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邊聽邊看,學習效果就是好!
1970年我開始業餘養中蜂,1980年改養西蜂。退休後小轉地養蜂。2008年4月,將蜂群搬回家定地飼養。4月7日中午,突然飛來一群中蜂,鑽進一個開著巢門的空巢箱裡,在紗蓋下面結了蜂團。因事發突然,家裡沒有中蜂巢礎,就放了2張意蜂老脾和1張未繁殖過的新脾。第二天檢查蜂群見蜂王翅尖已破損,才知是個老王飛出群。
定地蜂場中西蜂同場飼養很困難,因為在蜜粉源不足的季節,中蜂群的蜂王往往被鑽進蜂巢的西意咬死,蜂巢儲蜜被盜空而使整群中蜂飛逃。即使不發生盜蜂,中蜂處女王交尾也會受到西蜂雄蜂的幹擾。根據我實踐經驗分析,只要能處理好幾個關鍵問題,中蜂與西蜂同場飼養是可行的。下面談談飼養過程及體會:
一、西蜂巢脾作過渡脾速繁第一批子
用西蜂巢脾臨時代替中蜂脾,可快速繁殖出第一批中蜂。因為西蜂房比中蜂房大得多,擔心中蜂王產雄蜂卵,那樣損失就大了。但根據中蜂喜新厭舊、愛造新脾的習性分析,很可能會對西蜂脾巢房進行改造,因此大膽用西蜂巢脾作救急用。3天後巢脾房壁被咬掉,造出了白色中蜂巢房。一個星期後,第一批中蜂幼蟲陸續封蓋。3張脾上除有少數雄蜂外,大多是工蜂。第一批蜂培育成功後,緊接著用標準巢框穿好鐵絲加入蜂群。由於及時加框造脾,後來又有了中蜂巢礎,造脾更快了,到5月14日已發展到5脾足蜂,其中的1張脾下部出現兩個已封蓋王臺。5天後帶蜂提出組成新分群。新王出房後,半個月後開始產卵,20後檢查,幼蟲發育良好。7月中旬,新分群已有3脾足蜂,並且,其中一脾有封蓋王臺。於是,又將王臺提出另置一箱,成為第二新分群。此群新王出房一個月後開始產卵。
二、上繼箱繁殖空巢箱調溫
我地夏季氣溫一般可達38℃,而且高溫持續長達40天以上。中蜂怕熱,怕震動,進入暑期,把巢箱的巢脾全部提入繼箱裡,加在巢箱上面,讓巢箱空出來。在繼箱空著的一邊放飼餵器加清水餵蜂。蓋副蓋,再加蓋塑料膜,翻起一角,上面再蓋厚棉墊隔熱,仍然翻起一角,再蓋大蓋。這樣做的好處是巢箱全空,蜜蜂活動空間增加,便於散熱調溫,繼箱裡有清水,不用外出採水。塑料膜能保溼防幹,減少水分蒸發量,確保幼蜂出房健康。
三、秋繁抓防盜群強蜜足最重要
根據多年養蜂經驗,我把秋繁時間定在秋分,即9月20日。我地每年8月20日前後芝麻花期結束,棉花則有花無蜜,有少量花粉。野外只有少量輔助蜜源。因此8月20日至9月20日一個月的時間作為蜂群斷子休整期。這段時間主要抓緊有利時機,待西蜂最後一批新蜂出房完畢後及時整脾治蟎,為秋繁作準備。這一時期的重點是嚴防盜蜂的發生,注意西蜂盜中蜂,外來蜂盜本場蜂,本場蜂互盜。這三種情況最讓人擔心的是西蜂盜中蜂,但實際情況是少數中蜂盜本場西蜂。我的體會是防盜的先決條件是群強蜜足。只有群強才有強大的防盜能力,而蜜足之群才不易起"盜心"。因此,芝麻花期的蜜一般不取,讓其留足封蓋,提上繼箱保留。秋繁期間,保持蜂多於脾,供給充足蜜粉。儘量不在白天開箱,尤其不在採集蜂出勤時開箱。一般在早上蜜蜂出勤前和天黑前歸巢快速查蜂。如果需要補餵飼料,應在天黑後飼喂。糖漿絕不能灑落箱外,用量以天亮前飼餵器裡無剩餘為宜。其次,多進行箱外觀察,及時發現盜蜂,及早進行有效處理。萬一盜蜂嚴重,只能將被盜群併入盜群或分別併入幾個強群。如果不想合併,只能把被盜群運離蜂場。
中蜂越冬和春繁與西蜂有差異之處,中蜂越冬巢脾布置是按蜜粉脾大小的順序依次由外向中間排放,即兩外邊放大蜜脾,中間放小蜜脾,靠中間部分的蜂路適當加大到15毫米,便於蜂群結團保溫。待春繁時再將蜂路縮小至10毫米。春繁時間不用人為控制,讓其自然進行,只要注意蜜粉充足就行。其次是順應中蜂喜新脾厭舊脾的特點,新老蜂更替後,及時多加巢礎造新脾,抽出老舊脾化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