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欲出100萬購一把天皇佩刀,老人果斷拒絕,只因他發現了5個字

2020-12-15 騰訊網

日本刀跟軍刀有著很大的差距,古代的日本只有武士才能攜帶佩刀,武士佩刀有一長一短,長刀為太刀,短刀叫脅差,脅差是備用武器,只有在長刀損壞時才能使用。日本刀發展至今也有數千年的歷史的。

日本國寶級名刀也有不少:三日月宗近、菊一文字則宗、長曾彌虎徹、妖刀村正、備前長船長光,持有者為佐佐木小次郎。至於軍刀,算不上日本名刀之列,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才有軍刀的概念。

普法戰爭之後,法國戰敗,日本效仿德國軍事,明治十八年(1885年),以麥可少校為代表的德國軍官來日本陸軍大學任教,日本陸軍的戰術和軍制也是師從德國, 海軍則為英國制,就連日本刀也西洋化了。

1933年2月6日,荒川五郎、慄厚彥三郎為了提倡日本精神以及固有文化,就向日本政府提出了復興日本刀劍建議案,一個多月後,日本關東軍第6、第8師團和混成第14、第33旅團等部8萬餘眾向長城進攻,長城抗戰爆發。

中國軍隊第29軍第37師大刀隊先後摧毀日軍炮兵陣地,殲滅敵軍3000餘人,中國大刀一戰成名,當時的日本報紙說:自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於喜峰口以外,而遭六十年來未有之侮辱。

1934年日本就徹底廢除了華而不實的西洋式指揮刀,軍官一律改佩日本式的軍刀,在長達14年抗日戰爭當中,我軍繳獲的一把把日本軍刀,都是他們侵略的證據,在鶴壁市就有一位老人,繳獲了一把日本天皇佩刀。

這位老人叫侯永勝,是土生土長鶴壁市鉅橋村村民,1926年出生,讀書幾年私塾,隨著抗日戰爭爆發,侯永勝見證了日本的諸多暴行,在1940年,他便加入了抗日遊擊隊,他參加了大大小小400多場戰鬥,他成為了浚西遊擊隊隊長。

1945年7月,濬縣城還有一夥日軍在負隅頑抗,盤踞在城內的日本兵不多,也就80來人,侯永勝就聯繫了大部隊,他帶著遊擊隊埋伏在濬縣城城西門前的橋上,在大部隊發動進攻的時候。

日軍節節敗退,日本軍官騎著馬向著城西逃竄,侯永勝看著日本軍官,毫不猶豫開了槍打中了他,受到驚嚇的馬,將日本軍官拋下,侯永勝跑過去,繳收了包括軍刀在內的戰利品,其餘的日本兵也是趕了過來,他不敢逗留,鑽進了玉米地裡面。

這把指揮刀長1米多,用紫色的牛皮套著刀鞘,刀身上一面刻著日本國旗和「天皇·45997」,另外一面刻著「坂本吉太郎」五個字,侯永勝也因為擊斃了日本軍官榮立二等功,這把軍刀成了他的榮耀。

他也一直保留著軍刀,以前日本打算出價100萬購買,但侯永勝拒絕了,這把刀不僅僅屬於他,更是日本犯下諸多罪行的證據,理應讓更多人的去了解這背後的故事,2014年12日,侯永勝在家中逝世,享年87歲。

這把天皇御賜的佩刀也被收入了博物館,告誡著後人不應該忘記歷史。

相關焦點

  • 老兵繳獲一把日本軍刀,日本出3千萬也不賣,最後交給博物館
    中國人民面對列強並不示弱,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愛國英雄,他們不惜犧牲性命也要守護國家,雖說中國人民最後勝利了,但是其日本的罪行一樁樁一件件都深深烙印在人民心中。提到英雄,不得不提一下我國的一位抗戰老兵,他當年繳獲了一把日本軍刀,後來日本欲出三千萬來購買,這位抗戰老兵最後做了何決定呢?
  • 老兵繳獲一把日本軍刀,日方想花3000萬購回卻被拒,如今珍藏博物館
    有一個抗戰老兵,甚至還繳獲了一把日本軍刀。日本方得知這個老軍繳獲軍刀後,想出3000萬贖回,但是這個老兵拒絕了。老兵繳獲一把日本軍刀,日方想花3000萬購回卻被拒,如今珍藏博物館。
  • 日本出價百萬想贖走一把軍刀,卻被祖國嚴肅拒絕,只因刀上9個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頒布《停戰詔書》,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所有的日本戰俘全部接受改造,武器彈藥也要全部移交。 因為軍刀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 中國唐刀「水龍劍」,被日本收藏後,為何成日本天皇的佩刀?
    我國古代有一位知名的鑄劍大師歐冶子,傳聞他所鑄的劍,不僅色澤光亮,還削鐵如泥,純鈞和湛盧均出自於他之手,不過隨著歷史的發展,這十大名劍,均失去下落,目前有跡可循的最出名的,當屬水龍劍,不過這種劍也只是在唐朝,興盛一時,此後也在歷史長河中銷聲匿跡了。
  • 老兵殺死日本天皇大佐奪天皇軍刀,有人出20萬,他當場拒絕
    在外界最黑暗的時期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一直盯著中國這塊"大肥肉",日本首先跳出來引發了"盧溝橋事變"導致了甲午戰爭的全面爆發,在這場戰役中,兩國損失都非常慘重,但為了不卑不亢,中國軍隊展開了最後的抵抗,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1949年,裕仁天皇籤署了日本投降書。
  • 抗戰老兵繳獲一把日本軍刀,日本出3000萬要買,老人卻一口回絕了
    而在這次的任務執行過程中,侯永勝的遊擊隊身份被敵人識破,但所幸有驚無險,侯永勝憑著矯健的身手,以一敵二,解決掉了兩個日本軍官,成功化險為夷,結束戰鬥後在清理屍體時發現了軍官身上的佩刀,作為此場戰鬥的戰利品,侯先生就帶走了這把刀。
  • 抗戰老兵繳獲一把日本軍刀,日本出3000萬要買,他卻捐獻給了國家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這句詩出自南宋陸遊的《金錯刀行》,作者表面寫黃金錯刀,實際上是抒發自己一身抱負卻報國無門的一腔義憤。原來有日本人費勁周折找到了他,提出要以3000萬的高價買回這把日本軍刀,但是老人果斷拒絕了日本人的請求,在幾番思索之後,老人將這把軍刀捐獻給了國家,將其放在博物館中展出。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老人當初是怎麼繳獲這把價值不菲的日本軍刀的呢?為什麼現在又要拒絕日本人高價買回軍刀的請求呢?
  • 日本欲出百萬贖回一軍刀,我國發現異常,只因刀上刻有9個漢字
    日本欲出百萬贖回一軍刀,我國發現異常,只因刀上刻有9個漢字 眾所周知,1945年的9月,日本選擇無條件投降,而這也標誌著長達14年的抗戰終於告終,雖說日軍在我國大地上犯下了無數罪行,但身為戰勝國的我們依舊秉承人道主義的原則選擇優待俘虜,把所有日本戰俘都遣送回國,但沒成想,日本欲花百萬贖回一軍刀
  • 一把佩刀見證一段屈辱史
    整體做工極其精美,金絲編制葫蘆形刀緒,皮製刀掛完整,刀條柄處刻有「石堂運壽是一精鍛作,安政三年八月日」的字樣。從這裡可以看出,此刀的鍛造時間是1857年8月,日本刀劍鍛造。在刀炳背金中間最明顯處的「蘭花御紋章」則是確定此刀所屬的主要依據。
  • 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天皇投降是何反應?只寫了4個字
    二戰末期,隨著納粹德軍的投降,太平洋戰爭的失利,日本敗局已定,但在中國戰場上的日軍依然企圖頑抗到底。畢竟在軍國主義思想的影響下,日本發動的「玉碎」威力巨大,日本又怎麼會被輕易打敗呢?日本天皇不死心,但最後還是被美國兩顆原子彈嚇住了,不得不投降。
  • 只因刀身所刻9字,日本軍方願以千萬贖回,中國:門都沒有
    日本軍刀作為日軍侵略的象徵之一,一直擁有極強的話題性和受關注度。我軍在戰爭時期也沒少繳獲日軍大佐的佩刀,一把佩刀甚至可以換20箱手榴彈,可見日本軍刀的價值。
  • 廢帝溥儀的佩刀驚現
    而作為宣統皇帝的溥儀在紫禁城時為他製作的佩刀尚未見到,這可能是因為清朝很快就煙消雲散了,年紀幼小的溥儀只是一個「關門皇帝」。但其後在日本侵略者的扶持下,溥儀充任了偽滿洲國的「康德皇帝」,在一些影像資料中,展現出在不同的場合,身著不同制式服裝的溥儀佩帶著樣式各異的佩刀,當然,此時溥儀的佩刀和清代皇帝的佩帶有著根本區別。
  • 日本宣布投降前一晚,日本皇宮死傷無數,只因日本天皇要演一齣戲
    提起日本這個國家,如果從它的近代發展痕跡來看,日本無疑是一個軍國主義思想十分濃鬱的國家。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以同盟國全面勝利為結局,落幕了半個多世紀。然而時至今日,在日本國內,軍國主義思想的浪潮也並未真正的消聲滅跡,這一方面是提醒我國時刻不能放鬆警惕。
  • 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沒自殺謝罪?天皇的回答只有4個字
    我們都知道日本奉行武士道精神,那麼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沒自殺謝罪,這是很多人都好奇地?對此天皇的回答只有短短4個字:無能為力。電視劇中日本的士兵都是非常忠心的,在戰敗之後都會選擇切腹自盡,可是在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並沒有這樣做。
  • 抗戰時他順手拿走一日本軍刀,日本出3千萬贖回遭拒,現藏博物館
    因為從小就看到日本人的罪行和傲慢,因此在長大以後,恰巧爆發出侵華戰爭,於是他決定加入軍隊保家衛國,最終他成為一名遊擊隊員,有一次在執行任務時,潛進城裡搜集情報,不巧被敵人識破身份,憑藉自己的身手三兩下就解決敵人。還順手拿了一把日本軍刀。
  • 日本人出價一百萬美元買刀被拒,刀上九個字,讓老人無法釋懷!
    日軍侵華期間,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累累血債簡直罄竹難書,日軍自從踏上中國領土,除了掠奪財產就是大肆殘殺百姓,日本自古以來就崇尚武力,推崇武士道精神。 其中九五式下士士官軍用刀在我國犯下的罪行最多,最殘忍,當南京的城門被打開後,日本軍刀就成了殺人比賽的工具。
  • 日本想出百萬贖走一把指揮軍刀,中國發現異常,只因刀上刻著這幾個字
    但此時的社會更加動蕩不安,日本人也開始盯上了地大物博的中國,發動侵略戰爭,想徹底佔領中國。 眾所周知,日本是個島國,資源嚴重匱乏,受歐洲工業革命的影響,在1868年,日本開始實行「明治維新」,開始大肆學習西方,但日益增加的需求,國內根本滿足不了,矛盾更是日益加劇,而當時李鴻章打造的亞洲第一艦隊,北洋水師更是對日本構成了威脅。
  • 裕仁天皇逝世後,日本希望中國出席葬禮,中國僅回復日本四個字
    曾經,在日本天皇裕仁去世之後,日本方面曾經希望中國能夠派出代表並出席葬禮,然而,面對著日本的這一請求,中國方面卻僅僅回復了四個字。那麼,為什麼在日本天皇去世之後,中國會成為受邀對象,而在此次事件中,中國對日本說出的四個字又是什麼意思呢?
  • 日本天皇真假風雲:一中年男子自稱是天皇后裔,裕仁天皇是冒牌貨
    相信不少讀者都有過疑惑,為什麼花木蘭能在軍營多年而不被發現身份。不過,而相對於女扮男裝的難度,在古典名著《三俠五義》中「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更為離奇。雖然故事是虛構的,但真正的歷史裡卻有一些故事的影子。可見古代皇朝為了爭奪政權,其花樣百出,無所不用其極。而近代也有一件關於身份的疑雲事件。
  • 中國國寶級唐刀,「水龍劍」被日本收藏,日本聖武天皇佩刀
    特別是在刀劍方面,因為日本對本國武士道的痴迷,也讓日本對武士刀有著莫名的狂熱追求。而日本的武士刀卻是源自於中國的唐刀。截止目前,在日本國內能被確定是來自中國的刀劍有很多,如譚詞同的佩劍七星劍、聖德太子所用的丙子椒林唐刀、收藏於正倉院的吳竹鞘御杖刀以及金銀莊橫刀,還有一把唐朝時期的金銀鈿裝唐太刀等等,這些都是中國國寶級的唐刀。其中還有一把據傳是聖武天皇的佩劍,水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