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農民在城市裡安家立業後,還會回到家鄉嗎?

2020-12-16 市井路人甲

當農耕文明逐漸沒落,工業化越發興盛後,城鎮化是水到渠成的事,醫療、教育、就業、養老等等優質資源越發集中在城市中,貧瘠的鄉村資源容不下肉身,只能去城市拼搏,給孩子一個好的起點。所以鄉村的年青人越來越少,尤其貧困的地區、村莊。我今天要說的是,出去打拼的農村人,如果在城市裡,已經紮根,甚至孩子都已經在新家娶妻生子,人老還會回來養老嗎?

我們村是永年縣東部一個平常的小村莊,以標準件為主。村裡出去擺攤的有300多家,有很多人都已經在所在的城市安家立業,有的甚至孩子都在新家娶妻生子,只因為他們父母還在老家生活,過年過節會回來看望父母,也都表示,如果以後幹不動了,就回村裡養老,所以就把老家房子翻蓋,或者在縣城買房子。

我本家的一位大伯,早年間在邯鄲市工作,理所當然地把四個兒子都安排在邯鄲市各個單位工作。家裡只剩下愛人,大伯很早就表示,退休了回到老家養老。現實情況是,大伯退休後又返聘,大娘沒等到他退休就因病去世,大伯習慣了城市生活,又找了一個老伴,直到去世才回到生他養他的老家,埋入家族墳墓。

接著說大伯的大兒子,我們平時就叫大哥。大哥今年70歲,也是在市裡居住,也退休十多年了,老伴前幾年前去世,兒子一家在羅成頭居住,他在渚河路居住。他經常說要回老家養老,卻一直不能得償所願。退休後,又給私人老闆幹活,攢錢給孩子買房買車。房車也都有了,兒子又舔了兩個大胖孫子。大哥喜上眉梢,自然要幫著看孩子。這一帶孩子又是六年,70多了,還是不能回家養老,大孫子上小學,小孫子上幼兒園,沒有人接送不行。兒子兩口子都是上班族,時間很不自由,不幫說不過去。大哥過年或者節假日時,有時會回到老家住上幾晚上,還不能耽誤孫子的上學,兒子的工作。直到這時,大哥才相信,老家以後也只能是旅店,故鄉是回不去了。歲數再大一點,大哥又需要孩子們照顧,自己回鄉下,自己照顧好自己還行,如果自己不能照顧自己,兒女們是不會同意他回鄉下養老的,因為孩子們的一切都在城市,晚年的大哥需要圍著孩子們轉。

我老家還有一個老夫妻,姓楊,快80歲了,四個孩子,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三個兒子都在東北擺攤,生意做得很大,已經定居20多年,戶口都已經遷了過去,孫子都是在當地出生、成長、結婚生子。這位老人的三個兒子每年都只回來一次,老大有時候兩年回來一次,因為家裡人多,回來過年也不方便。楊老漢曾經和我聊天時說,孩子基本上是回不來了,現在回來是因為父母還在,我們兩口子走了後,他們估計也不會回家過年了,也沒個念想了。就是百年後,也很難說入祖墳,一聲嘆息,誰又能體會老年夫妻孤獨的晚年,好在他們女兒在臨洺關居住生活做生意。老兩口有時間經常去看看女兒。村子裡面還有很多這樣的老人,和孩子們天隔兩方,思念盼望相見卻無能為力。

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拋家舍業去外地乞討生活,尤其是買不起房子的人打工人。故鄉容不下肉體,他鄉容不下靈魂。此中心酸,只能自己體會。但當紮下根後,身體和靈魂又融入城市後,再無人願意再回到貧瘠的家鄉。習慣了城市的燈紅酒綠,享受著城市資源的便利,又怎麼可能再回來?故鄉,家,越來越遠,慢慢只能成為一種情懷,出現在記憶中,甜甜的美夢中。你們覺得他們還能再回來嗎?歡迎留言評論。

圖片採用網絡。

相關焦點

  • 在流行的時候,回到家鄉種地的人為「農民歌手」朱之文建立住所
    「大衣哥」朱之文的原因是當師傅在文華和星途明亮的光線下,他決定離開娛樂圈回家種地,因為他知道他的人設是「農民歌手」,一旦他離開土地和相親,他是個好人,一文不值。走出央視《星光大道》後,幾十年默默無聞的農民朱之文以一首歌《滾滾長江東逝水》踏入星途的「快車道」。
  • 大學畢業選擇留在大城市,還是回到家鄉的小城市,大家是怎麼看的
    春暖花開的五月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一,等到6-7月份,2020年的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們也要收拾行裝離開朝夕相處的大學校園,當他們離開校園的那一瞬間,各種選擇題就開始紛至沓來,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就業問題,是選擇留在大城市衝進北上廣辛苦打拼一番,還是回到自己家鄉的小城市安逸舒適的生活,如果是你面對這個問題
  • 提前「返鄉潮」,2020,農民工提著水桶逃離城市嗎?老闆們要注意了
    近些年來,因為農民種地掙不到什麼錢,所以大批大批的農民紛紛離開家鄉,進城尋找掙錢的機會。所以現在能在城市各個地方都能看到農民工的身影,他們大多數幹著基層工作,成為了城市建設者中的一員。有很多返鄉的農民表示,今年回家後就不再回城裡找工作了,所以老闆們要注意了,萬一明年出現了招工難的問題。城市工作雖然比較辛苦,但是掙得錢也是與付出對等的,那麼農民為什麼要放棄城裡的工作,寧願待到鄉下也不回去了呢?如今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快,就業競爭壓力空前強大。
  • 這個新疆姑娘,澳大利亞綠卡不要,選擇回國當農民
    從地域上看,他們最偏好的城市是上海、北京、深圳。已回國的海歸人才,超過60%聚集在上海和北京。沒想到的是,居然有人會選擇去當農民,還是在偏遠的新疆。這個90後姑娘叫趙閆,她從南疆考上中國地質大學,又進入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在澳星國際傳媒當記者,還拿到了澳洲綠卡。但在趙閆眼裡,外面的世界再繁華,只有中國才是家。
  • 農民暢享,農村發展,五年後會是什麼樣
    最近有個很火的句子:我仍認為我們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我們的家鄉擺脫貧困,而不是擺脫我們貧困的家鄉。生如螻蟻當有鴻鵠之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很明顯農村就是那個相對城市來說貧困的家鄉,所以首先要說的是——五年後的農村怎麼樣,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取決於你我:如果說現在的你和我只是在這裡說說,當個樂子,那五年後的農村將不會有任何改變;如果留在家鄉出謀劃策,五年後或許貧困依舊,但十年、二十年後絕對會煥然一新。
  • 農民退休政策提出後,為何還有人反對,難道農民不該拿退休金嗎?
    畢竟在現在,很多農民達到退休年齡後只能得到幾十元的養老補貼。對於現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這幾十塊錢根本沒辦法讓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當然,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還經常可以看到,許多年齡很大的老人仍然在下地幹活的原因。老人難道真的不想休息?真的放棄不下那片土地嗎?顯而易見並不是。
  • 為什麼連蔡英文家鄉農民都在呼籲支持「九二共識」?
    另一個新聞是臺灣屏東縣舉辦一場「海峽產業心共識」交流會,百多位農民及業者參加。會議稱,現在兩岸形勢危急緊張,大陸作為臺灣農產品最大的銷售地,銷量大幅下降,呼籲支持「九二共識和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疫情之下,臺灣經濟維持一定的增長率,這似乎為蔡英文當局「反中抗中」提供了底氣。
  • 城市開始擺地攤,農民卻開始直播賣貨了
    「一個人很難做, 100 個人聯合起來做直播,還不能做成幾個嗎?」他說,事實上,直播合作社已經類似於市面上稱呼的MCN機構了。城市和鄉村似乎成了一個倒掛的世界。農村這股浪潮是由三種力量共同塑造的:一個日活超 4 億的網際網路平臺——抖音;粉絲千萬的KOL,生活在農村種地的農民、果農;和回到鄉村尋求創業新機會的青年。
  • 他是農民開國將軍,急流勇退,建國後回鄉務農29年
    似乎大部分人的固定印象就是,要麼雖然離開戰場在後方指揮,但是仍在戰場威名遠揚;要麼立下汗馬功勞,升官發財盡享大權之樂;但是並非所有的將軍,都如同想像一樣,你知道有這樣一個人嗎?戰場勝利後,不在乎自己的功績,心甘情願的回歸農田成為農民,這一做就是二十九年,更有著"農民開國少將"的稱號,他是誰呢?
  • 還能返鄉嗎?還會封村封路嗎?專家回應:2種農民工回家難!
    導讀:還能返鄉嗎?還會封村封路嗎?專家回應:2種農民工回家難!文/三農記錄(以筆為媒,記錄三農,原創內容,抄襲必究)對於外出打工的農民來說,過去的2020年,並不順利。頭半年受到特殊時期的限制,在家裡待了好幾個月。有的地區農民甚至過了7月份才出去掙錢。
  • 湖南十佳農民丨李昌瑞:當好新農民,要有股傻勁
    在「豐收節」來臨之際,紅網時刻記者走近剛剛獲得2020年「湖南十佳農民」稱號的十位農民朋友,記錄下他們在希望的田野裡,揮灑汗水、追夢時代的剪影。還家鄉新貌的湖南十佳農民李昌瑞。回到百花村的李昌瑞,先後投入三千萬元創立安化縣昌茂隆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化縣昌瑞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
  • 農民的好消息來了!農村「三改三清」工程持續推進,有你們家鄉嗎
    無論是資金還是政策,在農業,農村地區和農民領域,「傾斜」也是一個優先事項。因此,相信在未來的農村地區,隨著國家的全面發展,我們也將進入一個新的水平。2020年是消除貧困和實現小康社會目標取得決定性勝利的一年。在此之前,國家頒布的政策圍繞這兩個目標。現在,這兩項任務已進入決定性時期。
  • 當初河北農民睡著時,多次瞬移在不同城市,後來是如何解釋的呢?
    在神話傳說裡,我們知道孫悟空能夠一個筋鬥雲就翻十萬八千裡,科幻片裡也有不少主角可以瞬間移動,這些往往都出現在電視銀幕上或者是小說裡,但是你能想像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人可以在短時間內移動到千裡之外的城市嗎?聽起來是不是特別不可思議,今天就分享一下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
  • 我的家鄉美麗的大澤鄉
    在一九八八年的冬天,我出生於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東南的大澤鄉鎮,大澤鄉鎮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愛我的家鄉—大澤鄉!我的家鄉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秦朝末年,在我的家鄉大澤鄉在陳勝、吳廣的帶領下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陳勝更說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壯語,用作練兵的涉故臺保留至今,被安徽省定為省文物保護單位,有很多遊客前來參觀。
  • 中國東三省五大城市排名:一座是俄國夢寐以求城市,有你的家鄉嗎
    自21世紀以來,中國人的視線都在東南地區,不是京津滬,就是北上廣,如果說到家鄉話,大家都會說川貴滇等等城市,但是大家知道嗎?今天,李不言就講一下東北三省經濟實力最強的五座城市,一座城市曾是俄國夢寐以求的城市,這裡有你的家鄉嗎?
  • 90後海歸選擇回鄉發展,還當了一個「農民」:孩子讀書是為了啥
    但一定不可以學肖源一樣,讀這麼多的書,最後當個沒出息的農民。」26歲的漂亮海歸,卻回鄉當了「農民」,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01父母讓孩子拼命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擺脫現實的生活階層,爬向更高的「上流社會」嗎?或成為人人羨慕的「有錢有權有勢的富人」嗎?不,這些,都不是!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是當年的高考狀元,他在一個公開演講中,被問及為什麼讀書,為什麼選擇去大城市讀書?
  • 中國擁有高鐵站最多的一個城市,GDP過萬億,是你的家鄉嗎
    中國擁有高鐵站最多的一個城市,GDP過萬億,是你的家鄉嗎。這個城市就是湖北省的省會城市武漢。武漢是一個擁有高鐵站最多的城市,它的高鐵站數量多達16座,幾乎完善的交通網絡,讓這個城市成為人們心中交通最為便利的快捷化都市。
  • 這個改名後不如改名前的城市,舊名聽著更順耳,這裡是你的家鄉嗎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現在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 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也在逐漸提高,在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更多的人選擇了生活追求——旅行, 各個城市也開始大力發展旅遊行業,這個改名後不如改名前的城市,舊名聽著更順耳,這裡是你的家鄉嗎。
  • 原創丨就讓我回到家鄉,再回到ta的身旁
    每個人,都有家鄉。異地求學的遊子們,在飛院,有什麼會讓你想起家鄉呢?來看看身在廣漢各地的同學們卻心繫家鄉的有哪些東西吧! 重慶娃兒:最想念的當然是火鍋噻!這裡的累個火鍋能叫火鍋?真滴是,不夠辣不夠香不夠正宗!又麼得山路,又麼得嘉陵江,美女也不如家裡頭多噻!陝西漢子:想念啥?肉夾饃肉夾饃肉夾饃!
  • 農村燕子到農民家搭窩,第二年還會回家嗎?真相卻是這樣的!
    在農村,燕子一直被視為一種吉祥的鳥兒,每年春天就會飛到尋常百姓家,整個夏天都能給農民帶來好心情,農民也是非常歡迎他們。但是呢,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會認為每年到自己家裡搭窩繁衍的燕子是同一對,或者是那一對燕子的後代,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