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火了,火的一塌糊塗。
辛巴也火了,火的飽受質疑。
這兩人的事件,已經不需要小編在這兒多做介紹,通過網絡的傳播,幾乎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同時,也引發了公眾對於網紅這個新興行業更為廣泛的討論。
其實,網紅的出現並沒有幾年,隨著短視頻的興起,網紅才真正被大眾所熟知,也才有了完整的產業鏈。但是,就在這幾年的時間當中,網紅卻給公眾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一系列的負面報導從未間斷,各大媒體針對網紅也是隔三差五的口誅筆伐。
誘導刷禮物,劇本炒作,再到現在的直播帶貨亂象……網紅這個行業似乎存在著太多的問題。
長久以來,網紅都被打上了「負能量」「虛假」「無底線」種種為人所不齒的標籤。許多網友義憤填膺,喊著要取代網紅,就不應該讓這群人出現。
但是,網紅真的錯了嗎?小編感覺,錯並不在網紅這個詞,也不在這個行業。而是這個行業中的一些人,以及現如今行業中的一些潛規則,整個行業的監管不到位,畸形化的發展才導致了現在的亂。就像曾經有一個名人所說:如果網際網路美好,那是人性的美好。如果網際網路醜惡,那也是人性的醜惡。
網紅是網際網路時代催生的產物,是順勢而行。對於整個社會來說,網紅更像是一個工具。這個工具有他的優勢,這是肯定的。現在出現的毛病,只是我們使用工具的方式出現了問題。
丁真和辛巴,同樣都是知名度很高的網紅,但是為什麼風評卻不一樣?其實,在小編看來,這兩個人就代表了兩種網紅。
辛巴是「舊」網紅的代表
辛巴的燕窩事件所反映出來的問題,不僅是辛巴一個人的問題,更是以前所有網紅身上都或多或少普遍存在的問題。大家為什麼對辛巴售賣假貨為什麼0容忍?
就是因為大家受夠了這幫網紅,很大程度並不是針對辛巴一個人,而是公眾對網紅的容忍度已經到了一個極限,在辛巴這兒就徹底爆發了出來。
辛巴完全可以代表ks乃至其他平臺的所有網紅,因為本身辛巴就是ks平臺的一哥,粉絲量高達7000多萬。可以說,在辛巴這樣一個超級大網紅身上,反映出了所有過去那一批網紅的毛病。
我們為什麼反感這些網紅?總結一句話,這些人的所作所為,與其獲得的名氣並不匹配。在利用自身的影響力斂財的同時,並沒有給社會創造出足夠的價值。更沒有作為一個公眾人物的覺悟,沒有謹言慎行,沒有對自己的影響力負責,沒有給粉絲正向的引導。
我火了?火了之後,我成了暴發戶。以前的網紅就是這麼簡單。所以,公眾不希望捧紅這樣的一個人出來。
丁真是「新」網紅的先驅
丁真和辛巴這一類網紅,有很多本質上的區別。
首先,從一開始,丁真就是意外爆火,是網友自己願意捧出來的。而不像以前的網紅,靠著譁眾取寵出位,為了火不惜當一個跳梁小丑。自己想吃的東西和被別人塞進嘴裡的東西,完全是兩個概念。
何況,以前的好多網紅,是在公眾非自願的情況下,就像一坨「大便」一樣被網際網路強硬地塞到公眾的視線當中。一隻蒼蠅飛到了嘴裡,任誰都有點噁心反胃。
另外,丁真的走向也和以前的網紅完全不一樣。
當然,在丁真剛火的那幾天裡,也受到了不少的網友質疑。認為丁真也是資本炒作的產物,最終會淪為賺錢的工具。但是幾天之後的今天,我們可以看到,丁真沒有做回到網紅的套路當中,而讓我們看到了新的網紅模式。
沒有籤約任何一家私人的傳媒公司,反而丁真做了家鄉的形象大使,成為了家鄉宣傳旅遊產業的一個地標性人物。就連央視都用足夠長的時間,在電視上對丁真進行報導。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丁真的模式和以前的網紅是完全不一樣的。
丁真沒有商業化嗎?不,丁真也是商業化,但是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對社會也保有價值的商業化。商業化是必要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商業化。但是,只往自己腰包裡斂財的商業,和取之有道的商業,有本質的區別。
監管力度的不同!
丁真是為家鄉服務,他身上的網紅價值是被公共機構所使用。這也就意味著,丁真更像是一個「體制」內的網紅,一言一行都要受到很多的約束。從某種意義上,也就意味著丁真是受到監管的。是不可以無下限,無底線的。
「舊」網紅中出現的問題,更多的還是因為監管不完善,監管起來也有難度,所以才導致了那一批的網紅可以「為所欲為」。人在完全「自由」的情況下,就會事事只考慮到個人的得失問題,就會在某些事情上喪失底線,就會以傷害公眾為代價而謀取個人利益。
辛巴的沒落是大勢所趨,因為那一批網紅的發展模式,已經出現了畸形,已經到了需要矯正的地步。而丁真在這個時候爆火,也讓我們看到了網紅的另一種可能,是對網紅的重新定義。
「正規化」或許才是未來網紅的發展趨勢,「舊」的網紅生態,也就是因為不正規,才出現了諸多影響到社會的問題。讓網紅靠著自身的道德來約束自己,我們已經看不到希望,所以這樣的監管是有必要的,也是必須的。#辛巴#
小編的文章就寫到這兒,大家有什麼不同的觀點?可以在評論區分享一下
(僅代表個人觀點,文中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