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澤雲
日前,為期3天的2020年國家醫保談判落下帷幕,以PD-1為代表的一批創新藥價格有望降至「地板價」。近年來,隨著醫改深入推進,「4+7」帶量採購和全國擴面等國家政策在醫藥行業激起巨浪,創新藥企發展方向就在哪,如何趕上政策風口?
12月17日下午,由中國醫藥城主辦的「後疫情時代醫藥創新與產業升級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聚焦醫藥創新與產業升級主題。
騰空換鳥 創新藥擴容進醫保
據央視新聞報導,16日晚上,隨著最後一個治療黑色素瘤的藥品談判完成,為期三天的2020年度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完成了最為緊張的談判環節。這次談判的藥品既有百姓關注的治療惡性疾病的腫瘤用藥,也有常見病用藥,很多創新藥都納入了此次談判。對於社會廣泛關注的腫瘤治療藥物PD1,今年有多家企業參加了談判。
目前,談判結果尚未對外公布,但業內普遍預測,以PD-1為代表的創新藥將實現大幅降價。
「去年的醫保談判中,119個品種,70個談判成功,價格平均下降60.7%,今年的結果同樣值得期待。」中國化學製藥工業協會醫藥政策法規專委會主任張自然在論壇中指出,長期以來PD-1的價格高昂,一年幾十萬治療費用讓患者難以承受,而通過醫保談判,年治療費用有望降低到幾萬元,大大提到了藥物的可及性。
在我國,長期以來,創新藥專利過期(原研藥)後仍壟斷著市場,直到帶量採購「4+7」試點開啟的專利懸崖才扭轉這一局面,通過了一致性評價的低價仿製藥實現了對高價原研藥的替代,近年來,我國的醫藥研發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帶量採購和醫保談判在給創新藥發展帶來挑戰的同時,也通過騰籠換鳥、以量換價,為創新藥提供了醫保擴容的機會。
張自然表示,隨著帶量採購覆蓋範圍的逐漸擴大以及醫保談判的提速,創新藥進入醫保的數量將更多、速度更快、銷售上升更加迅速。目前,國家級藥品帶量採購涉及的品種數量和市場區域還較小,在應採盡採的趨勢下,將有更多的品種和更廣的區域納入帶量採購,也將為新藥進入醫保騰出更大的空間。面對帶量採購的常態化和醫保談判一年一次的制度化,挑戰已不可規避,創新藥企唯有主動應戰並承接政策的紅利才是上策。
人才資源集聚 產業園區推動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不僅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撐,更是滿足人民健康水平的基礎性保障,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在人才聚集、技術集成、資產融合、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比較優勢顯著,已經成為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託。
就在今年11月,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發布了《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現狀分析報告》,蘇州工業園、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中國醫藥城)等園區躋身龍頭競爭力榜單前十。
據介紹,中國醫藥城是全國首家部省共建醫藥園區的中國醫藥城。成立以來,該園區堅持創新引領,集聚要素資源,從專業化配套服務、完善的平臺、快速的註冊審批通道到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扶持來共同推進企業發展壯大。
接下來中國醫藥城將如何帶動生物醫藥行業的創新發展?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招商中心主任耿冰介紹,中國醫藥城將為企業量身定製優惠政策,包括重大項目獎勵、項目用獎勵、標準廠房優惠、品種獎勵、納稅貢獻獎勵、人才獎勵、創新獎勵等。醫藥城將集中優勢資源招引重大項目,同時重點吸引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產業化項目如創新藥物研發轉化基地項目、新一代精準醫療技術成果等。
目前,中國醫藥在人才招引方面,中國醫藥城已經建立了完整的人才扶持政策體系。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組織人事局局長周宏華指出,醫藥城從項目早期階段、發展階段到產業化階段分別制定了「113醫藥人才特別計劃」、產業人才發展政策、區外產業人才招引政策。
在未來三年,中國醫藥城將堅持產業化、特色化、資本化、國際化戰略,著力完善產業鏈、構建創新鏈、部署服務鏈,主動融入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李志文
審籤丨鄭宗敏
實習生丨翁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