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18日連續兩晚,以演奏芭蕾舞音樂盛名的中國名團與天津的觀眾朋友們一起度過了美妙的藝術之旅。著名指揮家劉炬攜手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在天津大劇院戶外的平臺劇場,為天津的觀眾朋友們獻上兩場大型交響音樂會,帶來《紅色娘子軍》、《天鵝湖》、《魚美人》、《胡桃夾子》等經典芭蕾舞劇音樂選段,以及《紅旗頌》、《瑤族舞曲》、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主題曲等中外經典名曲,音樂裡伴隨著幾代人的回憶,兩場音樂會分別在伴隨著返場曲目《我的祖國》、《拉德斯基進行曲》的旋律和噴泉的律動中落下帷幕。
天津演出歷史先河 國內演出行業新舉措
天津大劇院坐落於天津文化中心內,臨湖而建的戶外親水「平臺劇場」,在疫情開啟演出行業新篇章。平臺劇場自7月31日開始搭建,歷時19天搭建,毗鄰文化中心湖畔及音樂噴泉,是360度環視文化中心建築群的最佳觀景位,讓觀眾在享受演出的同時,美景也一覽無餘。豐富的燈光和頂級的音響設備,加上按照天津大劇院音樂廳同比例打造的達160平米的舞臺。自8月17日《京津冀交響樂藝術聯盟大型交響音樂會》首次亮相,齊聚京津冀三地藝術家們齊聚平臺劇場,為期僅僅一個月,已成為年度最令人矚目的文化盛事,極大的浸潤、豐富了市民的藝術生活。
戶外演出的新形式也得到了藝術家與觀眾的讚賞與支持。當今活躍於世界舞臺的著名指揮家餘隆表示:「天津大劇院戶外的舞臺可以說是目前全國都應該是首屈一指,無論從自然環境、音響設備、舞臺設施都不亞於歐美的戶外音樂節。」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對這樣的演出形式表示讚揚:「環境特別好,是一個非常好的藝術殿堂,更讓我們能夠把音樂、人融入自然當中,能夠在音樂當中感受自然帶給我們的這種饋贈。天津對文化藝術的支持營造了一個非常好的氛圍,也給我們音樂家們營造了一個非常好的舞臺,我覺得非常開心。」觀眾也表示:「太難忘的體驗了,整個夜晚陶醉在這自然與音樂當中,餘音繞梁,在文化中心廣場上空迴蕩,真是不虛此行!」昨晚著名指揮家劉炬向記者透露:「此次作為藝術家在這裡演出體驗是極好的,音響非常棒,景色也非常美,環境很好,簡直是渾然天成,很期待能再次來天津演出。」
利用得天獨厚的條件 創新發展
從炎炎夏日到金秋十月,天津大劇院重啟音樂季將歷時3個月,邀請眾多知名藝術家及國內一流的演出團體,目前中國愛樂樂團、北京交響樂團、中國廣播民族樂團、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天津交響樂團、著名指揮家餘隆、李飈、小提琴獨奏家呂思清、歌唱家戴玉強、莫華倫、魏松等國內頂尖藝術家已登臺平臺劇場,帶來了十餘場藝術盛宴。接下來,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等國內一流樂團,指揮家李飈、楊洋,歌唱家麼紅、張立萍、薛皓垠等多位名家將繼續與觀眾相聚平臺劇場。
平臺劇場位居大劇院內部,經過有序的測溫、檢票、掃碼等步驟,觀眾可以進入到大劇院一個封閉式的戶外觀演空間,卻絲毫不影響呼吸新鮮的空氣和欣賞文化中心的美景,這使得平臺劇場成為了得天獨厚的觀演環境,是國內很多劇場無法實現的,也使得天津大劇院的工作人員,能夠有序的完成好各項工作,使觀眾看的舒心,聽的安心。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下,天津市政府大力扶持文化市場復甦。在市委市政府及市委宣傳部的領導下,在市文旅局、市財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天津大劇院充分發揮和調動城市文化中心功能,創造性開啟戶外觀演新模式,提升完善城市形象,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持續呈現精品演出 豐富文化生活
天津大劇院重啟後,有序復工復產,安排了三大演出季「重啟音樂季」「中國優秀戲劇舞蹈演出季」「優秀戲曲劇目展演季」,陳佩斯戲劇作品《戲臺》、上海歌舞團帶來的一票難求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國國家話劇院的話劇《大宅門》、大型原創話劇《上甘嶺》,以及北京京劇院、北京市曲劇團、天津京劇院、天津評劇院等為我們帶來的優秀演出。
天津大劇院總經理李丹表示,將利用好天津大劇院得天獨厚的條件,將平臺劇場打造為除歌劇廳、音樂廳、小劇場、多功能廳外,劇院的「第五劇場」。還將繼續探索戶外演出新模式,明年將計劃舉辦流行音樂節、爵士音樂節等,讓藝術文化不斷走進天津觀眾的視野,探索平臺劇場更多的發展空間,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