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麵包樣式越來越豐富,不論是色澤香味還是外表,很容易讓人產生全部打包帶回家的衝動!
但是不少商家為了賺取利潤,在材料上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進行購買。
五星推薦:全麥麵包
全麥麵包含有更多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以及鐵、鉀等礦物質,可促進腸道健康、改善便秘,並能有效降低膽固醇、降血糖。
但如今,有很多商家打著「全麥」的幌子,賣的卻是普通白麵包。因此,消費者要認真辨別、挑選:
看配料表
★ 對於有包裝的全麥麵包,可關注其配料表與營養成分表。食品成分中全麥粉佔到64%以上才可稱為全麥食品;
★ 全麥粉含量排在第二位甚至更低的,排位越靠後,全麥含量越少,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全麥食品。
看外形
★ 全麥麵包由於含有麩皮,顏色常略有焦黑且質地粗糙;
★ 將全麥麵包切開,憑藉肉眼即可看到許多麥麩小粒;
★ 顏色發褐,未必表明產品是全麥麵包。一些商家為降低成本,會在白麵粉中添加焦糖,利用高溫碳烤成淺褐色,讓麵包看起來有點「暗」,但本質上仍然是白麵包。
嘗口感
★ 全麥麵包口感比較粗糙,有濃厚麥香,越嚼越香;
★ 加入胚芽或麩皮的麵包經加工後雖然嘗起來也有粗糙感,但是,麩皮吃在口中卻缺少小麥顆粒的飽滿感。
溫馨提示
由於它的營養價值比白麵包高,B族維生素豐富,更利於微生物存活,所以更易發生黴變。所以購買全麥麵包時,要注意保存期限。
適當選購
質地硬、口味淡的麵包
代表品種有:大列巴、法棍等。
因為其原料簡單、添加劑或改良劑較少的麵包相對較健康,可以適當選擇。而這類麵包一般有三個特徵:硬、粗、淡。
硬代表熱量低
★手感硬的麵包一般含糖、鹽和油脂量很少,熱量最低;
★其營養價值和饅頭類似,但消化更慢,更有利腸道健康。
味道淡說明添加劑少、含鹽量低
★ 一些麵包色彩鮮豔、香氣濃鬱,有些甚至刺鼻,這通常意味著添加了廉價香精;★ 應儘量選擇氣味溫和、香氣自然、味道較淡的麵包,比如普通的切片麵包;★ 有包裝時還可參照營養成分表,儘量選擇鈉含量低的;
★ 此外,有些麵包店推出了糖醇麵包,用木糖醇代替糖,可減少糖分攝入,相對較好。
不推薦:花色麵包
代表品種:牛角包、手撕包等。
這類麵包為增加麵包的風味,常常是高油高糖,甚至添加大量麵粉改良劑、香料、飽和脂肪等配料或添加劑:
★ 彩色的風味麵包,如巧克力包、抹茶包等,多用香精、色素調製;
★ 火腿麵包用劣質火腿充數;
★ 麵包中的水果多是罐頭等。
不建議購買品種
丹麥麵包
★ 它的特點是要加入20%~30%的黃油或「起酥油」,而起酥油的主要原料之一是部分氫化植物油,通常以大豆油等植物油作為原料,經過人工催化加氫製成;
★ 它不僅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長期食用易使人發胖,還含有較高比例的反式脂肪酸,可危害心臟、血管健康。
人造奶油麵包
人造奶油也是氫化植物油,其營養價值不高,還含有較多的反式脂肪酸。
牛油麵包
額外添加了牛油,雖然別有風味,但脂肪含量極高,尤其是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常吃對心腦血管系統健康不利,還容易發胖。
特別鬆軟的麵包
這類麵包體積很大,重量很輕,用手一捏能攢成小團。這往往是低品質麵粉和大量麵包改良劑的結果。
教你怎樣挑出好麵包
第一步:挑時間
要想吃最新鮮的麵包,最好下午去買。一般都是上午出爐,如果一大早趕去買,反而會買到前一天剩下的。
第二步:挑包裝
★ 少買散裝麵包,要買帶包裝的。散裝的看著新鮮,可容易受灰塵、細菌的汙染。沒有包裝,麵包的水分也容易流失,對其柔軟度、新鮮度都會有影響;
★ 而帶包裝的麵包水分流失就慢得多,放上幾天也會很新鮮。
第三步:挑品種
買麵包,一定要挑最簡單的。最好購買無餡的牛奶麵包、吐司麵包或粗糧麵包。因為帶餡和肉鬆的麵包工藝複雜,越是製作時中間環節多的麵包,衛生就越沒有保障!
第四步:挑外形
★ 顏色淺、沒光澤的麵包,其中的油、糖、蛋、奶等原料不是質量差,就是放得少;
★ 如果麵包上有發黑或發白的地方,不是烤糊了,就是烤的時間不夠。
第五步:看軟硬
★ 像棉絮一樣特別軟,一捏就成了一團,不再恢復原狀的麵包,往往加了軟面劑;
★ 如果是切片麵包,切面手感粗糙、氣孔大的,往往是工藝粗糙造成的;
★ 好的切片麵包應該是氣孔小而均勻的,吃起來口感好,有彈性。建議大家,選購麵包時,最好是挑硬不挑軟。
第六步:看標籤
★ 最好買大品牌、知名企業的麵包,一般工藝比較先進、選料好,衛生也讓人放心;★ 其次看麵包是否在保質期內,當天生產的最好;
★ 第三看配料表,如果帶有山梨酸鉀、碳酸鈣、丙酸鈣等字樣的,都是含防腐劑的,最好少買。
來源:生命時報、小薇健康
編輯:蔡怡敏、唐瑞聯
責編:林泓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