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度:近代史上一奇人

2021-03-05 空谷暇思

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空谷暇思」

原載於《同舟共進》2013年第11期,作者劉宜慶。

從湖湘秀才到制憲專家,從「籌安君子」到帝制罪魁,從學佛居士到中共黨員……晚清到民國,楊度系萬千風雲於一身,誠為中國近代史上一奇人。楊度這個「典型的湖南人」(梁啓超評價),在袁世凱眼中是「曠代逸才」。21歲時,楊度師從王闓運,醉心帝王術,曾躊躇滿志地對友人說:「餘誠不足為帝王師,然有王者起,必來取法,道或然與?」真不知帝王師之夢想是成就了他,還是害了他。本想成為帝王之師,卻成為行憲專家;本想推行憲制理想,不料成為袁世凱帝制的罪魁禍首;本想忠誠於君主立憲,無奈一心向佛;本想在佛學中度過餘生,結果皈依共產主義,成了秘密的中共黨員……從晚清到民國,楊度系萬千風雲與時代風潮於一身,他周旋於各種政治要人之間,不斷地變臉,誠為中國近代史上一奇人。楊度是湘軍後代,其祖父楊禮堂在三河之戰中陣亡,大伯楊瑞生死裡逃生,後獲得軍功,升為總兵。楊度的父親在家務農,兼作吹鼓手——巧合的是,進入民國後,袁世凱復闢,楊度也扮演了吹鼓手的角色。楊度十歲喪父,寡母對他寄予很大期望,希望他能光宗耀祖。有大伯的資助,楊度接受了教育,後入王闓運門下,深受王闓運舊學的影響。1903年,留日歸來的楊度,被保薦入京參加新開的經濟特科進士考試。因精通教育,楊度初取一等第二名,第一名為精通經濟的梁士詒。對楊度而言,這次高中科舉的「榜眼」後,便可踏上仕途,一展抱負。但正當楊度沉浸在一帆風順的喜悅之時,突然風向變了。與主考官張之洞不合的軍機大臣瞿鴻機向西太后告發:第一名梁士詒是廣東人梁啓超的兄弟,其名字的最後一個字與康有為相同(康有為字祖詒)。梁頭康尾,這還了得!戊戌變法中的康梁,始終是西太后的一塊心病。於是她下令徹查此次經濟特科的應試者。這不測的風雲,把楊度卷了進去,本來通向光明的仕途,一下子變成了絕路。於是,楊度二次東渡日本。晚清的關鍵人物,此刻大多匯集在東瀛。1903年10月,在颯颯秋風中,楊度在橫濱邂逅梁啓超。茫茫國事急,惻惻憂情著。兩人同逃亡在海外,惺惺相惜。楊度感於「國事傷心不可知」,和梁啓超的《少年中國說》,作《湖南少年歌》,湖湘人的慷慨激昂、英雄氣概盡在其中:「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盡擲頭顱不足痛,絲毫權利人休取!」此時楊梁「二人相與,天下之至好也」。1905年夏天,孫中山約請楊度在東京永樂園餐敘,就中國革命問題辯論數次,「聚議三日夜不歇,滿漢中外,靡不備論;革保利弊,暢言無隱」。革命還是保皇?兩人就這一問題辯論了三天三夜,最終,楊度還是不贊成孫的革命主張。但他將黃興介紹給孫中山,促成了後來的孫黃合作。不久,中國同盟會成立,孫中山力邀楊度參加,楊卻表示願各行其事:「吾主君主立憲,吾事成,願先生助我;先生號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當盡棄其主張,以助先生。努力國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1911年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成為潮流。1924年,「洪憲禍首」楊度沉寂多年後,履行在東京時所許諾言,在上海向孫中山提出要求,請求加入改組後的國民黨。孫中山提出條件,先要楊度對籌安會一事公開向國人道歉,但楊度拒絕,入黨之事最終不了了之。孫中山仍認為「楊度可人,能履行政治家諾言」,這是因為,楊度幫助過孫中山,在各派軍閥之間四處奔走,呼籲和平統一,迎接孫中山北上主持國是。從輓聯沉痛的筆調,可見二人之交情。1907年10月,因伯父病逝,楊度回到國內。這次歸來,正趕上清末的立憲運動,楊度成了朝野眼中的專家,清政府關於「立憲」的文件多出於楊度之手。次年春,正是楊度春風得意之時,袁世凱、張之洞聯合保薦楊度,說他「精通憲法,才堪大用」,進京出任憲政編查館提調,候補四品。袁世凱非常欣賞楊度的才幹和學問,安排他在頤和園向皇族親貴演說立憲精義,極力主張開設民選議院。此時,朝廷號召王公大臣都要「學法」,於是,楊度被委任為高級講師,得以出入頤和園,為王公大臣們惡補法律常識,並開設憲法講座。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公布《欽定憲法大綱》——君主立憲的政治制度,正是楊度的政治理想。醞釀兩年多的內閣名單隨後出爐,「皇族內閣」表明清政府根本無意實行君主立憲,只是借「立憲」之名集權皇族,漠視民意,楊度的政治理想終成泡影,而他本人也受到了公眾的質疑。楊度和袁世凱私交頗深,關係非同一般。在「皇族內閣」中,楊度擔任統計局局長一職,當攝政王載灃要殺袁世凱時,楊度竟敢拒不草詔,冒死相救。袁世凱罷官,離京返鄉,舊識中只有嚴修、楊度至車站送行。1911年12月,南北議和。袁世凱派出唐紹儀為全權大臣總代表,楊度為參贊。革命軍一方派伍廷芳為總代表,汪兆銘為參贊。由於楊度屬於君主立憲派,又代表袁世凱的利益,楊度的家鄉湖南通電,斥責楊度為「奸細」,要各地緝拿,就地正法。楊度為袁世凱鞍前馬後奔走,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後,楊卻沒有得到重用。按袁世凱的意思,楊度一方面可分化各黨派競爭政權;另一方面,又可監視意圖復闢的清室「宗社黨」在青島的活動。正是沒有官位,楊度可以開展各種有利於袁世凱的工作,他經常以經商為名,到青島打探消息。辛亥革命後的青島,成了清朝遺老遺少的聚集地,他們經常共謀清室復闢大計,與張勳以及遍布各地的「宗社黨」成員遙相呼應。1913年,日本間諜宗方小太郎赴青島調查遺老和「宗社黨」的復闢活動情況後,向日本軍部報告說:「在青島居住的『宗社黨』主要人物有恭親王、吳鬱生(前軍機大臣)、張人駿(兩江總督)、呂海寰(兵部尚書)、于式枚(郵傳部侍郎)、劉廷琛(北京大學堂監督)、周馥(兩江總督)……以上除徐世昌、洪述祖、李德順外,均與恭親王密切往來。目前在青島大興建築,前清大官、宗室為購買土地作永久居住的打算。」除了宗方小太郎提到的外,尚有前清直隸總督陳燮龍、前弼德院副院長鄒嘉束、前郵傳部尚書盛宣懷以及大臣載灃、那桐等人。青島聚集的前清官員最多,官階亦最高,是前清遺老最為集中的地區。楊度在青島秘密收集情報,監視「宗社黨」以及遜清遺老的動向,向袁世凱直接匯報,可謂袁氏的耳目與心腹。此時的楊度既是活動在青島的間諜,也是活動在北京的縱橫家。楊度利用掌握的人脈,把各種關係和勢力聚集到北京:將梁啓超和卸任的雲南都督蔡鍔拉到袁世凱的身邊和眼皮底下;推薦自己的好友、王闓運門下的同窗夏壽田(充內史,掌機要)、孫毓筠(後為約法會議議長)、胡瑛(後參加籌安會)、施愚(任法制局局長)、顧鰲(約法會議議員)、薛大可(約法會議議員)等為袁世凱所用;推薦湖湘名士、自己的老師王闓運擔任國史館館長。據當時名記者黃遠庸的觀察,袁世凱稱楊度為「遊擊隊」。1914年,袁世凱解散國會後,楊度任參政院參政。袁世凱對其恩寵有加,賜匾題字,稱之為「曠代逸才」。此時,在大總統位置上已經高枕無憂的袁世凱,夢想成為中華帝國的皇帝,而楊度則夢想成為帝王之師。1915年8月,楊度呈送《君憲救國論》:「中國如不廢共和,立君主,則強國無望,富國無望,立憲無望,終歸於亡國而已……故以專制之權,行立憲之業,乃聖君英闢建立大功大業之極好機會。」深得袁世凱讚許,稱之為「至理名言」。8月14日,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在北京發起籌安會,以研究國體為名,推動帝制。這六人被後人譏諷為「愁暗六君子」。「籌安會」是楊度運作君主立憲制的總機關,加入者最初百餘人,不到一個月時間,增至兩千多人。到當年的十月中旬,僅北京城就有五千人。加入籌安會的人,當然不是為了研究什麼國體問題,也不是楊度有登高一呼應者雲集的號召力,而是見風使舵、追名逐利之徒太多了——想著將來謀得一官半職而已。「籌安會」大張旗鼓地為袁世凱復闢製造輿論和「民意」,復闢之事已箭在弦上。當然,反對帝制的聲音也四處響起。湖南籍的舊同盟會會員賀振雄在「籌安會」成立數天後,就向肅政廳上呈文,批評楊度等人是「擾亂國政,亡滅中華,懇請肅政廳長代呈我大總統,立飭軍政執法處,嚴拿楊度一幹禍國賊,明正典刑」。賀振雄的呈文寫得理直氣壯,但在被楊度收買後,賀振雄就三緘其口了。有意思的是,「籌安會」六君子之一的李燮和弟弟李誨,是湖南的議員,向檢察廳上文指控楊度等「叛逆昭彰,動搖國本,懇準按法懲」。總檢察長羅文幹將原呈文轉司法總長章宗祥,被章壓下,羅文幹只好辭職出京。好友梁啓超稱楊度為「下賤無恥、蠕蠕而動的嬖人」。為袁世凱復闢當「走狗」,儘管內心認為很「正確」,態度也很強悍,但面臨的有可能是眾叛親離。估計連楊度也不甚明白的是,他的老師王闓運,一見形勢不妙,便於1915年10月辭職,帶著他的僕人兼女友周媽返回湖南老家。楊度的兩個好朋友也加入了反袁行列,不過一個用槍,一個用筆:蔡鍔從北京悄悄溜走,潛回雲南,與唐繼堯等人於12月25日宣布雲南獨立,組織護國軍,發動護國戰爭;而梁啓超斷然拒絕了袁世凱20萬元的收買,撰《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公開發表於上海的《大中華》。這篇反對袁世凱稱帝的雄文,被各大報轉載,風行一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這篇文章發表前,楊度接到了梁啓超的絕交信。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稱帝僅83天,就在全國上下一片討伐聲中死去。袁世凱臨死前大呼「楊度誤我!」出喪時,楊作輓聯掛於靈棚,明為弔唁,實為申辯:袁世凱一命嗚呼,追究復闢帝制的罪魁禍首便落到了「籌安會」的頭上。「籌安會」推動復闢帝制是一場不折不扣的鬧劇,接下來懲治帝制禍首,成了鬧劇的連續劇。袁克定替雷震春、張振芳求情;馮國璋替段芝貴開脫;李經羲為嚴復、劉師培說項,理由很充足——兩人是學者,為國惜才;有人向段祺瑞通融,胡瑛、李燮和是老革命黨人,通緝名單中不必列上國民黨方面的人。1916年7月14日,大總統黎元洪頒發《懲辦帝制禍首令》,楊度身列榜首。是年,袁世凱、王闓運、黃興、蔡鍔,都去世了。楊度感到生命中襲來的一股股寒意。他挽師王闓運:「曠古聖人才,能以逍遙通世法;平生帝王學,只今顛沛愧師承。」挽黃克強:「公誼不妨私,平日政見分馳,肝膽至今推摯友;一身能敵萬,可惜霸才無命,死生自古困英雄。」挽蔡松坡:「魂魄異鄉歸,於今豪傑為神,萬裡江山皆雨泣;東南民力盡,太息瘡痍滿目,當時成敗已滄桑。」其實,他每一次挽師友,都帶有惋惜自己的情感和成分。帝制失敗,世情翻覆,人情冷暖,師友凋零,這一切對楊度都是沉重的打擊。身處瀚海之波,楊度舉目彷徨,雖經歷如此變故,仍不改其政治主張,並表示願負改制之責:「政治運動雖然失敗,政治主張絕無變更;我現在仍是徹頭徹尾主張君憲救國之人。」對於國體問題,楊度表示不推卸責任給他人,也不會出走海外逃避責任,「願赴法庭躬受審判」。後來張勳復闢時,楊度沒再趟這個渾水。君主立憲的政治理想破滅了,楊度心灰意冷,轉向佛學,一心向佛。同時從齊白石學畫,參悟水墨人生。這顯然是政治失意之時的精神寄託。清末,楊度在日本時大力推崇「金鐵主義」、軍國、實業、教育等,期望以此救國;此時卻遁入佛學,救人救己,唯有無我主義。楊度曾在青島憑海臨風,還在廬山觀月望瀑布,不知他是否想起月霞說法這段往事。當年「籌安會」剛成立,孫毓筠請來月霞、閒諦講《楞嚴經》。月霞升壇講「俗念」一章。他說:「萬事皆起於欲,萬事亦敗於欲。至人無欲,能通佛路。達人去欲,乃獲厚福。常人多欲,一切事業,縱因欲興,亦因欲敗,事成知足而能去欲者鮮矣……曠觀世界歷史人物,作小官者,欲為大官;作大官者,欲為宰相;得作宰相,欲為皇帝;既作皇帝,又欲長生不老,求仙尋佛,以符其萬萬歲之尊號,皆『慾念』二字誤之也云云。」月霞大師沒想到其座下的聽眾正是一幫「欲為大官」、「欲為宰相」、「欲為皇帝」的名利之徒。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或說者有意,藉口說法,諷刺當今。月霞這番講話,大有用意,無異於「守著禿子罵和尚」。「籌安會」諸位會員及熱衷帝制者,都挨了罵。他們越聽越坐不住,段芝貴商討派軍警將月霞抓到軍政執法處。孫毓筠聞訊,連夜送月霞到豐臺,上車奔赴天津。當年的這段鬧劇,楊度如果在清淨無人時,忽然想起,如醍醐灌頂般頓悟,就會少了塵世的功名利祿之心。但書生楊度向佛,和軍閥段祺瑞、程德全、靳雲鵬、孫傳芳禮佛、念佛沒有多大區別。他們六根不清淨,未能忘情人間世,藉此等待東山再起。1918年3月15日,北洋政府頒發赦免令,所有洪憲帝制禍首和張勳復闢禍首,一律特赦。自此以後,楊度不問政治久矣。從1925年至1927年,楊度先後在安徽督辦姜登選幕中任秘書長、山東軍閥張宗昌幕中任總參。1927年4月,楊度在北京做了一件鮮為人知的事情。控制北京政府的「安國軍總司令」張作霖,此時正下令搜查蘇聯使館以及華俄道勝銀行,要逮捕中共黨員李大釗。楊度事先得到消息,曾告知北京市特別支部書記胡鄂公,要他趕快通過內線轉告李大釗。楊度又派長子楊公庶迅速趕到李大釗密友章士釗的公館,要章士釗火速轉告李大釗離開蘇聯使館,另找安全地方。可惜李大釗沒把這個重要情報放在眼裡,認為身處東交民巷的蘇聯兵營是安全的,結果第二天清晨,李大釗一家四口被捕。得到消息,楊度立即前去安國軍司令部面見張作霖,鄭重提出應將李大釗等人移交地方法院審理,並託章士釗前往營救。遺憾的是,楊度的努力都化作流水。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等20位中共黨員被張作霖施以絞刑殺害。楊度賣掉他在北京的住所——「悅廬」公館,賄賂買通審案官員。楊度為周濟被難者的遺族,八方張羅,花光了自己的積蓄。李大釗被絞殺後,楊度的思想發生了轉變。1928年,楊度到上海,搖身一變,成為上海灘青幫大佬杜月笙的名譽顧問(有文章說是「掛名秘書」),住在法租界,房子由杜月笙提供,杜還慷慨地每月給楊度發放生活費500元。身處青幫的楊度,偶爾為杜月笙寫幾篇吹捧文章或幾幅書法,他自嘲曰,我是「清客」,非「青幫」。就在這個時期,楊度成了中共秘密戰線上的特殊黨員。主持中共特科的伍豪(周恩來)認為楊度社交面廣,熟悉中國政治,授意陳賡與楊度聯絡。後來楊度與潘漢年見面,兩人相談甚歡。潘正在籌辦共產黨的地下報紙《紅旗日報》,請楊度題寫報頭,楊度毫不猶豫一揮而就。周恩來了解到楊度想加入中共的想法後,鼓勵他留在杜月笙身邊,收集汪兆銘、胡漢民的政治動態。經過一年的考察,1929年,經周恩來批准,楊度成為中共特別黨員。楊潛伏上海,為中共做了大量工作,除了提供情報,還以賣字畫等方式籌集資金,捐助革命事業。1931年6月,楊度的母親在長沙去世,他並未前去奔喪,而是在浦東忙於籌備杜月笙家祠落成典禮。楊度囑咐兒子公庶電請妹夫王季果(王闓運之子)、妹妹楊莊代為料理後事。母親去世的精神打擊,籌備杜月笙家祠的勞累,身心俱疲的楊度大病一場。1931年9月17日,楊度在上海法租界寓所去世。楊才華橫溢,多次為親友寫輓聯,他臨終前也寫了一幅對聯送給自己:也許,在孫中山之後,他把醫民救國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共身上。馬敘倫先生送了一副輓聯:「功罪且無論,自有文章驚海內;霸王成往跡,我傾河海哭先生。」從湖湘秀才到憲制專家,從籌安會六君子之首到帝制罪魁禍首,從學佛居士到中共黨員,楊度的一生映射出晚清民國亂世亂相。楊度是一個特別複雜的歷史人物,可謂從傳統的科舉仕人到現代知識分子轉變的典型。在新舊交替的時代,他襟懷無限,書生報國,而一旦成為政客,就有可能誤入歧途。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楊度:中國近代史上一奇人
    1914年冬至袁世凱祭天時的楊度從湖湘秀才到制憲專家,從「籌安君子」到帝制罪魁,從學佛居士到中共黨員……晚清到民國,楊度系萬千風雲於一身,誠為中國近代史上一奇人。本想成為帝王之師,卻成為行憲專家;本想推行憲制理想,不料成為袁世凱帝制的罪魁禍首;本想忠誠於君主立憲,無奈一心向佛;本想在佛學中度過餘生,結果皈依共產主義,成了秘密的中共黨員……從晚清到民國,楊度系萬千風雲與時代風潮於一身,他周旋於各種政治要人之間,不斷地變臉,誠為中國近代史上一奇人。
  • 【楊度,中國近代史上一奇人】
    從湖湘秀才到制憲專家,從「籌安君子」到帝制罪魁,從學佛居士到中共黨員……晚清到民國,楊度系萬千風雲於一身,誠為中國近代史上一奇人
  • 楊度,中國近代史上一奇人
    ,誠為中國近代史上一奇人。孫中山提出條件,先要楊度對籌安會一事公開向國人道歉,但楊度拒絕,入黨之事最終不了了之。孫中山仍認為「楊度可人,能履行政治家諾言」,這是因為,楊度幫助過孫中山,在各派軍閥之間四處奔走,呼籲和平統一,迎接孫中山北上主持國是。1925年,孫中山病逝北京。
  • 楊度何許人也?憑什麼在風起雲湧的百年亂世中,被稱為最亂的人?
    清平出才子,亂世現奇人。在清末民初的百年亂世裡,能人奇士層出不窮,英雄故事熱血不斷。在網上搜索「民國第一奇人」時,卻得到了一個頗為陌生的答案:楊度。作為有文化的小編,卻是第一次聽說他。他處事圓滑,人脈強大,和孫中山、袁世凱、梁啓超、蔡鍔等政要都關係密切,也是中國近代史上背負罵名最重、遭受誤解最深的人!
  • 楊度:清末民初第一奇人
    「『中華』之名詞,不僅非一地域之國名,亦且非一血統之種名,乃為一文化族名……以此類推,華之所以為華,以文化言,不以血統言,可決知也。故欲知『中華民族』為何等民族,則於其民族命名之頃,而已含定義於其中。」「中華民族」一詞一問世,立刻得到知識界精英們的廣泛認可。它很快流傳開,成為一個民族通向世界的響噹噹的身份證。
  • 談談楊度
    那麼,對楊度研究中心來說,這是當務之急的工作。剛才(夏)金龍兄講,要做一個年譜長編。其實,我對年譜長編,尤其是現在的年譜長編,有一個非常負面的看法。近代史的史料,對學者來說並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尤其現在有各種資料庫,各種電子化工程,再要編這種長編的話,很容易。嚴格來說,這不是一個迫不及待的工作。
  • 跟楊度做朋友......
    他就是民國無二的奇葩,或說奇人,是上天賞賜給人間最會交朋友的絕種大咖。1929年1月19日,一代棟梁梁啓超掛於北京協和醫院。2月17日,上海梁啓超故舊設奠於靜安寺,舉行公祭。《新聞報》載:「四壁均懸輓聯,白馬素車,一時稱盛。」
  • 楊度的地下黨生涯​
    但鮮為人知的是,在楊度人生的最後幾年,他不僅在白色恐怖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還成為秘密戰線上的特別黨員,在上海做了大量情報工作,且至死恪守組織紀律,連家人都不知其真實身份。楊度賣房營救李大釗儘管很多人罵楊度是立憲「禍首」,但他實際上是一名勇於補過、追求進步的知識分子。
  • 梁啓超作《少年中國說》,楊度和詩《湖南少年歌》,更加慷慨激昂
    梁啓超逃亡日本後,有感於清廷的腐敗,西方列強的欺凌,於1900年在《清議報》上發表了著名的演說——《少年中國說》。《少年中國說》是梁啓超的代表作之一,發表後影響極大,梁啓超站在資產階級改良派的立場上,在文中將封建古老的中國與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國作了鮮明的對比,極力讚揚少年勇於改革的精神,鼓勵人們肩負起建設少年中國的重任。
  • 袁世凱當皇帝居然是上了別人的當,臨死前才醒悟
    在面對復闢帝制的問題上,他應該有這個判斷力。 他最後為何又改變主意了呢?和兩個人息息相關,一個是他的兒子袁克定,一個是奇人楊度。 袁世凱是如何被架起來的 袁世凱的大兒子袁克定,有一個皇帝夢;袁世凱的著名幕僚楊度,有一個宰相夢。這兩個夢如何才能實現呢?只有一個途徑,袁世凱當皇帝。
  • 袁世凱幫兇忽悠其搞君主立憲,被全國反對,死前大喊:楊度誤我!
    然而,時代在不斷地變化,作為時代的新青年,楊度也在與進步青年的交往過程中接觸到了新思想,於是,他決定出國留學。很明顯新思想與王闓運的主張顯然不符,因此,對於楊度出國留學一事,王闓運自然是十分反對的,可楊度還是不顧王闓運的勸阻,決定出發。
  • 中國嘉德2020秋拍丨栩栩如生 永恆之美——齊白石《致楊度工筆花蟲冊》
    冊頁中的上款是大名鼎鼎的楊度,袁世凱稱帝「籌安六君子」之一。說起楊度與齊白石的相識,先要從他們共同的老師王闓運說起。王闓運為一代經學大師,好帝王之術,而楊度是他的得意門生。楊度拜王湘綺為師的時間為1895年,王闓運對楊度喜愛有加,經常向他灌輸古代策士們縱橫捭闔的思想。齊白石拜王闓運為師,是在1899年。
  • 歷史上一直默默無聞的湖南人,為何可以逆襲書寫半部中國近代史?
    ——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奇人——湖南文人楊度寫的著名的《湖南少年歌》。詩句豪邁之極,壯麗之極,首出了湖湘人在中國近代史中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是「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 而在遠古時期,湖南常常被視為蠻荒之地。自秦朝起,這裡先設長沙、黔中兩郡,後又歸入荊州,直到唐朝中期設湖南觀察使為止,「湖南」這一名稱才正式在中國歷史上出現。再撒上幾粒蔥花和胡蘿蔔末。徹底瀝乾水分。魚盤底部鋪上蔥姜。
  • 《民初奇人傳》殺出重圍 奇人江湖「乘風破浪」
    ,甫一播出便受到了觀眾的喜愛。周末綜藝強檔殺出重圍 「奇人傳」大受好評《民初奇人傳》開播檔期可謂「危機四伏」,原本周末兩天就是各大綜藝節目喜聞樂見的強力檔,更不用說撞上《乘風破浪的姐姐》這一爆款綜藝,不免令人擔憂。然而憑藉著反轉不斷的快節奏和新奇豐富的故事設定,《民初奇人傳》在一眾大熱綜藝中殺出重圍,取得了不俗的收視和口碑。
  • 《俗世奇人》:能人「死」在能耐上了!天津衛的能人,一人一故事
    一天,收穫頗多的「魚絕後」釣完魚之後,下了趟館子,酒足飯飽已是午夜,回家的路上醉酒醉到迷糊,趴在大街上睡著了,正好一輛裝滿魚的馬車從「魚絕後」的身上壓了過去。黑燈瞎火的,趕車的人也睡著了,直到第二天天亮人們才發現地上的「魚絕後」已經沒氣兒了。於是,得了一句讀書人的話: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了!
  • 書寫奇人的「奇人」——寶雞雜文散文協會主席吳萬哲的人生追求
    萬哲兄在微信中說:目前,在寶雞地區,「西府奇人」一詞正在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熱議,從熱議到探究「奇人精神」,變成了一道文化精神大餐。「西府奇人」成了寶雞一個品牌,不少社會人士想一睹「奇人」丰采,探究「奇人」成長、成才、成功之路,學習奇人精神……他在2018年的勞作,正應對了我書寫的這幅對聯的上聯。我為他高興,向他表示祝賀。
  • 民初奇人傳:民國愛情十有九悲,終於等到那十分之一
    由陳凱歌監製,歐豪、譚松韻主演的民國劇《民初奇人傳》終於大結局了!故事情節設定在中西文化交融下,講述了幾位成長中的男女青年救國救民的傳奇故事。戰亂動蕩的年代,活著都艱難,愛情更是奢侈品。所以都說民國愛情,十有九悲,果然!劇情虐到不行。
  • 姚村奇人之十五——福 裕 大 師
    姚村村南有一寺院,名仙巖寺。該寺曾在唐朝初年被封為晉陽三十寶剎之首。仙巖寺寺座北面南,為二進三臺院,佔地50餘畝。福裕從小聰明過人,父母在世時,曾舉全家之力,供他上過幾天私塾。不料傳說他一天就能識得數百字,時間不久,就被私塾先生以「此乃神童,老朽教授不了」為名逐出學堂。有一天,福裕在西山上給財主放羊時,遇到一位僧人,他見這位老和尚疲憊不堪,又渴又餓,便掏出水壺和乾糧請他用。老和尚非常感動,他見福裕年紀雖小,善心可嘉,於是,便勸福裕學佛,並且說,:「就你這般年紀,若能誦《法華經》,便會功德無量」。
  • 《民初奇人傳》奇人都有誰?劇情介紹演員表簡介
    《民初奇人傳》奇人都有誰?又譯名:外八行、行者山河導演:楊述、劉坦主演員:歐豪,譚松韻,王紫璇,秦嵐,金士傑,程星源,龔婉怡,姜寒,劉劍羽,譚凱,張傲月集數:34全集結局類型:民國、傳奇民初奇人傳播出時間:2020年6月12日民初奇人傳播放平臺:愛奇藝總製片人:戴瑩、郝季風製片人:卞江、董小康
  • 中國歷史上最讓人懷疑是穿越者的3個人
    楊度,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奇人。要知道那是1874年,那時候的中國人連這些東西聽都沒聽過,最過分的是1881年他還在世紀頂級科學期刊《Nature》上發表了文章,糾正了伯努利定律。這也是中國第一篇在《Nature》上發表的文章。他在當時還命名了化學元素周期表內的元素名字,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