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大AED投放,更要普及急救知識

2020-12-14 信息時報
  ▲天環廣場配備了AED。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攝
  去年12月4日,信息時報曾報導「廣州商圈旅遊點有AED」。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黃駱) 昨日,廣州地鐵宣布將在100個車站配置AED,這一消息受到市民歡迎。記者近日走訪廣州部分商場及體育場所,了解AED的配置情況,發現部分商場有配置,而體育場所的配置則無。專家和市民都呼籲能進一步在各個公共場所普及安裝AED。

  走訪:部分商場配備AED,體育場館則無配備

  今年12月1日晚,一位運動愛好者在天河體育中心內跑步時,突然倒地。據當時拍攝的視頻看到,有市民緊急呼叫周邊是否有AED,但天河體育中心內並沒有配備該類設備,該市民因搶救無效去世。近日,記者來到天河體育中心,發現指示牌上有綠色十字號指引的應急醫療救護標誌,但記者沿指引方向未找到應急醫療救護點。而不少跑者表示,不知道天河體育中心哪裡有設置AED。記者在「救命地圖」提供的AED分布看到,天河體育中心附近範圍內沒有AED設置顯示。當問及天河體育中心尚未配備AED等急救設備,截至發稿為止,天河體育中心行政主管部門未有回應。

  花城廣場也是市民喜歡進行戶外運動的場所,記者在花城廣場靠近第二少年宮東面旅遊諮詢服務中心內有配備AED,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上崗前都進行過相關的技能培訓。除了天河體育中心,記者走訪了城內部分健身場所及球類運動場,當問場及館內是否配備AED時,得到的回覆是未有配置。

  在天河商圈,萬菱匯和天環廣場均有配置AED,正佳廣場則移走了AED設備,客服中心只有醫療箱。其中,天環廣場負二層和一層客服中心均配備了AED,並且放置在顯眼的位置,前臺工作人員表示,員工上崗時對AED使用以及心肺復甦方面都進行了培訓。

  市民:增加AED投放,也要加強指引

  在採訪中過程中,大部分市民表示AED的設備鋪排不夠之餘,心肺復甦急救等相關知識的宣傳也很不到位。市民林先生表示,他覺得AED很有必要進行鋪排配置,而且應該教會市民如何使用AED。有著海外學習經歷的他告訴記者,在加拿大廚師學校畢業的人,每個人需要考完急救證方才可以領取畢業證。畢業後,每兩年都需要更新一下,要學會AED、心肺復甦、海姆立克急救法等。

  市民王小姐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需要加大公共場合AED設備的投放,同時有AED設備的地方應把指示牌做得更明顯,像廣州圖書館,有一臺AED放在負一樓,但要加強指引讓更多市民知曉。

  專家:全面普及AED及相關急救知識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主任曾育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從急救的角度,「黃金4分鐘」很重要。其表示,各種原因造成的心臟性猝死案例中,如果在4分鐘內進行胸部按壓、人工呼吸,或者使用AED進行心臟除顫。那麼救援成功率能達到50%左右,甚至更高。

  「目前我國急救的普及率只在1.5%左右,廣東省相對較好,但也沒有超過3%。而在發達國家,急救普及率達到30%~50%左右,整整十倍以上。」曾醫生表示,AED培訓其實並不難,AED的使用,一般學習30分鐘足以學會。據其介紹,如今AED設備價格逐年下降,批發價格大約在萬元左右,未來三五年有機會下降到和手機差不多的價格。其表示,在人流聚集的區域,例如地鐵站、機場、客運站、商場等都應該對AED進行布點。

  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內科主任醫師薛玉梅表示,除了AED的普及之外,對於老百姓甚至是醫護人員普及心肺復甦的知識都十分必要。

  

  「救命神器」是傻瓜機普通大眾可操作使用

  AED全稱「自動體外除顫儀」,是一種通過電擊除顫的可攜式醫療設備,可以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並且給予電擊除顫,與心肺復甦術配合使用,可提高心臟驟停患者的生存率。記者了解到,現代AED在設計上面向普通大眾而非專業醫護人員,會自動對患者進行識別,有明確易懂的使用指南及自動判定過程,使用者根據語音操作即可。其使用非常簡單,因此被稱為「救命神器中的傻瓜機」。

相關焦點

  • 「急救神器」AED離我們還有多遠?
    作為「急救神器」,AED為何走不進公眾視野,面臨的投放難、推廣難、管理難等問題如何解決?每一年,我國心源性猝死者高達55萬人,相當於每天有約1500人因心源性猝死離世。不少專家呼籲,希望政府加大投入力度,讓AED成為像滅火器一樣的公共基礎設施,同時推廣急救培訓,讓更多人「會用、敢用」。
  • 北京市衛健委:每個地鐵站均要設AED
    兩位人大代表建議推動布設AED、加大急救培訓力度。據悉,北京今年將增加公共場所AED數量,地鐵站均要安裝AED。多名委員建議,通過急救知識和急救設備普及等措施,加強院前急救,為猝死患者贏得急救黃金時間,並通過立法減輕施救者「想救不敢救」的後顧之憂。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昨日開幕。
  • 普及急救知識 中小學頻出招
    練習急救包紮(資料圖) 供圖/北師大附中北京市教委日前印發《2020年中小學健康教育宣傳月等系列活動的通知》,其中提到,提高青少年學生防災避險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全面普及應急救護知識。如海澱區臺頭小學將紅十字和快板社團結合,用快板唱紅十字,宣傳急救;學校的紅十字戲劇社讓學生用戲劇表演形式了解知識、普及技能。166中學在校園內設有「紅十字會」,在各班培養紅十字隊員,學校也定期組織紅十字會會員,圍繞創傷救護開展培訓。
  • 霍邱縣120急救指揮中心積極開展急救知識普及活動
    連日來,霍邱縣120急救指揮中心秉持著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社會的責任,多次組織人員深入機關單位、社區、學校、礦區等地普及急救知識。活動現場,霍邱縣120急救指揮中心介紹了部分院前急救相關的理論知識,講解並演示了「心肺復甦」、「海姆立克急救法」等相關技能。並現場指導觀摩人員在評估呼救、胸外按壓、人工呼吸、體外除顫等方面的急救技能練習。配合形象、清晰的演練視頻以及專業細心指導,觀摩人員逐步掌握了心肺復甦與海姆立克急救技術。
  • 晉中在人流密集公共場所投放49臺AED
    晉中市紅十字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該市已向學校、機關事業單位、車站、養老機構等人流密集公共場所投放49臺AED(自動體外除顫器),配套心臟復甦技能和AED使用專業培訓人數1714人,任務完成率均超過100%。
  • 極速天使600秒——急救知識公益普及活動(交通946&石家莊120急救中心)
    ——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當您的家人、朋友遭遇交通事故、自然災害或重大疾病突發時您是否知道該如何正確的幫助他們進行急救600秒,生命救助的白金十分鐘有效時間內,正確的急救方式可以幫助您身邊的朋友贏得更多的時間也會挽救更多人的生命由946交通廣播聯合石家莊市
  • 晉中市已在人流密集公共場所投放配置49臺AED設備
    近日,記者從晉中市紅十字會獲悉,截至目前,今年晉中市已向學校、機關事業單位、車站、養老機構等人流密集公共場所投放配置49臺AED(自動體外除顫器),配套心臟復甦技能和AED使用專業培訓人數達1714人,任務完成率均超過100%。
  • 公共場所普及AED的必要性幫助人們預防猝死
    最近熱門話題「公共場所普及AED的必要性」刷屏了各大網絡,很多人看到了都是一臉懵,因為很多人根本不懂這是什麼。AED是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縮寫,這種設備有助搶救心源性猝死病人。每年都有不少人出現猝死,可是卻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援而死亡。
  • 音樂老師「海姆立克法」成功急救,我們離全民普及急救能力還有多遠?
    孫老師這一套快、準、穩的操作,被監控錄像拍了下來,視頻在網上讓孫老師獲得了一片點讚的同時,也有很多網友嚇出了一身冷汗,評論說「好險啊,幸虧遇到了懂急救的老師,再晚一點就可能要了命了。」事後孫磊老師表示:學校每年都會邀請專業的醫護人員進行健康知識、急救知識培訓。因此他掌握了海姆立克急救法,救了這位同學一命。孫磊老師說,他在成功實施急救之後也立刻對學生進行了教育,防止異物卡喉。
  • 清溪開展AED急救知識培訓 提高民眾急救互救技能
    為更好地掌握AED的操作方法,提高民眾的急救意識和急救能力,12月25日上午,清溪慈善基金會邀請飛利浦廣東地區首席急救培訓師,為居委會、敬老院、政務服務中心、清溪汽車客運站、清溪中學等五個單位的工作人員開展了AED使用方法及相關急救知識的培訓
  • 劉申申:讓AED急救成為生命的「新希望」
    14日,深圳39歲的塗先生因心臟驟停倒地,後被路過市民進行急救並用AED電擊除顫,隨即被送醫院搶救,現身體已恢復良好。醫生表示,突發心梗最關鍵是第一時間採取措施,其中AED功不可沒。截止今年8月底,深圳市政府採購的3500臺AED已安裝完畢。
  • 急救培訓進社區:讓更多人掌握急救知識
    圖說:普及急救知識和心肺復甦應急培訓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當身邊有人發病倒下時,你會如何選擇?抱起他往外衝?等救護車?還是向路人求救?在我國平均每分鐘就有一個人發生心臟驟停,能成功挽救他們生命的關鍵技能,就是儘早施行有效的心肺復甦。
  • 稱多縣總工會引進「急救神器」——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AED)
    8月10日,省工會聯合紅十字捐贈的儀器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投放儀式在稱多縣總工會拉開序幕。在稱多縣總工會投放AED自動體外除顫器不僅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證,更是提升城市防範能力和綜合文明指標。認識並學會使用AED機,在突發事件現場給我們的生命多一份保障,提高全社會的急救觀念,關注急救,真正讓「救命神器」發揮作用,切實為保護民眾生命和健康作出應有的貢獻。創新機制、豐富載體,補短板、強弱項、增活力,打造協同聯動、一體推進的群團工作新格局。
  • 「急救神器」AED認知度低
    那麼,目前我國AED的普及與使用情況如何?「急救神器」配備或將增多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患病率呈上升趨勢。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流病學統計數據,我國每年死於心臟驟停的總人數約為54.4萬人,相當於每分鐘有一人發生心臟性猝死。
  • 乘客猝死背後:北京多個地鐵站內未配備AED,普及面臨難題
    目前北京沒有專門收集和統計AED數據的部門,據北京急救中心培訓中心主任陳志介紹,粗略估計,北京大概有1000臺AED,主要分布在機場、大學、市屬醫院、公園等大型公共場所。 今年1月,北京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北京今年將發力推進AED的普及,地鐵站均要安裝AED。
  • 18日起廣州地鐵100座車站將陸續配備AED
    AED配置到位後,廣州地鐵將持續利用車站廣播、地鐵電視、網絡、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廣告燈箱等途徑,向乘客普及急救基本知識和AED的性能特點,共同傳播「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理念,提升應急救護知識的覆蓋面。
  • 我市向公共場所投放65臺AED全部到位
    至此,由市紅十字會聯合市衛生健康委向我市人員密集公共場所投放的65臺AED設備,已全部按計劃配置到位。據介紹,自動體外除顫器簡稱AED,是一種可攜式、易於操作、用於患者心跳驟停後早期除顫的急救設備,每步操作都有語音提示,適合非專業人員在緊急狀態下使用,被譽為「救命神器」,這是我市首次在公共場所批量投放。
  • 魚躍醫療:AED全覆蓋還需輔以急救建設
    急救設備加速部署、好人法提供救助保障、急救知識普及有了質的飛躍……   畢竟,心臟急救的容錯率為零,成敗在轉瞬之間。核心技術是否「久經考驗」成為所有購買單位的首要考量。   以魚躍醫療旗下的專業除顫儀品牌——普美康為例,其為擁有近50餘年除顫儀研發製造歷史的德國品牌,不但以技術享譽國際專業市場,更以數十年的應用經驗備受信賴。
  • 社會球場猝死頻發,救命神器為何難普及?專家:學會這事更重要
    成都社會球場目前未普及AED 球場方坦承設備昂貴難以負擔 目前,成都很多公共區域都配備了AED設備。袁承志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成都市急救指揮中心在全市投放AED已經有三年,目前累計投放了90多臺。
  • 推動AED配置須政府主導立法支持
    然而,我國院外急救體系和急救能力相對薄弱,即使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公共場所AED的配備率也不高。AED在公共場所的投放和配置數量是一個國家公共衛生現代化的標誌性指標,一般以每10萬人擁有量計算。據新華社等媒體報導,截至2018年,在全國範圍內AED安裝約15000臺,平均每10萬人口約1臺。而且分布極不均衡,大多數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