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歐洲列強入侵,滿清會滅亡嗎

2020-12-14 crazy歷史

從歷史的進程上看,滿清的滅亡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任何王朝的終結,都有著來自於外部和內部的原因。只是不同時期,發揮主要作用的因素不同而已。

對於滿清而言,作為封建體制的代表,在資產階級思想的衝擊下,必然會徹底崩潰,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這可以參照同期的日本。

日本一直以中國為師,所以,當西方國家已經開始走上工業化道路,並完成了封建到資本主義的轉變時,日本依舊和滿清政府一樣,實行的是封建制。而且,因為島國的限制,日本比滿清的情況都大有不如。

當美國的戰艦叩開日本幕府的大門,人們才發現,原來貌似強大的幕府在西方的堅船利炮面前,已經變得如此腐朽不堪。很快日本就掀起了革命,隨後,明治維新開始,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經過短短數十年的發展,成為了世界除了西方之外的唯一列強國家。

而此時的滿清,依舊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虛幻中難以自拔。這樣短視的王朝,被取代是必然的事情。沒有列強的入侵,已經學會睜眼看世界的人們,也會逐漸接受西方的思想,那麼滿清滅亡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畢竟,在漢族佔據了大多數的國度,想要實現君主立憲都沒有多少可能。

所以,滿清滅亡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這主要是其皇族的短視以及所代表的群體已經落後於歷史時代的因素決定的。至於列強的入侵,只能是一個催化劑。

相關焦點

  • 如果沒有西方列強入侵,清朝會滅亡嗎?
    所以,如果沒有歐洲列強入侵,清朝也一樣會滅亡,而且說不定還會滅亡得更早。 在這種情況下,底層民眾往往會加入到白蓮教、漕幫、洪門等秘密幫會或民間宗教組織中,以便尋求依靠和精神慰藉。一旦遭遇饑荒、瘟疫、地震等,這些流民就會被幫會或宗教組織所裹挾,演變成較為嚴重的流民劫掠或起義。
  • 滿清滅亡,欠下西方列強10多億白銀巨款,民國是如何收拾爛攤子的
    文/紀布話說,滿清末期華夏大地內憂外患百姓民不聊生,列強剝削窮人吸食鴉片,各種麻木的精神充斥在整個昏暗的社會裡,最底層的百姓如同待宰羔羊,人們根本無法找到出路。整個國家都已失去希望,因此,在這樣極端的社會矛盾背景下激化出不可調節的中外矛盾、官民矛盾等。
  • 王朝不過300年,沒有列強入侵清朝真的可以打破這個魔咒?
    正因為清朝的統治水平相當之高,因此很多人認為如果沒有西方列強入侵等外部因素的話,清朝的國祚會超過300年,打破王朝不過三百年的魔咒,那麼這個說法到底對不對呢,今天宋安之來分析一番。一、先來說說何為王朝不過300年魔咒說起王朝不過300年,很多人會說夏商周不都過了300年嗎?比如說周朝不就800年嗎?所以在這裡特意說一下,認真來說夏商周並非中央集權式的王朝,更多屬於是部落聯盟式,統治相對來說比較鬆散。
  • 一個曾是世界列強的大國,參與對中國入侵,不到60年就滅亡
    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強行打開了腐朽清王朝的大門。從此開始了中國近百年的屈辱近代史。而八國聯軍侵華,可謂給中國帶來了極大的衝擊。然而在這八個國家中,有7個國家至今依然活躍在國際舞臺上,唯獨有一個國家,卻成為了過往雲煙,存在不到60年就走向滅亡了。
  • 如果明朝沒有滅亡,延續到了鴉片戰爭,我國在近代還會那麼慘嗎?
    究其原因,許多人簡單地將其歸結於滿清的腐朽統治,那麼如果換一個漢人做皇帝,或者假如明朝沒有亡,而是一直延續到了公元19世紀,明朝能夠擋住西方列強的進攻嗎?我國能擺脫半殖民地的命運嗎?如果明朝不亡,從感情上來說,我也希望明朝這個漢民族建立的王朝能擋住西方列強的入侵,但理智地看這其實是不可能的。1,俄羅斯進入黑龍江流域的時間是明末,並非清朝我想,此時的大明肯定不會關心黑龍江流域的歸屬。
  • 滿清滅亡後,如果清朝十二帝相聚在一起,努爾哈赤首先會抽誰?
    如果給清朝十二帝一個復活的機會相聚,那麼,當努爾哈赤知道了滿清的滅亡後,不妨來猜猜,努爾哈赤首先會抽誰? 通過「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臨」的作戰方針,統一了原本渙散的女真多部落,創立八旗制度使得軍政統一,而後建立了後金政權,為之後滿清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若是讓努爾哈赤對自己的一生進行評價想必沒有什麼可後悔的,唯一遺憾的或許就是不能在有生之年親手推翻大明王朝。
  • 清朝晚期入侵我國的八個列強國大部分已衰敗滅亡這之中我國卻反超...
    首個被滅亡的國家就是當時的沙俄王朝,作為當時入侵我國的代表,沙俄帝國可謂了亞洲國家經濟強勢發達的代表,為何最終會走下滅亡的道路,這還要說他們與當時的日本爭奪勢力的戰爭,此戰中沙俄慘敗給了日本
  • 列強隆隆炮聲中,日本能夠崛起,為何中國不能?
    日本國力大幅度增加,不再滿足於日本本島,野心逐漸擴大,開始覬覦周邊的土地,最主要的夙願就是經歷朝鮮半島作為跳板而入侵中國,當時風雨飄搖中的清王朝無力應付,防漢甚於防賊。 完成工業革命的歐洲積聚了大量的財富,為了維持領先地位,積極地開疆闢土,這時候世界上能夠瓜分的土地基本上都被瓜分完了,除了部分亞洲區域仍然苟延殘喘、或者被列強有意保留倖免遇難。
  • 滿清滅亡後,欠下了多少債務,這些債務最後怎麼處理了?
    滿清滅亡後,欠下了多少債務,這些債務最後怎麼處理了?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幾千年來讓我國最受恥辱的王朝之一,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抹不去的恥辱和陰影,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 如果滿清沒有入關,那麼華夏……
    接著金國像擰了發條一樣飛速發展,僅用了4年就拿下遼國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和東京遼陽府,牛逼一時的大遼帝國完了(不過後來耶律大石在西域成了西遼帝國,這裡不展開了)。接著,金用兩年就發動靖康之變活捉北宋倆皇帝,春風得意了好長時間,但被蒙古人幹掉後就銷聲匿跡了。
  • 清朝滅亡了,被稱為大清孿生國的他卻在努力復國,他是如何做到的
    ·和大清一樣的發家史很多喜歡明朝的人習慣性地罵滿清,說他們禁錮了國人的思維,也締造了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其實,我國從秦始皇開始,就一直在自斷手腳,只是到了宋之後加劇了這樣的變化。在中國古代史上,沒有比明清更具有對文化破壞性的時代了,近代史除外。曾經有個帝國,橫跨亞歐大陸。滿清不到20萬兵馬,滅了人口近億的大明。如果不是大明對老百姓太差,會有這樣的結果嗎?
  • 甲午戰爭,如果清廷選擇遷都發動全面戰爭,滿清的贏面有多大?
    甲午戰爭就是這兩種模式的較量,清廷的失敗就是較量後的結果,因此清廷的失敗是註定的,與遷都與否沒有很直接的關係。國與國之間的較量最終是人與人之間的較量,是智者之間的較量,更是民眾素質的較量。清廷用阿Q和孔乙己能抵禦外敵嗎?結果不言而喻。李鴻章在當時的列強中,被視為唯一能夠與洋人一較長短的人,然而他的眼光和心胸並不足以讓一個古老的帝國起死回生,因為他沒有認識到清廷的制度短板,而日本的維新人士卻清楚地認識到了清廷的致命威脅,所以李鴻章與伊藤博文之間的較量早已高下立判。
  • 如果甲午戰爭清朝贏了,會成為列強嗎?
    其實以當時中國和日本兩國的軍力對比,清朝不是沒有贏得可能的,最起碼在武器裝備上差距不是很大,最主要的問題在於清廷管理層夜郎自大,又膽小怕事造成的。那麼,假如清朝在甲午戰爭中贏了,會是怎樣的結局呢?客觀來說,在甲午戰爭以前,清朝依然是遠東地區最強大的國家,沙俄算是歐洲國家,而且主要的重心也在打通歐洲出海口,沙俄侵佔中國領土並沒有用多少武力,而是每次都在中國戰敗後敲詐勒索。
  • 如果清朝沒有被辛亥革命推翻,中國會不會被列強瓜分完畢?
    實際上,無論辛亥革命發生與否,列強都不會瓜分中國。 因為列強沒有那麼大胃口,他們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嘗試過一次,但沒有成功,此後他們就再也沒有實行過瓜分。就像聯軍統帥瓦德西所說,瓜分一事,實為下策。
  • 制度的腐敗是清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我們回顧清王朝的滅亡過程,不難發現,清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在於腐敗,制度的腐敗。個人認為,清王朝走向覆滅有三個重要的節點:甲午戰敗、庚子賠款和辛亥革命。一、甲午戰敗甲午戰爭之前,很少有人會認為清王朝會戰敗,更少有人能料到它的一敗塗地。清王朝的經濟總量是日本的三倍,軍事實力二者相當。清王朝之所以一敗塗地最根本的原因是清王朝是慈禧一個人說了算的國家。
  • 沒有秦始皇,我們會像歐洲一樣分裂嗎
    秦始皇統一的時間並不長,即使沒有秦始皇,我感覺也不會出現像歐洲那樣的分裂。但是該分裂還是分裂,比如奧匈。秦始皇那麼早,幾千年後的統一跟他沒什麼關係。滿清只要晚幾年滅亡,就被列強分了,因為太落後,太病弱。
  • 清朝滅亡後,當時虧欠西方列強的賠款為何沒人來討債?看完這個你就...
    自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與英國籤訂《南京條約》起至1912年清朝滅亡,滿清政府一共與列強籤訂了一千多個不平等條約。 當時滿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八千萬兩,13億就相當於滿清16年的財政收入!很顯然,清政府沒有那麼些錢賠償,尤其是《馬關條約》與《辛丑條約》的賠款,實在太高。 那麼沒有錢,又該如何賠償呢?當時的清政府選擇了兩個措施。 一是分期償還。
  • 如果清朝末年,慈禧把實權交給光緒,那會怎麼樣?
    清朝末年,如果慈禧把實權交給光緒,清朝會滅亡得更快。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行徑會更加瘋狂和猛烈。很多人把清朝的滅亡歸結在慈禧身上,認為她的專權、頑固、腐化、守舊、自私埋葬了滿清王朝,這是不符合歷史常識的。其實,慈禧太后並不是一個純粹的頑固派。她的頑固,在於她對權力的迷戀和操控。
  • 清朝末年列強入侵民眾沒有大規模反抗,為什麼民國民眾開始反抗?
    民眾是否會反抗外來侵略者,主要民眾是否覺醒,是否認為侵略是對自己利益的損害,明白個人和國家大集體的關係。清末列強入侵民眾沒有大規模反抗,因為此時的民眾還未覺醒。在清王朝愚民政策的統治下,「莫談國事」成了民眾的「行為準則」,列強入侵,民眾認為這是政府的事兒,是朝廷的事兒,跟自己沒有多大的關係,誰對自己好,這才是最實在的事兒,管你是朝廷的人,還是洋人。
  • 甲午戰爭後,如果清朝遷都進行全面戰爭,清朝會不會滅亡?
    沒有用的,甲午戰爭失敗後,就算清朝遷都進行全面戰爭,大概率還是要亡,說不定亡得更快。甲午戰爭的失敗,對於清朝來說不是因,而是果。正是因為清朝存在各種解決不了的問題,才有這場大失敗。晚清如同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肌體老化,百病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