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寶貝是日本關東軍的命根,日本戰敗後,死也要帶回國交給天皇

2020-12-26 騰訊網

這些寶貝是日本關東軍的命根,日本戰敗後,死也要帶回國交給天皇

二戰後,日本無條件投降,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作為日本帝國主義的幫兇,也被送上東京國際法庭進行審判。但是,溥儀在法庭上慷慨陳詞,稱自己雖然是偽滿洲國的皇帝,但由始至終都是日本手裡手裡的一個傀儡,自己完全沒有權力,也沒有幹殺人放火、為非作歹的事情。後來,溥儀果然無罪釋放,回到中國。

但是,令溥儀無比氣憤的是日本人讓他做了一件極不願意做的事。當年,他被馮玉祥趕出北京後,流離失所,落魄不堪,當時,日本正侵略中國,想在中國找一個戰爭代理人,溥儀成了日本人的理想人選。

當時,清朝被推翻了,溥儀也被從故宮趕了出來,他氣憤難平,鬱鬱寡歡,有心去光復清朝但力不足。當日本人找到他要求「合作」時,他喜出望外,一拍即合,以為找到了盟友。

但是,溥儀卻上當了,日本人根本不是來幫他光復清朝,而是來侵佔中國的寶貴資源,是來屠殺、奴役百姓的,日本人只是把他當作一塊遮掩布,掩蓋日本侵犯搶掠的本質。

1940年,溥儀應邀訪問日本,受到日本天皇裕仁的接見,當時,任偽滿洲關東軍參謀長吉岡安直已經為溥儀「量身定作」了一套外交臺詞,讓他向裕仁天皇提出:天皇陛下,為了體現滿日一家親,我正式向你提出,迎送日本天照大神到滿洲國供奉。

裕仁心領神會地回答:恭敬不如從命,樂見其成。於是,裕仁交給溥儀日本天照大神的三件寶貝:一把寶劍、一面銅鏡和一塊勾玉。日本天照大神是何方神聖?可能連溥儀也不知道,它是日本傳說中地位最高神靈,日本天皇就是他的後裔。

溥儀帶著這三件寶貝回到長春後,命人專門修建了一座神廟,用來供奉這三件神器。日本還私下命令溥儀要經常去神廟拜祭神器,並宣告滿洲國從此以後以日本宗教為國教,日本天皇是滿洲國臣民膜拜對象等等。

但是,日本戰敗不久,東北關東軍一敗塗地,吉岡安直命令日軍殘部死都要把這三件東西帶回日本,交回給天皇。那麼,吉岡安直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那是因為這三件神器是日本天皇的東西,一旦落入蘇聯的手上,蘇聯就可以藉此直接指證日本天皇犯有戰爭罪,有份參與和策划過戰爭,要判處日本天皇絞刑,為了使日本天皇脫罪,所以,吉岡安直死都把這三件東西帶回日本。

謝謝關注,你的關注是我最大的鼓勵!

相關焦點

  • 日本天皇送溥儀3件國寶,說這是你的祖宗,溥儀私下罵了4個字
    溥儀第一次去日本是在1935年,當時日本為了表現出「日滿」的友好關係,想要拉攏溥儀,所以對這次訪問做了周密的安排,日本天皇更是親自前往車站接溥儀。然而五年後溥儀再次去日本所受到的待遇就大大不同了。日本天皇也就是在溥儀這次去日本時送給了他三件國寶,可是他為什麼要對溥儀說這是他的祖宗呢?溥儀這次去日本名義上是參加日本神武天皇紀元2600年慶典,其實是迎接日本的天照大神。
  • 日本戰敗後,300萬士兵回國,結髮妻子是怎樣迎接的?
    據資料記載,二戰日本戰敗後又有300多萬日本軍人戰敗回國,當時在我國境內就有100多萬的日本戰俘被遣返回國。這些日本人很多其實在其國內都已經成家立業甚至有了孩子。這就令很多人疑惑,當這些戰敗的日本軍人回到其國內,他們的結髮妻子、以及其他女人究竟是如何看待他們的?
  • 日本侵華期間大規模移民中國,戰敗後200萬日本人哪去了?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開始募集一些退役軍人,植入到東北的北滿地區及軍用鐵路沿線,前後5次階段性小規模實驗移民。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扶植的」偽滿洲國「成立,「移民中國」的計劃被日本定為國策,日本利用偽滿政府成立「滿洲拓殖公社」,作為日本在中國東北的移民活動管理機關。
  • 日本戰敗士兵回國後生活怎樣,妻子怎麼對他們?士兵:不如死了
    這是當時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罪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日本戰敗結束,這雖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消息,但這場戰爭所帶來的破壞卻讓人無法忽視,即便現在距世界大戰結束已經好幾十年了,但一想起當年的戰爭,畫面還是觸目驚心。世界各地戰勝國軍人在戰爭結束後,便全部歡呼雀躍回到祖國,而戰敗的日本人也要回到自己的國家。那麼面對這些回國的日本戰敗士兵,結髮妻子是如何迎接的呢?有些士兵答道:「還不如前線戰死。」
  • 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沒自殺謝罪?天皇的回答只有4個字
    日本這個國家曾經在歷史中,向很多國家都發起過戰爭,而且日本人的手段是非常殘忍可怕的。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沒自殺謝罪因為日本曾經在中國國土上肆意放縱,搶奪掠殺,中國人的內心是非常憎恨日本的,即便中國在戰爭中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是最終還是取得了勝利。
  • 日本戰敗後,為什麼不讓留在中國的幾十萬日本女人回國?
    然而,在這個時候,卻出現了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日本方面居然不讓留在中國的幾十萬日本女人回國,這是為何呢?我們都知道,當日本佔領了中國東北三省之後,便從日本本國送來了許多沒有參軍之人,並準備令其紮根在中國東北。根據史書的記載,當時東北地區的日本人大概有一百多萬人,其中還包括了二十幾萬的日本女人。
  • 日本關東軍和日軍有何不同?他們為什麼不聽天皇調遣,能隨意行動
    抗日戰爭是中華兒女用熱血譜寫的華麗詩章,在長達14年的侵略戰爭當中,日本在中國大地犯下了罪行罄竹難書,面對日本先進武器,中方犧牲相當嚴重,在這些侵略的日軍當中
  • 揭秘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最終沒有退位?
    至於哪些被告將首先被帶上法庭接受審判,直到3月11日才宣布。審判開始於5月3日。直到此時,最高統帥部和國際檢察局在理論上仍然有可能起訴裕仁天皇的戰爭罪行。在宮廷圈內,天皇是戰爭罪犯的觀念自然是不可想像的,但是天皇應當對戰爭和戰敗承擔一定責任的想法,卻是被認真考慮的。
  • 日本戰敗士兵回國,妻子用什麼方式歡迎?士兵:不如戰死他國!
    而當時侵略我國的日本氣勢洶洶的來,最後卻灰溜溜的戰敗而去。當日本投降,中國戰勝的消息傳向世界的時候,每個中國人都激動不已,這是令人興奮,激動和難忘的時刻。當然想必這個時刻,在每一個日本軍人記憶中都難以抹滅。他們心目中偉大的天皇投降了,在我國的士兵們也要被迫離開這個被他們弄得遍體鱗傷的中國,回到他們自己的家鄉。中國的軍人離開戰場回到家鄉,親人們都會無比高興,慶幸自己的親人還活著回來。
  • 不一樣:1946年日本戰敗一年後,日本天皇說出投降原因:並
    這意味著日本人不僅可以從中國騰出一百萬到一百五十萬軍隊,而且還會再武裝起五百萬到八百萬中國人來。這些黃種人的大軍會像蝗蟲,不,像獅子一樣撲向白種人的澳洲,撲向印度和俄國,佔領埃及,然後和德國人在中東會師。那時候美國人還能指望幹些什麼呢?噢,上帝才知道。」由此可見,我們中國對於二戰的貢獻是非常大的!
  • 第一個死在中國的日本大將,死因為何?日本官方3個字
    第一個命喪中國的日本大將,應該是甲午戰爭後,在對臺灣的佔領中死去的北白川親王。而第一個死在大陸的,就是今天要說的畑英太郎。他來中國時間不長,1年不到就暴亡東北,而日本官方對他的死亡描述很模糊,3 個字:「得急病」。他到底得了什麼病,能致人立即死亡?此事要從關東軍說起。
  • 戰敗後的日本何去何從?一部寫實小說看日本從戰場到商界的轉型
    《不毛之地》是山崎豐子在1973年-1978年連載於《每日星期天》文刊上的長篇小說,以一位二戰戰敗軍官參謀長壹岐為主要敘事對象,看日本在戰敗後經歷的幾重困境,以及經濟增長中日本人所迷失的價值觀。曾看過訪談紀錄片戰犯高橋哲郎說:「從我們出生起,就被教育是天皇的臣民,天皇是神一樣的存在。」日本在二戰中是侵略者還是受害者的問題一直模糊不清。山崎豐子迴避了日本的殘暴軍事行為,也迴避了戰敗初期日本在美軍的盟軍司令部接管下的屈辱經過,而是把視角聚焦在戰敗後的軍人遣返回國後,精神和物質生活的矛盾生活。
  • 戰敗的日軍回國後,妻子用什麼樣的方式歡迎?士兵:不如戰死
    導語:戰敗的日軍回國後,妻子用什麼樣的方式歡迎?士兵:不如戰死在二戰中,軸心國作為戰敗方,在戰敗之前都在做什麼呢?在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後,日本在天皇的指令下還想負隅抵抗,最終原子彈粉碎了這一切,在1945年籤訂投降協議,至此抗日戰爭才終於結束,大量的海外日軍也放下了武器,陸陸續續地回到自己的國內了,我們都好奇,有的日軍在戰爭中死亡,有的回到家中見到家人,他們的妻子是如何歡迎他們的呢?有的士兵表示還不如戰死,具體事情是怎麼樣的呢?
  • 二戰日本戰敗後,24名甲級戰犯被絞死,裕仁天皇結局如何?
    二戰日本戰敗後,24名甲級戰犯被絞死,裕仁天皇結果如何? 導語: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正式宣布投降。自此,二戰結束了。隨後,日軍二十四名甲級戰犯都被絞死。可是在美國人的庇護下,裕仁天皇卻倖免於難。並且,日本社會的天皇制度依舊被保存了下來。
  • 日本投降後,大量的日本女人留在東北沒有回國,她們結局如何?
    在日本侵略者的殘暴統治下我國毅然決然發動了抗日戰爭,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激烈的對戰。戰爭初期日本憑藉強大的軍隊以及精良的武器裝備佔領了大半個中國,這使得我國的抗戰事業進行的非常艱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還是不得不面臨戰敗。他們投降後有大量的日本婦女被拋棄在東北沒有回國,她們有著怎樣的結局呢?
  • 日軍戰敗後,此人問裕仁天皇為啥不自殺謝罪,他說了一句無恥的話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近代史上,中華民族遭到西方列強的屈辱,特別是我們的鄰國日本,居然發動了侵華戰爭。在14年艱苦卓越的抗日戰爭中,日軍在中華大地上犯下了滔天罪行,可謂是無惡不作,罄竹難書,然而可笑的是,戰後的日本卻絲毫不正視這些錯誤,相反還一直在美化侵華戰爭,居然將侵華戰爭說成是為了幫助中國建成大東亞共榮圈。
  • 日本戰敗後,有日軍躲在東寧要塞不出來咋辦?蘇軍做法「絕了」
    日本承認戰敗後,日本天皇宣布日本將會無條件投降,但當時還有大量日軍沒有返回國內,例如駐紮在我國東北地區的日本關東軍。後來蘇聯決定派兵將其剷除,那些日軍打了敗仗,於是便躲在位於地下的東寧要塞中不願意出來,這要咋辦呢?只能說蘇聯的做法簡直絕了。
  • 薩蘇:戰敗之日的日本人
    這是從日本番町書房《關東軍與開拓團》一書中摘錄的,對中國軍隊一次失利的描述,翻譯過來就是:「戰敗的中國軍隊被追趕到牡丹江畔林口附近,此時,(中國軍隊中的)11名女戰士背負傷員,高聲唱著歌,投入牡丹江中自盡而死。(她們的行動)吸引了日本軍隊的注意力,幫助了主力的撤退。」
  • 皇姑屯事件不是日本官方行為,是日本關東軍一名軍官私自策劃的?
    這一事件發生後,在中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作為當時的一方大佬,張作霖的死,對東北的局勢影響巨大,使得局面變得非常緊張。然而,人們不知道的是,皇姑屯事件不是日本官方的行為,而是日本關東軍的一名參謀河本大作,秘密策劃的事件,正因為在這次爆炸中,張作霖身亡,當時在日本引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事實上,給他們帶來的後果並不是很輕。
  • 日本武士道提倡剖腹謝罪,為啥二戰戰敗後,日本天皇的不剖腹?
    相信不少朋友都聽過這樣一個說法,那就是在二戰時期,日本絕大多數民眾非常信奉所謂的武士道精神,因此在日本一些極端分子做事情時,你的失敗往往都會選擇剖腹謝罪,這一點在日本軍隊當也非常盛行,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使得很多人都非常好奇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當初日本戰敗之後,作為日本最高的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