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新少林寺》主題曲《悟》禪宗三境界,一悟一心安

2020-12-16 般若禪語

《新少林寺》這是一部講述民國時期,

各大軍閥之間爭鬥,

以及外國勢力介入搞到民不聊生的故事。

新少林寺的鏡頭運用,

演員陣容,

大場面的效果,

現在國產電影已經很少見了。

其實裡面的一些配角當時都不是很出名的

(吳京、釋行宇、餘少群)

但是都是真演技和真功夫。

包括影片最後轟炸少林的爆炸場面,

和現在隨隨便便的CG技術對比,

不是一個等級的。

看的真的很難過。

劉德華是真心向佛的。。。

跟小和尚打拳那一段的自在或許也只有長期修佛的人演的出來。

即使不是,

演什麼像什麼,

也是用了心的。

方丈說的

隨心而出,

隨意而發,

好不自在啊。

「人生需要很多的經歷和磨練。」

練武做飯都是參禪,

什麼道理還不都是一樣的。

可以看得見從認識到苦到解脫的路程,

雖然結果未必是最好的結果,

未免有點煽情。

主題曲「悟」很好聽,

感覺得到誠心。

希望他有朝一日也能證果吧。

《悟》這首歌由天王劉德華親自操刀譜寫歌詞並演唱,其音樂風格與天王劉德華出道三十年的心得體會十分符合。

《新少林寺》的主題曲歌詞更加突出禪意。主題曲《悟》的歌詞是劉德華的力作:「原本在影片拍攝時我們並不打算用主題曲,但是後來剪完片子後,我覺得還是需要一首能夠表現我們影片主題的歌曲,所以我就給他(劉德華)打了個電話,告訴他我想要一首什麼樣的曲子,他很爽快地答應了。」讓陳木勝導演沒有想到的是,僅三天的時間,劉德華就將這首《悟》的小樣交到了他的手裡。而一心向佛的劉德華在親自譜寫這首主題曲《悟》時,融入了自己參佛悟禪的心得體會,他表示如今已看淡名利,「就如歌詞所寫:貪嗔痴少一點,放下欲求,簡簡單單就好。」

相關焦點

  • 佛教十宗之 禪宗全部
    但是禪宗所謂的禪並不是指某一種特定的修行方法,而是指證悟到本性的一種狀態。禪宗的印度源流禪宗最早起源於楞伽師,以修習《楞伽經》為主,與印度的如來藏學派有著很深的關係。但是進入中國之後,與中觀般若學及道家思潮相結合,最終形成了這個徹底中國化的大乘佛教宗派。
  • 佛教禪宗祖庭、有「天下第一名寺」之稱——少林寺
    少林寺,是十大名寺之一,位於河南鄭州市登封嵩山,因坐落於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之中,所以取名為少林寺。 少林寺是佛教禪宗祖庭,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 少林寺始建武北魏太和年間。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起源,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又「天下第一名剎」之譽,在中國佛教史上有些極其重要的地位。
  • 收藏|《少林寺》主題曲《牧羊曲》
    80年代,李連杰主演的武打功夫片《少林寺》的熱映在國內掀起了一股少林功夫熱。這一部電影使隱藏深山的千年古剎名揚天下,風靡海內外。他的主題曲《牧羊曲》也被更多的人喜愛。
  • 禪宗六祖慧能10大經典名言,句句直指人心,了悟人生
    這一點,禪宗就做得非常好。禪宗講「成佛」,但是不是說讓人人都去當和尚。他這個「成佛」,拋開宗教的意義,也可以理解為讓自己成就自己。禪宗六祖說:「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他又說:「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皈依。」他在這裡明確告訴我們,修禪其實就是修行。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一場修行呢?
  • 農曆十月五日 禪宗初祖達摩大師誕辰
    菩提達摩(通稱達摩)是中國禪宗初祖。他生於南印度,婆羅門族,出家後傾心大乘佛法。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說:南朝宋末)自印度航海來到廣州,從這裡北行至魏,到處以禪法教人。達摩抵魏,遊嵩山少林寺,在那裡獨自修習禪定,時人稱他為壁觀婆羅門。有道育、慧可二沙門禮見達摩並親近和供養。達摩感覺他們真誠,傳授以衣法。又把四卷《楞伽經》授與慧可。
  • 落髮出家少林寺,紅塵再無蔡志忠
    「其實,早在30多年前便跟嵩山少林寺結緣了,1984年我正在日本東京畫六祖壇經,當時東京池袋戲院正在上演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看完電影後我暗下決心,將來有機會要拍動畫少林寺。 當時,我就畫了一本少林寺四格幽默漫畫。」
  • 一百個必去的地方,第五篇——少林寺
    有多少英雄豪傑都來把你敬仰.有多少神奇故事到處把你傳揚……少林寺,是多少個孩子童年最嚮往的地方,記得小時候與別人嬉戲時,總是擺幾個造型,大喊少林龍爪手!然後自己配著音,與別人追鬧起來。那時候,總夢想自己機緣巧合下進了少林寺,學得一身精湛的武藝,除惡揚善,威震四方。這些都源自於當年的一部電影《少林寺》,它是李連杰的第一部電影,也是一步登天的電影。
  • 深植中日和平友誼交流之種——講於《紀念日本少林寺拳法聯盟歸山四十周年》
    今天,我們在這裡相聚一堂,隆重紀念日本少林寺拳法聯盟歸山40周年。有朋自遠方來,因緣殊勝,我謹代表中國嵩山少林寺兩序大眾,對我們的老朋友日本少林寺拳法聯盟一行,及在座的各位朋友和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對日本少林寺拳法聯盟和宗由貴代表長期以來為發展中日友好做出的卓越貢獻,表示由衷的感謝!
  • 少林寺每年上億的香火錢去哪了?方丈釋永信:我月薪700元,可信嗎?
    而作為佛教寺廟的少林寺,因為武功了得吸引了中外人士的注意,它的香火錢也成為了公眾猜測的重點。少林,少林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傑都來把你敬仰;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奇故事到處把你傳揚。很多80後、90後都熟悉這首歌曲,它是1982年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電影主題曲。現在提起少林寺,我們腦海裡浮現的就是一群功夫小子。
  • 迷人漸修,悟人頓契,各種因緣頓契佛性,再看禪宗公案庭前柏樹子
    佛用什麼來講法,佛在什麼樣的境界,什麼樣的智慧下講法呢?佛都是在佛的一真法界的智慧中,講說種種的法,雖然針對小乘講聲聞法講小乘法,針對方等講方等法,針對圓乘圓教講一乘法,但都是一種真心之流露,所謂不同的法不過是對機不同而已。所以本來正教即是指諸佛所傳之正法,也可以指諸佛所傳之正法之法體,就是眾生的涅槃妙心、本來正體。
  • 禪堂即是選佛場 走進少林寺「精進禪七」的最後一天
    早上三點一刻,四板一響,眾位禪和子像往常一樣,開始坐第一支香。今天是庚子年少林寺「精進禪七」的最後一天,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百餘名禪和子將在今天接受永信大和尚、禪堂班首的考功。 永信法師打警策,開示道:「今年的精進禪七馬上結束了,才起七又解七,今年諸位老參新修克服疫情等諸多困難,能夠在少林寺禪堂用功辦道,成就究竟真如智慧,莊嚴圓滿。禪宗之所以廣弘千古、祖師輩出,就是因為許多祖師大德在禪堂了脫生死、用功開悟,獲得究竟解脫,有著切身受益。大家能夠在少林寺參禪悟道,可謂因緣殊勝。禪堂即是選佛場,希望大家繼續在這裡用功辦道,勇猛精進,早證菩提。」
  • 依託道德經和金剛經,說說尼採、王國維、宋代禪宗的三重境界
    老子給了三個比喻,到底想說什麼?老子給出了答案,「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歷史上拜讀《道德經》的人很多,對《道德經》的解讀就更多了!如何解讀這句話?我覺得可以這樣解釋!人頂天立地,萬物之靈長!尼採的人生,推崇三重境界! 初級境界像駱駝,卑微忍辱負重! 中級境界像獅子,忍耐到了極限,想自己主宰命運!高級境界像孩子!返本歸真,放下心中的牽掛,忘卻成功和失敗,追求新的領域。王國維的人生三重境界!
  • 鄭州將進社區露天放映《少林寺》等一批優秀國產電影
    8月16晚,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日出嵩山坳·重聚少林寺」系列群眾文化活動在鄭州市二七廣場啟動。河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曾德亞,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黃卿出席啟動儀式。  1980年,電影《少林寺》劇組來到嵩山拍攝該片。
  • 嵩山少林寺瞻禮達摩祖師
    嵩山少林寺瞻禮達摩祖師達摩洞,位於嵩山少室山五乳峰中峰上部,是一個天然石洞,深約七米,寬約三米。相傳印度高僧菩提達摩於公元527年至公元536年在此面壁九年,首傳禪法,因此後人亦稱之為「初祖九年默玄處」、「達摩洞」或「達摩面壁洞」。
  • 老照片:1983年的嵩山少林寺,因一部功夫電影公映而爆紅
    ,是佛教禪宗祖庭和少林功夫的發源地,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為了安置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少林寺在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
  • 大悲寺和少林寺的對比!
    少林寺禪宗祖庭終變味,萬金虜盡世人心。縱是榮華富貴僧,還是世俗貧賤心?少林寺建寺有1500餘年,由禪宗祖師印度高僧達摩所確立,是大乘佛教禪宗的祖庭。大悲寺住持,妙祥僧團創建者妙祥大師!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帝王一樣的排場
  • 少林寺系列電影的特有標籤與模式演變
    千年古剎,武林聖地,只要一提到少林寺,這三個字總能讓人有無盡的遐想,也能聯想到不少的電影作品,自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走紅之後,數之不盡的以少林寺為主題的影片不斷亮相,而在這些影視作品的推動之下,如今已逐步形成了「少林電影」特有的模式,原本位於河南嵩山的這一處寺院也演變為武俠電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 佛教禪宗: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
    在禪宗形成之前,「禪」本來只是一種修行方式,是戒、定、慧三學之與念佛誦經、造像齋僧、守戒苦修、精研經義等其他修行方式都是同等的修行成道路徑。禪者通過靜坐、冥想,達到內心的寧靜境界。也正因為此,在禪宗之前,中國已有很多習禪者,梁慧皎《高僧傳》的「習禪篇」便記有些早期禪者。
  • 恭迎達摩祖師聖誕|探秘中國禪宗起源
    《景德傳燈錄》中記載著這麼一則故事,達摩祖師成長過程中,適逢禪宗西天第二十七代祖師般若多羅尊者遊歷天竺,一路弘揚佛法教化眾生。香至王尊重供養般若多羅尊者,並布施無價珠寶。尊者知達摩有覺悟之慧根,遂借寶珠試探三位王子的學佛所得,問道:「此珠圓明,有能及否?」 大王子、二王子都說:「這個寶珠是七寶裡的至尊,沒有可以超越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