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坐對身體的好處

2021-02-22 智慧福報

跪坐即中國古時的正坐,是禮之要求,也是一種自我德操的修行方式,更是唐密修行的基本坐姿之一,也可稱之為修學唐密的基本功。

唐密祖們正是認識到了此種坐法的積極意義,結合時代環境,決定修法時以跪坐作為修行的基本功,並在實踐在得到了好的法驗。

一千多年來,唐密一直堅持這種作法,並為日本、韓國等國廣大民眾所認可接受,好像一提到跪坐,就是日本。殊不知,這是他們從我們老祖宗那裡學來的。不僅如此,日本人隋唐宋時期從中國學去的東西都不敢變動地流傳了下來,同樣我們的許多民間傳統也在日本保留了下來,比如「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而我們自己卻遺失了。要知道,一味說跪坐是日本的東西,可就有些忘本了?!
       

      那麼,跪坐的基本情況如何?有什麼意義?如想學習該如何作?下面就掌握的資料圓心說明。

       一、跪坐簡史
       什麼是跪坐?跪坐即古時唯一正規的坐姿,是我國古代人的居坐的方式,就是席地而坐,臀部放於腳跟上,上身挺直,雙手規矩的放於膝上,身體氣質端莊,目不斜視,有時為了表達說話的鄭重,臀部離開腳跟,叫長跪,也叫起,樂羊子妻勸丈夫拾金不昧時,就用這個姿勢說話。現在日本人的坐姿即以此為主。
       一般人都是跪坐在地上的蓆子上,兩個人對坐談話,不知不覺越來越近,膝蓋都碰到了,就叫觸膝談心。有時蓆子比較大,可以坐幾個人,割席就是絕交的意思。
       因為地上潮溼,為了舒服一些,也為了健康,有條件的話就把坐的地方抬高一點,漢武帝時代那種底下能躲人的床就是這樣的,但當時坐姿還是跪坐。
       估計古代中國和日本一樣,進門要脫鞋子,劍履上殿是一種很高的禮遇,一般官員進殿是要脫鞋的。握猜想那時即使皇帝的殿,地板大概也是木板的,如果是磚頭,長期跪坐著肯定不利健康。
       當然除了跪坐,別的姿勢也有,但那是無禮的,例如兩條腿向前坐,叫萁坐,是侮辱人的姿勢,荊柯刺秦王不成,對秦王萁坐,就是表達對秦王的憤恨,這個姿勢的含義,大概和現在豎起中指類似。孟子結婚不久,進臥室看見妻子萁坐,差點要出妻,被母親勸阻,可見姿勢很重要。垂腿坐就是在萁坐的基礎上彎曲兩腿,所以雖然有架高的坐具,不等於可以垂腿坐。下級對尊長這樣坐不必說,尊長也不允許用這種姿勢對下級。
       最早出現垂腿坐大概是有了胡床之後,主要是戰爭、打獵的時候用,垂腿坐開始流行,可能是五胡亂中華之後的事情了。
       我們現在坐在凳子上,雙腳垂直下來的坐法,大約是從南北朝以後才傳入,是從當時西域國家傳來的,因此也叫「胡坐」,雖然人們在唐代正規禮儀仍然以「正坐,趺坐(既是盤腿而坐)」為主,但社會上已經開始風行起了「胡坐」,以至到了宋朝,正座正式被胡坐所取代。
       唐之後胡風盛行,才漸漸改為高坐,也就是「胡坐」。就是垂足而坐。宋之後徹底取代跪坐。跪坐只是不普及了,中國人一直到清朝還是有跪坐這個坐姿的。並不是徹底消失。


       二、古代的禮儀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一切萬物形態才自於禮儀」是華夏原道論的中心思想,坐也不能例外。
       在跪坐的年代,君王也必須跪坐著,因為這是禮儀。若不跪坐,則是對大臣的不敬,說不定就要被大臣趕下臺了。
       《史記》卷七十九「範睢蔡澤列傳」載:秦王跽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範睢曰:「唯唯。」有閒,秦王復跽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範睢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史記索隱》關於「跽」的解釋是:音其紀反。跽者,長跪,兩膝枝地。


可見,在這裡,秦王跽而請,範睢拜,秦王亦拜,已經完全沒有君臣貴賤,雙方都以禮相待,非常美好!後朝的三跪九扣到底從哪裡發展出來的值得討論!!
       大家看看閆立本畫的唐太宗接見西域使團的畫也是如此。
       試想,當你坐在板凳上,翹著二郎腿是否多少有些不莊重?無論跟你談話的那個人身份差距有多大,正坐是一種恭謹虔誠的方式。在更早的古代,君臣之間,上下級之間也要講究禮儀,不是像後世那樣上級只有居高臨下的份。「君視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不是在表現一種奴顏婢膝,而是一種各司其政達到一種和諧互不侵犯的關。當你禮拜上級的時候,上級嚴肅恭謹的正坐,是一種最恰當的表達,正坐比較端莊嚴肅,雖然很辛苦,也表現了古華夏族處世嚴謹。一是一、二是二的態度。當你坐在凳子上,東倒西歪的亂靠著,雖說是狂蕩不羈、不拘小節,但不知見你的人看到正坐與胡坐,哪個心裡更舒服些。
       禮,內在禮儀就是外在禮儀的更深層體現。古人凡事講究個「正」字與中和之氣。「故始有禮儀之正方可有心氣之正也」。當你端坐著,也是對自身內在禮儀的一種修煉。
       君王在正式的場合就是跪著,或者盤腿坐著,這才是正理。椅子沒有傳入中國之前,中國有板凳,但是是非正式的,坐板凳跟坐門檻沒什麼區別,正式場合要是坐著那個玩意肯定被人笑死,跟蹲著沒什麼兩樣。
       三國都看過吧。去看看裡面人怎麼坐的。難道坐椅子麼??
       看看他們地上鋪的什麼?沒有椅子,鋪的就是日本人到現在都在用的是榻榻米,都是跪坐。說白了就是我們夏天睡覺鋪床上時草蓆鋪地上。
       有人很瞧不起正坐,主要是因為它是一種跪於地的方式。其實這並不叫跪坐。在當時,本和跪這個概念毫無關係。「跪」這個概念主要是後世對那種行為由於無法理解而產生的一種誤解。認為跪本身就含有貶義是奴顏婢膝,所以才會有「男兒膝下有黃金」之說。可筆者不明白的是,且不說古代的「跪坐」根本就不是一種奴顏婢膝的表現形式,難道就算是「跪坐」就真的矮了一節,隨之精神氣節也會矮一節嗎?恰恰相反,在現代人眼裡最鄙視的古代正坐禮儀,卻是中國人創造出哲學文化最多,最注重精神氣節的時代。我們現在坐在椅子上,腰板挺的比誰都直,可結果呢?沒有比我們民族精神更微縮的時代。當你坐的越高,精神可能是懦弱脆弱的。當你矮一節坐在地上時,精神靈魂卻在天空中騰飛。這根本就與人跪與不跪,沒有任何直接關係。跪坐是一種外在表現形式,但他的精神內涵卻要更高層次。他與內在的精神沒有直接的聯繫,當我們最瞧不起這種「奴顏婢膝」而高高在上無比自豪高坐的時候心裡的民族精神卻是真正的跪著,恨不得給別人磕幾個響頭最好。當古代人身體雖然跪著,但卻可以真正的凌駕萬裡,傲視群夷,這種現象,到底值不值得我們反思呢?
   

    跪坐顯得更有禮,且有威儀。
       當然,跪坐雖然很莊重,但真的很累人耶!個人認為,在比較正式的禮儀性活動中可以跪坐,平時還是免了吧!就是現在的日本人韓國人平時也是不跪坐的,特別是年輕一代,那樣坐久了腿會麻掉的!但是,對修學佛法尤其是唐密的行者來說,堅持如此是必須的。
       三、跪坐的價值
       正坐雖然早已被歷史所取代,然其所蘊涵的文化內涵以及獨特的氣質仍然是有一定意義的。
       正坐講究的是心性內涵以及通過坐姿達到一種修身養性,修煉自身氣質,內外調合,和氣護身,從而達到形神兼備的目的。尋求的是一種內心與身體的和諧統一,更是一種哲理的升華。坐在地上,能感覺出是一種對自然精神的親近與追求。因而有些人才說,是更能體現華夏文化,精神境界的最佳外在表現。更能代表華夏原道精神。這不禁使我想到了這樣一句話,一個歐洲人在過了幾天日本生活以後,感觸道:我坐在地上,頭一次感覺到草墊中芳草芬菲的味道離我如此之近。我不是居高臨下的在遠離大自然的上空我行我素的生活著,而是變「矮」了,使得自己像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一樣觀察著周圍的一切,剎那間與自然融為一體。

我感覺到那種和諧美妙的滋味,不是站在草坪上用著割草機那種生硬的感覺(大意)。
       在現在人看來,恐怕已無法再了解這種形式了,他們怎能理解,兩個人面對面端坐著,一動不動一言不發好幾個小時?除非那是瘋子!但古代很多更高層次的理論哲理,就是在這種「瘋子」世界裡產生的。「當我端坐在地茵上的時候,狂傲的扶著琴,自然、端正的禮儀我都已具備,動心忍性,我覺得那也是一種對自己意志的修煉吧。諸子百家在我感悟中產生」一個哲人曾這樣總結過。所以,這就跟禪道的坐禪差不多,可見各國對哲學參悟的方式都是差不多的,而我們祖先一開始採用的為什麼不是胡坐呢?這恰恰說明我們的祖先更智慧更善於思考。
       正坐雖然不如坐椅子舒服,但卻最能培養人的氣質,事實上,當宋朝時期中國人放棄了正坐,而選擇了舒服的椅子的時候,民族的氣質就開始衰落了。軍人入伍,第一課就是站軍姿、走正步、練隊列,雖然這些都在實際作戰中沒什麼用處,但對於培養軍人的氣質和紀律性是絕對不可缺少的。民族的氣質,也許,真的就應該從恢復在禮儀場合下的正坐禮儀開始。
       這其實也是一種自我德操的修行。
       因此,有人說,坐的最矮的年代,是精神最高的年代。此言在一定意義上還是有道理的。
       正坐比較利於身體健康,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而坐椅子的基本都會大腹便便,這已經為實踐所證明。       不僅如此,更為重要的是,唐密祖們正是認識到了此種坐法的積極意義,結合時代環境,決定修法時以跪坐作為基本方式之一,並在實踐在得到了好的法驗。       如此做,自有佛法方面的涵義:
       (1)徹底放開根本執著,徹底降伏根本煩惱。
 
      (2)楞嚴經云:'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坐定放鬆—狂心歇息。
 
      (3)對'跏趺坐』之練習很有幫助。       正因為如此,一千多年來,唐密一直堅持這種作法,並為日本、韓國等國廣大民眾所認可接受,以致現在一提到跪坐,就想日本。殊不知,這是他們從我們老祖宗那裡學來的。如以後再如此說,可就有些忘本了?
    

   四、作法
       作為中國古時唯一正規的坐姿,跪坐即席地而坐。具體做法是:臀部放於腳跟上,上身挺直,雙手規矩的放於膝上,身體氣質端莊,目不斜視。鄭重訴說重大事情或表示極為禮敬時,臀部可離開腳跟,此即長跪。
       跪坐的技巧有很多:
       跪坐有助於練盤腿;
       跪坐時兩腳大拇趾要交疊,兩膝併攏;
       要墊得很厚,一是為了能久跪,二是暖性有助於身體氣血通暢。當然,在家裡沒有禪被什麼的,可以直接跪在席夢思床墊上墊個被子就好了。
       同時,跪坐還要切記三點:
       一是跪坐時不可以將全身的重量用臀部坐落在兩足之上,這樣會是身體呈現一種無法靈活活動的「死態」。
       二是跪坐時兩腳大腿肌肉必須出力將身體微微的「撐起」,使臀部與兩足之間有一張紙的間隔(可視練習者大腿租細變化)。
       三是要將脊椎挺直。
       若做到上述三點則跪坐時膝蓋是不須出力的,而且身體感覺是微微的「浮起」,隨時可因應四周的情況而瞬間跳起來。
       如此一來跪坐才不致於傷到自己的膝蓋。
       此外,透過跪坐還能體會呼吸力養成,但如果真的不能也不要免強,一開始可以先從5秒,10秒慢慢增加到1分鐘,3分鐘……
       同時,還要注意,坐的時候一定要放鬆,兩膝蓋的距離約三個拳頭寬(兩膝並起也可),腿不要出力,跨要松,總而言之把打坐的方式運用過來就對了,久了會越坐越舒服,也更能體會其中的奧秘,正確的跪坐,膝蓋應該不會受傷,當然開始最好不要超過1小時。
       如有興趣,不妨一試。如你是唐密修行者,就必須掌握並堅持。

當然也會累啊 但是人家從小就那樣 習慣了 而且他們的跪姿是有講究的 用力和姿勢都有助於他們跪的時間久些
跪坐:日本人稱之為"正坐"。即雙膝跪於座墊上,雙腳背相搭著地,臀部坐在雙腳上,腰挺直,雙肩放鬆,向下微收,舌抵上鄂,雙手搭放於前,女性左手在下,男性反之。
--盤腿坐:男性除正坐外,可以盤腿坐,將雙腿向內屈伸相盤,雙手分搭於兩膝,其他姿勢同跪坐。
--單腿跪蹲:右膝與著地的腳呈直角相屈,右膝蓋著地,腳尖點地,其餘姿勢同跪坐。客人坐的桌椅較矮或跪坐、盤腿坐時,主人奉茶則用此姿勢。也可視桌椅的高度,採用單腿半蹲式,即左腳向前跨一步,膝微屈,右膝屈於左腳小腿肚上。     古漢族是佩劍的,佩劍的士要時刻保持警戒狀態. 所以坐下來前,先單獨彎曲左腿,因為劍在左面,突然拔劍的時候,不會劃到左腿. 成單腿跪姿態.隨後再彎曲右腿,下. 膝蓋距離一拳寬度,雙手握拳,低在腰部. 站起來的時候,反之,先起右腿,便於拔劍,再起左腿. 這個是武人的坐法.

     文人的坐法是先彎腰,成鞠躬姿態,身體重心降低,隨後,雙膝蓋著地. 坐後和女子一樣,是雙膝蓋併攏,雙手平壓在前面. 另外,平日起居,可以用前一種. 但是祭祀,跪拜,必須用後一種.


跪坐能減少駝背及脊椎彎曲病變的發生

  跪坐對整個脊椎的生長發育和保養都是最佳的坐姿。《黃帝內經》上說:「粗守形,上守神!」這是在告訴我們,要保持形體端正。人的脊柱就像汽車的大梁,汽車大梁上放著發動機、水箱、變速箱等,大梁下再安上輪子,汽車就可以跑了;人的脊柱上也「掛著」人的五臟六腑,人的手和腳也象汽車輪子一樣,支撐點在脊柱上,這樣人就可以正常運動。

  大家知道買二手汽車,不能買出過事故的車,出過事故的車,車的大梁會有變形,大梁變形汽車的油耗就會增加,整體汽車的損耗也會增加。人的脊柱也一樣,如果出現小關節錯位或脊柱側彎,就會導致五臟六腑不能在正常的解剖位置上,會影響相關臟腑的氣血運行,時間長了就會引起患者臟腑的病變。

  跪坐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膝骨

  今天膝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關節疾病之一。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大約有1.9億骨性關節炎患者,4O歲以下人群中的發病率約為5%,而6O歲-75歲人群的發病率高於5O%,75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高達8O%。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作為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見和最重要的關節疾病,將成為威脅中老年人群健康,引起中老年人群致殘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而跪坐恰恰能保護我們的膝骨,減少膝骨關節炎的發生。

  跪坐能降低男性陽痿的發生

  現代醫學告戒我們,長時期坐著對身體不利,尤其不利於男性健康。因為男性的生殖器不適宜長時間受到來自下方的託力,久而久之將損傷男性功能,如果還是長時間坐在柔軟的坐具如沙發,則情況更糟。

  甚至有過這樣的極端例子見諸新聞:某青年因為痴迷上網,長時間風敗俗。因為坐椅子把睪丸坐壞死的男子畢竟很少,但這至少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信息:長時間坐椅對男性生殖健康客觀上存在威脅性。

  研究表明,常年坐在辦公室的男性,陽痿的發生率比其他職業男性高出幾倍。所以現代醫學建議白領男性,為了自身健康,不要在椅凳上坐得太久,隔一段時間就要起身活動。




您想擁有寶健網上商城?

長按3秒識別二維碼進入頁面



點擊免費註冊

詳情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點擊「閱讀原文」有驚喜

相關焦點

  • 跪坐有什麼好處 正確地跪坐只要三個步驟
    跪坐有什麼好處 正確地跪坐只要三個步驟 跪坐有什麼好處,跪坐即雙腿跪地,屁股坐在腳上,此時,脊椎呈自然狀態,腰椎沒有特別受力,背肌可正常發揮效力
  • 跪坐有很多好處,介紹一個瑜伽跪坐體式,趕緊試試吧
    跪坐有很多好處,介紹一個瑜伽跪坐體式,趕緊試試吧 說到瑜伽,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了解過,經常去健身房的人也知道,在健身房也會開設瑜伽課程。
  • 跪坐你聽過嗎?每天堅持三十秒,身體得到好處不止三種,趕緊試試
    其實有一種簡單的辦法能夠解決,那就是跪坐,若是我們每天能夠跪坐,就能夠幫助我們解決一些亞健康到時的小毛病,這種跪坐的方式,其實從古人開始就有了,古人不管吃飯,飲食,看書,都喜歡保持跪坐的姿勢,這樣既能夠保證頸椎的健康,同時也能夠維持身體的穩定性,對於我們身體的好處可不止這些,每天做個三十秒就有不錯的效果了,它是如何能夠起到這樣的效果的呢?一般來說是因為它這些功效。
  • 每天跪坐三十秒,有意想不到的好處?提醒:能堅持,好處不止3個
    其實,有一種更為簡單的坐姿就可以對身體有很多好處,那就是跪坐,並且只需要每天跪坐30秒就可以提高身體免疫能力。跪坐的姿勢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並且在電視劇或電影中應該多次見到過,因為這種坐姿在古代就有了,古人在看書、吃飯都有這種習慣,可以保持頸椎的健康和注意力的集中,在現代大多數人都喜歡的瑜伽中也有跪坐這一姿勢。
  • 你知道跪坐這個動作嗎?它可以帶給你很多好處
    你知道跪坐這個動作嗎?它可以帶給你很多好處 在眾多的健身動作中,跪坐是一個很好的動作,經常做它可以帶給人們很多好處。
  • 每天跪坐5分鐘,堅持一個月後,這4個好處會偷偷找上你!
    不過現如今,中國人對於跪坐是難以承受的,然而這種姿勢對健康而言,還是有著不錯的作用。每天跪坐5分鐘,身體會收穫這4個好處,不妨嘗試一下!■每天跪坐5分鐘,堅持一個月後,這4個好處會偷偷找上你!●通經活絡:日常生活中,當你在進行跪坐時,你會慢慢發現,它對下半身的經絡能夠起到很好的疏通作用;在進行疏通的過程中,可以幫助你促進身體器官組織的運行,讓身體的經絡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避免經絡處於堵塞的狀態。●遠離便秘:日常生活中,排便不暢和便秘問題,一直以來都影響著很多人的身體健康,給人們的身體帶來極大的影響。
  • 跪坐你聽過嗎?每天堅持5分鐘,這4個好處跑不了!要注意這4點
    說起跪坐這個姿勢,大家第一反應應該就會聯想到日本人。因為在一些電視劇中,日本人經常會採用這種跪坐的姿勢。不過事實上,跪坐其實發源於中國,中國古人也經常會採用跪坐的姿勢。不過現在的中國人並不喜歡跪坐這種姿勢,因為這種姿勢並不舒服。然而對於人體健康而言,跪坐其實是有好處的。
  • 跪著或蹲著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是因為這樣跪著或蹲著有什麼好處嗎?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也經常會有需要長時間跪坐的時候,像在寺廟中聽禪和感受古典的茶道之時都會需要這樣跪坐,時間短一點還好,但是一旦跪坐的時間稍微長了一點,就感覺整條腿都麻了,站起來的時候還像有針扎這一樣,可見這種坐姿會讓人十分的不適,那為什麼日本還會保留著這樣的習慣來折磨自己呢?
  • 跪坐,時刻都在養氣
    我想了想回答道:「可能是跪坐會刺激足陽明胃經,經常這樣,胃口好了,身體自然強壯了。」一個周末的上午,我有意跪坐在沙發上看書,忽然茅塞頓開。跪坐時,我感到比平常坐時吸氣更多、更深長,並且呼氣減短。中醫認為,腎主納氣,只有腎精充沛,呼吸才能深長。比如,站樁練的就是一股氣,主要是為了氣沉丹田。
  • 從跪坐中體會養生保健的功用
    現在,必須要將跪坐養生保健的實用價值公開出來。古人,生活就是養生。養生即是生活。跪膝法是個引血下行的絕妙方法。氣血不易一下子引到腳底,那就先引到膝蓋,膝蓋氣血充足,離腳底也就不遠了。古人平時席地而生活,原來坐是跪坐。難怪他們"皆度百年」。難怪明朝以前並沒有任何一把椅子之類的橙子呢。膝蓋為肝之腑,跪法大補旰氣。打通經絡。引血下行。除積液。散寒氣。消腫。減肥。治療胃病。膝蓋積水。骨刺。腰背疼痛。解除痛經。
  • 「跪坐」—一個讓你渾身輕鬆的小辦法
    跪坐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也能體現出自身的氣質,長期堅持正確的跪坐,可以給身體帶來很多「正能量」今天就一起來看看跪坐的正確坐姿吧:姿勢:雙腿屈膝跪地,兩腳併攏,腳背伸直,將臀部輕輕落在腳掌上方。要領:1.跪坐的時候不可將全身重量放置腿部
  • 古代跪坐禮儀的發展史
    早於先秦時期跪拜禮儀、等級、卑微無關,不摻雜任何感情色彩,類似現代日韓的跪坐姿勢,僅僅是一種「坐姿」而已。 到了先秦時期,從官宮到百家都是沒有坐凳,都是地面上平鋪蓆子席地而坐,唯一的區別是貴族膝下有個「跪的容易」-跪榻。 正確的跪姿:雙膝著地,屁股抵於腳跟而坐。如果向對方表示敬意,身體前傾伸直腰背,臀部離開腳跟,變為跪姿,雙手著地則變為拜姿。
  • 跪坐,時刻都在養氣,跪法是引血下行的絕妙方法
    我想了想回答道:「可能是跪坐會刺激足陽明胃經,經常這樣,胃口好了,身體自然強壯了。」一個周末的上午,我有意跪坐在沙發上看書,忽然茅塞頓開。跪坐時,我感到比平常坐時吸氣更多、更深長,並且呼氣減短。中醫認為,腎主納氣,只有腎精充沛,呼吸才能深長。比如,站樁練的就是一股氣,主要是為了氣沉丹田。
  • 歷史解密:你知道古人為什麼要跪坐著?難道跪坐著不累嗎?
    在我國古代的時候,還沒有發明椅子的時候,古人們經常是跪坐的。我們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看到一些人是在跪坐著聊天,吃飯,談事情,尤其是秦漢時期的電視劇,我們經常會看到跪坐的場景。相信很多人都會好奇,古人一直這麼跪坐著腿不會麻麼?不會難受麼?
  • 跪坐常用的有哪幾種?怎么正確練習?
    在瑜伽練習中,長用的跪坐方式為金剛坐和英雄坐,兩者之間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差異。下面分享下這兩種跪坐姿勢的正確方法。跪坐,不練習瑜伽的人,大多把它也叫正坐,指的是雙腿合攏,腳掌放平,臀部坐於腳踝的正規做法。
  • 為什麼日本人喜歡跪坐?科普一下吧!
    其實正坐是我國古代的居坐的方式,就是席地而坐,臀部放於腳踝,上身挺直,雙手規矩的放於膝上,身體氣質端莊,目不斜視,也就是現在日本人的坐姿。長時間跪坐會導致腿部麻痺,男性還能稍微伸伸腿放鬆一下,有教養的女性卻始終要正襟危坐,而且坐下的時候必須是跪坐。因為這樣,才能保持住和服的美感。
  • 朱大渭:中古漢人由跪坐到垂腳高坐
    膝步即膝行,古人跪坐時雙膝前行,以示敬意。西漢文翁為蜀郡太守,聚徒講學,文氏和聽講者,皆為跪坐。考古發掘的漢代畫像磚上,集會、宴飲、傳經講學等,都是席地或在床榻上跪坐。東漢末靈帝時,向栩常坐板床上,「如是積久,板乃有膝踝足指之處」圈。《三國志·吳書》卷一六《潘浚傳》裴注引《江表傳》稱:孫權取荊州,禮遇潘浚,「浚伏面著床蓆不起」。潘浚跪坐床蓆,伏面流淚悲哀。可見漢末人們仍跪坐在床蓆上。
  • 日本人為何總是「跪坐」,難道真是當地的傳統?看完你就懂了
    這裡是大偉帶你去旅行,大偉今天帶你走進:日本人為何總是「跪坐」,難道真是當地的傳統?看完你就懂了。為什麼日本人總是跪坐,難道真是當地的傳統嗎?看完你就懂了,相信許多小夥伴也都特別好奇,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跪著或蹲著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漢族人的跪坐,主要有這樣幾個原因:首先,古代沒有凳子或床。凳子出現在南北朝時期。它們最初被遊牧民族用來騎馬,直到宋朝才傳播開來。床也是如此,它們最初被稱為胡床。在古代,中國人不僅睡在地上,而且也沒有凳子坐。就只能跪坐在地上了。
  • 為什麼日本女性經常跪坐著?是很舒服還是有什麼「貓膩」?
    日本的女性有一個習慣就是經常會跪坐著,這是因為什麼原因呢?日本有著很多傳統的習俗,並且在日本,女性的地位並不是很高,這裡的男人都會出去工作以負擔起自己整個家庭的開支,女性則是不需要工作的,他們只要將家裡的一切打理好就可以。而照顧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就是這裡女性的主要工作,他們將這些都當做自己的職責,所以日本男性回家之後就會受到女性無微不至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