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童鞋,在考研的時候會面臨專業選擇和學校選擇的困惑。有些985學校名氣大,但是專業排名不高。有些學校專業排名第一,但是學校名氣不夠,這個時候就會有人問了,那我們究竟該如何選擇呢?來聽聽前輩們的建議。
@熊貓先生的耳朵
學校決定了你的平臺,專業決定你以後從事的方向。
@leo1995
女朋友重要還是媽媽重要?答:都重要。
@yalishiquede
個人覺得專業更重要,畢竟是以後可能從事一輩子的職業,日常工作都不順心的話,那就真是悽悽慘慘戚戚了。
考慮學校的話,更多還是看以後想在哪裡工作定居,要看哪個學校在這個地方更有影響力。
@蔚藍色海妖
要活得自在,選擇自己喜歡的好專業。
要更好平臺,選擇自己能上的好學校。
要功成名就,選擇自己能找的好導師。
@lafei4
專業很重要,讀書三年花費的經歷時間、認識的導師人脈都是自己的專業積累。現實的角度講,讀書的主要目的就是抱大腿,找靠山。
01
考研的目的:為文憑,選學校;為深造,選專業
○ 為文憑:你本科是二本、三本學校,跟其他同學比已經不具備優勢了。你選擇考研,我覺得可能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你覺得你現在的學校不好,想通過考研來進入一所比較好的學校。既然如此,在考研擇校時你應該更注重學校。現在也有很多本科二本,甚至專科,然後通過考研逆襲到211,985大學讀研的例子。至於專業,不能說不重視,只能說相比院校,我覺得專業應該次之考慮的。
○ 為深造:出於學術研究及繼續深造的目的去讀研,那麼顯而易見專業是第一位,教授導師的水平十分關鍵。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理工科專業相對於文科專業,其專業知識重要性會更高一些,因此無論出於什麼目的讀研,都要十分看重本身專業水平。
02
結合自身情況:專業好,側重專業;公共課好,應該側重院校
○ 如果你大學學的是某個專業,且專業課成績非常好,考研想在專業上獲得更進一步的提升,那麼建議側重專業。
○ 如果你的專業課成績一般,公共課成績不錯,考研時不打算考本科的專業,想跨考考其他專業,那麼建議側重學校。
03
專業PK學校:多方面考慮,權衡利弊
無論學校和專業是否熱門,權衡利弊,根據自己的綜合實力、專業興趣、未來規劃等因素來選擇合適的院校專業才比較理智的,這樣對於考試來說,相對的心裡有底。
畢竟考研是一種選拔性的能力測試,這種選拔性要求考生在筆試及面試中必須表現出較強的綜合實力,即要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外語水平、表達能力等有清醒的認識,不能好高騖遠。
○
○ 如果你想憑藉考研來實現第二次蛻變,專業更重要些,就業時的針對性也更強些。
○ 如果興趣重要,選專業,選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專業,容易實現夢想,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實現夢想的動力。
○ 如果不在乎興趣,在乎學校資料等條件,比如在乎人脈資源、在乎985名校帶來的諸多好處等,應該選學校。名校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硬體資源,可以被更有實力的導師教導。除了教育資源,人脈資源也至關重要。人是環境動物,名校學術思想環境好,周圍優秀的人多,一直處於良性循環的互動中。將來畢業後,找工作或者是從事研究等領域或者是生活中的各個領域,你會發現有著越來越多的校友在幫助你的成長。你會發現,無意之間你被你的母校呵護了許多許多。你會發現,你的身邊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校友有意無意的伴隨著你的成功和失敗。這種情況,如果你很看重,毫無意外,應該選學校。
小編
建議
不得不功利地說,在應聘的時候,「985」「211」高校畢業生具有明顯優勢。儘管2013年4月16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工作》的通知中第五條明確說明「嚴禁發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樣的招聘信息」,但禁得了招聘啟事,禁不了人心。所以基於這種考慮,很多考研學子選擇時更側重學校。
但也不見得,許多成功人士回顧自己一生時,都不約而同地表示自己「幸運地從事了自己喜好的工作」。一旦你選擇的專業不適合,學起來痛苦異常,即使你能勉強去接受它,也很難獲得好成績,甚至不能如期畢業。如今「名校在讀研究生退學重新換專業」「北大研二女生因不喜歡專業退學復讀」等報導屢見不鮮。
現在流行著這樣一句話;「選擇比努力重要」,從某些方面來說,好的選擇確實是成功的一半,對考研來說,也是如此。選擇一個對的院校與專業,無論是後面的學習,還是工作,都會是充滿動力和希望,而且在此期間是一個享受的過程。
溫馨提示
我相信同學們有的已經在準備考研了,不知道你們是否有如下問題:
1相信同學們有的已經在準備考研了,不知道你們是否有如下問題:
心儀的學校擔心考不上,有把握考上的學校又不甘心,該如何選擇?
2、考研密匙——「武訓義學」三問教學法
學碩和專碩該如何區分?是該報考學碩還是專碩好,有什麼好的建議沒有?
3
面對堆積如山的教材、試題,無數次想要放棄?
4
學習後勁不足,再怎麼努力複習提分依然不見成效?
5
時間碎片化,學業與生活安排難平衡?
6、
看著身邊刷題多遍信心滿滿的同學,喪失信心倍感焦慮?
7
該如何準備考研資料?
8
如何學習備考?
9
如何檢測學習效果?
10
如何掌握好的學習方法?
11
如何管理碎片化時間?
12
如何掌握備考技能?
13
如何把握學習流程?
14
如何找準輔導老師?
15
如何回答論述題(答題套路)?
16
如何掌握報考指南?
17
如何遞交材料,比如如何寫簡歷、推薦信?
18
如何通過面試(初試、面試)?
19
如何通過考研英語?
20
如何通過考研政治?
21
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輔導?
22
如何進行備考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