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師師長戴安瀾在緬甸犧牲後,他手下的三個團長結局如何?

2020-12-14 騰訊網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霾雖然已經散去,但是沉痛的記憶我們不會忘記,德國和日本在全世界肆虐橫行,多少個國家在他們的魔爪下血流成河。希特勒的閃電戰令人毛骨悚然,而日本帝國主義的惡行更是讓人無法想像。面對法西斯的霸行,全世界的人都應該站在同一戰線上,齊心協力消滅法西斯。

在歐洲地區,蘇聯牽制了希特勒的步伐,而在亞洲地區,中國拖住了日本的腳步。淞滬會戰和太原會戰等戰役打滅了日本人的氣勢,也讓他們開始轉移作戰的重心。在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時,日本將作戰的重心向南方轉移,並且採用了陸軍和海軍相結合的作戰方式,海陸結合軍事實力能夠發揮到最大值,也能相互彌補漏洞,更靈活的使用多種作戰方式。

面對日軍的這種作戰策略,東南亞地區的人民難以招架,日軍將作戰的矛頭對準了緬甸,但當時緬甸地區的人民生活水平落後,軍備力量也落後,根本不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對手。在關鍵時刻,中國和緬甸齊心協力,共同抵抗日軍,於是蔣介石派出了遠徵軍支援緬甸,入緬作戰。可惜的是,遠徵軍第一次入緬作戰並不如計劃般順利,最終以失敗告終,很多民族英雄都犧牲在了戰場上,比如戴安瀾。

戴安瀾屬於200師,在作戰失敗的時候,全軍準備撤退,不過,日軍卻決定乘勝追擊,圍剿200師,200師瞬間被逼上了絕境。面對日軍的包圍,戴安瀾主動站出來和日軍抗衡,可惜的是,在作戰中,戴安瀾不幸中槍身亡犧牲。戴安瀾的200師共有三個團,分別是598團、599團、600團,那麼,戴安瀾犧牲後,他手下的三個團長結局怎麼樣呢?

第一,599團團長柳樹人

柳樹人的主要任務是斷後,他生性勇猛,敢於和敵人死拼,戴安瀾被擊中後,柳樹人急於為師長報仇,不幸被日軍擊中,當場犧牲,因為他屬於團長級別的將領,按照規定,骨灰不能帶回,所以柳樹人將軍永遠留在了緬甸。

第二,598團團長鄭庭笈

戴安瀾犧牲之後,鄭庭笈接替了戴安瀾位置繼續指揮部隊作戰,在他的帶領下,部隊安全撤離,而鄭庭笈也因為指揮有功而被晉升為200師的副師長。雖然部隊安全撤回到國內,但是戴安瀾的犧牲讓很多士兵心中憤憤不平,他們發誓要為戴安瀾報仇。

第三,600團團長劉少峰

劉少峰突圍成功,跟隨大部隊返回了國內,但是,他的師長戴安瀾卻犧牲在緬甸,因此劉少峰從那時開始便暗暗決心一定要打敗日軍,為自己的師長報仇。1944年,劉少峰率領著自己的士兵再次前往緬甸作戰,這一次作戰前他們進行了詳細的調查,並進行了合理的作戰部署規劃。

士兵們時隔數年再次入緬作戰,個個都滿懷激情,鬥志昂揚。最後他們打敗了日本的王牌56師團,凱旋而歸,一雪前恥。他們這一次的勝利也為戴安瀾將軍成功復仇。之後劉少峰繼續在第五軍服役,並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相關焦點

  • 200師師長戴安瀾,在異國他鄉犧牲後手下的三個團長結局如何?
    1942年,中國遠徵軍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在撤退的途中壯烈殉國,在離家僅僅咫尺之遙時永遠閉上了眼睛,犧牲在異國他鄉緬甸茅邦。戴安瀾的犧牲無疑是令人們悲痛的,他的200師作為國民黨軍中唯一公開的機械化師,擁有的武器可以說是全軍最精良的,而負責領導這支部隊的戴安瀾更是蔣介石的心腹。200師總共由三個團組成,這三個團分別是598團、599團與600團。那麼,在戴安瀾犧牲在異國他鄉後,這三個團何去何從?三個團的團長都去哪裡了呢?讓我們一起看下200師的三個團長在戴安瀾犧牲後的結局。
  • 「民族英雄」戴安瀾犧牲後,他的王牌師200師最終是什麼結局?
    1942年5月,民族英雄戴安瀾在指揮200師突圍時被日軍機槍掃中,身受重傷、壯烈殉國。電視劇《遠徵軍》中有一個片段,蔣介石得知戴安瀾犧牲後深情地說了一句:「海鷗永遠飛走了」。戴安瀾將軍的故事是悲壯的,他在異域打出了國威,也因為他在抗日戰爭中做出的貢獻,戴安瀾將軍犧牲後被認定為民族英雄。
  • 「遠徵軍」杜聿明軍長手下有三個師長,他們都是什麼結局?
    第一次遠徵失敗後,杜聿明率領第五軍分三路從緬甸撤退。這三路分別是杜聿明本人親率的新編22師、戴安瀾負責斷後的200師以及餘韶統領的96師。杜聿明的第五軍下轄三個師,分別是:第200師師長戴安瀾、新編22師師長廖耀湘、第96師師長餘韶。那麼,杜聿明軍長手下的三個師長都是什麼結局呢?
  • 戴安瀾將軍犧牲後,羅斯福為他追授勳章,周總理贈八字輓聯
    立功異域揚大漢聲威的第一人 這句評價是美國著名的四星上將史迪威將軍對國軍第200師師長戴安瀾說的 組建中國遠徵軍 戴安瀾因為戰功卓絕,受到了杜聿明和陳誠等長官的賞識,接任了杜聿明的第200師師長職務,在崑崙關之戰中戴安瀾率部擊斃了日軍的少將旅團長
  • 「民族英雄」戴安瀾,38歲在異國他鄉犧牲,留下的後代結局如何?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在英美等同盟國的要求下,民國組織中國遠徵軍入緬作戰,而戴安瀾的200師就是中國遠徵軍的先頭部隊。戴安瀾進入緬甸後立下很多戰功,在同古會戰中,戴安瀾在處於絕對劣勢的前提下依然殲滅5000多日軍,成功營救了被圍困的英軍。不過,當時的中英同盟軍只是一個臨時組織,各方面配合不盡人意,1942年5月,中英盟軍在緬甸戰場不敵日軍潰敗。
  • 血戰湘江的紅34師,師長陳樹湘斷腸而死,手下三位團長結局如何?
    著名的湘江血戰中,紅34師在師長陳樹湘的指揮下死守陣地,連續擊退敵人的幾次進攻,成功掩護了紅軍主力渡江。但此時通往湘江的道路全被切斷,紅34師這支孤軍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不得不展開慘烈的突圍戰鬥。因為敵眾我寡,最終政委程翠林壯烈犧牲,師長陳樹湘被俘後斷腸而死,那麼紅34師的三位團長,結局又如何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戴安瀾為什麼把部隊交給他,他的人生結局如何?
    不幸的是,戴安瀾將軍在同古保衛戰中身負重傷,在帶領第200師撤回祖國途中不治身亡。臨終前,年僅38歲的戴安瀾師長留下遺言:「由步兵指揮官鄭庭笈將部隊帶回祖國!」幾年前,有一家媒體曾經採訪過健在的一位第200師老兵,他曾經是戴師長的通訊兵。
  • 遠徵軍200師為何能贏得日本人的敬佩?全靠這位師長的出色指揮!
    1942年5月26日下午,200師師長躺著擔架上,自知大限將至,讓隨從替他整理儀表,扶他起來,向祖國的方向凝望片刻後,他永遠閉上了雙眼。 全師陷入到極大的哀痛中。 這位師長很傳奇,他帶領的200師與國民黨其他部隊不同。
  • 戴安瀾之子:不能犯錯玷汙父親名聲-戴澄東 1983年 第200師 父親 茅...
    尋父犧牲地三次迷路叢林  母親晚年常思念父親,戴澄東記得,母親經常念叨:幾十年了,你父親連個夢都沒有託給我。  戴安瀾是在緬甸茅邦村一個廟裡犧牲的,王荷馨認為,丈夫的魂還留在緬甸,因此沒有託夢回來。1971年,王荷馨懷著對戴安瀾的思念抱憾而終。而這也成了戴澄東的一個心事。
  • 杜聿明第五軍部下中有3名師長,戴安瀾犧牲,只有他結局最好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近代史上最艱難的抗日戰爭,也是中華民族遭受最危險的一次,而在這場戰爭中,曾湧現出無數英雄事跡也頗讓我們感動,要說起來在國民黨軍之中,一向有五大主力之稱,其中新一軍、新六軍都是經過緬甸蘭姆伽訓練的精銳美械部隊,而這兩支部隊其實都是脫胎於第五軍之中的新編第22師。
  • 這位黃埔籍將領率遠徵軍出徵緬甸抗日,死前一句話感動萬千人
    杜聿明想到曾經的老部下戴安瀾(杜聿明當25師副師長時,戴安瀾是其轄下團長)是個難得的將才,向蔣介石極力推薦戴安瀾出任200師師長一職。可千萬別小看這個200師,它是國民政府花費重金和大量心血打造的全美械機械化師,戰鬥力比日軍的甲級師團還強。全師1萬5000人大部分是軍校出身。戴安瀾擔任200師師長,副師長邱清泉,參謀長廖耀湘,陣容夠強大吧?
  • [無為歷史] 立功異域揚大漢聲威的第一人——戴安瀾
    中國士兵組成敢死隊,以手榴彈塞進日軍據點的槍眼,不怕犧牲,終於在12月29日上午攻克界首高地,鄭庭笈團9個步兵連,其中7個連長傷亡,指揮官身邊的司號長也中彈犧牲。12月31日,中國反攻軍隊肅清了崑崙關全部殘敵。打掃戰場時,在中村正雄屍身上搜出了一個日記本,該旅團長在戰死前寫到:「帝國皇軍第5師第21旅團之所以在日俄戰爭中有『鋼軍』稱號,那是因為我的頑強戰勝了俄國人的頑強。
  • 戴安瀾將軍有什麼功勳?壯烈殉國後,毛主席親自為他寫詩
    【二】少將師長,傲視群倫1939年1月,戴安瀾升任第5軍200師少將師長,請注意,第200師是當時中國唯一一個機械化師,足見蔣介石對他的器重。戴安瀾深知,自己指揮的是國軍精銳中的精銳,榮耀自不必說,但責任也很沉重。
  • 抗戰名將戴安瀾,38歲入緬作戰不幸犧牲,留下4子女皆國家棟梁
    但勝利背後的犧牲也是慘烈的,入緬作戰的中國軍隊一開始因為對戰場環境不熟悉,軍事將領各自為政等諸方面原因遭遇了慘烈犧牲。 關鍵時刻戴安瀾將軍在同古抵禦住追擊的日軍,最終保住英軍部隊及國軍第200師順利撤退。但在自己卻在撤回國境的途中因傷重不治犧牲,時年38歲。
  • 國軍中最牛的一個軍,麾下三位師長,日後都成為王牌軍的軍長
    因為在第五軍成立時,麾下三位師長分別是戴安瀾(200師),鄭洞國(榮譽一師),邱清泉與廖耀湘都擔任過新編22師的師長,除了在抗戰中犧牲的戴安瀾之外,其餘三位,日後都成為國軍五大王牌軍的軍長。鄭洞國200師師長戴安瀾可惜犧牲在緬甸戰場上,不然的話,他日後肯定是第五軍軍長,因為,戴安瀾一直是杜聿明最器重的學弟,而且兩人關係甚好,可惜後來犧牲了。
  • 安徽出了五個抗日名將,一人犧牲,一人留在大陸,三人逃到臺灣
    抗日戰爭中湧現出很多捨生忘死的抗日名將,其中安徽出了五位知名的抗日名將,這五位抗日名將分別是200師師長戴安瀾、虎將衛立煌、新一軍軍長孫立人、裝甲兵之父徐庭瑤與第十軍軍長方先覺。他們五人中,一人犧牲,一人留在大陸,三人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那麼,這五人各自的結局怎麼樣呢?
  • 中國遠徵軍出國首戰告捷——200師同古防禦戰
    1942年3月19日,在200師師長戴安瀾領導下,發動了同古戰役,遠徵軍高層的計劃是以200師不惜代價死守同古爭取時間,掩護遠徵軍主力向同古一帶集結,從而爭取全殲囂張氣焰的日軍55師團!
  • 八路軍山東軍區第三師共有三個團,師長、團長後都為何軍銜?
    警備第三旅及警備第四旅(後組建)共二師四旅,而第三師由魯中軍區主力編成,師長更是由魯中軍區司令員王建安親自兼任,政治委員為周赤萍,王建安1956年授銜上將。第三師轄由三個團,三個團中有兩個為原山東軍區主力團,而山東軍區主力團一共才十四個。
  • 戴安瀾:滇緬抗戰第一英雄,二戰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
    1924年,戴安瀾加入國民革命軍的隊伍,此時的中國內憂外患,百姓民不聊生,戴安瀾見此現狀,內心痛惜不已,發誓要挽巨瀾於既倒,他下定決心要誓死振興中華民族,於是正是為自己改名為「安瀾」。第二年,戴安瀾進入黃埔軍校學習,並成為黃埔系骨幹之一。  1939年,年僅35歲的戴安瀾成為國民黨軍第200軍的少將師長,而這支軍隊不僅是中國軍隊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機械化師。
  • 抗戰烈士戴安瀾:奮戰到生命最後一刻,妻子捐出撫恤金為他守終身
    哪怕是付出生命代價奮戰到最後一刻,也在所不惜,戴安瀾正是這樣的一位革命烈士。戰功赫赫戴安瀾,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安徽省無為縣洪巷鄉,他作為黃埔系骨幹之一,軍校畢業後滿腔熱血地走上了革命救國的道路。在抗日戰爭中參加北伐、保定、漕河、臺兒莊、中條山諸役、崑崙關等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