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5年7月,中央首次召開黨的群團工作會議,成為黨的群團工作的重要裡程碑。5年來,中國科協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戰略部署,紮實推進科協系統全面深化改革,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組織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共同譜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篇章。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群團組織和群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召開5周年之際,「科協改革進行時」推出「落實群團會議精神」特別欄目,重溫總書記要求,生動展現近年來包括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在內的科協系統改革創新實踐,強化新時代科技群團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
亮
點
導
讀
文安縣科協以整合促融合、以人為促作為,積極探索以吸納「三長」、推進「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設、科普資源共建共享等方式,擴大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構建縱橫交織的網絡化組織體系,闖出了一條新時代提升基層組織力的新路子。
一
背景
2017 年,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科協被確定為河北省科協深化改革試點縣和提升基層科協組織力「3+1」工作試點縣。面對缺編、缺經費、缺人員、組織基礎薄弱的現狀,文安縣科協以提升基層科協組織力為核心,以整合促融合,以人為促作為,通過吸納「三長」、推進「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設、科普資源共建共享等,把工作對象轉變為工作力量,把科協「小單位」運轉轉變為社會「大系統」共振,織網建家,強基固本,初步形成了以基層組織為紐帶、以科技工作者為倚重、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共建共享的科協工作新格局,闖出了一條接地氣、有溫度、充滿活力的新時代提升基層科協組織力的新路子。2019 年,文安縣科協被評為「全國十佳深化改革縣級科協」、入選「科普中國·百城千校萬村行動」典型案例,相關工作被新華社、《科技日報》等刊發報導。
二
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吸納「三長」強基固本。基層科協組織力是推動科協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力量。文安縣科協找準支點,打通堵點, 以推動「3+1」試點為契機,廣泛吸納以「三長」等關鍵人物為代表的各領域優秀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進入科協組織,有效帶動了村街、園區、企業、農技協等各級各類基層科協組織發展,使廣大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成為推動科協事業發展最堅實、最可靠的力量。建章立制,注重把關定向。提升基層科協組織力,突出「1+3」工作法。「1」就是提高站位,強化「一盤棋」領導。多管齊下,注重強基固本。一是建強載體。鄉鎮(街道)科協是吸納「三長」的重要載體。二是明確職責。建立完善「三長」履職機制,明確職責任務,因地制宜、找準特色,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作模式。三是優化服務。抓好科協工作人員和「三長」學習培訓,幫助他們儘快熟悉科協工作、找準角色定位、提升綜合素質和服務本領。多點發力,注重發揮作用。
二是實體「建家」服務「交友」。圍繞科協工作「為了誰、團結誰、依靠誰」的問題文安縣科協把「初心之問」化為實踐之行,以「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設為載體,把突出科技工作者的主體地位、做好為科技工作者的服務作為改革的重中之重。一是建「家」搭平臺。結合縣氣象科普基地建設,按照「六有」標準即有固定場所、有服務設施、有工作人員、有經費保障、有活動內容、有管理制度,精心打造集諮詢服務、學術交流、交流聯誼、建言獻策、心理諮詢等功能於一體的實體「科技工作者之家」並長期免費開放。二是交「友」強服務。用心、用情、用力為科技工作者做好服務是「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立身之本。通過選樹宣傳舉薦優秀科技工作者典型、組織免費體檢、提供創新創業服務、共享科技資源方式,為科技工作者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已組織開展學習實用技術、專家遠程視頻培訓、網際網路銷售農產品等活動16 場;舉辦銀企對接會、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談會等,累計徵求意見和解疑答惑 230 條;促成 50 名科技工作者與貧困戶、企業科協結成科技幫扶對子;幫助新增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185 家,上報高新技術企業32 家,申報省級技術創新中心 2 家、省級眾創空間 1 家、市級眾創空間 2 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開展豐富多彩的「三下鄉」活動
三是科普資源共建共享。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工作是縣級科協的主責主業之一,也是全社會的共同事業。文安縣科協以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科技志願服務隊為抓手,發揮大聯合、大協作優勢,在推進科普資源共建共享過程中進一步提升了科協的組織力和社會影響力。
一是強協作,組隊伍接長手臂。全縣 383 個村街實行網格化管理,分區設置 100 名農村科普站長,實現科普宣傳月月有主題、有活動。二是強線下,「大喇叭」厚植基層。縣財政投入 460 餘萬元改造提升農村「大喇叭」,縣科協聘請 20 名科普評論員,用接地氣的語言把科普知識說明白,真正做到「聲」入人心、音傳萬家。截至目前,已播發科普節目 560 期。三是強線上,自媒體集聚人氣。整合縣域最大自媒體平臺「文安衣食住行」公眾號,開設「每日科普」板塊,定期推送科普知識;創建「科普文安」App,加強科普內容建設和形式創新,打造文安最大最具特色的科普服務平臺。已累計推送各類科普信息 256 期,閱覽量超過 30 萬,被河北省委網信辦評為「全省最具網絡人氣自媒體」。
科普中國「大喇叭」工程打通科普服務群眾、服務發展「最後一公裡」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2.15 萬名志願者成為應急科普宣傳員,奔赴抗疫一線,累計張貼防疫標語 2503 條、發放防疫宣傳冊 2 萬餘份。縣科協還積極與科技工作者聯繫,縣直有關部門協調聯動,發布全國第一本針對疫情的心理防護圖書——《新型冠狀病毒大眾心理防護手冊》(電子版);策劃、出品疫情視頻短片 2 部(《堅守》《色彩》),在央視新聞移動網、《人民日報》客戶端、科協改革進行時播發,瀏覽量超 1000 萬人次。
三
經驗啟示
一是通過整合各類資源,推動基層組織建設,著力破解投入不足、人員短缺等實際困難,使科協「小單位」成為「大系統」。
二是實現科協組織向基層延伸,暢通承接科協職能的渠道,有效解決基層組織、人員、日常活動的斷層問題。
三是提高縣級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關鍵點和落腳點在農村,基層科協的建立可以更好、更有效地發揮主體和載體作用,解決好「最後一公裡」問題。
四
對策建議
一是編制《鄉鎮村街(街道)科協工作指南》,明確鎮村科協工作職責任務,解決好「做什麼」的問題。
二是完善科協工作方式方法,注重資源整合、接長手臂、紮根基層,解決好「怎麼做」的問題。
三是深入推進「三長制」改革,鄉鎮科協定編定崗,做好保障,解決好「誰來做」的問題。(編輯 李陽陽)
來源:中國科協改革工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