即出局。「非常快,可能用不到半小時,兩輪報價不行20分鐘結果就出來了。」他如此說道。
  • 保密度極高的一次醫保談判:中成藥溫和降價
    企業保密嚴格,談判現場未有具體談判品種以及價格流出。2. 今年中成藥談判較為緩和,降價整體幅度預計不高。3.  自費年費用超30萬的罕見病藥物或無緣此次談判。4. 佔醫保費用超10億元一年的醫保目錄內的一些品種,也要重新參與此次談判。
  • 新版《醫保目錄》落地 天價藥「地板價」福利來襲
    但是在降價75%進入醫保後,2018年曲妥珠單抗超過14億元。根據羅氏的財務報告顯示,該產品在中國市場2018年全年銷售額就達到34億元人民幣,而在去年上半年,該產品在中國銷售增長同比增144%。 南都記者發現,降價後出現大幅放量的情況也出現在其他跨國藥企。
  • 醫保談判結果未出 二級市場已露端倪
    12月16日,2020年度醫保藥品目錄調整談判落幕。據了解,談判前醫藥企業已與醫保部門籤訂了保密協議,未「官宣」前藥企不得對外透露結果。不過,從這幾日二級市場上相關藥企股價的漲跌起伏來看,談判結果已經初露端倪。多個信源顯示,在備受矚目的抗癌「神藥」PD-1抑制劑(一種免疫治療藥物)價格廝殺中,恆瑞醫藥降價八成、談判成功,四個適應症全部進入醫保。
  • 每經記者直擊國家醫保談判:有企業稱中成藥獨家品種降價40%
    藥企每個談判品種最多可有3個人參與談判,有兩次報價機會,若兩次報價均超過預期價的15%,將直接出局。談判時間最多半小時。上午,有剛結束談判的藥企人士寬慰其他藥企同行「不要太緊張了」,似乎能略微緩解一下緊張的氣氛。但到了下午,也有結束談判的藥企直言,談判過程非常激烈。值得注意的是,下午有一位藥企人士走出會場後表示,其公司中成藥獨家品種降價40%。
  • PD-(L)1醫保談判,國產3家談判成功,外資恐全軍覆沒
    記者 | 謝欣編輯 | 許悅1醫藥行業矚目的國家醫保談判於12月15日結束,其中關注度最高的PD-(L)1類談判被放在了12月15日下午最後進行,雖然目前最終談判結果尚未官宣,不過界面新聞記者多方求證後獲悉
  • 醫保談判戰打響 中成藥企代表:「今年的談判感覺沒有去年狠」
    新一輪醫保談判預計共有118個西藥品種和56個中成藥品種最後參與談判,略高於去年談判藥品數量150個,涉及癌症、B肝、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其中炙手可熱的腫瘤免疫療法PD-1/L1抑制劑成最大看點。2019年11月,信達生物「達伯舒」進入醫保,降價近64%,全年費用從27萬元降至約9.7萬元,成為唯一進醫保目錄的PD-1。而在新一輪醫保談判目錄中,除信達的「達伯舒」外,羅氏、阿斯利康、百時美施貴寶、默沙東、君實生物、百濟神州以及恆瑞醫藥等國內外7款PD-1/PD-L1產品齊聚談判桌。
  • 進擊的超級「買單方」:新一輪國家醫保談判「騰籠換鳥」再升級
    此輪談判是8月17日公布的《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的正式實施,也是繼2017年開始至今的第四輪國家醫保談判,將持續數天。  中國總體醫保市場超過95%的買單方是國家醫保,是最大的支付者。近年來醫保局展開的醫保談判成為各大創新藥物獲得市場「準入」的關鍵,並成其銷售放量最重要的渠道。
  • 劍指醫保,首個國產三代肺癌靶向藥降價50%!泰瑞沙遭挑戰
    可以看到,2019年的醫保談判之前,「藥王」修美樂也曾降價60%,在此後的談判中,更是進一步降價到1290元/支,以不到原價兩折的價格成功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作為中國首個,全球第二個三代EGFR-TKI(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創新藥,阿美替尼於2020年3月獲批上市,並於4月1日開出了第一張處方。
  • 15家跨國藥企2019年收入曝光,5家企業兩位數增長,中國是重要貢獻者
    事實上,在跨國藥企耀眼的收入背後,來自政策和市場的影響已經發生作用。 2019年中國的醫藥衛生領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在帶量採購、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等政策倒逼之下,過專利期原研藥不是價格大跳水,就是市場萎縮,甚至二者同時到來。至此「專利懸崖」正式成為常態。跨國藥企在中國「躺著賺錢」的日子宣告結束。
  • 2020醫保談判在京啟動 抗癌明星藥「火拼」|醫保|信達生物|信迪利|...
    同期參與談判的其他三家藥企包括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默沙東的帕博利珠單抗以及百時美施貴寶的納武單抗均「爆冷」出局。彼時,信迪利單抗由原價的7838元/100mg降至每支約2843元,降價幅度達64%,降幅之高被視作「靈魂砍價」。對此,業內認為,想要搶佔市場份額,降價是談判桌上最立竿見影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