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移植狒狒心臟的那個女孩,活了多久?異種移植可行嗎?

2020-12-18 史鑑滄海

人似乎變成世上第二個上帝,上天攬月,跨海造橋,荒漠種花…….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甚至能夠掌控生命,開膛破肚,生物克隆,器官移植,……突破一個又一個人體極限。今世醫學發展如火箭般光速前進,講解各種疑難雜症的書籍更是不勝枚舉。近些年來,又一重大醫學研究——異種移植,正逐漸成為人們的中心話題。

異種心臟移植

最為人所熟知的事例是1984年美國的異種心臟移植。當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位叫史蒂芬妮.菲伊.波克萊的新生嬰兒不幸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據醫生估計孩子只能存活一個星期。這對還沉浸在喜悅中的父母來說,無異於迎面當頭一棒。夫婦悲痛欲絕,懇求醫生想辦法救他們的孩子。

這時候,菲伊的主治醫生雷納德.李貝利向父母提議先移植一顆狒狒的心臟給菲伊,以此能夠撐到第二次手術,屆時更換成人類的心臟。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菲伊父母籤下了手術同意書。最後,移植手術成功了,菲伊寶寶活下來了。但是,後來因為菲伊的身體對狒狒的心臟產生了排異,所以在移植手術21天後,菲伊被宣布死亡。

人們從異種移植中看到解決器官供求問題的希望。後來,有無數醫學工作者前僕後繼,突破實驗中的重重困難,一點一點提高異種移植的成功率。

異種移植背景

每年有成千上萬的人因為同種移植存活下來,但仍有上萬人在等待器官時黯然離世。同種移植的困難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由於移植技術的日益進步,器官移植人數持續上漲,器官移植種類越來越多樣化,而器官移植疾病也越來越多樣化。

第二、適配器官少。每年都有器官的捐贈,但是能夠符合移植標準的卻少之又少,不僅是血型原因,還有組織相容性原因。

第三、數量少。器官多數來源於交通事故,但是由於路況改善,汽車質量提高,社會更優良、交通更規範、安全意識增強等因素,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數正不斷下降。

第四、在捐贈器官這方面,許多國家都採取選擇性參與捐贈器官,即死者必須生前籤署器官捐贈同意書,並且還需獲得捐贈者家屬的同意。

同種移植雖然突破人體桎梏,由於種種原因,但能夠成功移植器官的還是佔少數。這時,異種移植的醫學研究似乎萬分重要了。

異種移植現狀

異種移植通俗來說,指將一個物種的組織移植到另一個物種體內,例如,從豬到人。和同種移植不同的是,異種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從而使得這種移植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時至今日,異種移植成功的消息也是頻頻曝出。

異種移植的對象也從1906年第一例異種移植的兔轉變為靈長類動物如黑猩猩、猴、狒狒等,最後,轉向全世界幾乎公認的幾乎與人體生理特性相似的動物——豬。為此,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單獨組建了生物科學單元,專門為醫療提供豬的器官,以此來填補人類器官捐獻的空缺,為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帶來一份希望。

除此之外,異種移植的供體器官也應用於腎,心,肝等。近年來,以豬主動脈瓣或牛心包作為組織材料的心臟瓣膜置換手術案例也越來越多,20年生存率也達到90%以上。

異種移植困難與解決方案

異種移植體現的困難也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供體選擇。優先考慮的是靈長類動物。但是由於其生育產仔少,成熟周期長的原因,因而排除在外。而在無數實驗下,豬的成熟期、產仔量,器官大小等都相對合適。因為大多異種移植都將選擇豬。

第二、排異反應。人體免疫系統精妙複雜,幫助人體抵禦病毒,有害細菌等等異物入侵。免疫系統能夠辨識身體組織器官,區分非我入侵者。對於日常疾病來說,好處顯而易見。但是對於器官移植來說,是需要克服的大麻煩。免疫系統會排斥移植器官,並加以攻擊。現如今,根據抑制免疫系統的思路,研製的新型免疫藥物已經能夠削弱免疫藥物帶來的副作用

第三、豬的器官在人體產生的三種排斥反應:超急性排斥反應、急性排斥反應、慢性排斥反應。其中極易造成人體血栓、免疫系統攻擊植物引起的排斥反應等。在近幾年來,由於各國研究的努力,研製出相應的對抗藥物,提出了確切可行的方案。

第四、凝血機制的改變。異種移植後,會導致受體體內血小板數量減少,會出發機體的凝血機制導致凝血功能異常。但是目前有研究團隊通過轉入人源化的凝血調節分子以及敲ASGR1糾正凝血紊亂。

第五、生物安全性。通常認為,種屬上與人越接近的物種,其所攜帶的病原體越容易感染人來。以豬為供體的異種移植是否存在種屬交叉感染的風險,仍無定論。目前的研究確定了26種存在種間交叉感染風險的病原體。其中,細菌和部分病毒可以通過培育SPF的豬來解決。

異種移植的科學研究步步高升。大部分問題都已經解決的差不多,臨床實驗也很快就要來臨。但由於文化傳統、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的不同,也有不少人對異種移植存在爭議,2013年,德國也在慕尼黑召開過相關道德倫理討論的會議。

許多醫學成果在應用中也有從抗拒到接受的過程,像人體解刨就被當時人們看作妖魔鬼怪一般的做法,但如今卻已經成為人們普遍共知的現象了。

異種移植在醫學上的突破無疑是偉大的,對於肝臟衰竭患者更是巨大的福音。正如肝移植之父Thomas E. Starzl所言:「任何技術在昨天看來可能是不可思議的,今天看來也僅僅是能勉強做到的,但是明天也許就會成為一種常規手段。」相信未來的一天,人們能夠不再為了器官衰敗破損而哭泣,不再在等待器官的途中垂死掙扎,最後卻黯然離世。

相關焦點

  • 35年前移植狒狒心臟的那個女孩,活了多久?異種移植可行麼?
    大家都知道在如今醫學發達的今天,出現了許多難以想像的醫學奇蹟,器官移植是如今醫療手段的一種。器官移植就是把一個人的器官經過配型後,移植到另外一個人身上,但美國曾做過一例將狒狒的器官移植到人類身上,且手術過後器官能正常的運轉。
  • 36年前移植狒狒心臟的美國女孩,活了多久?異種移植真的可行嗎?
    但36年前,一位名叫史蒂芬妮·菲伊·波克萊的女嬰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那時候還沒有「3D列印技術」,史蒂芬妮生下來就只有一半的心臟,即「左心發育不全症候群」,如果沒有適合的心臟移植給她,史蒂芬妮會在1周內死亡。然而合適的心臟哪有那麼容易找到?
  • 36年前,美國女嬰移植狒狒心臟後成功續命,最後她活了多久?
    人們常說,科技改變人生,甚至是改變命運,這句話其實一點也不誇張,36年前,一位剛剛出生的女嬰因先天性左心發育不全症候群,即將面臨死亡,然而醫生們卻成功為其進行手術,換上了一顆完好的狒狒心臟,挽救了她的生命
  • 1984年,那位移植狒狒心臟的美國女孩,手術成功後,她活了多久?
    在醫學歷史上,最早的器官移植技術是異種器官移植,在1682年,有一名荷蘭外科醫生Job Janszoon van Meekeren的報告顯示,他為一名俄羅斯士兵修補頭骨時,用到了一片狗骨頭碎片
  • 36年前,世界首例移植狒狒心臟的小女孩,成功後她活了多久?
    人體器官移植是現代醫學常見的治療手段,心臟、肺臟、肝臟等器官都可以移植入原本器官有損的身體中去,從而幫助病人恢復健康。但健康的、能被使用的人體器官並不算多,即使有捐獻的器官,也不一定能保證與病人配型,於是醫學家們在17世紀開始,就在「異種器官移植」方面進行了初步的實驗。
  • 36年前,新生嬰兒為續命冒險移植狒狒心臟,成功後,她活了多久?
    這個手術就是把小狒狒的心臟移植給菲伊,或許她能活下來。後來菲伊的母親在2009年的紀錄片中說,當時覺得這個醫生瘋了,但這或許是孩子活下去的唯一希望。Bailey博士提前跟菲伊母親表示過,移植後很可能會出現排異反應,活下來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菲伊母親還是打算試一試,Bailey博士找了六隻極其年幼的狒狒,進行了各種測試。
  • 36年前,那個第一個移植狒狒心臟的美國女嬰,她到底活了多久
    而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個美國女嬰——史蒂芬妮·菲伊,她被選擇移植了狒狒的心臟,你一定很好奇她現在怎麼樣了?接下來一起去了解這個美國女嬰的故事。史蒂芬妮·菲伊被醫生檢查出左心室發育不全,最多也只能活兩周,讓她的母親特蕾莎做好心理準備。可說的輕鬆,特蕾莎要如何做心理準備,這對她而言如晴天霹靂。自己心心念念的寶寶剛剛才降臨人間,卻被告之2周後就要離開人間,她都還無法看到這多姿的世界,還無法親口叫自己一聲「媽媽」,就被釘在了十字架上宣判了死刑。
  • 器官移植安全豬:人類器官異種移植的新物種?
    文/汪曉青 (訪美 生物學者)風口上的豬器官異種移植一隻患癌症的狒狒成功移植了一頭豬身上的心臟。這顆心臟在狒狒的身上跳動了195天。這支德國研究團隊進行的這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證實,動物可以依賴另一物種的心臟存活。這項研究使人類距離異種移植這種科幻小說般的情節又進了一步。月前,英國媒體發布的消息聲稱,40年前實施了英國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的特倫斯·英格利希(Terence English)醫生表示,他的團隊正在和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的團隊,完成世界上首例豬與人之間的腎臟移植手術。
  • 36年前,美國女嬰第一個移植狒狒心臟,手術成功後過得怎樣?
    當然,依靠科學技術所挽救的生命也不在少數,而其中最震驚世界的,還要說那個移植了狒狒心臟的美國女嬰。 "被折翼的天使" 人生總是面臨著諸多選擇,小到今天晚餐吃些什麼,大到生死抉擇。
  • 36年過去了,當年移植狒狒心臟的美國女孩,最後生活的怎麼樣
    但36年以前,一位全名是史蒂芬妮·菲伊·波克萊的女寶寶就沒有那麼好運了,那時都還沒「3D列印技術應用」,史蒂芬妮生出來就僅有一半的心臟,即「左室發育不良症候群」,要是沒有合適的心臟移植給她,史蒂芬妮會在1個星期內身亡。殊不知適合的心臟哪裡有那麼非常容易尋找?
  • FDA批准轉基因豬,未來還能解決器官移植難題?
    GalSafe 豬可能被用作醫療產品來源,例如血液稀釋藥物肝素,不含可檢測的 α-gal 糖;GalSafe 豬的組織和器官還可能用於接受異種移植的病患,解決免疫排斥問題,因為人們認為 α-gal 糖是患者排斥的關鍵原因。
  • 異種移植新方向——美國FDA批註轉基因豬
    目標是生產轉基因豬(GE),以提供人類兼容的細胞(即胰島)來治療糖尿病以及器官和組織,以用於移植手術(異種移植)。為了使異種移植成功用於任何應用,必須停止對跨物種移植的免疫反應的第一線;被稱為超急性排斥。超急性排斥是機體正常免疫系統對「外來」器官或細胞的反應。
  • 一頭「二師兄」價值上百萬 基因豬讓異種器官移植成為可能|尋訪黑...
    2005年,潘登科博士自主研發,成功培育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豬,為異種器官移植事業奠定了基礎,15年來,潘登科帶領著他的團隊精心鑽研基因編輯與體細胞克隆技術,培育低免疫排斥醫用豬。2020年6月,國內首個醫用小型豬產學研繁育基地在四川內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內落戶,預期3—5年內腎臟、胰島細胞移植進入臨床試驗。
  • 11歲四川女孩在武漢協和醫院完成心臟移植
    【來源:長江日報】一顆心臟跨越三地帶來新希望11歲四川女孩在武漢協和醫院完成心臟移植3月19日上午9時20分,疫情期間,武漢協和醫護們排除萬難,為在漢四川11歲女孩送來寶貴的心臟。當晚9時27分,這顆一路狂奔的心臟終於在女孩胸腔內成功跳動。生命垂危,在漢四川女孩急需心臟移植女孩欣欣(化名)是四川樂山縣人,今年11歲。去年9月,她在華西醫院確診為擴張性心肌病後,已出現心衰現象。
  • 武漢協和醫院一天移植4顆心臟
    湖北日報訊(記者胡蔓、實習生張磊、通訊員聶文聞)8月7日上午,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心血管外科重症監護室,4位接受心臟移植的患者相繼拔掉了呼吸機,開始自主、平穩的呼吸。同一家醫療機構在單日內完成4臺DBD(腦死亡器官捐獻)心臟移植術,數量之多,在我國尚屬首次。
  • 心臟移植 為心臟「續命」
    1、供心衰竭:主要是指供體在植入體內後沒有達到正常心臟功能作用。它可以是全心的即左右心衰竭,也可以是單一心室的功能不全。當然這種衰竭是指早期的,多發生在植入體內後三十天內。其原因可以是供體本身引起的,也可以是因受體因素影響,還包括心肌保護方法和供心在運送過程中的保護措施,手術技巧問題。  2、移植心臟的右心衰竭:單純右心衰竭是心臟移植後早期的併發症之一。
  • 腦移植能實現嗎
    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引述英國開放大學大腦和行為研究主任史蒂芬·羅斯的話說:「那種認為頭移植或腦移植是實際上真正與被移植的身體相連的說法,純屬誤導。它們只有血液循環部分是相連的。除此之外,被移植的頭腦對那個身體沒有任何的控制或關聯。」羅斯認為,如果要幫助四肢麻痺症患者,應該從事脊神經再生的研究。
  • 跨國轉運救治,使用人工心臟9個月後,在日本打工的中國女孩心臟移植...
    一名在日本打工的中國女孩在使用人工心臟295天後,心臟移植成功。這也是全球最長體外雙心室輔助橋接心臟移植手術,患者目前恢復順利。接受移植的中國女孩玲玲來自山東,今年24歲,兩年前以實習生的身份到日本工作。去年5月,她在服用了治療粉刺的藥後,引起嚴重過敏,並引發了腎功能和心肌功能的低下,被確診為「巨細胞性心肌炎」。9月,玲玲體內被安裝上體外人工心臟。
  • 封城之下千裡「送心」 武漢協和醫院為11歲女孩完成心臟移植手術
    3月19日,一顆珍貴的心臟從廣州到武漢,開啟了輾轉一千多公裡的生命接力。為了救治罹患擴張性心肌病的11歲女孩欣欣(化名),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在武漢封城之下,通過多方協調調度,成功從廣州將亟待移植的心臟運送到了武漢。
  • 8歲女孩接受心臟移植:「我長大了想當像楊醫生一樣厲害的心臟科...
    今年8歲的女孩彤彤(化名),因為擴張性心肌病導致的終末期心力衰竭,在一周內經歷了兩次生死搶救。 而在11月11日這天,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鄭州市心血管病醫院)的心臟移植專家團隊,通過手術使她重啟了美麗人生。 女孩遭遇不幸:7歲查出擴心病,8歲病情進展到晚期 「有表演天賦,情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