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沒有大象,因何簡稱為「豫」?一座3000年古墓的現世揭開謎團

2021-01-17 騰訊網

唐代·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當初安史之亂,唐朝軍隊丟盔卸甲,丟掉大部分土地。包括詩中所指河南,反叛頭目安祿山在洛陽稱帝,算是他的「起家之地」。這次收復失地,真的很振奮軍心,難怪杜甫那麼激動。

很早之前,河南為中原文明最早發源之地, 遠古時期就有人類居住。如果說封建王朝,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當初在此地建都。中國經濟重心南移之前,它一向是兵家必爭之地,統治者很重視。特別是古都洛陽,幾次成為首都。

中國有那麼多省份,每個省都有自己簡稱,算是特色地域文化。山東簡稱為「魯」,因為該地為齊魯大地。廣東為「粵」,更讓人聯想到粵菜。有些省份簡稱,就十分簡單,直接用自己名字。像北京 的「京」、天津 的「津」、四川的「川」,被人們輕鬆記住。

至於河南簡稱為「豫」,有些人就直呼看不懂,有時看字面意思,與大象文化有關。然而河南本身沒有大象,為什麼會有這種簡稱,事情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一座古墓解開謎團

事實上這個「豫」字,很早之前就開始流傳,大禹時期,就將河南稱為「豫州」。如今河南大部分地區,很早之前都屬於豫州。雖然大家很奇怪,不過一座3000多年的古墓,幫助人們揭開這個「謎團」。

雖然一直傳言,遠古時河南為亞熱帶氣候,天氣和現在的雲南很相似。說是該地生活著大量的大象,但是對於這種說法,有些人持懷疑態度。看到現在這個環境,很難想像到竟然有大象生存,雙方似乎不沾邊。無疑這座古墓,不僅讓人們熟知商朝歷史,還能夠解開,關於大象的疑問。

眾所周知河南歷史很悠久,擁有眾多名勝古蹟,知名度最高當屬殷墟遺址。這片土地上自然肯定有商朝古墓,畢竟商朝上層人士,主要活動在河南地區。等到建國以後,陸續挖掘出好多文物,像國寶「后母戊鼎,就是在河南安陽市一個小莊子古墓所發現。

當初這個文物發現,讓考古學家們把目光,瞄準華夏大地。說不定這個地方,竟然是一個「大寶藏」,說不準還會有新的發現。

果然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當地文物局意外發現國母「婦好墓」。婦好在商朝人氣,可以說相當高,主要依仗於「強悍」武力值。雖然是王后,婦好權利相當大,不僅管理後宮,而且還親自上戰場。

說到歷朝歷代女將軍中,知名度最高當屬楊門女將,包括佘太君、楊七姐、楊八妹等。如果說道年輕一輩的帥才,公認最為優秀非穆桂英。不僅武藝高強,親自上陣殺敵,行軍布陣絲毫不遜色於男人。婦好的軍事能力,絲毫不亞於穆桂英。

武丁率領將士徵戰時,她多次奉命作戰,在朝廷地位頗高,不僅掌握朝中的兵權,還負責主持祭典,擁有自己獨立封地。因為對商朝突出貢獻,武丁對其十分寵愛,夫妻兩人共同管理天下。

婦好去世以後,武丁十分悲痛,為其修建龐大墓地。這個古墓對於研究商朝歷史,有很重要借鑑意義。因為沒有被盜墓賊光顧,裡面東西保存完整,研究價值相當高。哪怕裡面陪葬品數量不多,一點不影響其收藏價值。

進入古墓以後,考古專家們真的是超級興奮,出土文物有青銅器、玉器、象牙器等。有些文物上面,還寫著珍稀的銘文,有助於研究商朝歷史。根據上面字體,證明埋葬者身份,確定其為婦好墓。

發現大象生活痕跡

當初大禹治理天下時,把河南大部分地區稱為中原,那時當地生活著大象、犀牛、猿猴等動物。天氣很溫暖,人們穿著十分薄,適宜各種生物生存。這次考古學家,在婦好墓中發現大象「活著」證據,證明大象確實存在著。

發現一個「商代嵌綠松石象牙杯」,還有「象牙帶流虎鋬杯」,從外形來看,堪稱珍貴藝術品。但是考古學家感興趣東西,不在於上面有那麼多綠松石,而在於用象牙材質據說,商紂王就拿著象牙筷子,說明「大象文化」有千年淵源。

這兩件文物證明一定:古代的河南地區,就是傳說中的「豫州」,人與大象和諧共處。後來根據史料查詢,了解到商朝時,人們已經訓練大象,並且把其用作到戰場當中。

據說當年帝辛徵戰東夷部落時,因為打不開局面,選擇用大象充作前鋒。《呂氏記載》中,也有相關記載,進一步「印證」那段歷史。殷墟挖掘過程中,同樣發現大象的遺骸,還有關於大象文字記載。

倉頡創造字體時,也是依據事實,並不是天馬行空。如果把「豫」按照拆字法來看,就是人牽著大象。商朝本身是河南 「高光」階段,用「豫」來做簡稱,更有很強紀念意義。雖然後來因為地形、天氣變化等,大象數量持續減少,不過那段歷史不能忘卻。

大象在中原王朝,並不僅僅局限於打仗,還有別的用途。以往朝廷上早朝時,大臣們手裡都會拿著一個笏板,影視劇當中經常見到。某種程度算是身份象徵,那個其實就是由象牙做出來的,不過後期因為大象數量減少,才改用別的材質。

勘察商朝各種名勝古蹟時,依然發現好多象牙做的雕刻,藝術價值相當高。無疑再度說明在那個朝代,確實存在著大象,影響人們日常生活。那個階段活躍的動物有很多,除了大象之外,還有白猿,《封神演義》中就提到過。

現如今大象分布

野生大象主要分布在雲南,集中在熱帶地區。傣族人日常生活,會與大象「打交道」。不僅用來當寵物,有的還會運輸搬運東西。真的很難想像,夏商周時期,北方竟然會分布著大量大象,最遠到達北京。

中國生活大象種類,主要為亞洲象,生活在西雙版納地區。事實上境內大部分地區,不適合大象生存,因為他們棲息在熱帶雨林、山坡、草原等。食物有竹筍、嫩葉、野芭蕉等。因為天氣惡劣,大象生活地區不斷壓縮,降低其數量,為了保護這個動物,有關部門出臺政策予以保護。

除了自然環境惡劣,還有一個原因,同樣制約其生存。就是偷獵者肆意捕捉,他們想要偷取的東西,就是象牙。很早的時候,人們用它來製造藝術品,價格不菲。古代上流人士送禮時,象牙杯都是稀罕物品,自然帶動捕獵活動。

總結

《左傳·桓公十年》:「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恐怕大象都沒有想到,就是因為象牙,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因此有些國家為保護它,主動把其象牙割下來。保護大象是世界動物保護組織,這麼年來關注的話題,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

中國有五千年歷史文化,每個省份都有自己引以為傲的「事跡」,像山東齊魯文化、廣東的嶺南文化等。如果想要了解,不妨查閱資料,了解老祖宗的「貢獻」。這麼多年,華夏文明並沒有斷絕,代代流傳,離不開前輩們努力。

人生在世,要做到「勿忘初心」,應該學會尊重歷史。這些歷史古蹟,並非是現代人類所擁有的,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屬於全人類所有。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將其繼承下來,將其進一步發揚光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河南並沒有大象,為何使用「豫」作簡稱?3000年古墓揭開了謎底
    我們常見的「豫」字其實有很多種解釋,《爾雅》記載:「豫,樂也」,《易經》中則說:「豫,悅豫也(豫,喜豫說樂之貌也)。」但這些都不是它的本意,《說文》記載的才是:「豫,象之大者。」也就是說,河南省的簡稱,原本跟象有著密切的關係。
  • 河南衛視以大象做臺標,河南簡稱豫字裡也有象,這個「象」從何來
    我們大家都知道,河南簡稱「豫」,這個「豫」字裡邊有個「象」字。今天河南衛視的臺標也是大象!可是河南沒有大象啊!請問,這個「象」從何而來?而將他的首都陽城所在的地方稱為「豫州」,也就是我們所俗稱的中原(中原大致範圍以是今河南省為中心及其周邊區域)。·古代「凡大皆稱豫」;在《爾雅》中也有說過:「豫,樂也,厭也,安也,舒也」。所以「豫」的含義,在古代一直很尊貴。
  • 河南簡稱為豫,古代河南到底有沒有大象?什麼時間不存在了?
    說到河南省簡稱「豫」我就想到象棋,既而想到肘子的言論:象棋起源於印度,因為古代中國沒有大象。所以說,無論是什麼人,都要多讀書,不然只會貽笑大方。西伯利亞都曾經是溫暖溼潤的地帶,生活著大量劍齒象,為何遠古中國就不能有象呢?
  • 河南為什麼簡稱豫?「豫」字是什麼意義?
    所以說河南省簡稱豫是一個長久的歷史傳承,沒有什麼複雜的緣由。有一個好玩的問題是,大禹劃分九州的時分,為什麼會給這塊中央取名叫豫州?如今有一種普遍的解釋是說,由於河南地域在幾千年前有很多大象。大家看「豫」這個字,是一個予加一個象,它的象形含義就是「牽著大象」,所以叫豫州。
  • 河南為何簡稱「豫」?許多人都認為和大象有關,其實是這樣的
    河南為何簡稱「豫」?許多人都認為和大象有關,其實是這樣的導語:我國省份眾多,而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簡稱,並且其中都蘊含著十分獨特的意義。對於我的家鄉河南,相信大家再熟悉不過了,但為何河南的簡稱為「豫」呢?
  • 80%的姓氏起源於河南?3000年前河南盛產大象?細數河南驚人歷史
    如果減去一些多源的姓氏中源於河南以外的成分,人口百分率會有所下降,但起源於河南的姓氏總數是1834個,減去97個,還有1737個,加上這些姓氏,起源於河南的姓氏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率仍在80%以上。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河南是姓氏資源第一大省,海內外華人的祖根大半在河南。
  • 河南為什麼簡稱「豫」?跟大象有沒有關係?誤解多年真相是這樣!
    相信經常看武俠小說的人都知道,「中原」是很多英雄聚集的地方,沒錯中原就是河南鄭州,中華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像是現在我們開車的都知道,車牌最前面都有省份或者直轄市的簡寫,像是晉鄂湘粵,都有自己的簡寫,那麼在河南的我們最常見到的就是豫了,很多人都疑問這個字的來源是什麼?這和大象有關聯嗎?
  • 每個省都有自己的簡稱,你知道河南為什麼稱為豫嗎?
    我國每個省都有自己的簡稱,很多省的簡稱跟這個省的名字一樣,如浙江簡稱浙,江蘇簡稱蘇,黑龍江簡稱黑等等,但也有很多省的簡稱是一些不常見的字,比如湖北簡稱鄂,安徽簡稱皖,福建簡稱閩,江西簡稱贛,廣東簡稱粵,這些字雖然看起來有點奇怪,但其實每個都有悠久的歷史來源。
  • 《地宮筆記之五百龍首》定檔9月15日 新「鐵三角」破水下古墓謎團
    最近,磨鐵繼《盜墓筆記》之後重磅打造的第三部筆記系列小說《地宮筆記》已改編成電影——《地宮筆記之五百龍首》,將首次探秘南京城河底的千年古墓。  首次探秘南京水下古墓 揭曉掩埋千年的詭秘疑雲  和《盜墓筆記》、《鬼吹燈》系列電影有所不同的是,《地宮筆記》發生在人口密集的南京城河底,將首次探秘水底古墓,危險指數和難度係數極高
  • 《古墓奇兵》一座小島解開父親失蹤謎團
    經典遊戲改編,安琪莉娜裘莉成名動作片系列代表作再次重啟,「古墓奇兵」敘述21歲的蘿拉卡芙特(艾莉西亞維坎德飾演),在東倫敦街頭騎著單車擔任快遞員,她不願面對探險家父親的離奇失蹤,也拒絕繼承父親探險的衣缽,生活漫無目的。
  • 河南有沒有野生大象 商紂王:有啊!周天子:還有犀牛嘞
    這一節咱們說大象。很多人認為大家是外來生物,至少不會是漢民族所生活的地域,尤其是中州河南會有的生物。對於這種觀念,司馬請你認一個字:這個,便是甲骨文「象」。如果沒有感覺,還可以再看一個字:這是金文「象」,稍後,便演變成了這樣。
  • 因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河南一城市3000年未改名,只為紀念一位美人
    歌詞裡說「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又「因為一座城愛上一個人」。這一點在3000多年前的已經化為現實,並且一直流傳至今。話說春秋初期有一個諸侯國,它位於今河南息縣城西南6公裡青龍寺一帶,它的名字叫息國,被滅國後又稱息城。
  • 1934年,河南發現一古墓,揭開千古大秘密
    1934年,河南發現一古墓,揭開千古大秘密文|小望帶你看歷史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中國歷史上真的有龍嗎?
  • 「打假鬥士」方舟子宣稱:象棋是印度發明的,因為中國沒有大象
    印度曾根據中國出土的文物和文獻,試圖證明象棋是印度的,象棋最早是通過絲綢之路傳入唐朝,成為寶應象棋,再經過宋代改造,成為中國象棋,不過1972年南斯拉夫歷史學家在《象棋-宇宙的象徵》一書當中寫道,象棋起源公元569年的中國象戲。
  • 中原沒有大象,也沒有用大象打過仗,所以中國象棋是印度發明的?
    2008年6月7日,象棋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象棋來源有兩種說法,一是伏羲先天八卦推出,另一是韓信推出。無論怎樣,中國象棋的思想源於《易經》,與《易經》中的太極八卦圖有很大的聯繫,可以這麼說,中國象棋就是太極八卦。
  • 1987年,河南發現一古墓,揭開千年大秘密
    1987年,河南發現的一座驚天古墓,揭開了千古辛密。城牆下的一座千年古墓位於河南濮陽縣的西水坡,南靠本縣的老城牆,1987年,當地政府打算為縣城修建一個水庫,工程隊經深思熟慮後,選擇將西水坡作為建造起始點,因為這裡是一塊低洼地帶,用來造水庫再合適不過。
  • 方舟子:象棋不是中國發明的,是印度,因中國沒大象,河南人笑了
    第二,中國古代是有大象的,而且數量不少。歷史記載當中許多地方曾經有很多大象,甚至我們中國有個省的名稱,就是以大象命名的,這個省就是河南省。河南省簡稱:豫。說文解字裡面是這麼解釋「豫」的:「豫,象之大者。」河南在古代就是專門產大象的,而且是大象裡面的「大」象。
  • 河南出土蘇妲己墓,揭開其真實面目,專家:我們冤枉了她幾千年
    但是妲己並不像我國傳統文化《封神演義》裡那般魅惑人心,更沒有禍亂朝綱的通天本領。而在發現妲己的古墓時,專家才揭開了她的真實面目,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之前,大家一直冤枉妲己是妖女。所以專家大呼,人們竟然冤枉了妲己幾千年之久。那麼歷史上的妲己究竟是怎樣的呢?
  • 中國的省份簡稱是怎麼來的?你的家鄉是什麼?
    一省之簡稱,蘊含著太多的歷史文化底蘊,自然鄉土情懷,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簡稱的由來吧。| 北京 |先說首都北京,早在戰國時,北京就是燕國的都城,人稱燕都。唐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稱應天皇帝,國號大燕,建元順天,改範陽為燕京,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從此北京有了「燕京」的稱呼。
  • 長牙鋒利的動物被馴服為「秘密武器」,商人馴象用於軍事可信嗎?
    西方傳說,大象曾被用於軍事,是古代戰場上的重型武器。我國最早關於古人馴象用於作戰的記載是《呂氏春秋古樂》,據記載:「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服,即馴服之意,學者以此為依據,認為在商代時期大象就被人們馴服用於戰爭了。商人服象也成為眾多學者約定俗成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