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火車站旁有座教堂,俄羅斯風情引遊客打卡,其實是個墳場

2020-12-18 騰訊網

眾所周知,西方國家會建造不同類型的教堂。有些教堂的主要作用是為居民提供結婚的場所,與此同時,教堂也會成為當地宗教宣傳宗教文化的主要場所。雖然我國也保留著許多宗教,但具有西方色彩的教堂在中國並不多見。我們幾乎很難看到城市中的西方教堂,而且有些中國人認為教堂是一個不吉利的地方,普通人不能經常去教堂。儘管我國很少出現教堂,但哈爾濱火車站旁邊的一座教堂卻引起大部分人的好奇心

哈爾濱是一座冰天雪地的城市,這座城市的冬天充滿白色雪花,人們可以依靠冰發展當地的旅遊業。許多南方人和北方不經常下雪的城市居民就會到達哈爾濱,而哈爾濱也開通了線上預約通道和線下預約通道。遊客只要到達冰天雪地的哈爾濱,遊客就可以感受到哈爾濱人們的熱情和冰天雪地。

與此同時,哈爾濱為了發展當地的旅遊業,特意建造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線路哈爾濱火車站成為遊客最值得打卡的地方,遊客之所以會將哈爾濱火車站稱為最適合打卡的場所,是因為北廣場卻出現了一座具有西方特色的橘紅色教堂

眾所周知,火車站是一個城市的交通命脈,大部分城市中的火車站和城市中的汽車站隔得特別近,從而構成城市主要交通運輸體系。多數城市中的火車站周圍的房價特別貴,而周圍幾乎看不到不符合城市規劃的建築物。然而,哈爾濱火車站北廣場的教堂卻引起大部分網友的熱烈討論。事實上,這座教堂叫做聖·伊維爾教堂

1908年,該教堂就已經出現在哈爾濱火車站的北廣場。雖然教堂的佔地面積只有555平方米,但聖·伊維爾教堂卻依舊成為火車站最典型的建築之一。它屬於典型的俄羅斯建築風格,比如教堂上方出現了幾個洋蔥頭。更何況它並不是典型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教堂採用橘紅色的磚瓦為教堂增添一抹暖色調

聖·伊維爾教堂已經存在了100多年的歷史,這也意味著它見證哈爾濱居民抗擊外國侵者的全過程。經過100多年的洗禮,聖·伊維爾教堂散發出別樣的光輝。假如人們不主動了解那段屈辱的歷史,人們就不會想到聖·伊維爾教堂竟然經歷過不為人知的歷史。現如今,這座教堂已經成為哈爾濱北廣場最適合打卡的地方。

它之所以會引起大部分網友的好奇,是因為聖·伊維爾教堂其實是個墳場。每一場戰爭都會給居民帶來巨大的困難和挫折,戰爭使許多人失去生命。我國曾經爆發過戰爭,俄國將士為了鎮壓我國人,特別派出了許多俄國將士。戰爭結束之後,那些逝去的俄國將士永遠將骨灰留在了哈爾濱。日俄戰爭死亡的將士也被安葬在此處,於是聖·伊維爾教堂成為了紀念俄國將士的祈禱之處。如果你進入這座教堂,你會清晰地看到教堂牆壁刻著每一位將士的姓名

既然聖·伊維爾教堂是為了紀念俄國將士修建的教堂,那麼俄國將士的骨灰埋藏在什麼地方呢?遊客一定要仔細觀察聖·伊維爾教堂的外部結構,大約在教堂的正後方位置。我們會清晰地看到許多用低矮鐵欄杆圍起來的區域,這些區域內保留著俄國將士的骨灰。哈爾濱一座造型可愛的教堂,吸引不少遊客打卡,其實是個墳場。

當地旅遊部門並沒有刻意隱瞞聖·伊維爾教堂的建造歷史和發展軌跡,只不過大部分遊客只看中了聖·伊維爾教堂的外觀,他們從來不主動了解建築物的歷史,這才導致大部分遊客都不會覺得聖·伊維爾教堂陰森森。

哈爾濱不只包含陰森森的聖·伊維爾教堂,哈爾濱的索菲亞教堂的建造時間比聖·伊維爾教堂的建造時間早一年。雖然兩座教堂建造的時間相隔不遠,但是索菲亞教堂卻已經成為哈爾濱教堂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索菲亞教堂和聖·伊維爾教堂具有不同的旅遊規劃。索菲亞教堂已經成為我國4A級景區,每一年都會吸引大量的遊客,拜佔庭建築風格更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聖·伊維爾教堂則擁有著不同的人生,這座教堂非但沒能發揮旅遊作用,而且國家也沒有為聖·伊維爾教堂規劃旅遊等級。

反觀哈爾濱的索菲亞教堂和聖·伊維爾教堂的發展歷史,這也體現了哈爾濱當地居民發展旅遊業的決心。哈爾濱與俄羅斯靠得很近,哈爾濱的俄羅斯風格的教堂也成為當地發展旅遊業的有利條件。只要每一座教堂保留原汁原味,還原教堂歷史,這些教堂總能給遊客帶來震撼。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旅行中的兔子

相關焦點

  • 哈爾濱果戈裡大街上有一座「傳奇」教堂,夜景特別美,遊客卻不多
    前段時間,當我在哈爾濱旅遊時,走在著名的果戈裡大街上,竟然無意間在街邊發現一座外形非常獨特的教堂建築。這座教堂的外立面主要由紅磚組成,看上去似乎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了,不禁引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準備過去一探究竟。
  • 百年前沙俄的隨軍教堂,竟成哈爾濱的地標,在俄羅斯還有同名建築
    地處我國東北部的黑龍江,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兩者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一道與眾不同的風景線,而作為黑龍江省會的哈爾濱更是充滿了俄式風情,被譽為「東方莫斯科」。要說位於哈爾濱的歐式建築,可謂多不勝數,黑龍江省博物館舊館就是其中之一,不過真正能作為地標的,還是這座東正教教堂-聖·索菲亞教堂。提到這座教堂,也是頗有歷史淵源,它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即1907年)三月,距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了,不過最初修建這座教堂的並非清政府,而是沙俄。
  • 哈爾濱有個「中國最美書店」,充滿歐式風情,還用俄羅斯人來命名
    最近,當我來到「冰城」哈爾濱旅遊時,當地朋友就給我推薦了一家書店,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家書店就是「果戈裡書店」,「果戈裡書店」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的果戈裡大街上。眾所周知,果戈裡是著名的俄羅斯作家,哈爾濱這條街道就是以果戈裡為名,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悠久歷史了,而「果戈裡書店」也是跟這條著名的果戈裡大街同名的書店。
  • 哈爾濱公園內發現一座「詭異」教堂,破敗不堪,周圍還曾經是墓地
    說到哈爾濱的教堂,最著名的應該就是精美絕倫、廣受歡迎的「索菲亞教堂」了,很多外地遊客來到哈爾濱旅遊,都要到「索菲亞教堂」去打打卡,否則就像是白來哈爾濱旅遊了一樣。可實際上,哈爾濱還有其他許多類似的百年老教堂,也同樣值得關注。
  • 哈爾濱聖尼古拉教堂,哈爾濱的中心點現已拆除
    歷史保護建築肯定是有一定歷史意義才可以得以保留,它如果不被拆除可以當作是沙俄入侵哈爾濱的歷史見證。如果現在進行原址復建這個理由就說不清了,很容易被認為是崇洋媚外,並不值得提倡,特別是它所處的位置在哈爾濱這座城市的中心點,就讓它存在於回憶裡吧。
  • 必打卡的世界三大「聖索菲亞大教堂」之一
    我們決定,先開始記錄這座北國冰城。 城市記憶第一站:哈爾濱 「聖索菲亞大教堂」 在每個哈爾濱人的心中,聖索菲亞大教堂都佔據著絕對重要的位置。小時候老師布置的命題作為「我美麗的家鄉」,十個有八個是寫它。「那翠綠的洋蔥頂和紅色古樸的磚牆,是哈爾濱人對家鄉對深刻的回憶「聖索菲亞大教堂」。
  • 成都有個風情小鎮爆紅,馬卡龍色的法式建築,還有座會消失的教堂
    ,芙楽小鎮的生態、文化、藝術生活方式都搬到了這裡,讓人們可以在家門口浪漫的去南法旅行,今天我們就聊一下成都有個風情小鎮爆紅,馬卡龍色的法式建築,還有座會消失的教堂。來到芙楽小鎮,發現只是整個園區的一部分,是中法合作的新型農業小鎮模板,進入小鎮,法式風格迎面而來,一時間,恍惚似乎穿越了歐洲,可能還在發展階段,來參觀的遊客不多,也算是小眾打洞的地方,全鎮建築為兩層獨戶住宅,外牆塗有紅、藍、綠等不同顏色,每個房子都是不同的顏色,就像一個有著杏仁餅顏色的童話鎮,人們被五顏六色的顏色淹沒了,房子前面的花基上種了綠花,給這個彩虹鎮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 冰雪王國哈爾濱之旅---中央大街、聖·索菲亞教堂
    漫步在中央大街,身邊多是俄式建築,到馬迭爾買一根冰棍,或者買一根糖葫蘆,品嘗哈爾濱特有的味道。松花江面上早已經結冰,不管是當地人還是遊客都在冰上遊玩,這是哈爾濱特有的風情。    獨具持色的歐亞風情、經久不衰的傳奇、流光溢彩的迷人夜色,構成了哈爾濱人心中浪漫、時尚、典雅、高貴的中央大街,是老哈爾濱人心中永遠的迷戀情結。2006年成為哈爾濱城市名片,2013年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 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索菲亞教堂,為何修建在哈爾濱
    索菲亞教堂是哈爾濱市著名的標誌性建築,其規模宏大可與莫斯科瓦西裡教堂媲美,造型精美堪與巴黎聖母院並列。每一位到過哈爾濱旅行的人,都會被她富麗堂皇,典雅超俗的藝術造型所折服。打卡拍照後,俄國人為何在哈爾濱修建這樣一座大教堂呢?一定是許多人最好奇的事情了。
  • 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拜佔庭式建築,哈爾濱地標建築,聖索菲亞大教堂
    索菲亞大教堂在1997年改名為「哈爾濱市建築藝術館」,當地人和外國遊客都想被稱為「索菲亞大教堂」, 現在,索菲亞大教堂成為哈爾濱的重要地標,是遊客來冰城的必經之地, 峨壯美的聖索菲亞教會也是俄羅斯入侵東北的歷史見證和研究哈爾濱市近代歷史的重要奇蹟, 她是雄偉壯麗的建築,向世人講述著滄桑的歷史,索菲亞大教堂建於1907年3月,是俄羅斯帝國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建設的隨軍教會
  • 哈爾濱,有座沙俄侵略者鎮壓哈爾濱義和團運動而建的教堂
    哈爾濱站北廣場附近有一個很大的洋蔥圓頂,是典型的巴洛克式教堂,它建於1907年,是1908年建造的聖伊維爾教會的簡稱,伊維爾教堂的歷史價值非同尋常,不僅是俄羅斯侵略者鎮壓哈爾濱義和團運動的重要歷史證據,也是日俄戰爭的重要歷史見證人。
  • 哈爾濱中央大街有一家「中央書店」,滿滿歐式氣息,遊客大開眼界
    最近,我從上海來到哈爾濱旅遊,哈爾濱這座城市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因為這座到處都是歐式建築,充滿了濃濃的異域風情,尤其是中央大街,更是歐式建築的露天博物館,當我在中央大街遊覽時,還無意中見到了這麼一家與眾不同的「中央書店」。
  • 在哈爾濱有座知名的教堂《聖索菲亞大教堂》,氣勢恢宏,堪稱一絕
    在這炎炎夏日給大家介紹一個涼爽的地方,那就是黑龍江的「聖·索菲亞教堂」。該教堂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三月,最初為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修建中東鐵路時修建的一座隨軍教堂。就在同年,俄國茶商伊·費·赤斯嘉科夫出資,以隨軍教堂為基礎,重新修建了一座全木結構教堂。
  • 在哈爾濱,如何區分本地人與遊客?就看他們做不做這件「傻事」
    最近,隨著天氣變得越來越冷,「冰城」哈爾濱也逐漸開始逐漸迎來了旅遊旺季,很多遊客專門趕在冬季來到哈爾濱旅遊,尤其是南方遊客,都想著到哈爾濱來親身感受一下傳說中銀裝素裹的「北國風光」。說到哈爾濱最著名的旅遊景點,那肯定不得不提已有100多年歷史、帶有濃濃異域風情的「中央大街」。
  • 聖尼古拉大教堂——所有哈爾濱人難忘的痛
    這座教堂是哈爾濱歷史上最宏偉的木結構建築,也是世界上幾座比較重要的東正教教堂之一。修建者用城市主保聖徒尼古拉·米爾裡基斯基聖徒的名字命名教堂,用虔誠的信仰盼望上帝能夠降福於這座松花江畔的小漁村。這座豪華、雄偉和富有想像力的教堂,屬俄羅斯即舊沃洛哥託夫斯基式(古典哥德式)八面體木結構建築,面積393.46平方米。受俄羅斯木結構帳篷頂和俄羅斯北方教堂影響,醒目的尖屋頂和北方的自然景色與周圍的建築群非常調和。
  • 金秋十月,在哈爾濱邂逅小俄羅斯彩色伏爾加
    也許是戰鬥民族的名聲掩蓋了太多,但其實,這個寒冷的國度,也有很多關於細膩,關於文藝的傳承和傳統。在19世紀俄羅斯文學界更是誕生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契科夫等一個個在文學史上熠熠生輝的名字,在俄羅斯,其實也有詩歌,也有浪漫的紅牆,也有靜靜的頓河,有那響徹船夫號子的伏爾加河。
  • 哈爾濱聖索菲亞大教堂:中俄文化碰撞中,產生的藝術結晶
    因此,也就有了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名字。哈爾濱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建造過程中東鐵路建成之後,哈爾濱的人口在逐年上升,1907年俄國軍隊在此建立了索菲亞教堂,以滿足軍人和哈爾濱的東正教教徒的宗教活動。日俄戰爭結束後,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將這座教堂遷往哈爾濱香坊區王兆屯火車站,後又再次遷移至埠頭區。
  • 哈爾濱東大直街上具有拜佔庭式風格的聖母守護教堂
    在哈爾濱東大直街中部間隔不足百米卻座落著三座風格迥異的教堂。上一篇我們介紹了其中的一座尼埃拉依教堂,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另一座聖母守護教堂。1930年12月一座雄偉的磚石結構教堂在木結構教堂基礎上重建起來,就是現在這座聖母守護教堂,又稱聖母帡幪教堂和烏克蘭教堂,因為一度由烏克蘭人守護。是一座東正教教堂。教堂的設計者是俄羅斯籍猶太裔著名建築師尤·彼·日丹諾夫。建成後的聖母守護教堂建築面積660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形,地基由花崗石砌成,磚石結構堪稱宏偉厚重。具有濃鬱的希臘拜佔庭風格。
  • 這個夏天約會哈爾濱
    哈爾濱聖索菲亞教堂始建於 1907 年 3 月,原為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修建中東鐵路的隨軍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布局,建築風格上整體屬拜佔庭風格,主穹頂、鐘樓又有俄羅斯傳統的 " 帳篷頂 "、" 洋蔥頭 " 造型。
  • 有故事的東北火車站——橫道河子站 少年王洛賓工作過的百年小站
    小鎮火車站則被各界(官方和民間)授予「中國最特別火車站」、「中國最有特色火車站」、「中國十大最美火車站」、「中國最迷人最文藝十個火車站」、「西洋畫裡的俄羅斯城堡」、「中國九大經典老火車站」…… 故事就從火車站說起。故事的開始並不美好。一百多年前,俄國人憑藉不平等條約把鐵路修進了滿清王室的老家——中國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