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法易讀14】微信朋友圈轉發不實信息違法嗎?

2020-12-27 澎湃新聞

【「疫」法易讀14】微信朋友圈轉發不實信息違法嗎?

2020-03-16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會各界一直投入抗擊疫情的行動中,網絡是網友們了解疫情信息的最主要途徑,但有的網友在網絡上發布未經核實的不實信息,有的網友在朋友圈大量轉發, 如果轉發中有謠言的話,會帶來怎樣的社會危害呢?傳播謠言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呢?

本期欄目邀請遼寧日澤律師事務所王瑩律師進行解讀。

網絡傳謠所帶來的後果和社會危害是很大的,謠言一旦被轉發,所帶來的後果和社會危害程度也是很大的。有可能造成百姓恐慌、社會秩序混亂。但如果轉發時不知情,並非主觀故意而誤將謠言轉發的,公安機關不予追究其責任,但可責令其刪除轉發的不實信息。如果主觀上故意在網上編造或轉發謠言的,則將根據所造成的後果和社會危害來進行依法處理。

傳播謠言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呢?相應的處罰又有哪些呢?

1、治安處罰

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根據《治安處罰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2、刑事處罰

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警情、災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絡言行要負法律責任。網友要增強依法上網、文明上網的意識,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誤傳謠言怎麼辦?不要著急,冷靜下來,將轉發的朋友圈立即刪除,避免謠言的影響擴大,避免讓更多人看到或轉發,之後發表聲明,寫明謠言信息,呼籲已經轉發的小夥伴們立即刪除,不要再繼續傳播,不再傳謠信謠,採取一定的措施去積極闢謠儘快地讓自己的朋友圈裡不再流傳這份謠言,以免事態擴大。

給您提個醒:一定要從官方途徑了解疫情信息,疫情面前遵守法律規定,善於甄別信息,不隨意轉發,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切勿編造、散布、轉發不實信息。

微信搜索

「遼寧普法」

原標題:《【「疫」法易讀14】微信朋友圈轉發不實信息違法嗎?》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微信發假信息或坐7年牢 搶紅包幫人轉發非法廣告也違法
    □本報記者 董世傑  2017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以下簡稱《反恐法》)已經實施整整一年,但對於這部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真正了解它的人並不多。大多數人認為,恐怖主義活動離自己的生活非常遙遠,更有甚者,不清楚自己的行為已經突破了《反恐法》的底線。
  • 違法!轉發一條「朋友圈」,被罰2.5萬元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微信朋友圈已成為許多人發布和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此鄭重提醒朋友圈並非法外之地亂發朋友圈不是個性小心違法轉發一條朋友圈,被罰款25000元福建三明的小王因為在朋友圈轉發一條關於某些產品可以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廣告信息,面臨罰款25000元的行政處罰。
  • 微信裡虛假信息頻現 朋友圈轉發信息當謹慎
    浙江在線05月20日訊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晚上睡前最後一件事就是刷微信朋友圈——這已經成為很多湖州市民的習慣。看到好玩的、新鮮的或者令人震驚的信息,隨手一點,便輕鬆地轉發出去。可這其中也伴隨著一些虛假信息。  微信朋友圈虛假信息泛濫  網友「影子」是微信朋友圈的活躍人士。
  • 阿爾山這4人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發表不實信息,請勿相信!
    4月21日,網安大隊在工作巡查中發現,有網民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發表了一篇與事實不符的信息:內容涉及新冠病毒感染等內容,捏造事實。發現此信息後,網安大隊民警立即展開核查落地,經查,阿爾山市網民王某、李某紅、陳某、李某強等四人在未經核實情況下,將該信息轉發到自己的朋友圈和微信群傳播。
  • 平南一男子在多個微信群發布不實信息視頻,被抓了!
    近日,平南縣公安局依法對一名在微信群上發布不實信息視頻、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違法人員予以行政拘留5日的處罰。 為了博取他人關注,吳某堅用手機拍攝了一段時長2分56秒的視頻,並且配上了「政府強行霸佔土地……全部由公安幹警參與……大家看看有這麼野蠻的政府嗎?」的聲音,然後再將該視頻發到了多個微信群裡。
  • 微信公眾號發布不實信息被判擔責
    晚報訊 如東當地某知名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則推文,直指一家早教中心甲醛超標,然而文章裡提到的內容並無事實依據,不但侵犯了早教中心商譽,還引發了一系列「後遺症」。
  • 轉發一條朋友圈,被罰25000元!疫情滋生詐騙「新套路」!如何辨別?
    導讀:朋友圈並非法外之地,疫情期間,某些虛假信息亂發朋友圈會構成違法。   福建三明的小王因為在朋友圈轉發一條關於某些產品可以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廣告信息,面臨罰款25000元的行政處罰。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jjbd21;記者:朱英子)、廣州日報、工人日報、央視財經、江海晚報、福州新聞網   「想知道最近有什麼新聞嗎?刷一下朋友圈吧!」   疫情期間,不少人通過微信朋友圈裡獲取最新戰「疫」信息。
  • 個人在微信群、朋友圈銷售「口罩、額溫槍」違法嗎?
    疫情期間,微信朋友圈賣口罩的很多,有部分不良商家趁機大發國難財。與此同時還有銷售假口罩和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口罩,這類在朋友圈兜售的最常見,並且還有利用口罩進行詐騙的,因此很有必要了解朋友圈買賣口罩其中的風險。
  • 微信朋友圈這樣發,被罰400000元!
    朋友圈也不是想發啥就能發啥,否則將惹上大麻煩。這不有人就被罰了400000元!朋友圈發布虛假廣告被罰40萬朋友圈裡這樣一款固體飲料被大肆宣傳,賣家聲稱,該產品勝過任何藥品。能讓常年臥床的百歲老人四天坐立七天行走,讓癌症患者不吃藥就可以痊癒…」海口的劉女士看到後,便花4萬元買了約190盒產品,但後來發現家人吃了150盒產品後,病情並未好轉,想要退款結果被拉黑。隨後,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收集到相關證據後,依法對三名涉嫌在微信朋友圈發布違法廣告的人員罰款40萬的行政處罰(其中,A某被罰15萬元、B某被罰10萬元,C某被罰15萬元)。
  • 微信朋友圈罵人該不該被處罰?
    8 月 7 日,甌海法院發布最終判決,李某以不屏蔽任何人的方式公開發布微信朋友圈向張某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發布的道歉內容至少保留十日。李某朋友圈公開道歉內容 來源:甌海法院官方微信公眾號事件一出,立即引發網友熱議。值得注意的是,8 月 10 日,甌海法院官方微博轉發人民日報博文並配文 「就 ... 紅的挺突然的。」
  • 疫情期間故意散布他人隱私信息被拘留
    經查,李某某將相關涉疫個人信息及有關文件,分別轉發到家人微信群中,其中李某某、張某某、張某某、孫某某分別點對點進行轉發,蘆某得到信息後轉發至多個微信群中,導致相關個人信息在網絡上大量傳播。經訊問,違法行為人李某某、蘆某某故意將他人涉疫個人信息在多個微信群中轉發的違法事實供認不諱。違法行為人李某某、張某某、張某某、孫某某對本人點對點非法轉發他人涉疫個人信息的違法事實供認不諱。
  • 這麼發,違法!
    然而仍有個別網民不經核實,便將不實信息加以編造傳播,不僅給他人帶來困擾,同時也使自己身陷囹圄。 4月2日,有網友在抖音平臺發布了一則關於「廣東大埔發生命案,一男子砍殺妻女後自殺」的視頻,視頻中能看到有人被抬上救護車、民警到場處置的畫面,引起社會恐慌。經過大埔縣公安機關調查,該視頻純屬謠言。大埔近日未接到此類警情,視頻中的內容並不是發生在大埔縣。
  • 惠州的小夥伴幫朋友轉發廣告要注意啦,信息不實你也要擔責!
    幫朋友發廣告要小心《辦法》規定,網際網路廣告主應當對廣告內容的真實性負責,而廣告主的範圍擴大到自然人,將網絡紅人、大V等在內的自媒體人也納入管理,這其中包含微信朋友圈代購、微信公眾訂閱號、微博大V發布的商業推廣信息等,這意味著網紅、大V在朋友圈裡發布違法廣告也將承擔相應違法責任。
  • 消費- 朋友圈發假信息騙錢微信朋友圈怎麼識別虛假信息
    微信的使用人群越來越多了,以至於現在很多不法分子都從中使用手段進行牟利,近日就有朋友圈發假信息騙錢的消息傳出,到底是什麼樣的信息呢?在微信朋友圈怎麼識別虛假信息?朋友圈發假信息騙錢如今各種微商或者營銷號在朋友圈隨處可見,甚至打開朋友圈都是各種產品或者推銷,如今的朋友圈更像一個生意圈一樣,朋友圈發假信息騙錢究竟是用的什麼手法?微信朋友圈騙錢上海男子蔣某利用曾在旅行社工作過的經歷,在微信朋友圈裡發布低價或虛假旅遊信息,騙取141人錢款共90多萬元,用於賭博揮霍。
  • 強制員工轉發朋友圈,不發就扣錢?!
    當大家都用微信交流之後,朋友圈就變成了一個商機,很多單位領導要求員工轉發宣傳公司相關業務。這種情況你遇到過嗎?、「XX品牌|99.9%的女生都不知道的減齡穿搭」、「超級奧萊秀,大牌低價,盛夏鉅惠大動作」……這些都是寧波新華聯商廈員工阿華(化名)朋友圈轉發的內容,是一些商場促銷活動廣告信息,內容有海報圖片的形式,也有微信文章。
  • 轉發朋友圈就能免費領陽澄湖大閘蟹?又是套路!萬一個人信息洩露……
    朋友圈都在發 也想薅波羊毛試試 林小姐說,當時她在朋友圈看到有位微信好友轉發了一張海報,並留言只要轉發海報到朋友圈,就可以免費領取一盒陽澄湖大閘蟹,包含公蟹兩隻,母蟹十隻,快遞還能全國包郵。免費的羊毛怎麼能不薅呢?林小姐表示:「我起初還是有些懷疑,於是問了我那位朋友,朋友說是她的一位朋友讓她幫忙轉發的。而且當時我的很多同事也都轉發了這張海報,我就放鬆了警惕。」
  • 朋友圈照片暴露位置信息?微信官方:假的!
    可在拍攝時選擇關閉位置信息或不發送原圖。當手機定位打開且拍照設置保存了地理位置,微信發照片時選擇發送原圖,能洩露多精確的拍攝定位呢?記者對此進行了測試。記者將微信好友發來的原圖下載保存到電腦,打開圖片,點擊「顯示位置信息」。該圖片的相關信息立刻直接顯示了出來,甚至包括詳細的經緯度,同時可以直接在地圖上查看。
  • 強制員工轉發朋友圈,不發就扣錢!你為單位發過嗎?
    當大家都用微信交流之後,朋友圈就變成了一個商機。很多單位領導要求員工轉發宣傳公司相關業務,這種情況你遇到過嗎?、「艾娃|99.9%的女生都不知道的減齡穿搭」、「超級奧萊秀,大牌低價,盛夏鉅惠大動作」……這些都是寧波新華聯商廈員工阿華(化名)朋友圈轉發的內容,是一些商場促銷活動廣告信息,內容有海報圖片的形式,也有微信文章。員工轉發的微信朋友圈廣告阿華所在的商廈經營各類名貴鞋服家電、休閒美容等百貨,有很多營銷信息需要發布。
  • 重慶律師:微信罵人犯法嗎?在微信上被辱罵如何反擊?
    如今,微信、微博等已經成為主流社交通訊工具許多人都會在這些平臺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心情由於網絡的公開性,發出去的內容稍不注意便有可能引發侵權如在朋友圈言辭激烈地辱罵他人所以,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絡上的自由也需要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否則很可能發展成為網絡暴力,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最終構成違法行為甚至犯罪。重慶瀚灃律師事務所陳律師:微信已成為人們社交活動的重要工具,微信群、朋友圈也成為人們社交活動的新場所。
  • 販賣核酸報告、冒用行程碼 新疆警方嚴打涉疫違法案件
    疫情當前,全民戰「疫」。然而,萬眾一心渡難關的時候,竟然有人心存僥倖、頂風作案…… 案例1:想賺錢?朋友圈販賣檢測報告 7月25日,烏魯木齊市公安局水區分局接到群眾舉報,稱有人在微信朋友圈販賣核酸檢測報告,承諾可開全國各地醫院診斷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