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銳風電首個海上風場——東海大橋商運十周年,成績斐然

2020-12-26 中國電力網

  2020年,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銳風電」)的首個海上風場項目迎來第一個十年裡程碑——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商運十周年。

  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是我國第一個大型海上風電示範項目,也是亞洲第一個海上風電項目,該項目一期工程採用華銳風電生產的34臺SL3000/90離岸型風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0.2萬千瓦。2009年3月20日機組開始吊裝,於2010年6月8日全部完成安裝調試、併網發電,2010年8月31日全部完成風電機組試運行考核驗收,投入商業運營。

  攻堅克難 華銳風電首立中國海上風電裡程碑

  在東海大橋風電場項目之前,國內海上風電尚無成熟可以借鑑的發展路徑,項目建立之初,曾面臨著選址工作是否科學、風電機組能否適應海上環境、施工和維護成本高怎麼解決、上網渠道是否順暢等問題。面對諸多挑戰,華銳風電在風機技術、海上風電場維護、技術管理人員培訓、吊裝施工、風電場設計等方面進行了反覆設計與創新,並首創多個風電技術先例。例如在風機設備製造和研發方面,華銳風電首次開發出了適應我國海上環境的3兆瓦機組,在技術路線、防腐、抗颱風、抗鹽霧、低成本維護等方面曾創造了多個先例。

  東海大橋一期項目工程採用34臺SL3000/90離岸型風電機組均由華銳風電生產投入,而SL3000/90離岸型系列風力發電機組的規模化應用,打破了國際風電巨頭的技術封鎖和壟斷,填補了我國大型海上風電設備研製等多項空白,也充分體現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示範項目建設初期的正確選擇。

  東海大橋項目建設開始,華銳風電開發了多個大型海上風電系列機組的成套技術,並攻克了海上風電機組的技術難題,研發出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對我國風電事業發展具有跨越性意義,打破了國際技術封鎖。

  上海東海大橋100MW海上風電示範工程項目曾榮獲由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頒發的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一等獎,為推動我國海上風電技術進步與推廣應用、和國家節能減排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我國後期海上風電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最美風場 華銳風電樹立海上風電運維標杆

  除了致力於不斷提高機組自身設備的質量及可靠性,華銳風電還著重培養一批具有高素質高效率,技術過硬的運行維護團隊,努力提高維護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提高其解決問題的速度,同時形成了一整套海上風電運行維護體系,為公司後續項目的順利開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實現了運行維護的模塊化管理。

  華銳風電運維團隊在運行過程中注重對運行數據的分析,實現運行維護工作量化,同時也可對後期的設計、評估、管理提供有效的理論依據。團隊的專家掌握了風機隨季節變化的出力規律,並以此可制定合理的定期維護工作時間表,堅持在小風、無風情況下進行定期檢修維護,以減少資源的浪費,從而實現設備綜合利用率最大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年,華銳風電海上機組接受「海葵」考驗,在颱風到達時所有機組全部安全自動切出,颱風過後順利恢復併網發電。2016年東海大橋風電場電網2次電網波動過程中,華銳風電35臺機組均順利實現了低電壓穿越功能,在此過程中無一臺機組故障,所有機組全部正常運行,以優異地成績再次證明了中國製造、華銳製造的海上風電機組的可靠質量,贏得了客戶美譽。如今,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已經成為中國海上風電領域的標杆,「最美風場」的稱謂實至名歸。

  回顧華銳風電在東海大橋風電場項目上的商運發展歷程,可謂成績斐然:2011年, 5MW機組完成了海上整體吊裝、實現機組送電;2012年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項目二期5MW機組一次性順利通過240小時預驗收考核,保障了機組從出產、吊裝到順利運行全過程;2015年11月,3MW機組順利退出5年質保期;2015年12月,華銳風電與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業主單位籤署續保服務合同,繼續為風場提供高效率、高質量的服務;2017年12月,亞洲首臺大容量海上風力發電機組SL5000/128機組順利退出質保,質保期內單機年平均可利用率達到95.01%(註:單機年可利用率不同於風場整場可利用率,是對單臺機組的年度運行穩定性的反映)。自項目投運以來,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發電運行一直保持穩定,整場年平均可利用率超過99%;2020年,東海大橋風電場項目迎來商運的第十個年頭,華銳風電的技術人員和運維人員仍嚴格把關一線,緊抓技術創新與高效運維相結合,全力以赴保障風場平穩運行。

  十年見證了東海大橋風電場從初期建設到穩定運行、也見證了中國海上風電從「0」到「1」的歷史性跨越。在這過程中,華銳風電始終以釘子般的精神攻堅克難、創新風電技術發展。同時,華銳風電追求精益求精,以優質的運維服務保障風電場的順利運行。十年已過,未來可期,華銳風電將繼續加強自主創新技術和專業運維隊伍,推動中國海上風電的快速發展。

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投訴郵箱:353 0106 784@qq.com 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

相關新聞:

相關焦點

  • 華銳風電首個海上風場商運十年:從「攻堅克難」到「最美風場」
    2020年,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銳風電」)的首個海上風場項目迎來第一個十年裡程碑——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商運十周年。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是我國第一個大型海上風電示範項目,也是亞洲第一個海上風電項目,該項目一期工程採用華銳風電生產的34臺SL3000/90離岸型風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0.2萬千瓦。
  • 十年裡程碑 華銳風電推動中國海上風電實現跨越式發展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銳風電」)的首個海上風場項目迎來第一個十年裡程碑——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商運十周年。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年,華銳風電海上機組接受「海葵」考驗,在颱風到達時所有機組全部安全自動切出,颱風過後順利恢復併網發電。2016年東海大橋風電場電網2次電網波動過程中,華銳風電35臺機組均順利實現了低電壓穿越功能,在此過程中無一臺機組故障,所有機組全部正常運行,以優異地成績再次證明了中國製造、華銳製造的海上風電機組的可靠質量,贏得了客戶美譽。
  • 因時因地制宜:海上風電正確打開方式
    我們要結合中國海上風電的資源稟賦、發展環境、開發模式、產業水平等各環節實際情況,求真務實、因時因地制宜地走中國特色海上風電發展道路。」金孝龍講話道出了上海電氣在海上風電領域取得成功的秘訣,也給出了中國海上風電發展的正確打開方式:因時因地制宜。上海電氣是中國最早進入風電領域的整機商之一。
  • 華銳風電SL2500/141風力發電機組榮獲特等獎
    這不僅彰顯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銳風電」)在西北地區的風電發展實力,也為推進西北地區風電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我國風電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華銳風電再展風採 助力西北風電行業發展更上一層樓為積極響應甘肅省關於重大項目建設進度要求,全力支持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2020年初,華銳風電投入了山東魯能馬鬃山第一風電場A區項目建設,這是華銳風電今年的重要風電項目之一,也是國家西部大開發的重點能源建設項目。
  • 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華銳風電亮相2020北京國際風能展
    2020年10月14日-16日,2020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 2020)在北京新國展隆重召開,作為風電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年度行業盛會,本屆北京國際風能展吸引了400多家中外企業參展、4萬餘人次專業觀眾參觀。作為國內老牌風電企業、新能源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銳風電」)隆重亮相了本屆展會。
  • 迎接風電平價時代——華銳風電「穩」中求勝 增設兩大子公司
    為此,華銳風電積極引入了IOT傳感技術、4G/5G新型無線網絡技術、邊緣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和信息化技術等,推出了適合華銳風機特性的系統性深度定檢方案、針對不同機型、不同區域氣候條件的可靠性提升方案,以及硬體、軟體配合高效的發電量提升方案、全新一代智慧風場軟體及雲平臺產品,對後運維服務實行智能遠程網絡管理,全面實現「7x24小時」、「精準量化」的機組狀態監測和智能決策,大大提高了風機發電效率和風電場綜合管理水平
  • 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舟山海上風電建設巡禮
    這是榮獲2020~2021年度國家優質工程金獎、國內首個建設在強颱風海域的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舟山海上風電公司普陀風電場。  乘船穿行於這片風場,感受著人與自然和諧的工業之美。一支崛起於海上風電前沿的鐵軍,在國家新能源發展戰略的激勵下,懷揣夢想,磨劍十年,建功築夢,打造出一座優質精品的海上風電項目,譜寫出一首奮鬥新時代的嘹亮勁歌。
  • 時間線丨九年坎坷上市之路,「風電第一股」華銳風電終謝幕
    華銳風電是中國第一家開發、設計、製造和銷售適應陸地、海上和潮間帶大型風電機組的高新技術企業, 2008、2009年風電設備連續兩年保持中國市場佔有率第一。2011年華銳風電在A股上市,成為當時滬市歷史上發行價最高的股票,市值超過900億元,募資94.6億元,備受投資者關注。
  • 國際能源網-風電每日報,3分鐘·縱覽風電事!(11月30日)
    海力風電主要產品包括風電塔筒、樁基及導管架等,產品涵蓋2MW至5MW等市場主流規格產品以及6.45MW、8MW等大功率等級產品。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擁有專利授權76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8項。2、上網電價0.727元/kWh 大唐、中廣核、上海電力等六企聯合體中標東海大橋海上風電項目!
  • [股東會]華銳風電:2014年度股東大會會議資料
    公司擁有獲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授牌的、以海上風電技術裝備為研究對象的國家級研發中心—國家能源海上風電技術裝備研發中心。公司多年來始終堅持技術領先戰略,使得公司具備一定的技術、人才基礎,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在國內風電製造企業中處於前列。 2、海上風電技術及服務能力。公司是國內最早具備大功率海上風電機組批量生產、裝機及運行的風電機組製造企業,在海上風電方面具有先發優勢。
  • 今年海上風電同比暴增319% 風電概念股票有哪些值得關注?
    據悉,上半年,獲批的中國海上風電項目有17個,投資額最大的是廣東粵電集團斥資18億美元的陽江陽西縣沙扒海上風電項目。與此同時,海上風電項目建設火力全開,眾企業緊鑼密鼓地加快工程進度,項目建設動態頻繁。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1-6月有30個海上風電項目在建/開工等,裝機容量1297.28萬千瓦。
  • 華能復工復產「新」動力丨華能海上風電:海風正勁,春耕不待
    近日,華能海上風電項目相繼迎來重要工程節點。作為江蘇區域第一個復工的海上風電項目,4月1日,華能射陽海上風電項目37號樁完成了風機基礎最後的沉樁工作,至此射陽海上風電項目風機基礎67根單樁沉樁施工全部完成。3月30日20時,華能灌雲海上風電場300MW項目海上升壓站倒送電一次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單機容量最大海上風電場已由工程建設轉為風機併網調試階段。
  • 大加那利群島:浮式海上風電的天堂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提起歐洲浮式海上風電,人們首先想到的應該是蘇格蘭東海岸的30MW Hywind和在建的50MW Kincardine。在群島上大規模開發陸上風電是不可行的,因此海上風電就成了首選。但由於在地質上屬於火山群島,大陸架以一定的速度下降,因此不能使用固定式基礎,所以漂浮式基礎就成了為數不多的選擇。這裡以超高的風速、適合的水深吸引了眾多歐洲開發商、設計公司、整機商等來此試驗新型浮式海上風機甚至大規模開發浮式風場。
  • 昔日龍頭華銳風電用了九年給出一個答案
    華銳風電於2011年公開發行登陸上交所,發行價90元,發行市盈率高達48.83倍。華銳風電的高市盈率發行,偏離了行業發展的格局,當時中國風電行業正處於下行期。昂貴的股價在上市首日就遭遇了投資者質疑:2011年1月13日掛牌,股價即暴跌9.59%。
  • 華銳風電可能成為2020年退市第一股,昔日明星股風光不再
    2020年4月14日,華銳風電(ST銳電:601558)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格均低於1元,已於當日停牌。根據規定,上交所將於15日內日做出其是否退市的額決定。這家曾經的風電牛股,從上市發行價90元跌到不足1元,走到今天的境遇,不僅令人唏噓。華銳風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06年2月9日成立於北京,是中國自主開發、設計、製造和銷售陸地、海上和潮間帶風電機組的專業化高新技術企業。
  • 爭議 | 海上風電加速中華白海豚滅絕?!
    再生能源建置是蔡英文當局重大政策,並全力推動海上陸上風力發電機組,但不論是在新北、苗慄、彰化或澎湖新建或擴建風機,幾乎全遭在地居民反對,分指風機噪音幹擾生活質量、漁民生計,環團甚至直指海上風機恐加速瀕絕的中華白海豚絕跡。中華白海豚是瀕臨絕種的第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全臺數量不到百隻。
  • 北極水域建設世界上第一個無補貼海上風電場 安裝11-20MW海上風電...
    近日,芬蘭風電開發商SuomenHyotyuuli表示,將在2020年,將Tahkoluoto海上風電項目擴建到500MW,並使用11MW到20MW大兆瓦海上風電機組,並無項目補貼。Tahkoluoto海上風電場由Suomen Hytytuuli Oy公司開發,已經安裝了10臺西門子4.2MW風機,輪轂高度為90米,葉輪直徑為130米。該風場位于波羅的海最北端的波士尼亞灣,芬蘭西海岸,水深8到10米,中心離岸距離9.8公裡,年發電量約為155GWh,容量係數43%。
  • 晚報:福建斥51億投光伏,華銳風電停牌擬退市
    中廣核研究院「漂浮式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獲批 4月10日,中廣核研究院系統中心牽頭申報的2020年省級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項目「漂浮式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正式完成合同籤訂。
  • 利用海上石油和天然氣開發的專業經驗發展海上風電
    Ulstein將交付為GE海上風場設計建造風電運維船(圖:Ulstein)轉型海上風電從海上石油和天然氣轉型到海上風電就是一個很好的多元化範例,可以體現挪威的整個價值鏈。視頻為從岸上吊裝到海上以及詳盡的對接現場細節。Hywind Scotland漂浮式海上風電場基本資料目前,Equinor已建成世界首個完全投入運營的漂浮式海上風電場——Hywind Scotland,該風電場已經為22000多戶英國家庭供電。
  • 「亨通一航」號海上風電作業平臺順利下水
    11月19日,由亨通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投資、江蘇亨通藍德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監造的「亨通一航」號海上風電作業平臺順利下水。這也是繼2019年「亨通藍德」號風電基礎樁施工船下水後,亨通再次添置新兵,進一步鞏固了在海上風電施工領域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