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大才子之首、賞花賞月賞秋香、桃花庵裡桃花仙……等等的標籤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這個人便是為大家所熟悉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當然了,一般的學者還是習慣叫他唐寅。
唐寅,字伯虎,明朝著名書法家、畫家、文學家,這大概就是我們對於唐伯虎一般的了解了,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與文學、影視形象中的唐伯虎相去甚遠,他的命運實在是過於坎坷。
唐伯虎在我們的心中一直是一個風流倜儻的才子形象,但他本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都是很落魄的,甚至在他死後都長期被人忽視,唐寅今天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形象是經歷了一場漫長的造神運動的。
唐寅自少年時期開始,便一直為生計發愁,而且這種忙於生計的狀態一直伴隨到他去世。所以唐寅的《桃花庵詩》中所呈現中的那種灑脫,只能當做文學作品看看,唐寅本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世俗派。唐氏一族確實簪纓不絕,但是到了唐伯虎祖父那一輩的時候,家族已經呈現出了衰落的局面,而唐寅的父親最後不得不以經營酒店謀生。
在明朝那個時代,商人的地位依舊是相當低微的,而唐寅本人對於自己的這種出身也相當在意。「計僕少年,居身屠酤,鼓刀滌血」,這是唐寅寫給文徵明的信中提到的,可見出身不好對唐伯虎成長的影響。
出身不好還為唐寅帶來了更大的不幸,這件不幸的事情阻斷了唐伯虎一生的上升通道,也註定了他一生的不幸。唐伯虎確實才華蓋世,但是他低微的出身使得他有著極為矛盾的心理,他一方面極度鄙視功名利祿,不屑於參加科舉;但客觀的現實是他必須要參加科舉,為此他不得不和當時的眾多舉子一樣,要和當時的考官搞好關係。
明弘治十一年,唐寅拜入了當時的學士程敏政門下,當時便得到了程敏政的大力提攜。但不久之後,程敏政就因科舉受賄而身陷囹圄,作為他的門生的唐伯虎也受到了牽連入獄,此後便再也與科舉無緣了。
科舉道路徹底被堵死了,唐寅終其一生只能為吏而無法為官,他悲慘的一生也就此拉開了序幕。與江南四大才子中的其他三位都不盡相同,唐伯虎本人是明確地提出「治生」這一概念的,他提倡讀書人應該首先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這與他的家境是分不開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唐伯虎不久之後再次捲入了一場禍亂之中,而這場禍亂使得他險些喪命,最後不得不佯裝瘋癲,有一次寧王邀請他吃美味,唐伯虎卻故意找來一桶餿水吃,除此之外還以糞便泔水等穢物塗遍其身,乃至是當眾裸行吞食穢物,才得以逃出生天。
唐伯虎捲入的這場禍患便是著名的「寧王叛亂」,而他當時正是寧王朱宸濠的門客,所為的不過是一碗飯餬口罷了。
整件事情的經過也相當簡單,寧王朱宸濠喜歡唐伯虎的書畫,於是便派遣自己的手下帶著重金去請他,唐伯虎一來是忌憚寧王的勢力,二來朱宸濠所給的俸薪也著實可觀,為此便抵達了寧王府第做了他的門客。「六如居半年餘,見所為多不法,知其後必反,遂佯狂以處。」
唐伯虎憑藉著自己的細緻觀察,發現寧王朱宸濠有造反的意圖,害怕牽連到自己的唐伯虎便開始裝瘋。
「宸濠曰:『孰謂唐生賢?直一狂生耳。』遂遣之歸」。
朱宸濠認為唐伯虎真的瘋了,於是便派人將他送回了吳縣老家,而唐伯虎本人也因此逃過一劫。
窮困潦倒的唐伯虎經歷了一連串的變故之後,他的內心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從此以後便對仕途毫無興趣,開始了他一生中極為燦爛的繪畫生涯。唐伯虎的繪畫與書法作品在前期與後期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他前半生的畫或許有著賣弄或是入世的色彩,但他後半生的畫似乎是畫給自己看的。
「唐六如,畫精緻,尤佞佛」,即便是他高喊著「閒來寫幅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這樣的詩句,唐伯虎對於繪畫也從不因錢多錢少而有所分別,他開始用自己獨特的筆觸去創造一個屬於自己內心的世界,即便他的作品大都用來換了錢。
唐伯虎與梵谷這樣不朽的藝術家一樣,在世之時歷經挫折而窮困潦倒,直到去世多年之後才為後人所稱道。《唐解元一笑姻緣》這樣的民間故事將唐伯虎真正地推上了神壇,原本只是以開小酒樓謀生的唐家成為了富庶的江南商賈,而唐伯虎本人也成為了文學作品中風度翩翩的富家公子。
在往後的幾百年裡,後世的人無數次地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懷念他,而唐寅的畫作也真正地成為了明朝文人的代表作之一,這或許是命運的另一種公平體現吧。
唐伯虎的一生頗具魔幻色彩,這不由地令人想起了《易經》中的四個字:「剛掩而困」。
「剛掩而困」四個字是唐寅一身的寫照,才華出眾的唐伯虎並未因自身的才華改變命運,相反,兩次因為自己的才華險些喪命。第一次因為才華而成為了當時考官的弟子,結果莫名其妙地捲入了科舉舞弊案,導致自己一生都難以躋身上流。
而第二次又因才名成為了寧王的門客,結果卻在不經意之間發現了寧王謀逆這個驚天大秘密,最後不得已以吞食泔水穢物的方式保全自己。命運就是這樣與他開了兩個大大的玩笑,這兩個玩笑與唐寅低微的出身一起構成了他人生的底色,「剛掩而困」的本意就是有力使不出來,這不就是唐伯虎的一生嗎?
但所幸的是唐伯虎沒有放棄自己,他始終堅守著自己內心的底線,即便是命運一次又一次地和他開玩笑。「初九,潛龍勿用」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乾卦中的初次顯現的卦象,而唐伯虎本人也畢生堅守著這一法則,他明白自己好比是東方尚未破曉時期的天空,只能深深地隱藏起來,等待那破曉時刻的來臨。
在唐伯虎50餘年的人生旅途中,他實在是經歷了太多太多的困境,但正是憑藉著《易經》中的「潛龍勿用」四個字,他才能夠一次又一次地堅持下來,不被世俗的塵垢與淤泥所汙染,成為我們今天仍在懷念的那個「六如居士」。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便是唐伯虎「六如居士」的來歷,但夢幻般的佛教始終都不是他最終的歸趣,他人生的願望依舊是《易經》的智慧。「潛龍勿用」之後便是「見龍在田」,而後在蟄伏與忍耐之後便「飛龍在天」了,在幾百年後的今天,作為唐寅的後人的我們可以明確地告訴他:你做到了!
《易經》中的「剛掩而困」四個字料定了唐伯虎悲慘的一生,而唐伯虎又憑藉著「潛龍勿用」四個字,和命運展開了一場長達數百年的馬拉松,不得不說,唐伯虎是偉大的才子,而《易經》更是偉大的智慧之作!
智慧是是一門藝術,是為人處世的根本,可是,我們真正「會做人」的人又有幾個呢?
隨機應變只是鬼谷子智慧中冰山一角,鬼谷子一生隱於世外,將天下置於棋局,弟子出將入相,被後世尊為「謀聖」。他集半生心血,將其畢生所悟,融會貫通,整理出《鬼谷子》一書,其著作被後世稱為「曠世奇書」。
智商、情商、財商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三部分,讀書是充實自己最好的捷徑,人不可一日不食,書不可一日不讀。讀好書,有益身心,受益終身。
讀《鬼谷子》才知道,我們明明沒有犯錯,卻為何會在不經意間得罪人。讀《狼道》才知道,不要把秘密告訴好朋友,因為好朋友也有好朋友。讀《羊皮卷》才知道,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差,因為運氣差的人根本笑不出來。讀《人性的弱點》才知道,心情要留給懂你的人,感情要留給愛你的人。讀《墨菲定律》才知道,教會你不要相信任何人的人,永遠都是你最信任的人。
這五本書,通透心靈,領悟人生的真諦,廣受讀者追捧。
五大本一共才59元,也就是您的一頓飯錢,但可以讓您受益一輩子。庫存不多,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橫幅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