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不上脾,咬巢礎,蛋群一直發展不起來,放發生飛逃的好辦法!

2020-12-26 文哥談事業聊生活

中蜂是經過人工馴化,模仿自然環境生存條件,為了能夠方便管理和提高產蜜量,採用了活框養殖,活框養殖的出現對養殖技術要求就更加嚴格;活框養殖對一部分新手就會出現一些難以處理的難題,發生飛逃的概率也大大增加;蜜蜂造脾是天性使然,為了提高中蜂生產更大經濟效益,因此採用活框養殖加入人工巢礎,更能夠提高造脾速度,給蜜蜂更多的時間採蜜。

然而在養殖過程中就經常遇到,經過人為幹預的巢脾,有些蜂群接受度不高,還發生咬脾等現象,到底什麼原因,採取什麼補救措施呢!從以下方面來分析和解決。

不上脾,咬脾原因和處理方法:

1. 所使用的巢礎是不是中蜂規格巢礎,巢礎是否是意蜂蜂蠟製成(由於蜂蠟熬製時間短裡面還含有意蜂味道),巢礎有沒有質量問題,雜質太多。

2. 一般要求活框裝巢礎隨用時裝,如果安裝安置太久的活動框巢礎,蜜蜂接受度不高。

3. 活框巢脾和蜜蜂不對等,脾多蜂少,特別是蛋群,靈活減少巢脾和老脾。

4. 將蜂蜜1:1稀釋均勻塗抹在巢皮上,然後放在活框中間位置(蛋群不能使用),第二天觀察有沒有開始造脾。

蛋群養殖:

1. 換掉舊脾用新脾,或者將新舊巢脾都順著巢框割掉下半部分,只保留10㎝寬度,再豎向割掉兩邊巢脾留20㎝,然後塗抹蜂蜜在放在中間位置,一般一兩天時間就會在下面造新脾。

2. 同時蛋群要經常注意天氣突然降溫的影響,適當增加一些保溫材料,用隔板將蜂群控制在有限區域內,不要經常開箱檢查,特別是低溫和陰雨天氣。

3. 獎勵飼喂,每晚少量飼餵糖水,連續飼餵一個星期以上,同事注意關小和減少巢門口大小。

蜂群飛逃原因及預防:

1. 除了分蜂群外,一般飛逃是由於缺少蜂蜜,或者發生盜蜂嚴重。

2. 養殖環境嘈雜,經常開箱檢查造成蜜蜂應激過大,蜂桶在風口上,夏天溫度暴曬,冬天冷風直吹;這種情況下及時將蜂箱移到合適的位置飼養(避風向陽),風口位置一般以東方和南方為最佳,切記分口朝向不可以對著池塘,將蜂桶放在樹下、牆角邊,屋簷口都可以。

3. 蜂脾不對等,造成脾多蜂少,發生巢蟲嚴重,箱底蠟屑太多,巢蟲已經大面積上到活框。

4. 其他一些疾病,像爛籽脾,蜂蟎嚴重,檢查有沒有蜂蛹或者死掉幼蜂拖出經常從巢門口拖出;病害蜂一般是未羽化缺少某一部位成蟲,或者剛羽化的嫩蜂蛹,一些還活著但是翅膀發育不好不能飛行的幼蜂,在巢脾裡面直接就可以看到爛掉的幼蟲。

5. 蜂群飛逃前兩天就會開始減少產卵,升至不產卵,因此檢查蜂群有沒有新產蜂卵,如果沒有那就要注意蜂群逃跑。

6. 對於第3和4點疾病的解決辦法可以按照蛋群處理方法,經過1-2個月就可以恢復正常生產。

總結:中蜂最為投資少見效快的項目,但是養殖技術很關鍵,需要對每一桶蜜蜂記錄方便管理,熟練掌握每一桶蜂群的生活動態,做到有問題早處理;並且更要熟悉掌握大流蜜時間,及時春繁,結合自己實際情況不斷提升養殖經驗,利用有限資源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

相關焦點

  • 「蛋群」如何繁蜂,餵糖餵粉不能斷,加脾不加整張巢礎!
    蜂友們一起學養蜂,右上角「關注」蛋群的「復壯」過程中,需要養蜂人注意的飼養管理技巧太多,這裡給大家詳細的分享,將一個蛋群飼餵成為強群的步驟和方法。蜂箱內蜂巢脾的標準,通過給蛋群的飼餵管理,完成「造脾」和「繁蜂」的第一步蜂箱內加入的巢礎需要經過修剪,蜂巢脾可以達到1/3的蜂巢礎,優質的蜂巢礎,配合養蜂人修剪的蜂巢礎,飼餵蜜糖水給工蜂補充飼料,助力蜂群完成造脾工作,同時,蜂群在飼餵蜜糖水之後,工蜂採集積極性和哺育積極性提高,蜂王在新巢脾上產卵繁殖。
  • 蛋群該如何發展,小夥總結了六字真言,以後再也不用去合群了
    在養蜂的過程中,自然因素與人為因素都有可能使強群變成蛋群,即使是老蜂農也無法改變這一現象。我在過去的十年養蜂歷程中也經常會養出蛋群,一般情況下我都是這樣處理的,對於有望發展起來的儘量去發展,實在不行的就只有合併。
  • 定地西蜂場如何兼養中蜂
    4月7日中午,突然飛來一群中蜂,鑽進一個開著巢門的空巢箱裡,在紗蓋下面結了蜂團。因事發突然,家裡沒有中蜂巢礎,就放了2張意蜂老脾和1張未繁殖過的新脾。第二天檢查蜂群見蜂王翅尖已破損,才知是個老王飛出群。
  • 土法養殖為什麼比標準箱發展的快?標準箱養殖中蜂有三個致命缺點
    ,不少中蜂養殖戶也逐漸採用標準蜂箱養殖中蜂,但在實際養殖過程中很多養殖戶發現,標準箱還沒有土法養殖發展得好,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標準箱養殖中蜂有三個致命缺點。其實標準箱是可以養殖中蜂的,但並不代表是適合中蜂,因為標準蜂箱的巢礎尺寸太長,中蜂的群勢沒有意蜂那麼強大,而群勢強大的蜂群又容易引起分蜂,所以很多養殖戶為了方便管理,將群勢維持在中小群,這就是它的缺點所在,具體可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 「蛋群」可以養殖嗎?老蜂農:只要功夫深,「蛋群」也能成強群!
    而對於以前通過土法養蜂養殖中蜂的人來說,蜂群的強弱就只能通過蜂群結團的大小來判斷,蜂群結團越大,說明群勢越強,通過這樣的方法,中蜂養殖者就可以判斷出蜂群的強、中、弱群,而將最弱的群稱為蛋群,因為蜜蜂結團的時候可能只有雞蛋大小。二、「蛋群」養殖需要面對哪些問題?
  • 同一蜂場提一脾蜂和一個蛋群組建新群,如何避免回蜂?方法來了
    主要是在我們從其他蜂群中提一脾蜜蜂補充到我們的蛋群中的時候,我們要考慮一個蜜蜂的廝殺問題,因為我們從其他蜂群中提取一張子脾補充到蛋群中的這個過程,相當於是一個合群,同樣可能引發蜜蜂廝殺,而在合群的過程中,年齡越大的蜜蜂越多,廝殺現象越是容易發生,這是我們首先應該考慮的。
  • 土養蜜蜂即將分蜂,遇上連綿陰雨如何人工分蜂?2種方法全在這裡
    ,如何進行人工分蜂,其實現代化的養蜂已經給我們傳統土養的中蜂提供了人工分蜂的參考,所以在我們發現傳統土養的中蜂具有分蜂情緒的時候,完全是可以進行人工分蜂的,我們現在來看一下這個問題怎麼處理。快自然分蜂的意思這裡的自然分蜂是蜜蜂在自然增殖的情況下,當蜂群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蜂群會一分為二,有一個蜂群會到另外一個新的地方築巢,也就是蜂群中原來的蜂王與一部分蜜蜂飛走,蜂群中留下原來蜂王產下的蜂王,這隻蜂王是還沒有出房的,也就是還是幼蟲的情況下產生。
  • 只有100隻工蜂,這群蜂還能養活嗎?
    開春之後,很多朋友跟聽蜂之語反饋自己的蜂群現在非常的弱,一脾蜂都不足的極其常見,有的朋友甚至說蜜蜂的數量可以輕鬆的數出來,只有區區100來只工蜂了。對於這種只有100隻工蜂的超級蛋群,還能養活嗎?還可以發展起來嗎?
  • 一群兩蜱蜂有雙王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因為是違背蜜蜂繁洐的生長習性,因為是違背了蜜蜂發展的客觀須條件!只有兩脾蜂的蜂群,一個蜂王就足夠能力產卵,何須兩個蜂王?蜜蜂的快速發展並不是以蜂王多少去決定,而是蜂王的質、蜜粉源是否充足,蜂巢內部的生存條件等等因素。
  • 中蜂分蜂后需要清理王臺注意蜜蜂的二次分蜂
    今年我家中蜂分蜂跑了2群沒有收到。一群是強群處王分蜂。那是處王群蜂太強,蜜蜂沒活幹的太多分蜂意念嚴重。由於強群蜂多我沒有清理乾淨王臺,因為處王需要交尾,沒有上防逃也沒有防備不注意分跑了。那是我今年最早出臺的一個王,不分蜂當時已經快開產了。另外一群是老王分群跑的。
  • 談春繁複壯後的中蜂管理,注意觀察雄蜂脾,做好育王分蜂安排
    如果要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找一個師傅帶一下,並且需要多總結,多學習,多交流,多實踐。蜂群在春季是一年中發展最快,是容易分蜂遷徙的季節,順應蜂性可增產增收,實現蜂場效益最大化。路邊的蜂群老一輩養蜂人如何面對分蜂熱老一輩養蜂人對於中蜂春季分蜂熱來臨前的管理就是不管理。
  • 蜂群加脾不造脾,如何獲取優質新巢脾,這3招「狠管用」!
    養蜂人在飼養蜂群的過程中, 隨著蜂群不斷的繁殖發展,蜂群內的繁殖空間和儲蜜空間需要擴大,在春季和秋季的時候,外界蜜源豐富,蜂群處於繁殖發展的旺季,流蜜期的時候,養蜂人給蜂群內加入巢礎框,蜜蜂造脾的積極性較強,新巢脾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夠建造完成,所以,蜂群造脾需要滿足這3個條件。
  • 地穴箱蜂群發展不盡如人意,出現了比較多的問題,不建議再採用
    這群蜂群發展平穩,目前大量的工蜂採粉,發展勢頭不錯;第二群是分蜂群標箱2脾,入駐一個月後飛逃;第三群勢分蜂群標箱2脾,目前蜂量減少至一脾,已形成土養脾,提出標箱巢框;第四群是去年的單箱體地穴箱,內嵌箱框標箱橫養,發展遲緩,四脾不足;第五群地穴箱分蜂群純土養
  • 養中蜂不懂人工育王,該怎麼分蜂?
    另外就是養殖中蜂也不像養殖意蜂,育王的難度更高,所以在中蜂的養殖過程中,育王的工作也相對較少。既然不會育王,那養殖中蜂的時候該如何實現人工分蜂呢?聽蜂之語認為可以採用以下兩種方式:一、巧用分蜂王臺。中蜂群到了一定群勢以後如果繼續發展就有自然分蜂的可能;在自然分蜂發起時,蜂群內部會出現多個分蜂王臺。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些分蜂王臺來提前進行人工分蜂。具體操作如下:1、將老王分成獨立的一群,給老王配上一脾蜂即可。
  • 從野外收捕回來的野生蜜蜂放在蜂箱裡養,怎樣才能讓蜜蜂不會飛逃
    如果你是第一次養蜜蜂,第一次從野生收捕野蜂群回家養,那麼你必須在掏蜂窩的把子脾保護好,因為你家裡沒有蜂群可以讓你調脾,你必須把子脾拿回家綁在活框上面。如果不小心把子脾都弄破了,家裡又沒有養蜜蜂那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