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戴安瀾犧牲後,他的王牌師200師最終是什麼結局?

2020-12-27 騰訊網

1942年5月,民族英雄戴安瀾在指揮200師突圍時被日軍機槍掃中,身受重傷、壯烈殉國。電視劇《遠徵軍》中有一個片段,蔣介石得知戴安瀾犧牲後深情地說了一句:「海鷗永遠飛走了」。戴安瀾將軍的故事是悲壯的,他在異域打出了國威,也因為他在抗日戰爭中做出的貢獻,戴安瀾將軍犧牲後被認定為民族英雄。

戴安瀾將軍雖然犧牲了,但他的200師卻成功衝出了日軍的包圍圈,經由緬甸北部順利回到國內。那麼,民族英雄戴安瀾將軍犧牲後,他為之獻出生命的200師最後是什麼結局呢?

200師全稱為國民革命軍200師,它成立於1938年1月,杜聿明任第一任師長。正如電視劇《遠徵軍》中的一個片段,蔣介石得知200師被包圍後仰天長嘆,說:「那可是200師啊,我的王牌師啊,不惜一切也要救出來」。誠如蔣介石所述,200師的確是國民革命軍的王牌師,同時也是我國第一支機械化師。

1938年1月,以200師為基礎,國民政府組建了新編11軍,杜聿明成為新編11軍副軍長。杜聿明升官後,戴安瀾將軍接替杜聿明成為200師的第二任師長,之後新編11軍改為第五軍,200師直屬於第五軍。

戴安瀾將軍升任200師師長後最著名的戰役就是指揮200師入緬作戰,不過,最終戴安瀾將軍卻長眠在緬甸茅邦。戴安瀾將軍犧牲後,200師副師長高吉人接替戴安瀾擔任200師的最高長官,在598團團長鄭庭笈等人的配合下,200師成功撤退回國。

1945年3月,200師師長高吉人晉升為第五軍副軍長,之後羅友倫擔任200師師長,不過,羅友倫僅擔任200師師長一個月時間,之後廖慷成為200師師長。廖慷擔任200師師長後不久日本投降,之後廖慷率領200師駐守雲南昆明,協助杜聿明解除了「雲南王」龍雲的兵權,200師又為蔣介石立下一件大戰功。

1946年10月,廖慷被調任第五軍45師師長,之後熊笑三接替廖慷成為200師新師長。在熊笑三手中,200師這支王牌部隊成為蔣介石發動內戰的利器。1947年9月,國民政府整改軍事編制,200師改為整編200旅,熊笑三擔任整編200旅旅長。

1948年4月,熊笑三升任整編第五師副師長,張毓英接替熊笑三成為整編200旅旅長。不過,張毓英的指揮能力實在堪憂,整編200旅這支王牌部隊在張毓英手上卻節節敗退,張毓英因此被就地免職,周朗接替張毓英成為整編200旅最後一任旅長。1948年9月,整編番號取消,整編200旅恢復以前的番號200師,周朗繼續擔任200師師長。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爆發,此時200師屬於邱清泉的第二兵團第五軍,軍長為熊笑三。在淮海戰役第三階段,包括200師在內的30萬大軍被解放軍包圍在陳官莊一帶,第五軍軍長熊笑三臨陣脫逃,第五軍45師、46師臨陣投降。

曾經的王牌師200師卻繼續抵抗,在師長周朗的帶領下向解放軍發起了衝鋒,最終200師全軍覆沒,師長周朗也兵敗被俘。一支曾經在抗日戰爭時期立下赫赫戰功的王牌師,就這樣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不知泉下有知的戴安瀾將軍作何感想?

參考資料:

《國民革命軍200師》

相關焦點

  • 200師師長戴安瀾在緬甸犧牲後,他手下的三個團長結局如何?
    可惜的是,遠徵軍第一次入緬作戰並不如計劃般順利,最終以失敗告終,很多民族英雄都犧牲在了戰場上,比如戴安瀾。 戴安瀾屬於200師,在作戰失敗的時候,全軍準備撤退,不過,日軍卻決定乘勝追擊,圍剿200師,200師瞬間被逼上了絕境。面對日軍的包圍,戴安瀾主動站出來和日軍抗衡,可惜的是,在作戰中,戴安瀾不幸中槍身亡犧牲。
  • 200師師長戴安瀾,在異國他鄉犧牲後手下的三個團長結局如何?
    1942年,中國遠徵軍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在撤退的途中壯烈殉國,在離家僅僅咫尺之遙時永遠閉上了眼睛,犧牲在異國他鄉緬甸茅邦。戴安瀾的犧牲無疑是令人們悲痛的,他的200師作為國民黨軍中唯一公開的機械化師,擁有的武器可以說是全軍最精良的,而負責領導這支部隊的戴安瀾更是蔣介石的心腹。200師總共由三個團組成,這三個團分別是598團、599團與600團。那麼,在戴安瀾犧牲在異國他鄉後,這三個團何去何從?三個團的團長都去哪裡了呢?讓我們一起看下200師的三個團長在戴安瀾犧牲後的結局。
  • 「民族英雄」戴安瀾,38歲在異國他鄉犧牲,留下的後代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來說一位抗日戰爭時期的民族英雄,他的名字叫戴安瀾。戴安瀾出生於1904年,是安徽無為人。1925年,戴安瀾進入黃埔軍校第三期學習,畢業後加入國民革命軍,參加了國民革命軍組織的北伐。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在英美等同盟國的要求下,民國組織中國遠徵軍入緬作戰,而戴安瀾的200師就是中國遠徵軍的先頭部隊。戴安瀾進入緬甸後立下很多戰功,在同古會戰中,戴安瀾在處於絕對劣勢的前提下依然殲滅5000多日軍,成功營救了被圍困的英軍。不過,當時的中英同盟軍只是一個臨時組織,各方面配合不盡人意,1942年5月,中英盟軍在緬甸戰場不敵日軍潰敗。
  • 戴安瀾之子:不能犯錯玷汙父親名聲-戴澄東 1983年 第200師 父親 茅...
    1942年,率第200師作為中國遠徵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取得同古會戰(殲敵五千餘,而日軍兵力4倍於戴部)、收復棠吉等戰功。當年5月受傷殉國於茅邦。  戴澄東(74歲)  戴安瀾幼子。水利高級工程師,退休前曾任江蘇省水利廳副廳長,江蘇省統戰部副部長。
  • 戴安瀾將軍有什麼功勳?壯烈殉國後,毛主席親自為他寫詩
    【二】少將師長,傲視群倫1939年1月,戴安瀾升任第5軍200師少將師長,請注意,第200師是當時中國唯一一個機械化師,足見蔣介石對他的器重。戴安瀾深知,自己指揮的是國軍精銳中的精銳,榮耀自不必說,但責任也很沉重。
  • 戴安瀾將軍犧牲後,羅斯福為他追授勳章,周總理贈八字輓聯
    立功異域揚大漢聲威的第一人 這句評價是美國著名的四星上將史迪威將軍對國軍第200師師長戴安瀾說的 組建中國遠徵軍 戴安瀾因為戰功卓絕,受到了杜聿明和陳誠等長官的賞識,接任了杜聿明的第200師師長職務,在崑崙關之戰中戴安瀾率部擊斃了日軍的少將旅團長
  • 戴安瀾為什麼把部隊交給他,他的人生結局如何?
    不幸的是,戴安瀾將軍在同古保衛戰中身負重傷,在帶領第200師撤回祖國途中不治身亡。臨終前,年僅38歲的戴安瀾師長留下遺言:「由步兵指揮官鄭庭笈將部隊帶回祖國!」幾年前,有一家媒體曾經採訪過健在的一位第200師老兵,他曾經是戴師長的通訊兵。
  • 「遠徵軍」杜聿明軍長手下有三個師長,他們都是什麼結局?
    第一次遠徵失敗後,杜聿明率領第五軍分三路從緬甸撤退。這三路分別是杜聿明本人親率的新編22師、戴安瀾負責斷後的200師以及餘韶統領的96師。杜聿明的第五軍下轄三個師,分別是:第200師師長戴安瀾、新編22師師長廖耀湘、第96師師長餘韶。那麼,杜聿明軍長手下的三個師長都是什麼結局呢?
  • 杜聿明第五軍部下中有3名師長,戴安瀾犧牲,只有他結局最好
    而且師長鄭洞國、廖耀湘也都是出身於第五軍之中,由此可見第五軍的輝煌,不過作為五大主力之一,第五軍本身就是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是在抗戰早期德械裝備師損失殆盡以後組建的部隊,1939年改編為第五軍以後,杜聿明任代理軍長,當時第五軍下轄3個師,分別是第200師師長戴安瀾,新編第22師,師長邱清泉,後來廖耀湘也擔任過師長,榮譽第一師師長鄭洞國。
  • 遠徵軍200師為何能贏得日本人的敬佩?全靠這位師長的出色指揮!
    1942年5月26日下午,200師師長躺著擔架上,自知大限將至,讓隨從替他整理儀表,扶他起來,向祖國的方向凝望片刻後,他永遠閉上了雙眼。 全師陷入到極大的哀痛中。 這位師長很傳奇,他帶領的200師與國民黨其他部隊不同。
  • 抗戰名將戴安瀾,38歲入緬作戰不幸犧牲,留下4子女皆國家棟梁
    但勝利背後的犧牲也是慘烈的,入緬作戰的中國軍隊一開始因為對戰場環境不熟悉,軍事將領各自為政等諸方面原因遭遇了慘烈犧牲。 關鍵時刻戴安瀾將軍在同古抵禦住追擊的日軍,最終保住英軍部隊及國軍第200師順利撤退。但在自己卻在撤回國境的途中因傷重不治犧牲,時年38歲。
  • 安徽出了五個抗日名將,一人犧牲,一人留在大陸,三人逃到臺灣
    抗日戰爭中湧現出很多捨生忘死的抗日名將,其中安徽出了五位知名的抗日名將,這五位抗日名將分別是200師師長戴安瀾、虎將衛立煌、新一軍軍長孫立人、裝甲兵之父徐庭瑤與第十軍軍長方先覺。他們五人中,一人犧牲,一人留在大陸,三人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那麼,這五人各自的結局怎麼樣呢?
  • 國軍五大主力,每一個軍都擁有一個王牌師,你知道是哪幾個師嗎?
    世人皆知國軍五大王牌軍,但是,每一個王牌軍都有一個王牌師,你知道是那幾個師嗎? 這三師都是國軍裝備最好的王牌師,尤其是58師首任師長是蔣介石的外甥俞濟時,所以,好裝備任其選擇,全師共有重機槍54挺,輕機槍274挺,擲彈筒243個,山炮、野炮、榴彈炮16門,迫擊炮、平射炮30門,算是頂級裝備。
  • 中國遠徵軍出國首戰告捷——200師同古防禦戰
    1942年3月19日,在200師師長戴安瀾領導下,發動了同古戰役,遠徵軍高層的計劃是以200師不惜代價死守同古爭取時間,掩護遠徵軍主力向同古一帶集結,從而爭取全殲囂張氣焰的日軍55師團!
  • 出賣「民族英雄」楊靖宇的叛徒有哪些?他們最終的結局如何?
    1940年2月23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因為叛徒出賣而壯烈犧牲,年僅35歲。他犧牲後,吉林省的濛江縣為了紀念他,特意把縣名改成了靖宇縣。楊靖宇將軍於九一八事變後在東北掀起了武裝反抗日本侵略的戰鬥,為中國人民的抗日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的死重於泰山,是值得我們銘記的。
  • 第四野戰軍八大王牌師,師長在建國後,都是什麼軍銜?
    其中還有幾個王牌軍,例如38軍,39軍,40軍,43軍等,王牌軍下還有八大王牌師。那麼這八大王牌師的師長是誰?他們建國後又是什麼軍銜? 他們分別是112師,113師,115 師,116師,118師,121師,127師和128師。這8個王牌師的師長在建國後都被授予了將軍銜。
  • [無為歷史] 立功異域揚大漢聲威的第一人——戴安瀾
    戴安瀾指揮的第200師因在崑崙關戰役中戰功卓著,全師受國民政府集體嘉獎一次,參戰人員提薪餉兩級。師長戴安瀾因指揮有方和重傷不下火線,榮獲四級青天白日寶鼎勳章一枚,被蔣介石稱讚為「當代之標準青年將領」。此役戴安瀾率200師孤軍奮戰,斃傷日軍5000餘人,掩護了英軍的撤退,取得了出國參戰的首次勝利。東瓜保衛戰,日軍只獲得一座空城。撤退前,戴安瀾命令步兵指揮官鄭庭笈對日軍實施佯攻,撤退後仍留少數部隊牽制日軍。最後牽制日軍的小部隊也安全渡河,全師而歸。東瓜保衛戰為戴安瀾在盟軍中贏得聲譽。美國軍方認為,東瓜保衛戰是「所有緬甸保衛戰所堅持的最長的防衛行動,並為該師和他的指揮官贏得了巨大的榮譽」。
  • 中國遠徵軍系列之三:同古血戰,機械化200師痛殲5000日軍
    滇緬公路路線圖日本人佔領仰光後,大本營擔心光憑第33師團和55師團進攻緬甸太冒險,於是他不要輕舉妄動,等在馬來西亞作戰的第18師團和第56師團趕到以後,再合兵向緬甸挺進,發動仁安羌和曼德勒戰役打退日軍的先鋒後,中國軍隊在被擊斃的日軍軍官屍體上搜到了一份作戰地圖,地圖顯示,同古正面之敵是日軍55師團,33師團正在向前挺近,另外還有兩個師團的日軍正從海路趕來,計劃在仰光登陸。久經沙場的戴安瀾不禁倒吸一口涼氣。以中國遠徵軍的實力,要對付兩個師團的日軍已經很難了,現在日軍猛增一倍,中國遠徵軍根本沒有取勝的希望。
  • 抗戰烈士戴安瀾:奮戰到生命最後一刻,妻子捐出撫恤金為他守終身
    哪怕是付出生命代價奮戰到最後一刻,也在所不惜,戴安瀾正是這樣的一位革命烈士。戰功赫赫戴安瀾,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安徽省無為縣洪巷鄉,他作為黃埔系骨幹之一,軍校畢業後滿腔熱血地走上了革命救國的道路。在抗日戰爭中參加北伐、保定、漕河、臺兒莊、中條山諸役、崑崙關等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