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非常重視數學科普著作的教育意義和作用。他們翻譯和編寫了很多數學史、數學故事、數學趣味軼事等方面的著作,對當時的數學教育產生了極為積極的影響。
其中,我國現代數學家和教育家劉薰宇(1896—1967)是一個典型代表。他的數學著作影響了一代人,甚至幾代人。
劉薰宇是我國現代數學家,也是我國現代數學教育家和出版家,受過法國數學教育的薰陶,曾任多所大學和中學數學教師或校長,擔任過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審定過我國中小學數學教材,出版中小學數學教科書和科普讀物,發表了大量數學教育方面的論文,籌備出版了《中學生》、《新少年》等青少年期刊。他的論著對楊振寧、谷超豪、豐子愷等都有著深刻的影響。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在1983年2月19日對香港中學生的演講中說:早在中學時代,由於偶然的機會我對數學發生了興趣,而且發現了自己的數學能力。20世紀30年代,開明書局出版了一份雜誌,名叫《中學生》。我想香港的一些圖書館一定還收藏有這份雜誌。這份雜誌非常好,面向中學生,辦得認真,內容有趣。有一位劉薰宇先生,他是位數學家,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記得,我讀了他寫的關於智力測驗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
著名數學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獲得者谷超豪院士說:我很早就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中學時期除了好好學習課本外,我還看了不少課外書。記得看了劉薰宇的《數學的園地》,其中有一段講述了微積分思想,從什麼是速度講起。當時在學中學物理課,我自以為很懂得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然而讀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原來速度概念要用到微積分才能精確了解,於是對數學愈發地感興趣了。
1998年,數學家齊民友先生書有一條批語,提到劉薰宇的《馬先生談算學》對其影響,言道:還是在1944年我初中畢業時,我的一位數學老師給了我一本書,是劉薰宇先生著的《馬先生談算學》,對其影響,言道:那時初中一年級還要學算術,除了講最小公倍數、最大公因數、輾轉相除法以外,有許多很難的四則應用題。因為不準用代數方法,就更困難了。
所以,我很喜歡這本書,而且讀了以後就仿照它的方法做出了一些很難求解的應用問題。其中最難的一題專門寫在一張紙上,我十分高興地把這張紙交給老師。我知道他也很高興,但他一句稱讚的話也沒有,而是用毛筆在這張紙上工整地寫了一條批語「見獵心喜,淺嘗輒止,偶有所得,不足為法」,這張紙和這條批語就貼在書的第一頁上。
當時,我確實感到震動,知道了自己的毛病。從這本書起,在中學階段,凡我自學的書都力求全書通讀,該做的題目都要做。那時找書遠不如現在找書容易,有的書只是借來抄,至今還留了一本作為紀念。
著名畫家豐子愷小時候不喜歡數學,人到中年才讀到劉薰宇的數學小品文,感到驚喜的同時,也很遺憾。劉薰宇的《數學趣味》中的序,是豐子愷於1933年12月25日所作。從序言中可以感知豐子愷後來對數學感興趣,也是深受劉薰宇的影響。序言:我中學時代最不歡喜數學,最歡喜圖畫,常常為了圖畫而拋荒數學課。看見某畫理書上說:「學數學與學圖畫,頭腦的用法相反,故長於數學者往往不善圖畫,長於圖畫者往往不善數學。」我得到了這句話的辯護,便放心地拋荒數學課,仿佛數學越壞圖畫會越好起來似的。現在回想覺得可笑,又可惜,放棄了青年時代應修的一種功課。我一直沒有嘗過數學的趣味,一直沒有遊覽過數學的世界,到底是損失!
最近給我稍稍補償這損失的,便是這冊書裡的幾篇文章。我與薰宇相識後,他便做這些文章。他每次發表,我都讀,誘我讀的,是它們的富有趣味的題材。我常不知不覺地被誘進數學的世界裡去。每次想:假如從前有這樣的數學書,也許我不會拋荒數學,因而不會相信那畫理書上的話。我曾鼓勵薰宇續作,將來結集成書。現在書就將出版了,薰宇要我作序。數學的書,教我這從小拋荒數學的人作序,也是奇事;而我居然作了,更屬異聞!序,似乎應該是對於全書的內容有所品評或闡發的;然而我的序沒有,只表示我是每篇的愛讀者而已——唯其中「韓信點兵」一篇給我的回想很不好:這篇發表時,我正患眼疾,醫生叮囑我燈下不可看書,而我接到雜誌,競在燈下一口氣讀完了。次日眼睛很痛,又去看了醫生。
這些作品與教科書不同,劉薰宇說:「在嬉皮笑臉中來談點嚴肅的數學法則」,這樣的寫法很得著名藝術家豐子愷的稱讚。
劉薰宇的論著特點之一就是:說理淺明,以趣味豐富的文字寫枯燥的算理。所以,他的科普著作深受人們的喜愛,今天推薦的這套豐富、有趣的數學書籍。
推薦《給孩子的數學三書》這個書適合小學生以及初中生,可以作為他們的自學教材。讓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能夠自我學習,提高數學成績。
因為是我們中國本土數學家寫的,所以裡面有很多中國的數學妙題。比如什麼是「八仙過海」、「韓信點兵」等等。
所以,大家可以給自己的孩子看看激勵了世界最牛物理學家的數學啟蒙書——劉薰宇先生的《給孩子的數學三書》。最主要的是現在大家都不能出門的情況下,給孩子好好補補數學,讓孩子愛上數學,考出好成績。點擊下面商品卡參團:
原本非常抽象且枯燥的數學內容,劉薰宇老師全部用通俗易懂、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學生一看就懂,學習過程很輕鬆。
這本書比前兩本更加經典,全都是劉薰宇總結出來的經典題集,包括學生們經常搞不懂的函數、微分、積分之類,主要講這些題集的概念和運算的基本原理。
好書不會變老,一代一代的人總會不斷地去閱讀。劉薰宇的科普著作影響了那個時代的人們,雖然距今已有七八十年之久,但也很值得當代人去閱讀,尤其作為當今中學生的課外讀物頗有價值。能夠讓人感知數學知識可以是有趣的,也應該是有趣的,學習數學知識並不是苦差事。
這裡特別要敬告家長們,就算有了《數學三書》,孩子玩手機和其他電子產品的時間也需要嚴格控制,因為書再有趣,也不如遊戲對孩子的吸引力大。
這個寒假,不妨將孩子的手機換成這套《數學三書》,未來的某一天,孩子終會認識到這套書的強大。
文章為丁川是個老師整理首發,抄襲必究,已籤維權騎士,全網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