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霾雖然已經散去,但是沉痛的記憶我們不會忘記,德國和日本在全世界肆虐橫行,多少個國家在他們的魔爪下血流成河。希特勒的閃電戰令人毛骨悚然,而日本帝國主義的惡行更是讓人無法想像。面對法西斯的霸行,全世界的人都應該站在同一戰線上,齊心協力消滅法西斯。
在歐洲地區,蘇聯牽制了希特勒的步伐,而在亞洲地區,中國拖住了日本的腳步。淞滬會戰和太原會戰等戰役打滅了日本人的氣勢,也讓他們開始轉移作戰的重心。在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時,日本將作戰的重心向南方轉移,並且採用了陸軍和海軍相結合的作戰方式,海陸結合軍事實力能夠發揮到最大值,也能相互彌補漏洞,更靈活的使用多種作戰方式。
面對日軍的這種作戰策略,東南亞地區的人民難以招架,日軍將作戰的矛頭對準了緬甸,但當時緬甸地區的人民生活水平落後,軍備力量也落後,根本不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對手。在關鍵時刻,中國和緬甸齊心協力,共同抵抗日軍,於是蔣介石派出了遠徵軍支援緬甸,入緬作戰。可惜的是,遠徵軍第一次入緬作戰並不如計劃般順利,最終以失敗告終,很多民族英雄都犧牲在了戰場上,比如戴安瀾。
戴安瀾屬於200師,在作戰失敗的時候,全軍準備撤退,不過,日軍卻決定乘勝追擊,圍剿200師,200師瞬間被逼上了絕境。面對日軍的包圍,戴安瀾主動站出來和日軍抗衡,可惜的是,在作戰中,戴安瀾不幸中槍身亡犧牲。戴安瀾的200師共有三個團,分別是598團、599團、600團,那麼,戴安瀾犧牲後,他手下的三個團長結局怎麼樣呢?
第一,599團團長柳樹人
柳樹人的主要任務是斷後,他生性勇猛,敢於和敵人死拼,戴安瀾被擊中後,柳樹人急於為師長報仇,不幸被日軍擊中,當場犧牲,因為他屬於團長級別的將領,按照規定,骨灰不能帶回,所以柳樹人將軍永遠留在了緬甸。
第二,598團團長鄭庭笈
戴安瀾犧牲之後,鄭庭笈接替了戴安瀾位置繼續指揮部隊作戰,在他的帶領下,部隊安全撤離,而鄭庭笈也因為指揮有功而被晉升為200師的副師長。雖然部隊安全撤回到國內,但是戴安瀾的犧牲讓很多士兵心中憤憤不平,他們發誓要為戴安瀾報仇。
第三,600團團長劉少峰
劉少峰突圍成功,跟隨大部隊返回了國內,但是,他的師長戴安瀾卻犧牲在緬甸,因此劉少峰從那時開始便暗暗決心一定要打敗日軍,為自己的師長報仇。1944年,劉少峰率領著自己的士兵再次前往緬甸作戰,這一次作戰前他們進行了詳細的調查,並進行了合理的作戰部署規劃。
士兵們時隔數年再次入緬作戰,個個都滿懷激情,鬥志昂揚。最後他們打敗了日本的王牌56師團,凱旋而歸,一雪前恥。他們這一次的勝利也為戴安瀾將軍成功復仇。之後劉少峰繼續在第五軍服役,並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