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滇緬抗戰的第一英雄,也是「當代之標準青年青年將領」,更是二戰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他死後有周恩來總理為他獻上輓詞,有毛澤東主席為他寫詩,有國民黨領袖蔣介石為他舉行萬人參與的葬禮,更有二十萬百姓跪接英靈。他就是立功異域,發揚中國軍人無畏精神的安徽三傑之一——將軍戴安瀾。
戴安瀾將軍衣冠墓
一、有勇有謀,初挑大梁戴安瀾,原名戴炳陽,字衍功,安徽省無為縣任泉鄉人。1924年,戴安瀾加入國民革命軍的隊伍,此時的中國內憂外患,百姓民不聊生,戴安瀾見此現狀,內心痛惜不已,發誓要挽巨瀾於既倒,他下定決心要誓死振興中華民族,於是正是為自己改名為「安瀾」。第二年,戴安瀾進入黃埔軍校學習,並成為黃埔系骨幹之一。
1939年,年僅35歲的戴安瀾成為國民黨軍第200軍的少將師長,而這支軍隊不僅是中國軍隊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機械化師。同年9月,日本人發動桂南戰役,想要切斷西方各國和中國之間的主要補給線路,其中,法屬印度支那這條線是中國獲得外援的最主要路線,它承擔了中國補給物資的85%,日本領導者認為,只要切斷了這條線,就一定可以削弱中國的實力,從而掌握整個戰場的局勢。
為切斷這條線,日軍不僅派出了第一流精銳機械化部隊——第五師,還一路從南口打到了廣州,對中國部隊步步緊逼。在如此緊張的局勢下,戴安瀾臨危受命,指揮著第200軍的第600團與日本人的第21、42兩個軍隊在二塘展開鏖戰。
在經過兩天兩夜的奮戰後,中國軍隊退守到崑崙關,展開了桂南戰役中最關鍵的一戰。蔣介石也做出決定,派出最精銳的部隊,一定要拿下崑崙戰役。
在「關門大虎」包圍全殲的戰術指導下,中國軍隊迎接著日軍的狂轟亂炸。戰爭越發慘烈,此時,戴安瀾親率兩個團的兵力,用大刀、鏟刀和血肉之軀做武器,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帶領著士兵們向崑崙關最後一道坎——界首陣地發動攻擊。
在激血奮戰中,雖然中國軍隊傷亡慘重,但終究是拿下了這場戰役。日本戰史中也說崑崙戰役的失敗,是他們在「中國事變以來,日本陸軍最為暗淡的年代。」就連日本軍官中村正雄也在死前寫道:「在崑崙關我應該承認,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國軍隊更頑強的軍隊。」
這場戰役一直打到了1940年的11月,而戴安瀾也因為在戰爭中身負重傷以及他出色的表現,獲得了一枚四級青天白日寶鼎勳章,更被蔣介石讚譽「當代之標準青年將領。」
1941年12月16日,剛剛從崑崙戰役中修復過來的戴安瀾就帶領著第200師的士兵們遠赴緬甸,協同英軍作戰。抱著「易水訣別」的決絕與抱負,將軍給夫人王荷馨留下絕筆家書,以示自己堅定不移的信仰和信念。
當部隊剛走到雲南保山時仰光就已經失守了,戴安瀾帶領著士兵們原地待命,等候上級的指示,在保山等待的過程中,戴安瀾和他的部下們沒有半分鬆懈,而是指揮著士兵們不斷訓練,提高實戰的能力。直到三個月後,第200師才接到國民黨最高指揮部的命令,前往緬甸,支援英軍。
在英軍節節敗退,退往同古的危急情況下,戴安瀾將軍接到進入緬甸,同日軍奮戰的命令,將抗擊日寇的重擔接到了自己的身上。將軍帶領著部隊前往英軍所在的同古,並在3月9日完成與英軍防守任務的交接。交接之後,英軍全部撤退戰場,而將軍迅速根據戰爭的實際情況做出戰略安排,下令士兵立即將陣地建立在皮尤河及其以南的地方,不幸的是,狡猾的日本軍隊很快就對中國軍隊的部署有所察覺,並與中國軍隊展開了激烈的交戰。在戰爭中,將軍指揮有方,不僅擊退了日軍,更為英國軍隊的撤離打好了掩護。
3月20日,日軍在皮尤河戰役失敗的基礎上,展開了更大力度的搜索,開始瘋狂報復第200師。在日軍猛烈的炮火下,戴安瀾的部隊受損嚴重,而英軍空軍志願軍也全部陣亡,此前承諾支援的美國空軍志願軍也未按照約定加入戰爭,就連國內第5軍第96師的支援也因為集中不及時,沒能給予支援。此時的第200師處於孤立無援的困境中,隨時都有被殲滅的危險。在這危難之際,戴安瀾再次力挽狂瀾,化腐朽為神奇,通過同古戰役挽救了被困緬甸戰爭的英軍,極大的保證了英軍的安全撤退。
4月19日,原本就因平滿納會而錯失先機的中國軍隊,又遇上了羅卓英這個懦夫,他不僅放棄了保家衛國的使命,更帶領著中國遠徵軍的主力人員,隨同中美盟軍參謀長史迪威撤往印度。戴安瀾將軍再一次臨危受命,奉命攻克棠吉,在收復棠吉三日後,又被命令放棄棠吉,轉往羅列姆戰場。可是在攻打羅列姆的時候,他聽聞另一戰略要地臘戍失守,大驚失色的他說道:「臘戍淪陷,退路被阻,我遠徵軍死無葬身之地也!」
果然如將軍所言,臘戍失守後,緬甸戰場的局勢越來越不利,幾個重要戰略點相繼淪陷,遠徵軍的回國之路被堵死。在此情況下,將軍依然沒有和羅卓英等人一起退往印度,而是堅持與日軍奮戰,率領部隊繞路回國。溼熱氣候下,不僅天氣情況惡劣,而且蛇蟲鼠蟻等多不勝數,士兵們餓死的、病死的、毒死的,不計其數。在抹谷到南坎間的森林峽谷內,中國軍隊再一次遭到日寇的襲擊。槍林彈雨中,將軍不幸受傷,自然條件惡劣加上醫療設備的欠缺,將軍的傷口一拖再拖。終於,在5月26日,將軍還是走了,走在了異國他鄉的地方,走在了回家的路上,走在了為國奉獻、馬革裹屍的英勇道義上。
戴安瀾在寫給妻子王荷馨的遺書上說:「現在孤軍奮鬥,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 」
忠烈至此,令人欽佩萬分。
1943年,毛主席為了紀念戴安瀾將軍,專門為他寫了一首《海鷗將軍千古》詩(將軍自號海鷗):「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戴安瀾將軍的事跡傳到國外後,也引起了很大反響,美國總統羅斯福為他授予了中國軍人獲得的第一枚「美國勳章」,並高度讚揚了他的事跡:「中華民國陸軍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於1942年同盟國緬甸戰場協同援英抗日時期,作戰英勇,指揮卓越,圓滿完成所負任務,實為我同盟國軍人之優良楷模。」
這位為國捐軀的勇士用這慘烈的方式永遠留在了緬甸戰役中,永遠留在了中國人民的心中!道一聲「英雄」、道一聲「中國軍人」,再道一聲說不盡的緬懷與哀傷!以再一次表達對逝去英靈的尊重與懷念。
謹以此文,向戴安瀾將軍獻上敬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