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家跨國藥企2019年收入曝光,5家企業兩位數增長,中國是重要貢獻者

2020-12-12 騰訊網

文 |財經天下周刊 陳廣晶

編 |財經天下周刊 嚴冬雪

本文來源於《財經天下周刊》旗下醫療大健康品牌「健識局」,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在關注抗擊疫情的進展之餘,陸續發布的跨國藥企成績單也是讓業界關心的大事兒。

據健識局統計,2月10日以來,已有至少15家跨國藥企發布了2019年財報。輝瑞、羅氏、諾華名列前三,其中輝瑞的銷售額518億美元,羅氏495.9億美元,諾華474.5億美元。

根據上述數據,羅氏、默沙東、GSK、BMS、阿斯利康的銷售額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其中,百時美施貴寶增速最快,達到16%。

從業績增長情況看,至少默沙東、羅氏、阿斯利康等企業在華市場表現仍然可圈可點,甚至可以說,中國市場是跨國藥企業績增長的重要貢獻者。

受到新冠肺炎,以及醫改持續推進帶來的影響,分析人士認為,跨國藥企2020年業績增長恐怕會受到影響。這些企業要想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還需要做出更多改變。

事實上,在跨國藥企耀眼的收入背後,來自政策和市場的影響已經發生作用。

2019年中國的醫藥衛生領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在帶量採購、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等政策倒逼之下,過專利期原研藥不是價格大跳水,就是市場萎縮,甚至二者同時到來。至此「專利懸崖」正式成為常態。跨國藥企在中國「躺著賺錢」的日子宣告結束。

為了適應發展需要,減少原研藥受衝擊給業績造成的影響,巨頭們的戰略調整越來越頻繁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輝瑞普強與邁藍合併,默沙東、GSK做業務拆分,拜耳重組研發中心、裁員,以及多名高管集中辭職等,都在輪番上演。

業內人士指出,所有這些改革實際上都指向瘦身業務,聚焦專利創新藥。

毫無疑問,挑戰也會帶來了機遇,在醫保談判、帶量採購動態進行之下,跨國藥企的創新藥、質優價廉的過專利期藥品,也將實現大放量。在全球醫藥市場的競爭中,中國市場也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大品種進醫保,多家企業中國市場增速較快

2019年,在醫改持續推進中,儘管帶量採購讓跨國巨頭們不得不面對「專利懸崖」,但是藥品神評審批速度加快和醫保動態談判準入,也為其創新產品提供了空前的機遇。

從結果看,15家跨國藥企中,有7家在華業績實現增長,且幅度高於整體業績增速,成為驅動力量。默沙東在華業務增幅甚至達到58%。羅氏和阿斯利康的增幅也超過了30%,分別是36%、35%。

根據默沙東首席商務官Frank Clyburn所說,該公司在華業務增長的「基礎很廣泛」,很大程度上來自創新產品組合。除了PD-1(可瑞達)、HPV疫苗(佳達修),納入醫保的艾爾巴韋/格拉瑞韋等也都起到了主要的驅動作用。

可以看到,默沙東的C肝治療藥物艾爾巴韋/格拉瑞韋已經進入了醫保目錄,未來將實現更大放量。

羅氏和阿斯利康也都是醫保談判的大贏家。

羅氏早在2017年已經有利妥昔單抗、厄洛替尼、貝伐珠單抗、曲妥珠單抗等王牌進入醫保。其中曲妥珠單抗還曾因需求量忽然增加造成斷供。2019年其銷售額13.9億瑞士法郎,同比增長45%,中國市場功不可沒。

在2019年的醫保談判中,羅氏的阿來替你、帕託珠單抗、奧瑪珠單抗也進入了醫保,市場可期。

基於喹硫平、替格瑞洛等藥物,阿斯利康2019年在中國的收入達到49億美元,增長35%,貢獻全球業績的21%,挽回了在歐洲市場失利,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

而在奧希替尼、奧拉帕利、羅沙司他、達格列淨等新一批核心產品納入醫保基礎上,阿斯利康確實有理由認為2020年又一個將取得不少重大進展的年景。

圖/ 視覺中國

還有一家值得一提的企業是輝瑞,雖然其2019年營收較上年縮水約4%,但是中國市場卻增長了7%。輝瑞核心醫療集團總裁黃瑋明(Angela Hwang)在Q4財報電話會議上曾表示,該公司的13價肺炎疫苗沛兒在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功且還有市場潛力。

作為新興市場業務驅動因素之一,輝瑞的自體免疫疾病藥物託法替尼也通過於去年年底通過談判納入醫保,2020年預計將給輝瑞的業績帶來更多促進。

窮則思變,跨國藥企戰略調整頻繁

2020年1月以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成了最受關注的問題。而在春節假期結束後,各行各業全面復產復工卻仍然有待時日。

儘管對中國的發展有信心,當談及2020年中國市場銷售目標時,對中國市場越來越重視的跨國藥企,還是表達了業績會受到不利影響的預判。

而在這種影響下,跨國藥企更大規模的戰略調整已經開始了。

圖/ 視覺中國

2月12日,賽諾菲宣布改組公司管理層,4位高管將離職,其中包括醫療和數字官Ameet Nathwani、基礎保健業務負責人Dieter Weinand、業務轉型負責人Dominique Carouge和對外事務負責人Kathleen Tregoning。

在此基礎上,賽諾菲向Hudson匯報的執行委員會,將從14名成員縮減至10名成員,並將圍繞特藥(免疫、罕見病、血液、神經、腫瘤)和疫苗業務任命更具針對性的管理人員。通過業務精簡和管理層重組,賽諾菲承諾,到2022年運營成本或將降低20億歐元。

同一天,拜耳宣布將旗下400名研發員工轉移到一個「成熟的研究中心」就任。而這個中心將由德國CRO 企業Nuvisan在柏林建立,將專注於跨越藥物發現周期的小分子研究。

2月6日,默沙東已經宣布將剝離其女性健康產品,成熟產品和生物仿製藥產品,並成立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新公司暫被成為「NewCo」,其業務範圍涵蓋皮膚,疼痛,呼吸,優選過的心血管產品,及其餘默沙東涉及領域的產品。

幾乎同時,GSK也宣布在未來兩年內該公司將分為兩個實體,將分別專注於藥品和藥物開發和消費者醫療保健產品。

通過此次拆分,到2022年,預計GSK每年可節省7億英鎊,並從2022年起改善運營績效。同時,GSK也啟動了比利時疫苗業務的重組計劃,預計裁員720名。此外,GSK也為大規模的消費者醫療保健業務分拆做好了準備。

當然,即便不是疫情影響,無論跨國藥企還是本土藥企,在中國醫改進入深水區,非專利藥進入微利時代,創新藥大利好的政策、市場導向下,要想承接利好,實現快速發展,梳理現有產品線,提升運營效率,重組架構,都必須是重頭戲。

相關焦點

  • 跨國藥企上半年收入曝光,強生輝瑞滑坡,前三排名又變了
    近期,跨國藥企上半年財報陸續發布。強生、羅氏、輝瑞暫居前三。從金額上看,與2019年同期相比,多數企業營收下滑或增長乏力。 吉利德雖然有瑞德西韋被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批准用於新冠肺炎治療,但是上半年總營收還是下滑了2.5%。 目前發布「成績單」的跨國藥企中,只有阿斯利康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11.62%),此外,安進、GSK、禮來、勃林格殷格翰、諾華增幅在3%以上。羅氏按照恆定匯率計算收入同比增長1%,而從實際金額看減少了約11億瑞士法郎。
  • 全球藥企排名大洗牌!4家中國企業進入TOP50!
    據悉,其評估製藥企業能否入圍榜單的依據主要是2019財務年度處方藥銷售收入,因此可以通過數據了解各家公司製藥業務的整體實力。從2000年首次發布至今已經有21年歷史,具有比較強的公信力。由於去年市場環境變化,以及眾所周知的多起併購重組,使得今年的排名發生了一些變化。
  • 負債2400萬,這家上市公司投的醫院破產了;13家跨國藥企超2700億...
    29種抗菌素、6種抗癌藥帶量採購結果公布;中藥材價格飆升最高漲幅達116.7%;47家企業口罩不合格;國藥集團邁向5000億時代;華東醫藥2019年工業收入首破百億;首款國產HPV疫苗5月起可預約接種:329元/針;基層醫生漲薪潮來了;13家跨國藥企超2700億美元市值蒸發;多款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被亮紅燈;新冠肺炎DNA疫苗INO-4800美國1期試驗完成受試者招募。
  • 強生、諾華、輝瑞等跨國藥企CEO年薪大比拼 誰增長最快
    隨著各公司年報逐漸公布,一批跨國藥企領導者的最新薪酬也隨之曝光,強生、禮來、阿斯利康、輝瑞、羅氏、諾華、GSK等跨國藥企CEO薪酬陸續公布,其中,強生CEO Alex Gorsky總薪酬最高,達253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億元),諾華執行長Vas Narasimhan年度總薪酬強勢增長59%,羅氏執行長Severin Schwan由於公司薪酬計算方式改變與上年基本持平
  • 全球225家藥企的薪酬公布
    全球225家藥企,薪酬公布近日,生物製藥媒體BioPharma Dive公布了225家藥企的CEO薪酬水平。在過去的兩年中,大型和小型製藥企業的CEO獲得了高額的加薪,中位數比起2017年增加了約50%,這一飛躍已經超過了其員工薪酬的增長水平。
  • 中外藥企2019年業績紛紛出爐,風口之上,2020年如何開端?
    A股藥企盈利多虧損少根據各家公布的年報來看,截至2月7日,在A股上市的藥企中,共193家醫藥生物企業披露業績預告。其中,預增和略增的共100家,預減和略減的有34家,預計首虧和扭虧企業分別均為24家。這其中盈利的企業主要有九安醫療、藍帆醫療、樂普醫療、智飛生物、長春高新、海思科、金域醫學等,這些企業去年的利潤增長都超過了50%。
  • 跨國藥企紛紛拆分業務,意欲何為?
    來源:健康界為了能夠更好地在競爭中生存和發展,企業必須更加聚焦,圍繞著特定領域建立更加完善的產品組合,正因如此,將部分業務板塊和研發管線剝離也是企業的必然選擇。2020年開年以來,短短一個月內已有3家跨國藥企宣布了業務拆分計劃。
  • 18家跨國醫藥企業財報盤點丨16家業績持續增長,僅輝瑞、安進營收下滑
    2019年,醫療健康市場動作頻頻,尤其是各大跨國醫藥企業通過併購、剝離業務「瘦身」等舉措拉動業績增長。不過,從各家企業的年報數據來看,效益提升並不是很明顯。現階段,眾多跨國醫藥企業已經陸續披露了2019年度財報。億歐大健康此次從年度營收、併購戰略、未來規劃等方面對代表性企業進行梳理分析,供讀者參考。
  • 大批「王牌藥」遭阿斯利康、GSK拋售,跨國藥企進入打折季
    數據顯示,2018年阿斯利康賣出的這5種藥全球銷售額1.32億美元。事實上,隨著近年來中國醫改的不斷深入,特別是2018年底以來國家組織帶量採購實施以後,在擠幹中間環節水分,通過一致性評價仿製藥臨床替代等一系列政策之下,過專利期原研藥最後一個利潤高地也面臨瓦解。跨國藥企躺著賺錢的日子再也不能繼續了。
  • 跨國企業高管內部創業再帶百億藥企上市,豪華基石投資者認購過半
    在當年帶領瑞復美回國上市過程中,梅建明深刻體會到全球創新惠及中國患者的時間差,背後的原因在於中國對於全球醫藥創新沒有主動權,這也成為德琪醫藥創立的來由。「多年來對於許多大型跨國藥企來說,他們首要考慮的是歐美等主流市場,其次才考慮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
  • 輝瑞普強「棄集採」後業績首降,國產替代令跨國藥企進退兩難
    作者:雷公 來源:健識局 全文1801字,閱讀需5分鐘 藥品集採對進口原研藥的影響越發明顯。今年各大跨國藥企三季報裡,中國區業績迅速「變臉」。
  • 集採常態化下,國產替代令跨國藥企加速變革
    【製藥網 行業動態】集採常態化背景下,中國醫藥行業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經歷幾輪集採後,原研過期藥降價的方向已經非常明確,而這對在中國的跨國藥企正產生一系列影響,具體就表現在跨國藥企的業績裡。其生物製藥部門在第三季度實現了4%的增長,達到102.15億美元。但是,普強的收入卻同比下降了18%。據悉,輝瑞普強是輝瑞非專利品牌和仿製藥部門,今年三季度銷售額僅為19.16億美元。對此,輝瑞方面解釋,受立普妥和絡活喜未進入藥品集採的影響,普強中國區業績才出現下滑。這是普強的立普妥、絡活喜在退出集採後,初次披露銷量同比下滑。
  • 6家新上市銀行年報出彩 淨利均兩位數增長
    證券時報記者 胡飛軍  2019年可謂銀行上市的大年,上市銀行數量達到8家,創三年來新高。這些新上市銀行業績如何?  隨著西安銀行披露年報,截至4月22日,去年8家新上市銀行已經有7家披露了2019年業績。除了渝農商行,其餘6家銀行的淨利潤增速都達到了兩位數;資產質量方面,超過一半銀行不良貸款率下降,整體不良率低於行業均值。
  • 16家調味品上市企業2019年淨利潤排行:海天味業第1 天味食品第6
    據數說商業統計,16家調味品上市企業2019年淨利潤總額為97.0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85.01億元,增加12.06億元,同比增長14.19%。平均淨利潤為6.07億元。▲調味品上市企業2019年淨利潤排行榜 制表:數說商業海天味業淨利潤位於50-100億元之間;阜豐集團淨利潤位於10-50億元之間;頤海國際、中炬高新、恆順醋業、天味食品、千禾味業、老恆和釀造、加加食品、星湖科技、金丹科技、味丹國際等10家企業淨利潤均不足10億元;日辰股份、蓮花健康、安記食品、佳隆股份等4家企業淨利潤均不足1億元
  • 微評丨新冠疫苗、跨國藥企數位化創新、首個國產ALK抑制劑
    在當下各家跨國藥企紛紛推進數位化創新之時,億歐大健康也對此事保持長期關注。在前不久的進博會上,億歐大健康聚焦跨國藥企布局,撰寫了跨國藥企的數字醫療「合作經」。與此同時,也通過採訪賽諾菲中國首席數字官賴文德(Ted Lai),試圖窺探賽諾菲在數位化創新布局上的策略。
  • 27家汽車上市企業2019年營收排行:吉利汽車第四 長城汽車第五
    營業收入指在一定時期內,商業企業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所獲得的貨幣收入。作為企業補償生產經營耗費的資金來源,主要經營成果,取得利潤的重要保障,以及現金流入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營業收入管理,可以促使企業深入研究和了解市場需求的變化,以便作出正確的經營決策,避免盲目生產。
  • 跨國藥企接連設立網際網路醫療部門,藥企與網際網路醫療之間能產生怎樣...
    輝瑞普強是2019年初輝瑞業務結構調整中新成立的業務部門,與生物製藥和消費者健康業務並列,主要承接了輝瑞一系列已經超過專利保護期的產品,其中不乏樂瑞卡(普瑞巴林)、立普妥(阿託伐他汀鈣片)、偉哥(西地那非)等一系列曾經的重磅炸彈。其主要發展市場為除美國外的其他地區,中國是其主要戰場之一。也正因如此,輝瑞普強的全球總部就落戶中國上海。
  • 500強中國企業數量首超美國 4家藥企新進 上藥超越BMS
    今年最吸睛的變化無疑是中國大陸公司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中國大陸(含香港)公司數量達到124家,歷史上第一次超過美國(121家)。加上臺灣地區企業,中國共有133家公司上榜。其中,國內有8家新上榜的公司,分別為上海建工、深圳投資控股、盛虹、山東鋼鐵、上海醫藥、廣西投資、中國核工業和中煤能源。上海醫藥作為醫藥行業的傑出代表現身榜單,從此,中國醫藥集團終於不再孤獨。
  • 4家藥企新晉全球500強榜單,中國藥企兼併重組不可或缺
    (健康時報記者 趙萌萌 王永文)在8月10日發布的「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單」,4家首次上榜藥企是:武田製藥、上海醫藥、百時美施貴寶和賽默飛。「首先醫藥產業需要合併同類項,實施兼併重組,提高產業規模,減少同質化競爭,把企業做大;其次用獲得利潤,去集中經費搞研發,把企業做強」,清華大學國際生物經濟中心主任王宏廣曾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時表示,中國藥企要想做大做強,兼併重組不可或缺。
  • 15家鞋履上市企業2019年營收排行:紅蜻蜓第三 千百度第五
    營業收入指在一定時期內,商業企業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所獲得的貨幣收入。作為企業補償生產經營耗費的資金來源,主要經營成果,取得利潤的重要保障,以及現金流入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營業收入管理,可以促使企業深入研究和了解市場需求的變化,以便作出正確的經營決策,避免盲目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