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5年7月,中央首次召開黨的群團工作會議,成為黨的群團工作的重要裡程碑。5年來,中國科協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戰略部署,紮實推進科協系統全面深化改革,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組織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共同譜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篇章。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群團組織和群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召開5周年之際,「科協改革進行時」推出「落實群團會議精神」特別欄目,重溫總書記要求,生動展現近年來包括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在內的科協系統改革創新實踐,強化新時代科技群團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
亮點導讀:和平縣科協通過實施「六大工程」,打造科普「四位一體」,推動落實「四個結合」,在築牢基層科協組織、服務公眾科學素質提高、融入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方面,為縣域科協深化改革、創新發展提供了參考模式。
一、背景
2017年8月,廣東和平縣科協被中國科協確定為全國地方科協深化改革15家縣級試點之一。根據中國科協安排的試點範圍和內容,結合和平縣工作實際,和平縣科協在「築、服、融」上用勁聚力,通過實施「六大工程」,打造科普「四位一體」,創新「四個結合」,著力破解基層科協組織薄弱、服務能力提升、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問題,積極探索縣級科協創新發展的方法和路徑。
二、主要做法
(一)實施「六大工程」,築牢基層科協組織
一是實施黨建引領工程。設立和平縣科協黨組,配備黨組書記,進一步強化黨組織在科協深化改革試點中的引領作用。和平縣委高度重視科協工作,建立了黨委政府每年聽取科協工作匯報制度。
二是實施政策保障工程。先後制訂了《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創建全國科普示範縣工作考核方案》《和平縣創建科普示範鎮、示範村(社區)、示範家庭和科技示範戶實施方案》等文件,為推進深化改革試點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三是實施固本強基工程。全面完善縣、鎮、村(社區)三級科普專欄,在縣城主要公共活動場所建設科普專欄7處,建成學校科技館1個。縣科技館新館展廳布展全面完成。
四是實施組織發展工程。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先後成立學校科協、農技協9個。
五是實施助力鄉村振興工程。建立了縣級學會掛鈎服務企業、基地等制度,縣級學會定期到掛鈎點提供技術服務,幫助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技術問題。
六是實施數字科普建設工程。在縣級學會和科普示範鎮,村(社區),基地,學校建立「科普e站」。組織縣鎮村三級科協入駐「科貓」。探索「網際網路+」科普模式,優化和平科普公眾服務平臺建設。
(二)打造科普「四位一體」,服務公眾科學素質提高
一是以「校園科普行動計劃」為抓手,實施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制定《和平縣校園科普行動計劃》,在校園內建設高標準科普畫廊;在學校設立青少年創客空間;在教室內設立「科普圖書角」;辦好校園科技競賽。每年舉辦全縣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普徵文大賽、創客知識挑戰賽;開設「創新論壇」,定期邀請專家學者到學校開展創新教育主題講座。
二是以「實用科技鎮村行」為載體,實施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印發健康、安全、環保、特色農業種養技術等內容科普知識資料;建立縣級學會掛鈎服務各大種植場、養殖場制度,學會技術人員定期到掛鈎點進行技術指導;經常化,制度化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發揮「科普大篷車」作為流動科技館的作用,定期到農村邊遠地區巡迴展示。
三是以「小區科普服務站」為依託,實施城鎮居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在居民小區內建立「科普服務站」,把科普服務產品送到居民家門口,打通了科普服務「最後一公裡」。
四是以「微科普畫廊」為陣地,實施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在縣直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設立「微科普畫廊」,向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普及科學知識。開設「科普講壇」,定期邀請專家學者為領導幹部和公務員開展科普講座。
(三)創新「四個結合」,融入黨委政府中心工作
一是試點工作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與縣文明辦聯合開展創建縣級科普示範鎮、示範村(社區)、科普基地、評選科普示範家庭、科技示範戶活動,通過開展科普示範創建評選活動,推動試點工作深入開展。
二是試點工作與「城鄉清潔工程」相結合。會同縣城鄉清潔辦開展衛生清潔科普教育活動進農村、進學校、進小區活動。編排科普劇到各鎮村巡迴演出。科普劇《垃圾分類之美麗鄉村我先行》在省市科普劇大賽中分別獲得一等獎。在各鎮中學、中心小學建設垃圾分類環保科普教育站52個,提高學生垃圾分類的實踐能力,堅持環保科普工作從學生抓起。
三是試點工作與「精準扶貧」工作相結合。組織科技工作者到貧困村開展活動,以科技需求為導向,以幫助貧困戶脫貧為著力點,把開展實用技術培訓作為幫助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的重要手段,使貧困戶科學文化素質逐步提高,增強脫貧致富能力。
四是試點工作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相結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試點工作開展。建立聽取科技工作者意見建議制度。建立慰問科技工作者制度。多角度破解與科技工作者聯繫不緊不親問題。
三、主要成效
(一)服務科技工作者能力顯著增強
強化了對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領。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自覺聽黨話、跟黨走,積極投身創新創業發展,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貢獻力量。
突出了科協組織的政治性。縣科協被人社部、中國科協授予「全國科協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科協舉薦優秀科技人才的渠道作用得到發揮。科協組織進一步向基層延伸。
(二)服務創新驅動發展能力顯著提升
組織開展各類科技培訓活動。兩年多來舉辦獼猴桃、百香果等水果種植實用技術培訓129場次,引領特色現代農業加快發展。
幫助企業創新發展解決技術問題。促成廣東聰明人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山大學,縣水果研究所與廣東省生物工程研究所,東森堂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與暨南大學籤訂技術合作協議。
(三)服務全民科學素質工作能力顯著提高
每年舉辦全縣青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小學生科普徵文比賽、青少年創客創新知識挑戰賽,兩年多來,組隊參加省、市科技賽事共獲獎131項。以科技進步活動月、全國科普日等主題活動為抓手,創新開展科普進農村、進學校、進社區、進機關、流動科技館巡展等活動,有效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縣科技館新增主題科普展廳3個,爭取到中國科協和廣東省科協支持購置了全市第一部「科普大篷車」,新建青少年創客空間6個和高標準科普畫廊16條320米,新增校園科普圖書角156個。
四、經驗啟示
(一)落實「三個到位」是科協事業加快發展的保證
領導重視落實到位。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科普工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領導幹部帶頭參加科普活動,一般性科普活動縣分管領導參加,重大科普活動縣委書記、縣長兩位主官至少一人參加。二是縣委、縣政府每年聽取科協工作匯報一次。
政策執行落實到位。科普工作納入黨政領導機關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和年度考核表彰範圍。
科普經費落實到位。科普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並建立逐年增長機制。2018年人均科普經費達到2元,到「十三五」期未,人均科普經費將達到2.5元以上。
(二)突出「三個建設」是科協事業加快發展的基礎
突出科普網絡建設。全面完善了縣、鎮、村三級科普組織,各中小學校有科技輔導員隊伍,形成了橫到學會、單位,縱到鎮、村(社區)的科普網絡體系。
突出科普陣地建設。縣設立科技館,鎮、村(社區)分別建有科普活動室和科普圖書室。
突出學會服務能力建設。學會是科協工作的基礎,切實加強縣級學會組織建設,引導學會依法辦會,民主理會。對優秀學會和科技工作者予以表彰。
五、 對策建議
(一)加強政策的頂層設計。切實加強對科協組織建設、隊伍建設、能力建設、陣地建設、保障建設等方面政策的制訂和完善。
(二)創新學會組織體制。理順省級學會與地縣級學會的關係,讓地縣級學會共享省級學會資源,上下聯動,促進地縣級學會發展壯大。
(三)對科學素質工作實行考核。省級政府把《科學素綱要》工作納入年度目標管理考核範圍。通過考核促進基層科協「四缺」難題解決。
視頻:《和平縣科協深化改革工作》
來源: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