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即將迎來一個大事件,第四批藥品國家帶量採購啟動!
此次帶量採購涉及44個產品、90個品規,規模為歷次集採之最,此次以化藥為主,多款知名的抗腫瘤藥、抗糖藥以及大品種注射劑入圍。
涉及的主要藥品有:1)抗腫瘤藥索拉非尼、硼替佐米等;2)降血糖藥物包括恩格列淨、卡格列淨、格列齊特、那格列奈等;3)精醉領域包括氨磺必利、度洛西汀、喹硫平、丙泊酚中長鏈脂肪乳注射液等;4)消化領域包括艾司奧美拉唑、莫沙必利、泮託拉唑等;5)呼吸領域包括多索茶鹼等;6)抗菌抗病毒領域包括恩曲他濱替諾福韋、伏立康唑、諾氟沙星等。
第四批藥品集採尚在初報量階段,以上報量品種不一定最終入圍,不過短期也會影響醫藥板塊的投資情緒。
此次集採開標時間預計在明年1月,最近醫藥板塊表現一般,資金避險和觀望意圖明顯,醫藥下一波行情可能要等到此次集採落地之後。
帶量採購呈現常態化趨勢,目前已從仿製藥擴展至高值醫用耗材領域,生物製藥和中成藥雖然未出現在第四次集採名單中,未來也極有可能會被納入其中。
醫藥行業未來格局將會產生很大變化,產品、技術、服務、渠道等多維度創新是藥企長期生存發展的核心,不受集採影響的細分行業,有望成為資金重點投資對象。
那麼醫藥板塊中,哪些領域不受集採影響?
1、連鎖藥房
少數不受集採影響的板塊,因為集採未中標的藥品,失去院方市場,只能轉而進入藥房等院外市場,將增加藥房產品種類,集中度提升和處方藥外流是行業中長期邏輯。
作者在《帶量採購的「最大贏家」,2020年業績與股價雙雙爆發》中,對比了四大上市藥房:益豐藥房、大參林、一心堂和老百姓的業績和競爭情況。
2、創新藥、CXO
創新產品在市場獨一無二,擁有核心技術壁壘,進入集採的一般是競爭較激烈同質化的藥品,創新藥就算進入集採也很難被壓價。
國內創新藥自2018 年開始集中獲批,未來3-5年將是創新藥密集上市的階段,企業將圍繞著靶點選擇、分子篩選、管線構建、臨床和註冊推進、市場銷售進行全方位的競爭。
國內創新藥主要上市公司有:恆瑞醫藥、中國生物製藥、復星醫藥、君實生物、貝達藥業、復宏漢霖等。
CXO行業包括CRO/CMO/CDMO,新藥研發項目推動國內CRO/CDMO持續高景氣,國內企業幾年承接了大量海外訂單,業績持續向好。機構預計,未來行業有望實現20%以上增長,龍頭公司有望30%以上增長。
國內CXO主要上市公司有:藥明康德、凱萊英、藥石科技、康龍化成、昭衍新藥、泰格醫藥等。
3、創新消費類醫療器械
創新器械將成為集採的避風港,多為非醫保覆蓋產品,在集採中受影響較小,一些平臺型公司憑藉優勢能不斷做大做強,比如邁瑞醫療、微創醫療,其他上市公司有歐普康視、正海生物等。
4、醫療服務
帶量採購主要針對產品,醫療服務比如專科醫院,具備較強消費屬性,基本不受不受醫保控費影響,能夠享受消費升級下的紅利。
專科醫院存在供需缺口,龍頭企業競爭壁壘較高、成長路徑清晰,相關上市公司有:愛爾眼科、通策醫療等。
5、其他一些受影響較小的藥品,比如疫苗、血製品、核藥、高難度製劑、特色原料藥等,擁有較高的技術壁壘。
相關上市公司有:智飛生物(疫苗)、長春高新(生長激素)、華蘭生物(血製品)、、司太立(特色原料藥)等。
當前A股醫藥生物市值前十大公司為2家創新藥企,1家器械龍頭,1家醫療服務企業,1家創新疫苗企業,2家CRO/CDMO龍頭,以及3家醫藥消費類產品公司。
市場資金基本圍繞創新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疫苗、CXO等領域投資,強者恆強,頭部藥企有望複製茅臺、五糧液的走勢。
參考研報:中泰證券《創新創造價值,尋找醫藥中的馬拉松選手》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我們主要是羅列出上市公司的核心邏輯供投資者參考,而不是讓大家直接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