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擊》這部電視劇催人奮進,吸引了不少有志青年投身於軍營建功立業。但當我們看到702團接到改制的命令後,第一時間裁撤了鋼七連,相信不少觀眾都心憤難平。
鋼七連作為有著光榮戰史和優良傳統的連隊,也是702團的尖刀連,為什麼王團長非要拿鋼七連開刀呢?
先說一個小細節,在師領導給王團長下達702團作為改制試點的會議上,師領導給王團長敬了個標準的軍禮,雖然王團長一臉無奈、苦澀、不甘等種種心情,但他卻沒給師領導回禮。
按理說,師領導給下屬敬禮,王團長必須回禮,這是有明文規定的,王團長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但他卻沒回禮,這說明王團長心裡極度不爽。
702團作為師部改革試點,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師領導在動員會上說的已經很清楚了"我們一直在改革,從摩託化到半機械化,從半機械化到機械化,現在又要信息化"。師領導說的這段話濃縮了我軍的建設史和奮鬥史。所以說,改革勢在必行,而改革的過程中,總要經歷陣痛,總要有人帶頭做表率。
王團長在得到702團作為改革試點的命令時,內心肯定是五味雜陳。改革意味著部隊沒了,以前熟悉的工作訓練環境和面孔也沒了。
別人都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而王團長卻是把部隊弄沒了,這種事攤上任何一個人也難以接受。
但王團長明白,作為一名軍人,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是天職。改革的意義重大,勢在必行,他作為團長,即使心中一萬個不願意,也得頂著壓力,硬著頭皮把這項工作做好。
也許,王團長不回禮是因為內心有些許抗拒,也許是悲從心來,也許是不願接受。
軍隊是一個極為看重集體榮譽的武裝團體,優良的傳統正是靠著一茬茬官兵努力奮鬥血脈相傳而來。這是一支部隊的底蘊,是一支部隊的建設發展基礎。
702團作為改制試點,任務非常艱巨,王團長硬著頭皮也得上。
接到改制命令一個月後,王團長提交了整改方案,他竟然是拿團裡最有戰鬥力的鋼七連開刀。可以想像,王團長制定出這個方案的時候,是下了多大的決心,頂了多大的壓力。
幾乎全團都發出了質疑的聲音,從鋼七連到團參謀長。比如:
團參謀長曾問:為什麼是他們?為什麼非得把最好的拆散?王團長回答:因為他們是最好的。而最好的,拆不散。
從最後的結果看,王團長的整編方案是非常正確的。
改編後的鋼七連由裝甲偵查連變成了電子偵察連,效率要比原來的鋼七連高好幾倍。
而鋼七連的刺刀職能和尖刀戰士也被分流到了其他連隊,這樣就大大加強了全團的單兵和連排班的戰鬥力,進而提升了全團的戰鬥力。
這說明王團長是一個高瞻遠矚,具有未來眼光,能夠把握全局的好團長。
《士兵突擊》改制這段劇情,可以說真實反映了那個時代解放軍面對的現實問題。
改制,意味著大量軍官和士兵將退出現役。
不改制,不符合現代化軍隊建設的需求,戰鬥力始終停留在那個時代。
為了符合現代化戰爭的需求和建設一支現代化的人民軍隊,必須要改制,必須要有人犧牲奉獻。
說句心裡話,每當我看到這段劇情時,都會忍不住的淚流滿面,中國軍人的偉大和忠誠信仰躍然而出。這也是人民解放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最大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