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養殖技術|中蜂較意蜂多次自然分蜂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思路

2020-12-23 毛氏部落

中蜂群較意蜂群卵巢易發育及撫育性強導致中蜂較意蜂愛分蜂、好分蜂(具體分析參看前文內容),而中蜂群在分蜂準備中、後期(造臺育王至分蜂發生前),蜂王的產卵量大及分蜂后剩餘蜂量(留原群蜜蜂數量)多,導致中蜂群較意蜂更容易出現二次自然分蜂,甚至更多次自然分蜂。

一、中蜂群分蜂前蜂王一直維持產卵高峰

1、蜂群在分蜂準備初期,蜂王產卵量大

不論是中蜂還是意蜂,在分蜂準備初期(春繁中,蜂群開始築造雄蜂房開始至育王前一段時間),蜂群都具有成蜂蜂齡普遍年輕,巢內哺育過剩,採集與撫育積極,為蜂王大量產卵,培育較多蜂兒,提供較好的內部環境,蜂群內所有的繁榮景象都是為後續分蜂做準備。

二、蜂群在分蜂準備中、後期,蜂王產卵變化

根據實驗數據,意蜂群在分蜂中期,築造臺基時和築造臺基以後,蜂王的產卵量分蜂下降22.6%和,73.3%。蜂王在王臺內產卵後,蜂王的產卵量更少,甚至停產。不同的蜂群蜂王產卵量下降的程度有所不同,但總的趨勢不變。

根據對中蜂群在分蜂準備中期及後期與分蜂準備初期的觀察比較發現,只要巢內有可供蜂王產卵充足優質的產卵用房,蜂王的產卵積極性仍然保持不減,直到蜂群發生分蜂前。

這種差異在蜂群發生分蜂后或分蜂王臺老熟時,群內存有的蜂兒日齡及數量可以看出,意蜂群在此時,大部分蜂兒已經封蓋,少量蜂兒處於大幼蟲期,少有小幼蟲及卵,而中蜂群在此時,仍較均衡的分布著從卵到老熟封蓋子的各齡期蜂兒,很顯然,在蜂群進入分蜂準備中後期,意蜂的蜂王產卵量下降,甚至停產,而中蜂蜂王產卵量維持高產或減少幅度較小。

二、中蜂群分蜂后剩餘蜂量較多

1、蜂群分蜂后剩餘成蜂蜂量

之前我們討論過,蜂群在發生自然分蜂時,蜂群中去留蜜蜂的數量,一般由蜂群內部個體間親緣關係指數決定,同王臺屬於全同胞姐妹關係的成年蜂則留守蜂群,而與王臺屬於半同胞姐妹關係的成年蜂則跟隨老蜂王離開,離開的蜂量約為蜂群分蜂時已經羽化蜂量的3/4,這裡有個前提,所有參與分蜂蜜蜂都是蜂群中的休閒蜂,也就是說,蜂群分蜂其實分的是蜂群中無事可做的蜜蜂(除了蜂王之外),蜂群中正在哺育或採集的蜜蜂,不參與分蜂行為。

2、中蜂分蜂后留原群的成年蜜蜂數量比例更多

中蜂群在分蜂時,巢內卵、蟲較多,維持蜂群正常運轉的哺育蜂、採集蜂數量較多,群中休閒蜂只佔蜂群的一部分,而意蜂在分蜂時巢內大部分蜂兒已經封蓋,不需要哺育蜂,只需要少量蜜蜂溫度調控即可,巢內大部分已經羽化的蜜蜂處於休閒狀態,因此,在蜂群分蜂發生時,意蜂群中大部分能飛的蜜蜂離開,而在中蜂群分蜂時,實際離開的蜜蜂比例比意蜂群少,留下的蜜蜂比例較意蜂群比例多。

3、中蜂分蜂后原群中各齡期蜂兒均衡

意蜂在分蜂后巢內蜂兒大部分處於封蓋狀態,即使分蜂發生在王臺封蓋第二天,那麼新蜂羽化將持續不超過10天(意蜂王臺從卵到封蓋前一天為10(3+6+1)天,再加上造臺時間約1天,11天前蜂王處於產卵高峰期,工蜂發育期21天),而中蜂群在分蜂發生時,巢內從卵到封蓋子均有,在分蜂后,巢內新蜂羽化將持續約19天(中蜂工蜂發育期19.5天)。源源不斷的羽化新蜂,不斷補充原群的蜂量,為蜂群再次自然分蜂提供可能。

4、中蜂群分蜂后巢內急造王臺較多

不論是意蜂還是中蜂,在首次自然分蜂發生時,群內只有分蜂王臺,當分蜂發生後,意蜂群內已經沒有卵及小幼蟲,蜂群在失王(老王分蜂離群)後,沒有機會急造王臺,而中蜂群中,在首次分蜂發生後,蜂群中尚有卵及小幼蟲,在失王一定時間內,蜂群會再造一批急造王臺,,因此,中蜂群內的王臺數量遠遠多於意蜂王臺數量,大量王臺,也為中蜂多次分蜂提供可能。

三、中蜂較意蜂多次自然分蜂應對思路

1、順其自然多分蜂,適度擴大養殖規模

既然蜜蜂能自然分蜂,說明外界的蜜粉源和蜂群的群勢能滿足蜂群分蜂后的生存需要,因此,根據當地距離大流蜜的時間,合理安排蜂群分蜂,實現蜂群數量的增加。

如果說蜂產品是靠每一隻蜜蜂的每次採集積累獲得,那麼更多的群數,培育更多的採集蜂,就能獲得更多的蜂產品。當然,應該避開蜂群的群勢恢復期與大流蜜期重疊,最好使新分群群勢恢復後與大流蜜時間吻合。

中蜂養殖規模宜適度,既要考慮養殖場地、蜜粉源狀況,更要考慮自身中蜂養殖水平及投入和產出,高手人均養幾百箱,新手幾箱也難以應付,高手單箱年產幾十斤成熟蜜,新手蜂群未必保得住。中蜂規模養殖應建立在中蜂養殖技術基礎之上,循序漸進,切莫貪多。

2、提高經濟效益

蜜蜂採集的蜂產品是商品,而蜂群本身也是一種商品,優質高產蜂王,加上無病害蜂群也可以作為商品銷售,提高蜜蜂養殖經濟效益。

結束語:中蜂較意蜂多次自然分蜂,既給中蜂養殖提高經濟效益帶來了機會,又給中蜂蜂產品生產造成了很多困難,提高對中蜂的認識,把握蜂性,為我所用。

相關焦點

  • 蜜蜂養殖技術|根據不同蜜源狀況防止自然分蜂的三種人工分群方法
    人工分群是防止蜜蜂自然分蜂的有效措施,根據不同的蜜源狀況採取恰當的人工分群方法,縮小了蜂群群勢,不使蜂群積累分蜂必須的過剩幼蜂,使蜂群長時間處於群勢增長階段,這樣做不僅能增加蜂群的數量,多培育採集蜂,更能充分有效利用蜜源,提高蜂蜜產量。
  • 土養蜜蜂即將分蜂,遇上連綿陰雨如何人工分蜂?2種方法全在這裡
    關於桶養中蜂很快就要自然分蜂,遭遇連綿陰雨是否可以人工分蜂的問題,蜂部落小編認為如果蜜蜂已經有分蜂熱現象產生,進行人工分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避免蜜蜂自然分蜂引發的損失和給我們造成的麻煩,主要是傳統土養的蜜蜂,過去並沒有人工分蜂的相關技術,導致我們養蜂人發現蜜蜂產生分蜂熱以後並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 蜜蜂養殖技術|人工分群回蜂原因分析及減少回蜂的方法
    在春末夏初,蜂群發生分蜂熱時,養蜂人經常會採用人工分群的方法,解除分蜂熱,人工分群能增加蜂蜂群數量,低成本快速實現蜜蜂規模化養殖,提高蜂產品產量,提高經濟效益,但是在近距離分蜂時,經常發生回蜂,導致新分群蜂量較少,恢復時間長,甚至分群失敗。
  • 蜜蜂養殖技術|人工分群與自然分蜂蜜蜂工作積極性的分析及應用
    在春末夏初,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蜂群容易發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不僅能增加自然界蜜蜂種群數量,對養蜂者而言,分蜂時間合理,也能增加蜂產品產量,提高蜜蜂養殖經濟效益,但是,自然分蜂對於蜜蜂規模化養殖來說,會導致蜂場原有的秩序被打破,不止一群發生分蜂時,使蜂養蜂者手忙腳亂,因此,在養蜂實踐中
  • 自然分蜂優於人工分蜂探討
    中蜂成熟了自然要分蜂。強群中蜂如果不會分蜂,面臨的將是衰敗與絕種。物極必反講的就是這個發展規律。下面就中蜂的自然分蜂優於人工分蜂淺析如下: 1 易成強群 自然分蜂分出的蜜蜂,精力旺盛、採集積極,育出的工蜂勞動力強,所以極易成強群;留下來的蜜蜂因熟悉蜜路,採集走捷徑,加之巢內存有充足成熟的粉蜜,處女王交尾後,精力充沛,因此也極易成為強群。
  • 同樣是中蜂,為何在蜂桶中和蜂箱中分蜂性不同?養蜂人告訴你答案
    由於現在中蜂養殖的方式主要有土法養殖和活框養殖兩種方式,而且採用活框養殖的蜜蜂數量要大大多於土法養殖的蜜蜂,很多朋友都發現在採用活框養殖中蜂的時候,中蜂的分蜂性增強了,能夠維持的群勢沒有土法飼養的那麼大。
  • 蜜蜂怎麼分蜂?什麼時候分蜂最好?其實蜜蜂已經告訴你了
    關於蜜蜂如何分蜂以及什麼時候分蜂最好的問題,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的話,蜜蜂在實際生活中他們的生活習性早就已經表現出來了。所以在我們養殖蜜蜂的時候,不但要學會養蜂的技術,還應該學會看懂蜜蜂的語言,這樣的話,我們能從蜜蜂的日常活動中發現許多問題,減少我們對蜜蜂養殖技術的探索。
  • 養殖中蜂,我們如何去判斷一個蜂群即將要分蜂?
    一個蜂群即將分蜂,其實會在平時,就會流露出很多的徵兆。我們只需要多加留意就會發現。當然,這裡說的是中蜂,既中華蜜蜂,又稱土蜂。自然蜂群土蜂就是野蜂,本鄉本土生長在森林裡,樹洞中,巖石縫,磚牆裡等等原始環境裡,每當安全的過完冬天以後,蜂群開始復壯,等快到了大流期,蜂群便開始起分蜂熱了。
  • 蜜蜂度夏起王臺,是分蜂還是滅臺?用好3個小妙招,新手也能決定
    如今正是炎熱的季節,我們很多養殖蜜蜂的朋友到了這個季節都會發現很多地方蜂王已經停產了,一些專業的書籍中也會介紹,到了夏季以後蜂王會停止產卵,但是也有的地方比較特殊,雖然已經到了夏季,蜂王同樣在產卵,不但產卵,而且蜂群中還出現了王臺,對於我們有經驗的朋友來說這倒是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對於我們沒有經驗的朋友來說
  • 土法養殖為什麼比標準箱發展的快?標準箱養殖中蜂有三個致命缺點
    中蜂是東方蜜蜂的一個亞種,是中國獨有的蜜蜂當家品種,是以雜木樹為主的森林群落及傳統農業的主要授粉昆蟲,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採集力強、利用率較高、採蜜期長及適應性、抗蟎抗病能力強、消耗飼料少等義大利蜂無法比擬的優點,非常適合中國山區定點飼養,多採用土法養殖,由於標準蜂箱在意蜂養殖顯現出來的高效率
  • 意蜂在大小蜂蟎斷子治乾淨的情況下,最多能堅持多久才爆發蜂蟎?
    首先我們要明白蟎蟲害是蜜蜂在採集時從自然界中帶回來的,就算蜂巢蟎蟲徹底殺滅乾淨,在採集時也會把蟎蟲帶回蜂巢。蟎蟲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各種各樣的蜂蟎也會在花朵,草叢等處存在。蜂蟎有大有小,有的只有零點幾毫米,肉眼看不到。這些蜂蟎在蜜蜂採集時會用足勾住蜜蜂絨毛,讓蜜蜂帶回蜂巢。這些帶回來的蟎蟲就會潛入蜜蜂的子脾和巢房裡,開始滋生爆發。
  • 蜜蜂飼餵白糖會爛子?中蜂爛子的5種原因,為什麼蜜蜂可以飼餵白糖
    雖然白糖代替不了蜂蜜,但是蜜蜂飼餵白糖繁殖,絕不至於引起爛子病。為什麼百事通這樣說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蜜蜂為什麼要餵白糖,白糖為什麼可以餵蜜蜂,引起蜜蜂爛子病的原因有哪些?了解完這幾個問題,基本上就明白白糖會不會引起爛子病。首先來說一下蜜蜂為什麼要餵白糖。蜜蜂飼餵白糖,一直是蜜蜂養殖中,大家都不願意正視的灰色地帶。
  • 人工分蜂很難達到蜂量均衡?不妨試試這種分蜂法,高效快速無回蜂
    的確如此,就連群居的小蜜蜂也是會分家的,每到春天來臨萬物復甦,由於氣溫的回升加上蜜源的充沛,往往連較弱蜂群都能壯大起來,一旦群勢大了分蜂熱也就產生了。由於群勢的壯大,自然分蜂是很正常的,這也往往給蜂農帶來了經濟損失,要知道一箱蜂一年基本上能帶來上千元的收入。對於大蜂場來說,如果不解決好分蜂問題,直接經濟損失不可估量。
  • 野外收捕野蜂,一個蜂團中出現多隻蜂王是怎麼回事?
    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一個蜂團中出現多個蜂團的情況?當我們發現一個蜂團中出現多個蜂王的時候又該怎麼解決?今天蜂部落就來向朋友們分享這幾個問題。第一種情況:蜂場多群蜜蜂集體飛逃。由於種種原因,例如當地氣候條件原因、盜蜂嚴重、自然天敵太多的原因導致當地不適宜蜜蜂生存的情況下會造成蜜蜂集體飛逃,這種集體飛逃並不是一個單獨的蜂群集體飛逃,而是整個蜂場裡面的多個蜂群集體飛逃。
  • 蜜蜂養殖技術分享,碰到分蜂要如何收回
    這兩天只要停雨天晴,蜜蜂們就忙著弄分蜂。昨天正找人幫忙突擊開箱查蜂,有一箱蜂就開始分蜂了。急忙拿來抓王的工具,準備在巢門口捉王,結果還是晚了一步。跟著蜂群走,發現有可能在附近樹梢上結團,結果不出所料,在附近樹梢結團了。
  • 蜜蜂分蜂前還有這些特徵,真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呀
    蜜蜂分蜂,本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它是蜂群真正的增值表現,是蜜蜂真正的延續行為,也是蜂場擴大規模的時機。不過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無所不能,蜜蜂常常背著養蜂人,暗地裡行動,當蜂群內部已經出現王臺時,分蜂已經是箭在弦上之事,蜜蜂已經計劃暗渡陳倉。為了能夠更早的掌握蜜蜂分蜂之前的變化,我們可以從蜂群內部的這些表現,來判斷蜜蜂已經在為後期分蜂做準備。
  • ​蜜蜂大全 | 安納託利亞蜂
    蜜蜂大全 | 安納託利亞蜂來源:趣蜜蜂網2021-02-12 06:00安納託利亞蜂,簡稱安蜂,屬於西方蜜蜂的一個地理亞種,原產於土耳其安納託利亞地區,是蜂蜜高產型的蜂種,20世紀70年代開始引入我國,那麼安納託利亞蜂到底是怎樣一種蜜蜂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 來鳳中蜂養殖超4萬群 有望成武陵山區最大中蜂基地
    據統計,來鳳縣適合養殖蜜蜂山地、林地面積約100萬畝,資源優勢明顯。恩施州政協副主席、來鳳縣委書記邢祖訓表示,經過3年努力,來鳳中蜂實現標準化、規模化養殖,養蜂量達4萬群,年產值4000多萬元,帶動千餘農戶脫貧增收。統一技術標準,每群蜂產蜜量提升1倍走進三胡鄉三堡嶺村劉澤勝家,門口擺放著40個蜂箱和2個廢棄的木桶。
  • 怎樣「誘蜂」?在什麼季節誘蜂更好?養蜂人:這些經驗很實用!
    關於怎樣誘中華蜜蜂,在什麼季節最適合誘蜂的問題,首先,誘蜂的最佳時間在春季和秋季,也就是在外界蜜源豐富的季節,這時蜂群群勢擴展較快,蜂群會出現自然分蜂的情況,能夠增加養蜂人誘蜂的成功機會。同時,養蜂人誘捕蜂群還需要做好這些工作,提高誘捕蜂群的成功機會。
  • 人工育王的四大優點,不會這門技術就不能養意蜂
    人工育王在養蜂過程中是一門不可或缺的養蜂技術;我們想要把蜜蜂養好、想要快速發展蜂群數量、想要實現蜂蜜增產,都需要依託於人工育王。在聽蜂之語看來,人工育王具有以下四個非常明顯的優點:一、方便養蜂人把控時間。育王的針對性其實是很強的,大部分原因都是為了培育蜂群、在蜜源季節採集蜂蜜。所以在育王時間的把握方面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