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姓主要源自:姬姓
周姓始祖:后稷、周昌、姬昌或姬旦
郡望堂號:汝南、陳留;愛蓮堂、細柳堂
周氏圖騰釋義
【釋義】據傳,周人的始祖棄,剛出生時,他的母親以為不吉祥,把他丟棄在冰上,被一隻大鳥所救才得以不死,他的母親感到非常奇怪,又把他抱了回來,後來,棄成為周人的農業始祖后稷。「周」與「稷」都是大鳥救棄的圖騰記述。古文「周」是鳥和「田粟」的合文。
后稷善於種植各種糧食作物,曾在堯舜時代當農官,教民耕種,被認為是開始種稷和麥的人。
【起源】帝嚳之子后稷封於邰,其裔孫古公亶父(周太王)為狄所逼,率族人遷徙至陝西岐山下周原,稱周族。古公的曾孫姬發攻滅商朝,建立周朝稱西周。
至周平王時,遷都洛陽稱東周。周平王有個兒子叫姬烈被封於汝南,傳至第18世孫邕,以周為氏。平王后第24王周赧王時被秦國所滅,以赧王為首的王族,遷至憚狐以周為氏。
姓氏源流
一、出自古周國。最早出現,可追溯到黃帝時期的周部落。相傳黃帝時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個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氏。據《河圖運錄法》載,遠古黃帝軒轅氏有大將周昌,商代有太史周任,兩人後代均以周為姓氏。
二、出自姬姓。
1.周姓祖先把后稷奉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孫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為狄所逼,率領族人自邰遷徙至陝西岐山下周原,稱為周族。到文王姬昌時以國為氏。
2.出自周公旦的後裔。周公姬旦的次子在周朝輔佐王室,世代繼承「周公」這一稱號。周公旦的曾孫周公黑肩曾率軍協助周桓王討伐鄭國。後周王朝發生內亂,周公黑肩捲入被殺,後輩子孫有因「周公」姓者,改姓周。
3.出自周赧王的後裔。公元前256年,周朝被秦所滅,末代君主周赧王被貶為平民,隨後遷到了憚孤(今河南汝州市),周赧王的子孫以「周」為姓。
4.出自周平王的後裔。周平王有個兒子被封到了汝墳,傳到第十八代姬邕被秦滅,姬邕改姓為周。漢初時,朝廷封周邕的孫子周仁為「汝墳侯」,賜號「正公」,延續周室香火。這支周姓發展繁衍,漢唐時成為汝南周氏,構成了今天周姓的主要來源。
三、避諱改姓,唐朝先天、開元年間,姬姓為避唐玄宗李隆基名諱,改為周姓。
四、源於其他姓氏、源於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