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夾持點是什麼?
你或許在不同的「方法體系」中不斷聽到「夾持點」(fulcrum)這個詞,但我卻沒有見到太多的鼓 手使用它。我發現這個簡單的概念是解決任何人手部問題的關鍵。
我經常問學生,「什麼是夾持點?」有的人會給出正確答案,但多數時候不會。因此,讓我們現在 就定義一下。這非常簡單!
夾持點就是槓桿上的支點(軸心)
想像一下小孩子們玩的蹺蹺板。中心點,也就是蹺蹺板兩端上下擺動的中心,就是一個夾持點。很簡單,對吧?在鼓棒上,你的拇指和食指形成一個夾持點,只是它不像蹺蹺板那樣在正中心處,應大概 在7:3的位置,這會利用槓桿的原理為你的槌頭帶來更多的力量。你或許會發現這很有意思......
在槓桿上使用夾持點有三類。
第一類就是我們在鼓棒上使用的,描述如下
你可以明確地看到夾持點兩端正極和負極的力量合作(圖中三角表示夾持點)。一邊向上時,另外一邊就要向下(正極和負極的力量)。如果你打鼓時正確地使用夾持點的話,鼓棒也會在你的拇指和食 指所形成的夾持點上這樣運動的。
第二類夾持點
門的百葉或我們使用的扳手都是這類夾持點的很好例子,扳手轉動的螺母就是夾持點(圖中三角表示)。
第三類夾持點是這樣的
掃帚是對這類夾持點很好的一個例子。當你掃地時,上方手握住掃帚把的頂端不動,下方手在掃帚 把中部來回用力做出掃地動作。
這看上去很有趣,但現在,我希望你不要再想其他夾持點的原理,只考慮第一類,我們要在鼓棒上用你的拇指和食指形成這樣的夾持點,像蹺蹺板那樣。你會看到一些教材中繼續描述如何用手腕形成支點(實際上應是一個中樞),用肘形成支點,用肩膀形成支點,還有用你的手指形成多個支點。哦,我記得聽有的老師花很長時間來說明這個簡單的事情,我感到很神奇。謝天謝地,我只是學習了一種夾持 點方式。對我而言,所有思考多個夾持點的想法都是多餘的。從我的觀點看,我們只有一處夾持點,它形成於你的拇指和食指之間。
02握槌的手法
對稱式
我的對稱式握槌手法(雙手以同樣的方式握槌,就是字面意義「對稱」)的說明很簡單。我建議你每次拿起一對鼓棒時,都按照以下三個步驟做,直到你能下意識地做好這個握法:
1.拇指和食指形成夾持點(拇指順著鼓棒方向,指肚貼著鼓棒,鼓棒在食指第一和第二關節之間);
2.第三、四和五指的指尖輕輕貼著鼓棒;
3.鼓棒的尾部指向掌根部位,不要偏移到外邊。
這再簡單不過了。訣竅就在於正確地重複,並用眼觀察你的手,不要讓任何細小的錯誤出現在這個細微的技巧動作上。
傳統式
我有一次在網上搜索關鍵詞「傳統式握槌演示」,我被搜到的東西完全搞糊塗了(只是說的婉轉些)。
在這裡我要提醒大家,不要因為看到一個人坐在套鼓後面拍視頻,就認為他在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朋友們,現在這樣的現象太普遍了。我知道我說過你要多選擇性地思考,但我絕對不是指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作為選擇。有些東西是完全錯誤的,甚至如果你模仿並不斷重複有可能會有受傷的危險。當你從網上獲取信息時,雖然是免費,但一定要有判斷。
所以,讓我們快速地瀏覽一下傳統式握槌的注意事項。關於這個很容易讓人困惑的技巧。
1.用你的左手做出將要和某人握手的動作:手心向側面,手腕平直,手指也向前伸出去。
2.將鼓棒放置於虎口處,貼住拇指根部(鼓棒與手接觸的位置應與用對稱式時夾持的位置大致相同)。
3.輕輕地、緩慢地將其他手指收回歸位。用第二、三和四指形成一個鬆弛的三角形,二指和三指在鼓棒上方,四指和五指在鼓棒下方。不要擔心你的小指,如果你的手夠放鬆的話,小指會很自然地跟隨無名指一起運動的。我相信每人的小指都會自然地找到它們的位置。唯一不希望看到的是小指僵硬地伸直刺出來。這顯示出整個手處於緊張之中。
03手腕該怎麼做
對於那些學習過專用命名 「體系方法」的人來說,這一部分是最讓他們感覺難以接納的,就是:不要再糾結於你的手腕!
你看,我相信有些事情會自然而然地發生,手腕動作就是這樣。要有邏輯性地考慮這個問題:夾持點,與手腕相反,它是涉及到一些概念的。你需要有意識地 「形成」夾持點,你必須一些適當的力量來保持它,並配合使用手指,這涉及到很多東西。但是手腕?它基本上是一種方式的運動,作為一個中樞(第二支點)。
所以,手腕該如何做?手腕是運動狀態的, 我發現,當學員們按照要求做反彈擊打練習,並注意使用正確的夾持點時,即使不告訴他們動手腕,所有人的手腕都會連帶著、自然地、生理性地運動起來。沒有人手腕是不動的!事實上,你想不動手腕是非常困難的——幾乎不可能!所以,在我看來完全沒有必要。放鬆,做該做的事,你的手腕自然會找到它運動的方式。夾持點是發動機,手腕會跟隨。
現在,告訴學生去「找到自己的方式」的想法,或許對很多教育者是難以接受的,他們堅信必須在任何情形下都要明確告訴學員怎麼去做。確實,老師對學生說,「做這些……這些……」,然後列出一個技巧清單,這更容易。但在這裡行不通。我無法看到你的手,況且,設置一些規則後假裝它對所有人都管用,這是很可笑的。所以,你要使用我給你展示的總體概念,自己體會並做出調整。你會找到你自己的方式。不要懼怕嘗試!找到什麼可行,什麼不可行。這或許會花很長時間——事實上,是終生(明白了嗎?)——才會達成你的目標,但是,你找到了自己的方式。如果你保持注意力集中、平靜,且自我意識清晰,你會得到很好的結果的,不信你可以試試哦!
我建議你們鼓勵學員根據自身情況和獨特性來發展技巧。真正偉大的教育者會理解:讓學員的雙手與其他學習者的手看上去有所不同,這需要很大的勇氣!學員會很自然地模仿老師的手。但只有你很自信地讓學員根據自己的生理條件和天賦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時,你才會到達作為老師的一個更高層次的境界,使教學成為一種藝術。
04反彈擊打
與我所知道所有教材都不同,我不用任何在打擊墊上用來體會動作構成的初級練習。我都嘗試過, 也都教過,但我選擇了另一種方式。我一開始就讓所有學員接觸所有打鼓動作中最重要的一種:反彈擊打。從開始就強調關注點不在手腕,而是在手部夾持點——感受鼓棒在手中毫不費力的反彈的感覺。對我個人不斷改進的教學方法來說,消除那些誇張的動作是最重要且最成功的一個方面之一。
下面有四條練習(見下圖),這些練習就像你看到的那樣簡單,但這就是重點:將簡單的東西演奏得高水準,勝過把難的東西演奏得很糟糕。如果沒有一個堅實的基礎,所有那些花哨的東西毫無意義的。
這些練習可以跟著節拍器105 bpm的速度開始。想打得非常快,需要一定的時間。在不久之後的一天,你也許會到達到一個驚人的速度。如果你覺得自己精力足夠,那就不斷提高速度練習吧!只要你做到平靜、放鬆和反彈,並注意夾持點的軸心作用,你盡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提高速度。這就是我的想法:這是你的道路。我希望所有人記住一點,練習從不是為了爭勝。不論他人怎麼說,在技巧上,從來不會有勝利者。
非常重要的一點:人有著一種自然本能,當做困難(快速)的事情的時候,就會抓緊某些東西。這正是我們在這裡要避免的。我們希望手部柔軟、放鬆,讓鼓棒自己運動起來。在開始時,你也許要 「嘗試」著做到放鬆(聲音也許會很笨拙)。你需要訓練你的手在加快速度後仍保持放鬆,不能變緊張。那麼,如何做到?要有自我意識,並嚴格地監控。你在加快速度練習時,必須誠實地看著你自己的手部動作,聽著你演奏出的聲音,即使速度帶動了激情,也要訓練你的手保持冷靜。正確的重複會讓你從這些簡單的練習中受益巨大。如果你理解了這些原則,並將它們作為你打鼓的根本理念,那麼你很快就會發現,你用一副鼓棒做什麼都會進步很快。
對老師來說,在學生學習基礎知識階段,保持學生的興趣是讓人心煩的瑣碎工作。我發現在練習中加入一些對優雅動作和美妙聲音的欣賞,很容易會讓學員享受這個「孤獨練習」(這是我的叫法)的階段。你也可以讓你的學員試試。讓你的學員在打這些反彈擊打練習時,要帶有美妙流暢感,現在去練習吧!
反彈擊打練習(建議速度範圍:105-220 bpm)
注意事項:
1. 不要打鼓——要「拍球」!
2. 夾持點後面鼓棒末端的空氣擊打 = 鼓棒前端槌頭擊打出的聲音。
3. 專注於夾持點的動作,不是手腕。
4. 嘗試!讓手腕自己找到適合的方式,保持放鬆。
5. 保持平靜 —— 像走路,而不是跑步。
6. 呼吸,肩膀下沉和重心平穩。
7. 挺胸,姿勢端正,要以一種對打擊墊完全掌控的姿態坐住。
8. 速度加快後,沒有任何東西發生改變。
9. 腳上踩出四分音符的節拍。
10. 每隻手在擊打最後一個音符後保持放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