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7日,「北京科學教育創新論壇」召開。論壇由北京市昌平區科協、北京國際城市科學節聯盟、北京科普資源聯盟、北京科普志願服務總隊等單位指導,火星科學盒主辦。本次論壇旨在促進公民科學素質整體提升,推動科普理念與實踐雙升級,切實發揮科普在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中的作用。共同探討科學教育發展方向,培養優秀的科技人才。
北京市昌平區科協主席李雪紅,昌平區科學副主席鄭乃馨,北京大學教授陳徐宗,火星科學盒創始人劉揚,青青部落創始人王凱昊,愛培優創始人張金榮,科學隊長創始人紀中展,中學高級教師、全國高級科技輔導員張淑春等眾多嘉賓蒞臨論壇現場。
北京市昌平區科協主席李雪紅為論壇致辭,為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為青少年科學素養提升,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力量。黨中央、國務院始終堅持把教育作為支撐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資。北京市科協發起科普惠民項目,鼓勵更多教育企業參與,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
北京市昌平區科協主席李雪紅
北京大學教授陳徐宗在現場做了《量子技術與科學教育》的主題分享,陳教授從量子理論的創立,到微觀世界規律,再到量子技術及應用。結合實際學習與生活,將神秘的「量子技術」與科學聯結。陳教授表示,麻省理工學院的本科教育是建立在科學、數學和人文科學、藝術和社會科學的核心科學上,他們的成功正是因為重視培養正確的思維方式,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深入學習的。
北京大學教授陳徐宗
泰國國家科技館副館長Ganigar Chen博士在線分享泰國國家科技博物館外展科學教育活動,為大家介紹了國家科技博物館諸多推廣計劃:外展計劃、科學大篷車、國家科學節,通過遊學活動了解科學傳播、認識科學奇蹟、探索科學研究。Ganigar Chen博士表示希望有機會來到線下和大家共同探討教育。
泰國國家科技館副館長ganigar
火星科學盒創始人劉揚針對《科學教育如何做好OMO創新》展開相關分享,科學教育注重的是對學生信息素養、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所謂科教興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關係國家競爭力。他表示,教育是「教+育」的結合,是知識傳輸+成長管理。而教育OMO模式,線上與線下深度結合,更好地實現「教+育」。火星科學盒每周開設科普課堂,通過雙師模式將科普課堂帶到全國各地,目前火星人課程已覆蓋全國數十萬學生。
火星科學盒創始人劉揚
青青部落創始人王凱昊做了《科學教育與營地教育的相互賦能》主題分享,他認為,環境對人的塑造力量是極大的,在研學和營地中,學生在一起可以共同探索未知的世界。科學是讓孩子認識世界的視角。我們希望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像工程師一樣解決問題。
青青部落創始人王凱昊
愛培優創始人張金榮在《科學教育 與「強基計劃」人才選拔培養的關係》主題分享中介紹,強基計劃是教育領域基本國策,也是長期的人才培養策略,它給了對基礎學科感興趣的學生多一次被頂尖名校選拔的機會。
愛培優創始人張金榮
科學隊長創始人紀中展在主題為《科學教育,從剛需到必須》的演講中表示,科學是未來世界的通行證,科學教育是必需品,而科學隊長做的是讓孩子跟科學家學科學,讓科學家成為孩子的引路人。
科學隊長創始人紀中展
中學高級教師,全國高級科技輔導員張淑春就《科學融合促進學生多元成長》展開分享,並以昌平區第二中學創新人才培養舉措——開設「英才班」為案例,剖析科學融合對孩子成長的改變、學習的改變。多學科融合,學生們大手拉小手,促進青少年科技實踐,培養科技創新實踐能力,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的現代中國人。
中學高級教師、全國高級科技輔導員張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